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数字化转型的 4+1 种典型组织结构:怎么选才对?

作者:优秀
  • 2025-07-21
    广东
  • 本文字数:2092 字

    阅读完需:约 7 分钟

在数字化转型的建设中,组织结构的设计往往决定了转型的效率与成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比较典型的数字化转型组织结构(4+1),以及企业该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


一、典型数字化转型组织结构


第一层:按转型发生的「空间」划分(内部 vs 外部)


转型的发生场景,首先可以按「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来区分:



转型发生在组织内部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我们下文重点介绍的 4 种典型结构都属于此类。


转型发生在组织外部


这种情况多见于两类场景:一是主营业务市场稳定的企业,不希望数字化转型影响现有业务的稳定性,转而通过外部转型探索第二增长曲线(比如新业务、新增长点);二是处理新收购的公司时,需要独立推进数字化整合。


举个例子,网易丁磊跨界养猪 —— 这类新业务很难归入原有任何一条业务线,适合放在组织外部独立推进转型。


第二层:按转型的「牵头部门」划分(4 种核心结构)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提出:数字化转型是通过利用数字技术、改变业务模式,为客户创造新价值并提升企业竞争力。简单说,核心就是「数字化 + 业务转型」。


从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梳理出 4 种典型组织结构:



集中型:最为常见,由总裁办或者战略部门牵头。这些部门相对远离技术和业务,必须强依赖技术和业务部门开展工作。企业着重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提升。


技术驱动型:第二常见,由原 IT 部门牵头。以数字化这条线切入,辐射到业务部门。企业着重提升数字化能力。


业务驱动型:第三常见,由业务部门牵头。以业务转型这条线切入,辐射到技术部门。企业着重提升业务收入。


协同型:罕见,由独立数字化转型部门牵头。高度协同各部门开展数字化转型,仅存在于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内部有序迭代。(非首次数字化转型企业的选择)



二、4 种结构的优劣


4 种组织结构因牵头部门不同,天然存在各自的优势与挑战,我们可以通过一张表清晰对比:



三、如何选择?关键在「择人任势」


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自己当下的。


什么是最适合的?答案就在《孙子兵法》之兵势篇:择人任势。择人而任势,是孙武子提出的一种重要谋略。


什么是“势”?孙武子作比喻说:就像把一块圆形的石头置于高山的山顶上,并再用劲去转动它,这块被滚动下的石头所带动的能量,就是势。

什么叫”任势“?任是运用,任势就是用势,用兵作战要能取得,类似“转圆石于千仞之山”那样的效果。用势说到底,就是把将帅军队的全部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李世民的大将李靖说:兵有三势,一是气势,二是地势,三是因势。


那我们就把这三势映射到企业中:


1、气势,有底气数字化转型的操盘手必须在企业中具有足够的领导力:威望、影响力、革新精神、愿景。


2、地势,地利优势数字化转型的牵头部门必须在企业现有运转中展现出先发优势。

  • 企业过往的重大变化都有总裁办牵头落地,那就考虑集中型

  • 企业数字化能力强,IT 部门并依靠过往的信息化项目在企业中建立了足够的话语权。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技术驱动型。额外,数字化转型势必引入外部合作伙伴,此类经验也能帮上忙。

  • 业务部门话语权高、对投资决策影响力大、规划能力强,才过往的企业重大决策中占主导地位,业务驱动型未尝不可。


3、因势,因势利导。看哪个部门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最迫切、期望最高。内在驱动力是转型的关键要素。

根据这三点,对关键候选人,以及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和评估,最终的组织结构选择才算得上择人任势。

非要选择缺”势“的组织结构,就等于要把石头推上山顶,再让他转动起来。这就是内耗!人为制造困难。


其中业务驱动型给人感觉有点反常识,实际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合理性:


1、数字化转型 = 95%转型 + 5%技术


95% Transformation and only 5% Digital 文中的观点我极为认同,数字化转型对转型的付出远大于数字化。


2、数字化转型新能力


数字化转型需具备的能力包含:


  •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 商业模式革新(Value Chain Analysis/CJM...)

  • 数字化技术(Cloud Computing/Big Data...)

  • 文化建设(Customer-centric /Design Thinking...)

  • 变革管理(Organization Change/BPR... )

  • 项目实施(Agile/DevOps...)


这些能力中只有数字化技术和部分项目实施能力属于 IT 范畴,其余能力 IT 也不具备。因此,业务部门不存在劣势。而一个均势,且业务与技术深度协同的数字化转型,势必是会是成功的。


因此我个人建议,企业在引入数字化系统初期,切记要合理有效地运用好技术工具,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公司业务高效地运行,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同时还能大幅缩短系统开发和部署的时间成本。特别是有特定需求功能需要定制化的企业,可以采用我们公司自研的企业级低代码平台:织信 Informat。该平台基于数据模型优先的设计理念,提供大量标准化的组件,内置 AI 助手、组件设计器、自动化(图形化编程)、脚本、工作流引擎(BPMN2.0)、自定义 API、表单设计器、权限、仪表盘等功能,能帮助企业构建高度复杂核心的数字化系统。如 ERP、MES、CRM、PLM、SCM、WMS、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多个应用场景,全面助力企业落地国产化/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组织结构,你有哪些实践经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一起探讨更适合企业的转型路径~

用户头像

优秀

关注

低代码,我来啦~ 2021-01-27 加入

分享姿势总是和别人不太一样。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数字化转型的 4+1 种典型组织结构:怎么选才对?_数字化转型_优秀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