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海岳 inDatax 数据中台专栏】浅谈主数据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策略
一、引言
主数据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是企业数据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跨系统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协同,实现以下目标:消除跨系统数据孤岛,减少人工重复录入与核对成本;确保核心数据在上下游系统间的一致性、准确性与合规性;通过内外数据融合,赋能精准决策与生态协作。
二、集成策略
主数据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策略,从数据流向的角度可分为两类:
数据接收(业务系统→主数据管理系统)
主动抽取:主数据管理从业务系统主动获取数据
被动接收:业务系统推送数据到主数据管理系统
2.数据下发(主数据管理系统→业务系统)
主动推送:主数据管理系统将变更数据推送至业务系统
被动提供:业务系统从主数据管理系统获取需要的数据
三、集成方案
1. API 集成:数据集成过程中,API 接口集成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通过调用接口实现数据的流转:
数据接收:数据接收是指数据从各业务系统向主数据管理系统传输的过程。其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主数据系统主动调用业务系统所提供的接口,从而获取所需数据;另一种则是业务系统主动调用主数据系统的接口,将数据推送至主数据系统。当主数据系统成功接收数据后,会依据既定的字段映射规则,将数据格式转换为主数据的标准格式,并进一步执行严格的数据校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校验无误后,数据将被正式存储入库。
数据下发:数据下发则是数据从主数据管理系统向业务系统传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数据系统会依据字段映射规则,将主数据转换为业务系统所需的特定数据结构。随后,主数据系统会调用业务系统的接口,将转换后的数据准确地推送至业务系统;或者,业务系统也可以主动调用主数据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发布接口,自行获取所需的主数据。
2. 非 API 集成补充方案:当业务系统无法提供 API 接口,但具备安全可控的数据库访问权限时,可采用数据库直连方案:通过配置数据库连接信息,以及在字段映射中配置的字段信息,生成 SQL 脚本,实现数据的全量同步或基于时间戳的增量拉取。此外,可引入 ETL 工具完成数据抽取、转换与加载;或采用消息队列实现数据异步发布订阅,提升系统解耦能力与处理性能。
3. 定时任务驱动数据流转:为保障数据时效性与一致性,可在数据集成链路中部署定时任务模块。通过配置任务执行周期,定时触发数据接收或下发操作。
四、集成过程数据的标准化
1.数据模型对齐:
在集成过程中,当主数据模型与业务系统字段不一致时,可以通过建立字段映射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转换;支持静态值的转换(如将业务系统的 “男 / 女” 转换为主数据标准的 “M/F”)以及关联模型不同属性的转换(如将组织 id 转为组织编号)。针对比较复杂的转换需要,无法通过映射实现转换的,可以通过实现下发或者接收过程中提供的扩展接口以达到目的。
2.数据质量管控:
主数据管理系统接收数据时,进行基础的模型规则校验,如非空校验、唯一性校验等。如果数据来源的数据质量较差,那么接收数据时可以将数据存至中间表,配置清洗规则,对数据进行清洗及修改,达标后再同步至正式表,有效降低脏数据对主数据质量的影响。
五、结语
主数据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需兼顾技术可行性与业务适配性。更加灵活的配置,可以为企业构件高扩展、低耦合的数据生态,为数字化转型夯实基础。
API 集成过程
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共建,期待与各位技术大咖的深入交流!
此外,欢迎大家下载我们的inBuilder低代码社区,可免费下载使用,加入我们,开启开发体验之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