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2023 最新前端面试总结

作者:loveX001
  • 2023-02-07
    浙江
  • 本文字数:15803 字

    阅读完需:约 52 分钟

如何解决 1px 问题?

1px 问题指的是:在一些 Retina屏幕 的机型上,移动端页面的 1px 会变得很粗,呈现出不止 1px 的效果。原因很简单——CSS 中的 1px 并不能和移动设备上的 1px 划等号。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一个专门的属性来描述:


window.devicePixelRatio = 设备的物理像素 / CSS像素。
复制代码


打开 Chrome 浏览器,启动移动端调试模式,在控制台去输出这个 devicePixelRatio 的值。这里选中 iPhone6/7/8 这系列的机型,输出的结果就是 2: 这就意味着设置的 1px CSS 像素,在这个设备上实际会用 2 个物理像素单元来进行渲染,所以实际看到的一定会比 1px 粗一些。 解决 1px 问题的三种思路:

思路一:直接写 0.5px

如果之前 1px 的样式这样写:


border:1px solid #333
复制代码


可以先在 JS 中拿到 window.devicePixelRatio 的值,然后把这个值通过 JSX 或者模板语法给到 CSS 的 data 里,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里用 JSX 语法做示范):


<div id="container" data-device={{window.devicePixelRatio}}></div>
复制代码


然后就可以在 CSS 中用属性选择器来命中 devicePixelRatio 为某一值的情况,比如说这里尝试命中 devicePixelRatio 为 2 的情况:


#container[data-device="2"] {  border:0.5px solid #333}
复制代码


直接把 1px 改成 1/devicePixelRatio 后的值,这是目前为止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兼容性不行,IOS 系统需要 8 及以上的版本,安卓系统则直接不兼容。

思路二:伪元素先放大后缩小

这个方法的可行性会更高,兼容性也更好。唯一的缺点是代码会变多。


思路是先放大、后缩小:在目标元素的后面追加一个 ::after 伪元素,让这个元素布局为 absolute 之后、整个伸展开铺在目标元素上,然后把它的宽和高都设置为目标元素的两倍,border 值设为 1px。接着借助 CSS 动画特效中的放缩能力,把整个伪元素缩小为原来的 50%。此时,伪元素的宽高刚好可以和原有的目标元素对齐,而 border 也缩小为了 1px 的二分之一,间接地实现了 0.5px 的效果。


代码如下:


#container[data-device="2"] {    position: relative;}#container[data-device="2"]::after{      position: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200%;      height: 200%;      content:"";      transform: scale(0.5);      transform-origin: left top;      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1px solid #333;    }}
复制代码

思路三:viewport 缩放来解决

这个思路就是对 meta 标签里几个关键属性下手: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initial-scale=0.5, maximum-scale=0.5, minimum-scale=0.5, user-scalable=no">
复制代码


这里针对像素比为 2 的页面,把整个页面缩放为了原来的 1/2 大小。这样,本来占用 2 个物理像素的 1px 样式,现在占用的就是标准的一个物理像素。根据像素比的不同,这个缩放比例可以被计算为不同的值,用 js 代码实现如下:


const scale = 1 / window.devicePixelRatio;// 这里 metaEl 指的是 meta 标签对应的 DommetaEl.setAttribute('content', `width=device-width,user-scalable=no,initial-scale=${scale},maximum-scale=${scale},minimum-scale=${scale}`);
复制代码


这样解决了,但这样做的副作用也很大,整个页面被缩放了。这时 1px 已经被处理成物理像素大小,这样的大小在手机上显示边框很合适。但是,一些原本不需要被缩小的内容,比如文字、图片等,也被无差别缩小掉了。

ES6 之前使用 prototype 实现继承

Object.create() 会创建一个 “新” 对象,然后将此对象内部的 [[Prototype]] 关联到你指定的对象(Foo.prototype)。Object.create(null) 创建一个空 [[Prototype]] 链接的对象,这个对象无法进行委托。


function Foo(name) {  this.name = name;}
Foo.prototype.myName = function () { return this.name;}
// 继承属性,通过借用构造函数调用function Bar(name, label) { Foo.call(this, name); this.label = label;}
// 继承方法,创建备份Bar.prototype = Object.create(Foo.prototype);
// 必须设置回正确的构造函数,要不然在会发生判断类型出错Bar.prototype.constructor = Bar;
// 必须在上一步之后Bar.prototype.myLabel = function () { return this.label;}
var a = new Bar("a", "obj a");
a.myName(); // "a"a.myLabel(); // "obj a"
复制代码

CDN 的概念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是指一种通过互联网互相连接的电脑网络系统,利用最靠近每位用户的服务器,更快、更可靠地将音乐、图片、视频、应用程序及其他文件发送给用户,来提供高性能、可扩展性及低成本的网络内容传递给用户。


典型的 CDN 系统由下面三个部分组成:


  • 分发服务系统: 最基本的工作单元就是 Cache 设备,cache(边缘 cache)负责直接响应最终用户的访问请求,把缓存在本地的内容快速地提供给用户。同时 cache 还负责与源站点进行内容同步,把更新的内容以及本地没有的内容从源站点获取并保存在本地。Cache 设备的数量、规模、总服务能力是衡量一个 CDN 系统服务能力的最基本的指标。

  • 负载均衡系统: 主要功能是负责对所有发起服务请求的用户进行访问调度,确定提供给用户的最终实际访问地址。两级调度体系分为全局负载均衡(GSLB)和本地负载均衡(SLB)。全局负载均衡主要根据用户就近性原则,通过对每个服务节点进行“最优”判断,确定向用户提供服务的 cache 的物理位置。本地负载均衡主要负责节点内部的设备负载均衡

  • 运营管理系统: 运营管理系统分为运营管理和网络管理子系统,负责处理业务层面的与外界系统交互所必须的收集、整理、交付工作,包含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计费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如何提⾼webpack 的打包速度?

(1)优化 Loader

对于 Loader 来说,影响打包效率首当其冲必属 Babel 了。因为 Babel 会将代码转为字符串生成 AST,然后对 AST 继续进行转变最后再生成新的代码,项目越大,转换代码越多,效率就越低。当然了,这是可以优化的。


首先我们优化 Loader 的文件搜索范围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 js 文件才使用 babel        test: /\.js$/,        loader: 'babel-loader',        // 只在 src 文件夹下查找        include: [resolve('src')],        // 不会去查找的路径        exclude: /node_modules/      }    ]  }}
复制代码


对于 Babel 来说,希望只作用在 JS 代码上的,然后 node_modules 中使用的代码都是编译过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处理一遍。


当然这样做还不够,还可以将 Babel 编译过的文件缓存起来,下次只需要编译更改过的代码文件即可,这样可以大幅度加快打包时间


loader: 'babel-loader?cacheDirectory=true'
复制代码

(2)HappyPack

受限于 Node 是单线程运行的,所以 Webpack 在打包的过程中也是单线程的,特别是在执行 Loader 的时候,长时间编译的任务很多,这样就会导致等待的情况。


HappyPack 可以将 Loader 的同步执行转换为并行的,这样就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来加快打包效率了


module: {  loaders: [    {      test: /\.js$/,      include: [resolve('src')],      exclude: /node_modules/,      // id 后面的内容对应下面      loader: 'happypack/loader?id=happybabel'    }  ]},plugins: [  new HappyPack({    id: 'happybabel',    loaders: ['babel-loader?cacheDirectory'],    // 开启 4 个线程    threads: 4  })]
复制代码

(3)DllPlugin

DllPlugin 可以将特定的类库提前打包然后引入。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减少打包类库的次数,只有当类库更新版本才有需要重新打包,并且也实现了将公共代码抽离成单独文件的优化方案。DllPlugin 的使用方法如下:


// 单独配置在一个文件中// webpack.dll.conf.jsconst path = require('path')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module.exports = {  entry: {    // 想统一打包的类库    vendor: ['react']  },  output: {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ist'),    filename: '[name].dll.js',    library: '[name]-[hash]'  },  plugins: [    new webpack.DllPlugin({      // name 必须和 output.library 一致      name: '[name]-[hash]',      // 该属性需要与 DllReferencePlugin 中一致      context: __dirname,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ist', '[name]-manifest.json')    })  ]}
复制代码


然后需要执行这个配置文件生成依赖文件,接下来需要使用 DllReferencePlugin 将依赖文件引入项目中


// webpack.conf.jsmodule.exports = {  // ...省略其他配置  plugins: [    new webpack.DllReferencePlugin({      context: __dirname,      // manifest 就是之前打包出来的 json 文件      manifest: require('./dist/vendor-manifest.json'),    })  ]}
复制代码

(4)代码压缩

在 Webpack3 中,一般使用 UglifyJS 来压缩代码,但是这个是单线程运行的,为了加快效率,可以使用 webpack-parallel-uglify-plugin 来并行运行 UglifyJS,从而提高效率。


在 Webpack4 中,不需要以上这些操作了,只需要将 mode 设置为 production 就可以默认开启以上功能。代码压缩也是我们必做的性能优化方案,当然我们不止可以压缩 JS 代码,还可以压缩 HTML、CSS 代码,并且在压缩 JS 代码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配置实现比如删除 console.log 这类代码的功能。

(5)其他

可以通过一些小的优化点来加快打包速度


  • resolve.extensions:用来表明文件后缀列表,默认查找顺序是 ['.js', '.json'],如果你的导入文件没有添加后缀就会按照这个顺序查找文件。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后缀列表长度,然后将出现频率高的后缀排在前面

  • resolve.alias:可以通过别名的方式来映射一个路径,能让 Webpack 更快找到路径

  • module.noParse:如果你确定一个文件下没有其他依赖,就可以使用该属性让 Webpack 不扫描该文件,这种方式对于大型的类库很有帮助

代码输出结果

async function async1 ()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1')  })  console.log('async1 success');  return 'async1 end'}console.log('srcipt start')async1().then(res => console.log(res))console.log('srcipt end')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如下:


script startasync1 startpromise1script end
复制代码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async1await后面的 Promise 是没有返回值的,也就是它的状态始终是pending状态,所以在await之后的内容是不会执行的,包括async1后面的 .then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var x = y = 1;})();var z;
console.log(y); // 1console.log(z); // undefinedconsole.log(x);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复制代码


这段代码的关键在于:var x = y = 1; 实际上这里是从右往左执行的,首先执行 y = 1, 因为 y 没有使用 var 声明,所以它是一个全局变量,然后第二步是将 y 赋值给 x,讲一个全局变量赋值给了一个局部变量,最终,x 是一个局部变量,y 是一个全局变量,所以打印 x 是报错。


参考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如何防御 XSS 攻击?

可以看到 XSS 危害如此之大, 那么在开发网站时就要做好防御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 可以从浏览器的执行来进行预防,一种是使用纯前端的方式,不用服务器端拼接后返回(不使用服务端渲染)。另一种是对需要插入到 HTML 中的代码做好充分的转义。对于 DOM 型的攻击,主要是前端脚本的不可靠而造成的,对于数据获取渲染和字符串拼接的时候应该对可能出现的恶意代码情况进行判断。

  • 使用 CSP ,CSP 的本质是建立一个白名单,告诉浏览器哪些外部资源可以加载和执行,从而防止恶意代码的注入攻击。


  1. CSP 指的是内容安全策略,它的本质是建立一个白名单,告诉浏览器哪些外部资源可以加载和执行。我们只需要配置规则,如何拦截由浏览器自己来实现。

  2. 通常有两种方式来开启 CSP,一种是设置 HTTP 首部中的 Content-Security-Policy,一种是设置 meta 标签的方式


  • 对一些敏感信息进行保护,比如 cookie 使用 http-only,使得脚本无法获取。也可以使用验证码,避免脚本伪装成用户执行一些操作。

介绍下 promise 的特性、优缺点,内部是如何实现的,动手实现 Promise

1)Promise 基本特性


  • 1、Promise 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rejected(已失败)

  • 2、Promise 对象接受一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 该回调函数接受两个参数,分别是成功时的回调 resolve 和失败时的回调 reject;另外 resolve 的参数除了正常值以外, 还可能是一个 Promise 对象的实例;reject 的参数通常是一个 Error 对象的实例。

  • 3、then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并接收两个参数 onResolved(fulfilled 状态的回调);onRejected(rejected 状态的回调,该参数可选)

  • 4、catch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 5、finally 方法不管 Promise 状态如何都会执行,该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

  • 6、Promise.all()方法将多个多个 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该方法接受一个由 Promise 对象组成的数组作为参数(Promise.all()方法的参数可以不是数组,但必须具有 Iterator 接口,且返回的每个成员都是 Promise 实例),注意参数中只要有一个实例触发 catch 方法,都会触发 Promise.all()方法返回的新的实例的 catch 方法,如果参数中的某个实例本身调用了 catch 方法,将不会触发 Promise.all()方法返回的新实例的 catch 方法

  • 7、Promise.race()方法的参数与 Promise.all 方法一样,参数中的实例只要有一个率先改变状态就会将该实例的状态传给 Promise.race()方法,并将返回值作为 Promise.race()方法产生的 Promise 实例的返回值

  • 8、Promise.resolve()将现有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如果该方法的参数为一个 Promise 对象,Promise.resolve()将不做任何处理;如果参数 thenable 对象(即具有 then 方法),Promise.resolve()将该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并立即执行 then 方法;如果参数是一个原始值,或者是一个不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则 Promise.resolve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fulfilled,其参数将会作为 then 方法中 onResolved 回调函数的参数,如果 Promise.resolve 方法不带参数,会直接返回一个 fulfilled 状态的 Promise 对象。需要注意的是,立即 resolve()的 Promise 对象,是在本轮“事件循环”(event loop)的结束时执行,而不是在下一轮“事件循环”的开始时。

  • 9、Promise.reject()同样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rejected,无论传入任何参数都将作为 reject()的参数


2)Promise 优点


  • ①统一异步 API

  • Promise 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将逐渐被用作浏览器的异步 API ,统一现在各种各样的 API ,以及不兼容的模式和手法。

  • ②Promise 与事件对比

  • 和事件相比较, Promise 更适合处理一次性的结果。在结果计算出来之前或之后注册回调函数都是可以的,都可以拿到正确的值。 Promise 的这个优点很自然。但是,不能使用 Promise 处理多次触发的事件。链式处理是 Promise 的又一优点,但是事件却不能这样链式处理。

  • ③Promise 与回调对比

  • 解决了回调地狱的问题,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

  • ④Promise 带来的额外好处是包含了更好的错误处理方式(包含了异常处理),并且写起来很轻松(因为可以重用一些同步的工具,比如 Array.prototype.map() )。


3)Promise 缺点


  • 1、无法取消 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 2、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 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

  • 3、当处于 Pending 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 4、Promise 真正执行回调的时候,定义 Promise 那部分实际上已经走完了,所以 Promise 的报错堆栈上下文不太友好。


4)简单代码实现 最简单的 Promise 实现有 7 个主要属性, state(状态), value(成功返回值), reason(错误信息), resolve 方法, reject 方法, then 方法


class Promise{  constructor(executor) {    this.state = 'pending';    this.value = undefined;    this.reason = undefined;    let resolve = value =>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state = 'fulfilled';        this.value = value;      }    };    let reject = reason =>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state = 'rejected';        this.reason = reason;      }    };    try {      // 立即执行函数      executor(resolve, reject);    } catch (err) {      reject(err);    }  }  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if (this.state === 'fulfilled') {      let x = onFulfilled(this.value);    };    if (this.state === 'rejected') {      let x = onRejected(this.reason);    };  }}
复制代码


5)面试够用版


function myPromise(constructor){ let self=this;  self.status="pending" //定义状态改变前的初始状态   self.value=undefined;//定义状态为resolved的时候的状态   self.reason=undefined;//定义状态为rejected的时候的状态   function resolve(value){    //两个==="pending",保证了了状态的改变是不不可逆的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value=value;      self.status="resolved";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两个==="pending",保证了了状态的改变是不不可逆的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reason=reason;        self.status="rejected";       }  }  //捕获构造异常   try{      constructor(resolve,reject);  }catch(e){    reject(e);    } }myPromise.prototype.then=function(onFullfilled,onRejected){   let self=this;  switch(self.status){    case "resolved": onFullfilled(self.value); break;    case "rejected": onRejected(self.reason); break;    default:   }}
// 测试var p=new my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1)}); p.then(function(x){console.log(x)})//输出1
复制代码


6)大厂专供版


const PENDING = "pending"; const FULFILLED = "fulfilled"; const REJECTED = "rejected";const resolvePromise = (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  if (x === promise) {    // If promise and x refer to the same object, reject promise with a TypeError as the reason.    reject(new TypeError('循环引用'))  }  // if x is an object or function,  if (x !== null && typeof x === 'object' || typeof x === 'function') {    // If both resolvePromise and rejectPromise are called, or multiple calls to the same argument are made, the first call takes precedence, and any further calls are ignored.    let called    try { // If retrieving the property x.then results in a thrown exception e, reject promise with e as the reason.      let then = x.then // Let then be x.then      // If then is a function, call it with x as this      if (typeof then === 'function') {        // If/when resolvePromise is called with a value y, run [[Resolve]](promise, y)        // If/when rejectPromise is called with a reason r, reject promise with r.        then.call(x, y =>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solvePromise(promise, y, resolve, reject)        }, r =>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ject(r)        })      } else {        // If then is not a function, fulfill promise with x.        resolve(x)      }    } catch (e)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ject(e)    }  } else {    // If x is not an object or function, fulfill promise with x    resolve(x)  }}function Promise(excutor) {  let that = this; // 缓存当前promise实例例对象  that.status = PENDING; // 初始状态  that.value = undefined; // fulfilled状态时 返回的信息  that.reason = undefined; // rejected状态时 拒绝的原因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 = []; // 存储fulfilled状态对应的onFulfilled函数  that.onRejectedCallbacks = []; // 存储rejected状态对应的onRejected函数  function resolve(value) { // value成功态时接收的终值    if(value instanceof Promise) {      return value.then(resolve, reject);    }    // 实践中要确保 onFulfilled 和 onRejected ⽅方法异步执⾏行行,且应该在 then ⽅方法被调⽤用的那⼀一轮事件循环之后的新执⾏行行栈中执⾏行行。    setTimeout(() => {      // 调⽤用resolve 回调对应onFulfilled函数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只能由pending状态 => fulfilled状态 (避免调⽤用多次resolve reject)        that.status = FULFILLED;        that.value = value;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forEach(cb => cb(that.value));      }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 // reason失败态时接收的拒因    setTimeout(() => {      // 调⽤用reject 回调对应onRejected函数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只能由pending状态 => rejected状态 (避免调⽤用多次resolve reject)        that.status = REJECTED;        that.reason = reason;        that.onRejectedCallbacks.forEach(cb => cb(that.reason));      }    });  }
// 捕获在excutor执⾏行行器器中抛出的异常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throw new Error('error in excutor') // }) try { excutor(resolve, reject); } catch (e) { reject(e);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const that = this; let newPromise; // 处理理参数默认值 保证参数后续能够继续执⾏行行 onFulfilled =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onFulfilled : value => value; onRejected =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 : reason => { throw reason; }; if (that.status === FULFILLED) { // 成功态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try{ let x = onFulfilled(that.value);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新的promise resolve 上⼀一个onFulfilled的返回值 } catch(e) { reject(e); // 捕获前⾯面onFulfilled中抛出的异常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 }) } if (that.status === REJECTED) { // 失败态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try { let x = onRejected(that.reason);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 }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等待态// 当异步调⽤用resolve/rejected时 将onFulfilled/onRejected收集暂存到集合中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push((value) => { try { let x = onFulfilled(value);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that.onRejectedCallbacks.push((reason) => { try { let x = onRejected(reason);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 }};
复制代码

什么是 CSRF 攻击?

(1)概念

CSRF 攻击指的是跨站请求伪造攻击,攻击者诱导用户进入一个第三方网站,然后该网站向被攻击网站发送跨站请求。如果用户在被攻击网站中保存了登录状态,那么攻击者就可以利用这个登录状态,绕过后台的用户验证,冒充用户向服务器执行一些操作。


CSRF 攻击的本质是利用 cookie 会在同源请求中携带发送给服务器的特点,以此来实现用户的冒充。

(2)攻击类型

常见的 CSRF 攻击有三种:


  • GET 类型的 CSRF 攻击,比如在网站中的一个 img 标签里构建一个请求,当用户打开这个网站的时候就会自动发起提交。

  • POST 类型的 CSRF 攻击,比如构建一个表单,然后隐藏它,当用户进入页面时,自动提交这个表单。

  • 链接类型的 CSRF 攻击,比如在 a 标签的 href 属性里构建一个请求,然后诱导用户去点击。

实现节流函数和防抖函数

函数防抖的实现:


function debounce(fn, wait) {  var timer = null;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args = [...arguments];
// 如果此时存在定时器的话,则取消之前的定时器重新记时 if (timer) { clearTimeout(timer); timer = null; }
// 设置定时器,使事件间隔指定事件后执行 timer = setTimeout(() => { fn.apply(context, args); }, wait); };}
复制代码


函数节流的实现:


// 时间戳版function throttle(fn, delay) {  var preTime = Date.now();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args = [...arguments], nowTime = Date.now();
// 如果两次时间间隔超过了指定时间,则执行函数。 if (nowTime - preTime >= delay) { preTime = Date.now(); return fn.apply(context, args); } };}
// 定时器版function throttle (fun, wait){ let timeout = null return function(){ let context = this let args = [...arguments] if(!timeout){ timeout = setTimeout(() => { fun.apply(context, args) timeout = null }, wait) } }}
复制代码

代码输出结果

const async1 = async () => {  console.log('async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1')  }, 2000)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1')  })  console.log('async1 end')  return 'async1 success'} console.log('script start');async1().then(res => console.log(res));console.log('script end');Promise.resolve(1)  .then(2)  .then(Promise.resolve(3))  .catch(4)  .then(res => console.log(res))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2')}, 1000)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如下:


script startasync1promise1script end1timer2timer1
复制代码


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


  1. 首先执行同步带吗,打印出 script start;

  2. 遇到定时器 timer1 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

  3. 之后是执行 Promise,打印出 promise1,由于 Promise 没有返回值,所以后面的代码不会执行;

  4. 然后执行同步代码,打印出 script end;

  5. 继续执行下面的 Promise,.then 和.catch 期望参数是一个函数,这里传入的是一个数字,因此就会发生值渗透,将 resolve(1)的值传到最后一个 then,直接打印出 1;

  6. 遇到第二个定时器,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执行微任务队列,按顺序依次执行两个定时器,但是由于定时器时间的原因,会在两秒后先打印出 timer2,在四秒后打印出 timer1。

代码输出结果

Promise.resolve('1')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finally(() => {    console.log('finally')  })Promise.resolve('2')  .finally(() => {    console.log('finally2')      return '我是finally2返回的值'  })  .then(res => {    console.log('finally2后面的then函数', res)  })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如下:


1finally2finallyfinally2后面的then函数 2
复制代码


.finally()一般用的很少,只要记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 .finally()方法不管 Promise 对象最后的状态如何都会执行

  • .finally()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的参数,也就是说你在.finally()函数中是无法知道 Promise 最终的状态是resolved还是rejected

  • 它最终返回的默认会是一个上一次的 Promise 对象值,不过如果抛出的是一个异常则返回异常的 Promise 对象。

  • finally 本质上是 then 方法的特例


.finally()的错误捕获:


Promise.resolve('1')  .finally(() => {    console.log('finally1')    throw new Error('我是finally中抛出的异常')  })  .then(res => {    console.log('finally后面的then函数', res)  })  .catch(err => {    console.log('捕获错误', err)  })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为:


'finally1''捕获错误' Error: 我是finally中抛出的异常
复制代码

如何对项目中的图片进行优化?

  1. 不用图片。很多时候会使用到很多修饰类图片,其实这类修饰图片完全可以用 CSS 去代替。

  2. 对于移动端来说,屏幕宽度就那么点,完全没有必要去加载原图浪费带宽。一般图片都用 CDN 加载,可以计算出适配屏幕的宽度,然后去请求相应裁剪好的图片。

  3. 小图使用 base64 格式

  4. 将多个图标文件整合到一张图片中(雪碧图)

  5. 选择正确的图片格式:

  6. 对于能够显示 WebP 格式的浏览器尽量使用 WebP 格式。因为 WebP 格式具有更好的图像数据压缩算法,能带来更小的图片体积,而且拥有肉眼识别无差异的图像质量,缺点就是兼容性并不好

  7. 小图使用 PNG,其实对于大部分图标这类图片,完全可以使用 SVG 代替

  8. 照片使用 JPEG

代码输出结果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promise1')  resolve('resolve1')})const promise2 = promise1.then(res => {  console.log(res)})console.log('1', promise1);console.log('2', promise2);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如下:


promise11 Promise{<resolved>: resolve1}2 Promise{<pending>}resolve1
复制代码


需要注意的是,直接打印 promise1,会打印出它的状态值和参数。


代码执行过程如下:


  1. script 是一个宏任务,按照顺序执行这些代码;

  2. 首先进入 Promise,执行该构造函数中的代码,打印promise1

  3. 碰到resolve函数, 将promise1的状态改变为resolved, 并将结果保存下来;

  4. 碰到promise1.then这个微任务,将它放入微任务队列;

  5. promise2是一个新的状态为pendingPromise

  6. 执行同步代码 1, 同时打印出promise1的状态是resolved

  7. 执行同步代码 2,同时打印出promise2的状态是pending

  8. 宏任务执行完毕,查找微任务队列,发现promise1.then这个微任务且状态为resolved,执行它。

代码输出结果

async function async1()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async function async2() {  console.log("async2");}async1();console.log('start')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如下:


async1 startasync2startasync1 end
复制代码


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


  1. 首先执行函数中的同步代码async1 start,之后遇到了await,它会阻塞async1后面代码的执行,因此会先去执行async2中的同步代码async2,然后跳出async1

  2. 跳出async1函数后,执行同步代码start

  3. 在一轮宏任务全部执行完之后,再来执行await后面的内容async1 end


这里可以理解为 await 后面的语句相当于放到了 new Promise 中,下一行及之后的语句相当于放在 Promise.then 中。

代码输出结果

Promise.reject('err!!!')  .then((res) => {    console.log('success', res)  }, (err) => {    console.log('error', err)  }).catch(err => {    console.log('catch', err)  })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如下:


error err!!!
复制代码


我们知道,.then函数中的两个参数:


  • 第一个参数是用来处理 Promise 成功的函数

  • 第二个则是处理失败的函数


也就是说Promise.resolve('1')的值会进入成功的函数,Promise.reject('2')的值会进入失败的函数。


在这道题中,错误直接被then的第二个参数捕获了,所以就不会被catch捕获了,输出结果为:error err!!!'


但是,如果是像下面这样:


Promise.resolve()  .then(function success (res) {    throw new Error('error!!!')  }, function fail1 (err) {    console.log('fail1', err)  }).catch(function fail2 (err) {    console.log('fail2', err)  })
复制代码


then的第一参数中抛出了错误,那么他就不会被第二个参数不活了,而是被后面的catch捕获到。

三栏布局的实现

三栏布局一般指的是页面中一共有三栏,左右两栏宽度固定,中间自适应的布局,三栏布局的具体实现:


  • 利用绝对定位,左右两栏设置为绝对定位,中间设置对应方向大小的 margin 的值。


.outer {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100px;}
.left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righ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right: 0;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center {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复制代码


  • 利用 flex 布局,左右两栏设置固定大小,中间一栏设置为 flex:1。


.outer {  display: flex;  height: 100px;}
.left { width: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right { width: 100px; background: gold;}
.center { flex: 1; background: lightgreen;}
复制代码


  • 利用浮动,左右两栏设置固定大小,并设置对应方向的浮动。中间一栏设置左右两个方向的 margin 值,注意这种方式,中间一栏必须放到最后:


.outer {  height: 100px;}
.left { float: left;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right { float: right;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center { height: 100px;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复制代码


  • 圣杯布局,利用浮动和负边距来实现。父级元素设置左右的 padding,三列均设置向左浮动,中间一列放在最前面,宽度设置为父级元素的宽度,因此后面两列都被挤到了下一行,通过设置 margin 负值将其移动到上一行,再利用相对定位,定位到两边。


.outer {  height: 100px;  padding-left: 100px;  padding-right: 200px;}
.left { position: relative; left: -100px;
float: left; margin-lef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right { position: relative; left: 200px;
float: right; margin-left: -200px;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center { float: left;
width: 100%;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复制代码


  • 双飞翼布局,双飞翼布局相对于圣杯布局来说,左右位置的保留是通过中间列的 margin 值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父元素的 padding 来实现的。本质上来说,也是通过浮动和外边距负值来实现的。


.outer {  height: 100px;}
.left { float: left; margin-lef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tomato;}
.right { float: left; margin-left: -200px;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gold;}
.wrapper { float: left;
width: 100%;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lightgreen;}
.center { margin-left: 100px; margin-right: 200px; height: 100px;}
复制代码

代码输出结果

console.log('1');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2');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3');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4');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5')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6');})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7'); 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8')})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9');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10');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11');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12') })})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如下:


176824359111012
复制代码


(1)第一轮事件循环流程分析如下:


  • 整体 script 作为第一个宏任务进入主线程,遇到console.log,输出 1。

  • 遇到setTimeout,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宏任务 Event Queue 中。暂且记为setTimeout1

  • 遇到process.nextTick(),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记为process1

  • 遇到Promisenew Promise直接执行,输出 7。then被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记为then1

  • 又遇到了setTimeout,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宏任务 Event Queue 中,记为setTimeout2



上表是第一轮事件循环宏任务结束时各 Event Queue 的情况,此时已经输出了 1 和 7。发现了process1then1两个微任务:


  • 执行process1,输出 6。

  • 执行then1,输出 8。


第一轮事件循环正式结束,这一轮的结果是输出 1,7,6,8。


(2)第二轮时间循环从**setTimeout1**宏任务开始:


  • 首先输出 2。接下来遇到了process.nextTick(),同样将其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记为process2

  • new Promise立即执行输出 4,then也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记为then2



第二轮事件循环宏任务结束,发现有process2then2两个微任务可以执行:


  • 输出 3。

  • 输出 5。


第二轮事件循环结束,第二轮输出 2,4,3,5。


(3)第三轮事件循环开始,此时只剩 setTimeout2 了,执行。


  • 直接输出 9。

  • process.nextTick()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记为process3

  • 直接执行new Promise,输出 11。

  • then分发到微任务 Event Queue 中,记为then3



第三轮事件循环宏任务执行结束,执行两个微任务process3then3


  • 输出 10。

  • 输出 12。


第三轮事件循环结束,第三轮输出 9,11,10,12。


整段代码,共进行了三次事件循环,完整的输出为 1,7,6,8,2,4,3,5,9,11,10,12。

label 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

label 标签来定义表单控件的关系:当用户选择 label 标签时,浏览器会自动将焦点转到和 label 标签相关的表单控件上。


  • 使用方法 1:


<label for="mobile">Number:</label><input type="text" id="mobile"/>
复制代码


  • 使用方法 2:


<label>Date:<input type="text"/></label>
复制代码

对浏览器的理解

浏览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户选择的 web 资源呈现出来,它需要从服务器请求资源,并将其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资源的格式通常是 HTML,也包括 PDF、image 及其他格式。用户用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统一资源标识符)来指定所请求资源的位置。


HTML 和 CSS 规范中规定了浏览器解释 html 文档的方式,由 W3C 组织对这些规范进行维护,W3C 是负责制定 web 标准的组织。但是浏览器厂商纷纷开发自己的扩展,对规范的遵循并不完善,这为 web 开发者带来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


浏览器可以分为两部分,shell 和 内核。其中 shell 的种类相对比较多,内核则比较少。也有一些浏览器并不区分外壳和内核。从 Mozilla 将 Gecko 独立出来后,才有了外壳和内核的明确划分。


  • shell 是指浏览器的外壳:例如菜单,工具栏等。主要是提供给用户界面操作,参数设置等等。它是调用内核来实现各种功能的。

  • 内核是浏览器的核心。内核是基于标记语言显示内容的程序或模块。


用户头像

loveX001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2-09-01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2023最新前端面试总结_JavaScript_loveX001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