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与冷静兼得!酷睿 Ultra 5 230F 较锐龙 5 9500F 综合性能、1080p 游戏更优
在消费级处理器市场中,受众基数庞大的千元级细分领域,因承接主流用户对性能与成本的平衡需求,始终是 AMD 与英特尔两大头部厂商竞争最为激烈的核心战场之一。该价位段产品不仅需满足日常应用场景,更要在游戏、轻度生产力等需求中展现适配能力,其市场表现对厂商整体用户覆盖至关重要。2025 年初,英特尔率先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特供版处理器酷睿 Ultra 5 230F,精准切入千元级市场,试图通过本地化产品策略巩固竞争优势;而近期,AMD 也紧随其后,推出锐龙 5 9500F 处理器,且同样将目标锁定于这一高关注度价位段,形成直接对标态势。两款产品同属主流定位、面向相似用户群体,其实际性能表现的差异成为市场与用户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具体的实测场景中,这两款千元级处理器的综合表现究竟如何,各自又具备哪些优势与特点?
处理器配置解析
在测试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介绍本次测试的两位主角——英特尔方面,本次测试的酷睿 Ultra 5 230F 采用“6 颗性能核(P Core)+4 颗能效核(E Core)” 混合架构,其 P Core 与 E Core 的技术特性与高端产品线完全一致。其中 P Core 基于 Lion Cove 架构,从上代第 14 代酷睿的 Raptor Cove 升级而来,核心改进包括:分支预测宽度提升至此前 8 倍、VEC 与 INT 乱序执行模块分离调度,同时优化调度单元宽度、增强内存子系统并提升缓存容量——每核心一级缓存从 80KB 增至 112KB,二级缓存从 2MB 增至 3MB。该架构移除超线程技术及相关晶体管资源,以降低功耗、发热与成本,因此 6 颗 P Core 仅提供 6 条计算线程,叠加 4 颗 E Core 后总线程数为 10 条。E Core 则基于 Skymont 架构,重点强化矢量计算与 AI 算力,核心升级包括:分支预测能力大幅提升、前端指令解码升级为 3×3(9 宽度)设计,同时扩充架构规模、调度端口、缓存及队列深度。矢量计算层面,SIMD 规格提升至 4×128 位,吞吐能力较上代翻倍,对 AVX-2、VNNI 指令支持更优;缓存层面,二级缓存带宽翻倍,且 E Core 可与 P Core 共享三级缓存。据英特尔官方数据,其 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较第 14 代酷睿的 GraceMont 架构提升 32%。
酷睿 Ultra 200S 系列首次在台式机处理器中集成 NPU,酷睿 Ultra 5 230F 虽定位主流,仍搭载与顶级处理器酷睿 Ultra 9 285K 一致的完整 NPU 单元,技术水准与 Meteor Lake 处理器的 NPU 同源(均基于 NPU3 架构)。该 NPU 含 2 个神经计算引擎(各集成矩阵乘法与卷积单元,支持数据转换及激活函数),可覆盖生成式 AI、计算机视觉、图像增强及协作 AI 场景,能承接此前需 CPU 与 GPU 参与的运算,INT8 算力最高达 13 TOPS,保障用户 AI 应用体验。
另外,酷睿 Ultra 5 230F 的扩展能力较上代显著提升,其最高提供 24 条 PCIe 通道,含 20 条 PCIe 5.0 通道,用户可同时搭载 PCIe 5.0 x16 显卡与 PCIe 5.0 x4 SSD,无需共享带宽损失性能,而第 14 代酷睿 i5 F 系列仅 16 条 PCIe 5.0 通道。内存支持方面,该处理器标称支持 DDR5 6400,可适配最高 192GB 内存(单插槽最高 48GB),且支持 XMP 技术,内存频率可超至 8000;对比第 14 代酷睿 i5 F 系列仅支持 DDR5 5600,其频率上限与容量支持均更优,能为玩家提供更高的性能增益。
作为 F 系列产品,酷睿 Ultra 5 230F 依旧未集成核芯显卡以控制成本,目标用户为计划搭配独立显卡、对处理器性能有需求但预算有限的群体。生产工艺上,其计算核心采用 TSMC N3B 工艺,SoC 与 I/O 模块采用 TSMC N6 工艺,功耗控制更优。据英特尔官方数据,其基础功耗 65W,睿频加速功耗 121W;对比第 14 代酷睿 i5 F 系列(基础功耗 65W,睿频功耗 148W),功耗更低且工作频率更高。
AMD 方面,锐龙 5 9500F 采用单 CCD 设计,搭载 6 颗支持 SMT 同步多线程技术的核心,未集成对游戏玩家冗余的 CPU 内置显示核心。另外,它搭载 Zen 5 架构,其 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较锐龙 5 7500F 的 Zen 4 架构提升 16%。工艺层面,锐龙 5 9500F 由 TSMC 5nm FinFET 升级为 TSMC 4nm FinFET,提升了能效比;Zen 5 架构内部优化亦十分丰富:解码器从 4 宽度升级至 8 宽度,分支预测启用更大容量 TAGE,每周期可处理 2 个执行分支;浮点执行单元方面,该处理器集成支持 AVX-512 的 128bit SIMD 单元(队列深度 384),配备 6 个 2 周期延迟 FADD 单元,每周期可处理 6 个浮点指令,延迟从 3 周期降至 2 周期,浮点运算能力大幅提升,进一步优化游戏性能表现。频率与功耗方面,锐龙 5 9500F 最高加速频率为 5.0GHz,基准时钟频率为 3.8GHz;其 TDP 热设计功耗为 65W,最高标称插槽功耗 88W。
缓存与数据处理层面,Zen 5 架构升级显著:L1 数据缓存采用 48KB 12-way 设计,延迟 4 周期,每核心 L1 总容量达 80KB,据此锐龙 5 9500F L1 总容量达 480KB;同时 L1 缓存带宽、浮点单元带宽均实现翻倍,数据预取性能增强。L2 缓存方面,两者每核心独享 1MB(总计 6MB)容量一致,但 Zen 5 将指令与数据缓存关联性从 8-way 提升至 16-way,提升命中率并减少冲突失误,且 L2 到 L1 带宽从每周期 32 字节增至 64 字节,有效提升执行单元效率。三级缓存为 CCD 核心共享设计,6 颗核心共享 32MB,支持应用程序全容量调用,且具备访问延迟低的优势。扩展能力上,锐龙 5 9500F 与其他 Zen 5 处理器保持一致,未做精简:内存支持 DDR5 规格,标称速率 DDR5 5600,实际应用中 Zen 4/Zen 5 架构锐龙处理器内存速率普遍可达 DDR5 6000,更高标称速率或暗示其内存控制器体质更优、超频能力更强;PCIe 扩展方面,配备 24 条 PCIe 5.0 通道。
我们如何测试?
根据最新的主流网购平台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锐龙 5 9500F 的参考售价为 1299 元,而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的参考售价为 1199 元,也就是说它也是当下“红蓝”二厂于主流处理器市场中的直接竞争者,那么二者之间的实际表现到底会如何呢?我们接下来将会从功耗、基准以及游戏性能等方面进行相关对比测试。考虑到两颗 CPU 主要面向主流玩家群体,因此适配的显卡方面我们挑选了 NVIDIA RTX GeForce RTX 5070,并且为了模拟绝大多数玩家真实的游戏场景,我们以 AMD PBO auto 以及 Intel default setting 进行后续测试,具体测试平台如上图所示。
CPU 基准性能对比
根据参数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 CPU 基准性能方面,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于三项测试中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领先 AMD 锐龙 5 9500F。其中 3DMARK CPU Profile 的成绩差异最大——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在最大线程分数方面得到了 8631 分,而 AMD 锐龙 5 9500F 仅有 5906。而在 CINEBENCH 中,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分别得到 2059 的单核分数以及 17604 的多核分数,AMD 锐龙 5 9500F 则分别为 1998 的单核分数以及 15477 的多核分数。当然,CPU 的实际测试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它们辐射到游戏上的优势。
游戏性能测试
为此,在游戏性能测试环节,我们先通过 3DMARK Time Spy 测试了两个平台于 DX12 游戏场景下的理论游戏性能分数,随后通过 6 款目前热门的游戏进行实测,测试游戏囊括《黑神话:悟空》这类的 3A 大作以及诸如《三角洲行动》这样的热门电竞网游,并且主要于 1080p 分辨率下搭配 320Hz 高刷新率电竞显示屏,从全局设置高画质以及最高画质两个方向进行实测,以模拟当下多数游戏玩家的游戏习惯。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 3DMARK Time Spy 中,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得到了 19843 的综合分数,AMD 锐龙 5 9500F 得到了 18452 的综合分数;不过 AMD 锐龙 5 9500F 平台的显卡分数达到了 22703,较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得到的 22447 显卡分数微高。
具体到实际帧率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到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与 AMD 锐龙 5 9500F 平台互有胜负,前者能够在 1080p 分辨率+高画质游戏中于 3 款游戏实现帧率领先,后者则能够在 2 款游戏中实现帧率领先。另外,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在 1%L 帧方面较 AMD 锐龙 5 9500F 略高,尤其是在测试游戏帧率相同的《黑神话:悟空》中,前者能够帮助玩家实现更稳定的游戏操作。
将画质调整到极致之后,我们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与 AMD 锐龙 5 9500F 平台同样难解难分,前者能够在《三角洲行动》以及《龙腾世纪 2:影障守望者》游戏中实现帧率领先,后者则能够在 2 款游戏中实现领先,后者则能在《CS2》与《永劫无间》中实现帧率领先。整体而言,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于该环节的测试中,赢面较 AMD 锐龙 5 9500F 平台略大一些。另外,根据这样的帧率变化,我们可以简单得到一个结论:那便是于 1080p 分辨率下,AMD 锐龙 5 9500F 平台在对显卡性能要求较低的游戏中有一定优势,比如《CS2》和未开启光追的《永劫无间》,而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则在对显卡性能较高的游戏中有帧率领先。当然,对于显卡性能要求绝对严苛的比如《黑神话:悟空》这样的游戏,就更为依赖显卡性能。
生产力性能测试
除此之外,我们还简单测试了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与 AMD 锐龙 5 9500F 平台在生产力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到前者无论是在面向生产力综合能力测试的 CrossMark 还是面向模型渲染的 Blender Open data 中,均有一定的优势。要知道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平台还有 NPU 可以利用,其与顶级处理器酷睿 Ultra 9 285K 拥有一致的完整 NPU 单元,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应对 AI 应用。
小结
从两款处理器的综合实测数据来看,二者性能表现呈现差异化特征,且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在多数关键维度展现更优竞争力,因此我们也想劝住那些奉行“买新不买旧”观念的玩家。
事实上,在 1080p 分辨率游戏场景下,酷睿 Ultra 5 230F 与 AMD 锐龙 5 9500F 的帧率表现互有胜负,均能满足主流玩家的需要;但在其余测试上,酷睿 Ultra 5 230F 拥有一定的综合优势——在 CPU 基准性能测试、内容创作场景下,能够实现对锐龙 5 9500F 的稳定领先,可更好适配多任务处理与轻度生产力需求。
进一步分析硬件扩展与功能特性,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还拥有多项独占优势:其一,配备独占的雷电 4 接口,可满足如雷电 4 固态硬盘、扩展坞等高速外设的连接需求,提升设备扩展灵活性;其二,内置完整 NPU 神经网络处理器,可承接 AI 运算任务,减轻 CPU 与 GPU 负载;其三,内存支持能力更优,标称支持 DDR5 6400 内存,且能够开启 XMP 超频技术,为内存性能释放提供更大空间。
最后回到价格方面,AMD 锐龙 5 9500F 的首发定价较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高出 100 元,而结合前述性能表现、硬件功能优势,酷睿 Ultra 5 230F 在千元级价位段的综合价值更为突出。也就是说,在该价位段用户对 “性能、功能、成本” 的核心诉求下,英特尔酷睿 Ultra 5 230F 无疑更具竞争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