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实战指南】90% 开发者不知道的低代码技巧:TinyEngine 自动导入上手

作者:OpenTiny社区
【实战指南】90% 开发者不知道的低代码技巧:TinyEngine 自动导入上手

本文由 TinyEngine 低代码物料导入功能贡献者张筠同学原创。

引言:低代码物料接入的痛点与解决方案

在低代码平台开发中,物料接入是核心环节之一。传统物料接入依赖开发者手动编写符合平台协议的 JSON 配置,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因人为失误导致兼容性问题 —— 尤其是面对海量 UI 组件时,重复的人工操作会大幅拖慢开发进度。


为解决这一痛点,我们开发了 TinyEngine 低代码物料自动导入工具,支持通过 URL 爬取、NPM 包解析、源码上传三种方式,自动提取组件的 Props/Events/Slots 等 API 信息,并转换为符合 TinyEngine 协议的标准物料格式。配套的可视化前端实现了 "导入 - 预览 - 编辑 - 保存" 全流程闭环,将物料接入效率大幅度提升。


本文将从项目设计、核心模块实现、项目部署与使用指南等方面,带大家全面了解这个前后端一体化的物料处理方案。

一、项目概览:技术栈与核心架构

1. 技术栈选型

后端技术栈

  • 运行环境:Node.js v20.19.5+(原生支持 fetch 与 ES6 + 语法)

  • 核心依赖:Express(接口服务)、MySQL(物料存储)、Puppeteer(URL 爬取)、LLM SDK(API 提取)

  • 核心能力:多源数据解析、物料协议转换、异步任务管理

前端技术栈

  • 框架:Vue 3.2+(<script setup>语法)

  • 构建工具:Vite 4.0+(高效热更新与跨域代理)

  • UI 组件:OpenTiny Vue(轻量化企业级组件库)

  • 核心能力:动态表单、任务进度可视化、表格编辑、批量数据管理

2. 整体架构设计



项目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核心交互流程如下:


  1. 前端发起导入请求(携带 URL/NPM 信息 / 源码文件);

  2. 后端创建异步任务,根据导入类型执行对应解析逻辑;

  3. 调用 LLM 接口提取结构化 API 信息,转换为标准物料格式;

  4. 前端通过轮询获取任务进度,实时展示处理状态;

  5. 处理完成后,前端提供物料预览与编辑功能,支持保存到数据库。

二、核心功能拆解:从解析到可视化

1. 多源物料解析(后端核心能力)

依托四大核心模块协同工作,实现 URL、NPM、源码三种导入方式的标准化解析,全程自动化完成从原始数据到 TinyEngine 标准物料的转化。

(1)URL 导入

基于 API 生成模块 的 URL 表格驱动流程,通过 Puppeteer 模拟浏览器访问目标 URL,根据用户指定的 CSS 选择器精准定位 API 表格数据,搭配重试机制保障爬取稳定性;获取表格数据后,传递给 LLM 模型进行结构化处理,生成包含 Props/Events/Slots 的原始 API JSON;随后经 物料转换模块 转化为符合 TinyEngine 规范的物料格式,最后由 后处理模块 完成组件名标准化(如统一为 PascalCase 格式)及规则化优化,确保物料一致性。

(2)NPM 导入

接收用户输入的 NPM 包名与组件名后,后端自动下载对应包资源,通过 文件筛选模块 的 NPM 类型规则(强制校验index入口文件,提取含组件关键词的核心文件,自动跳过styleutils等非 API 相关目录及.map文件)完成文件筛选;筛选后的核心文件进入 API 生成模块 的文件驱动流程,经 LLM 解析生成原始 API JSON;再通过 物料转换模块 补充组件基本信息、规范 Props/Events/Slots 定义,最终由 后处理模块 按预设规则优化(无需处理的组件直接保留、表格组件合并列定义等),输出标准物料。

(3)源码导入

用户可上传 Vue 组件源码文件或 ZIP 压缩包,后端解压后触发 文件筛选模块 的源码类型处理逻辑——自动识别index.js/ts入口文件及 Props/Events 定义文件,过滤非 API 相关内容;筛选后的有效文件进入 API 生成模块 执行文件驱动流程,经 LLM 解析生成原始 API JSON;后续通过 物料转换模块 转化为 TinyEngine 标准格式,再由 后处理模块 清理子项组件冗余片段、统一组件名格式,最终生成可直接使用的标准化物料。

2. 可视化操作闭环(前端核心能力)

(1)动态导入表单

根据用户选择的导入类型(URL/NPM/ 源码),自动切换对应表单:


  • URL 导入:展示 URL 输入框与表格 CSS 选择器输入框;

  • NPM 导入:展示包名与组件名输入框;

  • 源码导入:展示文件上传组件(支持单个文件与 ZIP 包)。

(2)任务进度可视化

  • 提交导入请求后,展示进度条实时更新处理进度(0-100%);

  • 处理中任务支持最小化为右侧悬浮卡片,不影响其他操作,点击可重新打开模态框查看详情;

  • 任务状态实时反馈(处理中 / 成功 / 失败),失败时显示具体错误信息。

(3)物料预览与编辑

任务处理成功后,通过表格展示生成的物料列表,支持:


  • 主表展示基础信息(组件名、导入类型、导入时间等);

  • 展开行查看子表(属性 / 事件 / 插槽),支持编辑字段值、删除无效项;

  • 编辑后实时提交更新,确保数据同步到后端。

(4)物料库管理

提供完整的物料管理功能:


  • 筛选与搜索:按组件名精确筛选、关键词模糊搜索;

  • 批量操作:批量导出选中物料为 JSON 文件、批量删除无用物料;

  • 分页控制:默认 10 条 / 页,支持自定义每页显示数量。

三、项目部署

1. 环境要求

2. 安装与配置

2.1 克隆仓库

首先将项目代码克隆到本地,执行以下命令:


git clone <仓库地址>  # 替换为实际的项目仓库地址
复制代码

2.2 安装依赖

进入项目根目录后,分别安装后端和前端的依赖包,确保环境一致性:


# 1. 安装后端依赖cd backendnpm install  # 若使用yarn/pnpm,可替换为yarn install/pnpm install
# 2. 安装前端依赖(需新开终端或返回根目录)cd frontendnpm install # 同理可替换为对应包管理工具的安装命令
复制代码

2.3 环境配置

(1)后端配置
  1. 复制环境变量模板:进入后端目录,将 .env.example 模板文件复制为实际使用的 .env 文件:


    cd backend  # 若当前不在后端目录需执行此命令    cp .env.example .env  # Windows系统可手动复制文件并重命名为.env
复制代码


  1. 编辑.env 文件参数:用文本编辑器打开 .env 文件,根据本地环境和实际资源信息填写以下关键配置(替换占位符内容):


    # 服务器配置    SERVER_PORT=3001                  # 后端服务端口,默认3001,可按需修改    CORS_ALLOW_ORIGIN=http://localhost:8080 # 前端地址,需与前端端口保持一致,解决跨域问题
# 数据库配置(需与本地MySQL环境匹配) MYSQL_HOST=localhost # MySQL服务地址,本地默认localhost MYSQL_PORT=3306 # MySQL端口,默认3306 MYSQL_USER=root # MySQL用户名,替换为你的实际用户名 MYSQL_PASSWORD=your_password # MySQL密码,替换为你的实际密码(无密码则留空) MYSQL_DATABASE=lowcode_material # 数据库名,需后续手动创建该库
# LLM模型配置(必填,替换为实际可用的大模型信息) OPENAI_MODEL=deepseek-reasoner # 模型名称,如deepseek-reasoner、Qwen3-32B等 OPENAI_API_KEY=your_api_key_here # 模型API密钥,从对应平台获取 OPENAI_BASE_URL=https://api.deepseek.com/v1 # 模型接口地址,按实际平台填写
# 默认路径配置(系统自动创建,无需手动操作) DEFAULT_OUTPUT_DIR=output-log # 最终物料JSON输出目录 DEFAULT_SCHEMA_LOG_DIR=schema-log # 转换过程日志目录 DEFAULT_API_LOG_DIR=raw-api-log # 原始API JSON日志目录
复制代码
(2)前端配置(跨域与端口)

前端需配置代理对接后端服务,确保接口请求正常,步骤如下:


  1. 进入前端目录,打开 vite.config.js 文件(路径:frontend/vite.config.js);

  2. 确认或修改以下配置(需与后端 .env 中的配置保持一致):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import vue from '@vitejs/plugin-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plugins: [vue()], server: { port: 8080, // 前端端口,默认8080,需与后端CORS_ALLOW_ORIGIN中的端口一致 proxy: { // 代理所有/api前缀的请求到后端服务 '/api': { target: 'http://localhost:3001', // 后端服务地址,与SERVER_PORT一致 changeOrigin: true, // 开启跨域适配 } } } });
复制代码


*   若修改了前端端口或后端服务端口,需同步更新对应配置。
复制代码

3. 快速启动

前后端服务需按特定顺序启动,核心顺序:启动 MySQL 服务 → 创建项目数据库 → 启动后端服务 → 启动前端服务,具体步骤如下:

3.1 启动 MySQL 服务并创建项目数据库

(1)启动 MySQL 服务

根据本地操作系统,执行对应启动命令:


  • Windows:通过“服务”管理器找到“MySQL”服务,右键点击“启动”;

  • macOS(Homebrew 安装):打开终端执行 brew services start mysql

  • Linux(系统服务,以 Ubuntu 为例):执行 sudo systemctl start mysql(其他发行版按对应命令操作)。

(2)手动创建项目数据库

项目需使用预先创建的 lowcode_material 数据库,执行以下步骤:


  1. 打开终端/命令提示符,登录 MySQL:


    mysql -u root -p  # 替换root为你的MySQL用户名,回车后输入密码(无密码直接回车)
复制代码


  1. 执行 SQL 命令创建数据库(指定字符集避免中文乱码):


    CREATE DATABASE IF NOT EXISTS lowcode_material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unicode_ci;
复制代码


  1. (可选)验证数据库创建成功:


    SHOW DATABASES;  # 执行后查看输出列表,确认包含lowcode_material
复制代码


  1. 退出 MySQL 命令行:


    exit;
复制代码

3.2 启动后端服务

# 进入后端目录(若当前不在该目录)cd backend
# 启动开发环境服务(使用配置的npm脚本)npm run serve
复制代码


  • 启动成功标识:终端显示服务监听信息(如 后端服务启动成功,端口:3001);

  • 验证接口可用性:可通过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3001/api/material/docs,查看简易接口文档。

3.3 启动前端服务

需新开一个终端(避免与后端服务冲突),执行以下命令:


# 进入前端目录cd frontend
# 启动开发环境(支持热更新,修改代码后自动刷新)npm run dev
复制代码


  • 启动成功标识:终端输出 VITE v7.1.7 ready in 300 ms 及访问地址;

  • 访问前端:打开浏览器输入默认地址 http://localhost:8080,即可进入物料管理首页。

4. 启动常见问题排查

  • MySQL 连接失败:检查 .env 中数据库配置(地址、端口、用户名、密码)是否与本地环境一致,确保 MySQL 服务已启动;

  • LLM 接口报错:检查模型配置(API 密钥、接口地址、模型名称)是否正确,确保接口可正常访问且有剩余调用额度。

四、核心使用流程

  1. 访问前端地址(默认 http://localhost:8080),进入物料管理首页;



  1. 选择导入方式(URL / NPM / 源码),填写对应信息(如 URL 地址、NPM 包名、上传源码文件);

  2. URL 导入:输入 URL 地址和 API 表格 CSS 选择器;

  3. NPM 导入:输入 NPM 包名和组件名称;

  4. 源码导入:上传源码文件(支持单个文件或 zip)。


  1. 提交后等待任务处理,实时查看进度条(0-100%),进度条支持最小化;


  1. 任务成功后,预览生成的物料数据(属性 / 事件 / 插槽),可直接编辑修改或删除;


  • 编辑属性/事件/插槽


  • 删除属性/事件/插槽


  • 删除组件物料


  1. 点击 “保存到物料库”,将物料同步至 MySQL 数据库;


  1. 在首页通过筛选、搜索功能管理已保存的物料,支持批量导出或删除。


  • 通过组件名称筛选组件物料


  • 通过关键词筛选组件物料


  • 批量删除组件物料


* 批量导出组件物料


导出文件如下(以 element-plus 的 Breadcrumb 为例):

[  {    "npm": {      "package": "element-plus",      "exportName": "ElBreadcrumb"    },    "icon": "breadcrumb",    "name": {      "zh_CN": "面包屑"    },    "tags": [      "导航",      "面包屑"    ],    "group": "element-plus",    "schema": {      "slots": {        "default": {          "label": {            "zh_CN": "默认内容"          },          "description": {            "zh_CN": "自定义默认内容"          }        }      },      "events": {},      "properties": [        {          "name": "0",          "label": {            "zh_CN": "基础属性"          },          "content": [            {              "cols": 12,              "type": "ArrayItemConfigurator-test",              "label": {                "text": {                  "zh_CN": "分隔符"                }              },              "widget": {                "props": {                  "placeholder": "请输入分隔符"                },                "component": "InputConfigurator"              },              "disabled": false,              "property": "separator",              "readOnly": false,              "required": false,              "description": {                "zh_CN": "分隔符"              },              "defaultValue": "/",              "labelPosition": "left"            },            {              "cols": 12,              "type": "unknown",              "label": {                "text": {                  "zh_CN": "图标分隔符"                }              },              "widget": {                "props": {                  "placeholder": "请输入图标名称"                },                "component": "InputConfigurator"              },              "disabled": false,              "property": "separatorIcon",              "readOnly": false,              "required": false,              "description": "图标分隔符组件",              "defaultValue": null,              "labelPosition": "left"            }          ],          "description": {            "zh_CN": "组件核心功能相关的配置,包括 separator、 separatorIcon 等核心属性"          }        }      ]    },    "devMode": "proCode",    "doc_url": "",    "version": "",    "category": "element-plus",    "keywords": [      "Breadcrumb",      "面包屑",      "导航"    ],    "snippets": [      {        "icon": "breadcrumb",        "name": {          "zh_CN": "面包屑"        },        "schema": {          "children": [            {              "props": {                "to": "/home"              },              "children": [                {                  "props": {                    "text": "首页"                  },                  "componentName": "Text"                }              ],              "componentName": "ElBreadcrumbItem"            },            {              "props": {                "to": "/list"              },              "children": [                {                  "props": {                    "text": "列表页"                  },                  "componentName": "Text"                }              ],              "componentName": "ElBreadcrumbItem"            },            {              "props": {},              "children": [                {                  "props": {                    "text": "详情页"                  },                  "componentName": "Text"                }              ],              "componentName": "ElBreadcrumbItem"            }          ]        },        "category": "element-plus",        "screenshot": "",        "snippetName": "ElBreadcrumb"      }    ],    "component": "ElBreadcrumb",    "configure": {      "loop": true,      "styles": true,      "isModal": false,      "isLayout": false,      "isPopper": false,      "condition": true,      "framework": "Vue",      "shortcuts": {        "properties": [          "separator"        ]      },      "isNullNode": false,      "contextMenu": {        "actions": [          "copy",          "remove",          "insert",          "updateAttr",          "bindEvent"        ],        "disable": []      },      "isContainer": true,      "nestingRule": {        "childWhitelist": "ElBreadcrumbItem",        "parentWhitelist": "",        "ancestorWhitelist": "",        "descendantBlacklist": ""      },      "clickCapture": false,      "rootSelector": ""    },    "description": "面包屑导航组件,用于显示当前页面在系统层级 结构中的位置"  }]
复制代码

结尾

TinyEngine 低代码物料自动导入工具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自动化解析 + 可视化操作」的闭环设计,解决了低代码物料接入的效率瓶颈与兼容性难题。无论是 URL 爬取、NPM 解析还是源码上传,工具都力求简化全流程操作,让开发者无需关注底层协议细节与格式转换逻辑,即可快速将各类 UI 组件无缝转化为符合 TinyEngine 标准的可用物料,让低代码物料接入从繁琐的手动配置,转变为高效、省心的一站式操作。

关于 OpenTiny

欢迎加入 OpenTiny 开源社区。添加微信小助手:opentiny-official 一起参与交流前端技术~

OpenTiny 官网:https://opentiny.design

OpenTiny 代码仓库:https://github.com/opentiny

TinyVue 源码:https://github.com/opentiny/tiny-vue

TinyEngine 源码: https://github.com/opentiny/tiny-engine

欢迎进入代码仓库 Star🌟TinyEngine、TinyVue、TinyNG、TinyCLI、TinyEditor~ 如果你也想要共建,可以进入代码仓库,找到 good first issue 标签,一起参与开源贡献~

发布于: 11 小时前阅读数: 9
用户头像

OpenTiny 企业级web前端开发解决方案 2023-06-06 加入

官网:opentiny.design 我们是华为云的 OpenTiny 开源社区,会定期为大家分享一些团队内部成员的技术文章或华为云社区优质博文,涉及领域主要涵盖了前端、后台的技术等。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实战指南】90% 开发者不知道的低代码技巧:TinyEngine 自动导入上手_开源_OpenTiny社区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