写点什么

秒懂 AI Agent:概念、能力与智能体差异全解析

作者:Techinsight
  • 2025-05-22
    广东
  • 本文字数:2097 字

    阅读完需:约 7 分钟

在人工智能领域,AI Agent 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前段时间 Manus 的出现,更是让智能体尤其是企业级智能体受到广泛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 AI Agent ?其能力基座包含哪些方面?个人智能体与企业智能体又存在怎样的差别?哪些公司在这两个领域较为突出?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AI Agent 的概念

AI Agent 指的是具备感知环境、独立决策并主动执行行动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形象地说,它如同一个拥有“大脑 + 眼睛 + 双手”的智能体。其中,“大脑”是指具有千亿参数的大模型,赋予它理解复杂指令的能力;“眼睛”借助 IDP 智能文档技术,实现精准信息识别;“双手”则依靠 RPA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能够自动操作手机和电脑。

以 Manus 为例,它宣称自己是“全球首款通用型 AI Agent”,在引发追捧的同时也遭受诸多质疑。由于采用邀请码机制,全网一码难求,被指可能是“饥饿营销”。而且 Manus 尚未对公众开放,其实际表现难以验证。

有自媒体指出,Manus 官方演示的部分功能,此前 OpenAI 的 Operator 以及智谱 AI 的 Phone Use 等已实机展示。甚至有开发者怀疑 Manus 是海外技术的“本土化套壳”,质疑其“自主性”被过度夸大,因为其核心架构与 Anthropic 的“ComputerUse”相似,“自主规划”能力多依赖现有大语言模型如 GPT - 4 的调用,未体现底层技术突破。

此外,Manus 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中文互联网,海外 AI 社区对此鲜有关注。不过,Manus 确实让智能体及企业级智能体的概念热度大增,后续智谱等不少公司都发布了企业级智能体。


二、AI Agent 的能力基座

1. 环境感知(Perception)

  • 文本感知:最初阶段,AI Agent 主要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文本感知环境信息。

  • 间接多模态感知:借助 OCR 等技术,将图片、PDF 等格式转换为文本输入,实现间接的多模态信息获取。

  • 端到端视觉感知:如 2023 年 GPT4 的 Vision 版本,开启了多模态模型初阶,使大模型具备视觉感知能力。

  • 端到端多模态感知:到 2024 年 GPT4o,进一步将声音等信息直接喂给大模型进行端到端训练,丰富了感知细节,如同为大模型装上了“眼睛”和“耳朵”。

2. 推理与规划(Planning)

  • 初步规划能力:利用 CoT 思维链和 ToT 思维树,使模型在回答问题前主动逐步拆解问题,然后综合给出答案思路。

  • 人为干预:通过 Workflow 和多智能体架构,各 AI 分工协作完成任务,但步骤需人为锁定,任务变化时需重新设计。

  • 专门推理模型:Open 的 o1 模型,让大模型学会在每次回答问题前进行自主推理。

  • 模型即 Agent:OpenAI 的 Deep Research(端到端训练后的 o3 模型),能自主控制检索信息、整理信息、深度检索及分析总结的全过程。

3. 行动(Action)

  • 基础调用方式:通过编程接口(API)或指令集,将 Agent 的底层能力封装,实现功能快速触发,像自动化脚本、机器人 SDK、低代码平台就是典型应用。

  • 更复杂的行动设计:面对复杂行动,Agent 需协调多个子任务,涉及分层任务分解、动态策略调整以及多模态协同输入输出。此外,训练大模型理解屏幕像素的标准化接口,虽有助于实现跨平台通用 Agent(如自动化测试、游戏 AI),但面临数据异构性和计算效率方面的挑战。

4. 记忆(Memory)

  • 短期记忆:多轮对话时,大模型常出现遗忘现象,因此业界曾致力于增加上下文长度。

  • RAG 检索增强生成:通过实时检索外部知识库,补充 Agent 的知识盲区,提高生成内容的准确性。

  • 即时记忆:仅在当前操作瞬间保留极短期记忆,用于处理实时输入,如传感器数据流、单次 API 响应。


三、个人智能体与企业智能体的差别及相关公司


  1. 个人智能体:

主要服务于个人,满足日常需求,通用性较强。例如:

  • Deepseek、Kimi、豆包:集信息搜索、文档阅读、资料整理、内容创作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提升个人工作效率的得力工具。

  • Coze 扣子:由字节跳动发布的 AI 聊天机器人构建平台,无需编程经验,用户凭借想法就能快速、低门槛搭建专属 Chatbot,并一键发布到豆包、飞书、微信公众号等多个社交平台和应用程序。

  • 还有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Runway ML、Pika Labs 等专注于图片生成、视频生成的智能体。


  1. 企业智能体:

是能感知企业业务环境、决策并执行以实现特定业务目标的智能软件系统。它服务于企业,处理大量复杂业务数据,注重流程优化与决策,定制化程度高。比如:

  • Microsoft—Copilot Studio:为企业提供创建 AI“代理”能力,这些“代理”如同虚拟员工,可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如回答客户查询、管理 IT 支持工单、自动回复电子邮件等,应用场景包括个人办公 Copilot、财务销售和服务 Copilot、安全 Copilot。


  • Monica—Manus:Manus 被宣传为真正自主的主体,能弥合概念与执行的差距。经典应用场景包括简历筛选、房产遴选、股票分析等企业任务。

  • 金智维—企业级智能体 Ki - AgentS:具有高执行效率,结合大模型深度微调提升专业领域精准度,融合 RPA 的高精准和验证机制,避免大模型幻觉,确保业务规则合规准确。同时具备高创建效率,支持将已验证的业务流程一键封装为复用 Agent 模板库,用户可直接调用快速执行任务,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汽车和医疗等领域。


此外,用友 BIP、智谱清流、AutoAgents 灵搭平台、百度云千帆 AppBuilder 等也在企业智能体领域有所建树。


通过以上解析,相信大家对 AI Agent 的概念、能力以及个人智能体与企业智能体的差异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用户头像

Techinsight

关注

分享科技前沿,分享AI 智能的每一块拼图 2024-10-12 加入

这里是AI爱好者的思维共振场!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秒懂 AI Agent:概念、能力与智能体差异全解析_agent_Techinsight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