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ChatBI:用对话式分析,让业务数据 “可信地开口说话”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找数据难、分析慢、结果不可信”仍是业务人员的核心痛点 —— 要么需要等待 IT 部门 hours 级取数,要么面对大模型 “黑盒子” 式的模糊结论,数据的价值往往被 “低效链路” 淹没。针对这一难题,帆软推出 AI for BI 产品 FineChatBI,以 “对话式业务分析” 为核心,让业务分析从 “难、慢、糊” 转向 “简、快、准”。
一、定位与核心价值:AI for BI 的 “可信对话者”
FineChatBI 是帆软针对企业业务分析痛点打造的 AI for BI 产品,核心定位是 “对话式业务分析工具”—— 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如 “上个月华南区库存周转率为什么下降?”),实现业务问题解答、趋势预测、结果可视化三大核心能力,最终目标是让业务分析更便捷、高效 ,同时确保结果可信。
简单来说,FineChatBI 是业务人员的 “数据对话伙伴”:不用学 SQL,不用等 IT,用日常说话的方式,就能让数据 “回答” 问题。
二、核心特点:区别于传统 BI 的 “两大突破”
相较于传统问答式 BI 或单纯的大模型工具,FineChatBI 的优势在于 “新技术驱动的可信”与“效率的质变提升”:
1. 新技术驱动:从 “黑盒子” 到 “可信闭环”
传统大模型问答常陷入 “结论不可解释” 的困境 —— 用户不知道数据来源、不清楚分析逻辑,不敢用结果做决策。而 FineChatBI 的分析过程全程可控、结果可追溯:
● 生成过程闭环:从问题解析→数据取数→结论生成,每一步都有明确逻辑;
● 交互友好:通过 “输入联想 + 二次确认” 确保需求精准(如用户说 “库存有问题”,系统会追问 “是库存积压还是周转率下降?”);
● 结果透明:所有结论都标注 “数据来源” 与 “分析逻辑”(如 “结论来自 WMS 系统 2024 年 3 月数据,逻辑是‘库存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库存’”)。
2. 效率质变:从 “5 小时” 到 “3 分钟”
过去,业务人员完成 “找数据 + 分析” 的全流程,平均需要 5 小时(等待 IT 取数→整理数据→做图表→分析结论);而 FineChatBI 将这一时间缩短至 3 分钟—— 自然语言提问后,系统自动完成 “取数→分析→可视化”,彻底打破 “IT 与业务的取数鸿沟”。
真实案例:
○华润啤酒已迈入 2025 年的智能探索阶段,引入了前沿的 ChatBI 自然语言分析系统。该系统在业务员终端查询、分析师快速取数、管理层预测预警等多个场景展现出巨大潜力,正在逐步实现"让普通员工做出专家级分析"的愿景。这一阶段的探索不仅体现了华润啤酒在技术创新上的前瞻性,更彰显了其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决心。组织变革,数据文化的养成秘诀华润啤酒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数据能力的构建不仅需要技术投入,更需要组织文化的同步变革。企业创新性地采用"铁三角团队"模式,由 IT 项目组、业务对接人和分析团队形成紧密协作机制,确保技术方案与业务需求高度契合。
○某营养集团使用 FineChatBI 后,营销人员直接用自然语言提问:“上个月华南区 xxxx 的库存周转率下降原因?” 系统 1 分钟内自动关联 WMS(库存)、ERP(销售)数据,输出结论:“主要因 A 类营养素采购量超需求 20%(数据来源:WMS 系统 2024 年 3 月库存表),逻辑是‘库存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库存’,销售成本下降 15% 但库存增加 20%”,并一键生成库存占比饼图。整个过程仅用 3 分钟,不仅效率提升 90%,结论因标注 “数据来源 + 分析逻辑” 被业务人员直接用于调整采购策略,当月库存周转率回升 12%。
无论是高管要快速掌握业务全局,还是业务骨干要深挖问题根源,都能 “即问即答”。
三、技术支撑:为什么 FineChatBI 能 “可信又高效”?
FineChatBI 的核心能力,源于两大技术底座的支撑:
1. Text2DSL 技术:让自然语言 “可干预”
传统大模型直接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结果,中间过程不可控;而 FineChatBI 采用 Text2DSL 技术,将用户的自然语言提问转化为用户可理解、可干预的指令(如 “取 2024 年 Q1 华南区销售数据,计算库存周转率”)。
这一技术彻底解决了 “黑盒子” 问题:用户能清楚看到系统 “在做什么”,甚至可以调整指令(如 “把‘华南区’换成‘华东区’”),确保分析方向与需求一致。
2. 企业级 BI 底座:20 年积累的 “可靠性保障”
帆软深耕 BI 领域 20 余年,拥有企业级 BI 能力生态(如 FineBI 的自助分析、FineReport 的复杂报表)。FineChatBI 依托这一底座,确保:
● 数据来源可靠:对接企业 ERP、WMS、CRM 等核心系统,取数逻辑符合企业业务规则;
● 分析逻辑严谨:沿用帆软 20 年沉淀的 BI 分析模型(如 “库存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库存”),避免大模型的 “逻辑偏差”。
四、核心功能:对话式分析的 “全场景覆盖”
FineChatBI 的 “对话式业务分析” 能力,通过六大核心功能落地,覆盖业务分析的全流程:
1. 输入联想与意图解析:让提问 “不跑偏”
当用户输入模糊问题(如 “库存有问题”),系统会通过规则模型预读问题,触发联想(如 “您是想了解库存周转率下降的原因,还是库存积压情况?”),并通过二次确认命中精准需求,避免 “问不对题”。
2. 多轮上下文对话:让交互 “更连贯”
系统会记录用户的上文提问(如 “上个月华南区销售情况如何?”),当用户追问 “那华东区呢?”,系统能自动关联 “销售情况” 的维度,实现连贯分析,无需重复说明背景。
3. 异常检测与归因分析:帮用户 “找问题”
系统会自动监测数据异常(如 “本月库存周转率下降 15%”),并智能解释异常原因(如 “主要是 A 类产品采购量超需求 20%,导致库存积压”),让用户快速定位问题根源,不用自己 “翻数据”。
真实案例:某医疗企业的 “报价效率革命”
某医疗企业(A 股上市公司)的销售团队曾被 “报价周期长” 困扰 ——A 类客户(核心大客户)报价需 5 天,常因响应慢流失订单。使用 FineChatBI 的 “异常检测与归因分析” 功能后,业务人员提问:“A 类客户报价周期为什么长达 5 天?” 系统自动从 OA(审批流程)、ERP(销售数据)同步数据,检测到 “审批环节耗时占比 60%(数据来源:OA 系统 2024 年 Q1 审批记录)”,并归因:“主要因华南区经理审批耗时最长,平均 1.5 天 / 单”。
基于这一结论,企业优化审批流程,将 A 类客户报价周期缩短至 2 天,报价效率提升 60%,赢单率提高 18%—— 这正是 FineChatBI “帮用户找问题” 的核心价值。
4. 一键生成仪表盘:让结果 “更直观”
从对话到分析,系统能一键生成可视化仪表盘(如库存周转率趋势图、A 类产品库存占比饼图),支持图表类型切换(折线图→柱状图),让数据结论 “一目了然”。
5. 智能预测数据趋势:帮用户 “看未来”
基于企业历史数据与业务模型,系统能预测未来趋势(如 “按当前销售速度,下月库存将积压 30%”),为生产、采购等决策提供前瞻性支持。
6. 大模型生成报告:让结论 “更闭环”
系统能自动生成完整业务分析报告,包含 “问题背景→数据来源→分析逻辑→结论建议”,结构闭环、思路清晰(如分析 “库存周转率下降” 的报告,会明确写 “建议减少 A 类产品采购量 20%”),让决策有 “完整依据”。
五、结语:让业务分析 “回归业务本身”
FineChatBI 的本质,是让业务分析 “从技术驱动” 转向 “业务驱动”—— 不再需要业务人员学习复杂的 BI 操作,不再需要等待 IT 取数,用 “对话” 的方式,就能快速从数据中获取可信结论。
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
● 高管能通过 FineChatBI 快速掌握业务全局(如 “今年 Q1 销售额 Top3 区域是哪些?”);
● 业务人员能自主分析问题(如 “某产品销量下滑的原因是什么?”),不用再 “求 IT”;
● IT 部门能从 “取数需求” 中解放,专注于更有价值的技术工作(如系统集成、数据治理)。
从 “找数据 5 小时” 到 “分析 3 分钟”,从 “黑盒子结论” 到 “可信结果”,FineChatBI 用对话式分析,让业务数据真正 “开口说话”—— 不是模糊的 “大概”,而是清晰的 “答案”;不是等待的 “慢”,而是即时的 “快”。这,正是 AI for BI 的核心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