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直播回顾 | 去哪儿网研发数字化洞察实践

  • 2024-02-21
    马来西亚
  • 本文字数:3206 字

    阅读完需:约 11 分钟

直播回顾 | 去哪儿网研发数字化洞察实践

8 月 23 日,思码逸 DevData Talks 邀请到了去哪儿网 DevOps 产品总监陈靖贤。陈靖贤老师多年来深耕于配置管理、DevOps、研发效能提升领域,致力于公司内部 DevOps 的落地实施,研发与交付流程的优化,工程效率平台工具的建设与推广,覆盖开发、测试、交付、运维研发生命周期全流程,全面系统地提升业务交付效能,助力企业业务发展。她这次为我们带来的主题是《数字化赋能:解密去哪儿网研发革新之路》,分享了从 0 到 1 的研发效能建设的最佳实践,构建研发效能体系过程中的踩坑经验,以及去哪儿网当前的研发效能度量模型等内容。


我们将按照以下逻辑带大家回顾本次分享的主要内容:


  • 为什么要进行研发数字化

  • 度量模型介绍

  • 多维度度量实践

  • 未来规划


由于演讲包含大量技术细节,篇幅有限,我们仅摘选了部分亮点,建议大家在文末扫码获取 PPT、观看视频回顾。

为什么要进行研发数字化


首先,我们做研发数字化的诉求最初源于管理层,他们希望:


  • 全面了解研发的现状、技术水平的现状

  • 获得技术团队管理的数据抓手

  • 具备进行重大决策的数据依据


由此,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需要通过数字化来解决的问题,例如:


  • 系统多,指标乱,缺少全面度量的数据;

  • 现状说不清,决策缺少依据,治理效果难衡量,判断问题偏主观,不同角色之间无法对齐,影响准确地进行判断;

  • 先进技术及规范流程的全面推广效果不理想,效果难衡量;


于是,去哪儿网技术中心围绕我们研发过程技术五要素,制定了数字化的战略方向。主要的五要素包括:效率、质量、用户体验、成本和技术先进性。我们围绕这五技术五要素的度量,要做到能对外提供数据可观测、决策有依据、改进有抓手、结果可控制这样的能力,从而满足我们最开始提到的诉求,可以摸清现状,找到差距,持续提升,然后最终能够持续不断地赋能业务。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把这个技术五要素进行了数字化的落地,如下图所示,我们取得了一些不错的一些成果。


度量模型介绍


我们要怎么来建立这个度量模型呢?我们需要考虑几个要素:


  • 度量什么?

  • 为谁度量?

  • 怎样度量?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度量什么”。在整个研发过程当中主要的三个要素包含:需求、应用和人。其中“需求”在整个的产品价值交付过程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其次,“应用”是研发活动的具体产出载体,我们的交付价值对应的一些变更,最终是依托于“应用”对外提供的。第三个要度量的对象就是“人”,包括研发过程的参与者,多人则聚合为团队、组织。在公司内,也有不同的角色会主要关注以上三个度量对象。



我们明确了度量对象,那么我们度量出来的数据,谁会去关注?我们这些数据要服务于谁?这是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对这个服务对象分了三个角色,一个是公司的高层的管理者,然后团队的一级 TL,然后还有一线的员工,包括了产品、开发和 QA。


不同的角色在整个过程当中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管理者更多的是关注公司全局以及团队之间的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对于一线 TL 可能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团队,以及自己团队和其他团队之间的横向对比。对于一线的研发人员来说,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所负责的每一个度量对象。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确定指标模型。由于我们有各种指标,每个指标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对指标进行分级,进行结构化的梳理、归类,如下图所示。我们设计了三个层级:维度、类型、指标,根据需要可以对数据进行逐级下钻。同时,我们对指标也进行了分级和分类。



我们确定了前边的指标模型,最终生成了我们数字化的度量模型(如下图所示)。从下往上看,最下层是数据源,包含了散落在各个系统中的数据。生产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拿来度量,因为数据之间在结构、连通性等层面存在差异,所以会进入数据湖。我们会对数据进行清洗,统一存储、加工。然后根据之前定义的指标模型去进行计算,然后依托于评价模型聚合到应用、项目、团队等维度。之后我们再赋予不同的指标,并标注需要关注该指标的角色。最后我们针对不同角色给出趋势分析图。


多维度度量实践


在看过模型的构建后,我们来讲讲 5 个技术要素的数字化落地。如下图所示,我们针对效率、质量、用户体验成本和技术先进性,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终端、不同的维度和不同的方向进行了度量。



我们整个研发数字化落地的路径分为五个步骤:


  • 指标定义:摸排现状,确定目标,定义指标

  • 落地实现:数据采集,指标计算,分层展示

  • 数据验证,业务线验收

  • 专项治理:挖掘严重问题,制定治理策略,针对性治理

  • 持续运营:运营周报,月/季度汇报,年度激励


在指标定义的阶段,会有内部的数字化专家委员会定期 review 其中的指标。在数据验收阶段,委员会成员也会参与验收,在确保没问题之后向各业务线进行推广。另外,内部还设定了运营周报、季度汇报,以及一些相应的年度激励机制,促进数字化的持续迭代优化。


接下来会围绕“效率度量”、“质量度量”、“用户体验度量”、“技术先进性度量”来分享一些实践的案例。


(编者注:由于篇幅有限,文字回顾仅整理“效率度量”,如希望回顾完整案例,请扫描文末二维码观看回顾视频。


根据我们刚刚说的实施路径,我们先要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们当前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度量,关注目标的角色有哪些。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产研的效率指标的制定。在制定过程中,我们首先针对研发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角色的关键活动进行了梳理,然后确立一些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我们将指标度量的维度分为“资源效率”和“交付效率”,其中“交付效率”又划分为两类,一个是“增值活动”,另一个是“非增值活动”。



“资源效率”主要体现的是交付的需求多不多、交付价值高不高,主要度量产研资源的配比和利用率。结果指标主要包含产品的周度输出,还有就是技术资源利用率。我们如何衡量产品输出的价值呢?在过程指标中,我们会将其与 OKR 中的重点项目进行关联,根据关联度的占比来评估产品的交付价值。我们在这个模型中,针对每个指标都提供了一个基准,它是根据我们现有的比较理想的数据来给定的。



下面是关于“交付效率”。其中的核心指标包括产品设计交付的时长,以及研发交付的时长。过程指标中有一个“需求堆积率”的指标,当时经过需求合理化的分析、需求拆解等操作,我们进行了专项治理。经过治理之后的效果是这样的:


  • 改进后交付效率提速 15%,带来了产能提升 5%

  • 排期饱和度:70%提升到 85%

  • 自测自发占比:58% -> 75%

  • 环境问题导致的 delay 率:3%-> 0.1%



效率度量的亮点是产品输出的一些指标跟业务价值挂钩,也就是与我们开篇提到的公司的战略、OKR 和重点项目进行关联,后续的研发投入的资源占比与重点项目 OKR 对齐。这样我们度量的就是有多少资源投入在了有价值的需求上。


我们遇到的难点就是在整个交付过程中,有一些环节是没有实现自动化的,书序需要人工输入,这会导致数据不准、数据存在干扰的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流程规范,让项目需求状态在研发过程中的活动实现数据的自动返填,保证整个流程的顺畅流转。最后我们通过“效率度量”得到的收益是:


  • 研发流程更加规范;

  • 补足缺失的自动化环节;

  • 奠定了效率协同的基础。



(编者注:由于篇幅有限,文字回顾仅整理“效率度量”,如希望回顾完整案例,请扫描文末二维码观看回顾视频。


未来展望


我们目前做的数字化更多的意义在于提升一些局部的效率。由于今年的 AI 技术热潮,各个公司都开始在 AI 方向上发力,所以我们也在局部效率方面通过一些 AI 技术来进行了深度的优化和提升。例如在需求领域、开发测试领域,都引入了 AI,但它只带来的局部的提升,对整体来讲,提升效果还远远不够。


业界有个说法“一个项目的成功,不代表永久的成功”,所以去哪儿网内部也在调整策略和研发流程,从以项目为导向转换成以产品为导向。这个在张乐老师译著的《Project to Product 价值流动》一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指导和借鉴意义还是还比较大的。我们之后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通过以产品为中心,真正实现跟价值的关联,进行有价值、持续稳定的高质量的交付,最终赋能业务。

用户头像

数据分析驱动研发效能 2022-04-12 加入

思码逸研发效能分析平台,致力于帮助研发团队解决效率、质量和人才三大痛点,提升研发效率与软件工程质量,助力每一位开发者创造更多价值。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直播回顾 | 去哪儿网研发数字化洞察实践_思码逸研发效能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