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前端二面必会 vue 面试题汇总
Vue 中的 key 到底有什么用?
key是为 Vue 中的 vnode 标记的唯一 id,通过这个 key,我们的 diff 操作可以更准确、更快速
diff 算法的过程中,先会进行新旧节点的首尾交叉对比,当无法匹配的时候会用新节点的key与旧节点进行比对,然后超出差异.
diff 程可以概括为:oldCh 和 newCh 各有两个头尾的变量 StartIdx 和 EndIdx,它们的 2 个变量相互比较,一共有 4 种比较方式。如果 4 种比较都没匹配,如果设置了 key,就会用 key 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变量会往中间靠,一旦 StartIdx>EndIdx 表明 oldCh 和 newCh 至少有一个已经遍历完了,就会结束比较,这四种比较方式就是首、尾、旧尾新头、旧头新尾.
准确: 如果不加
key,那么 vue 会选择复用节点(Vue 的就地更新策略),导致之前节点的状态被保留下来,会产生一系列的 bug.快速: key 的唯一性可以被 Map 数据结构充分利用,相比于遍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 O(n),Map 的时间复杂度仅仅为 O(1).
vue-cli 工程常用的 npm 命令有哪些
下载
node_modules资源包的命令:
启动
vue-cli开发环境的 npm 命令:
vue-cli生成 生产环境部署资源 的npm命令:
用于查看
vue-cli生产环境部署资源文件大小的npm命令:
在浏览器上自动弹出一个 展示
vue-cli工程打包后app.js、manifest.js、vendor.js文件里面所包含代码的页面。可以具此优化vue-cli生产环境部署的静态资源,提升 页面 的加载速度
Redux 和 Vuex 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共同思想
(1)Redux 和 Vuex 区别
Vuex 改进了 Redux 中的 Action 和 Reducer 函数,以 mutations 变化函数取代 Reducer,无需 switch,只需在对应的 mutation 函数里改变 state 值即可
Vuex 由于 Vue 自动重新渲染的特性,无需订阅重新渲染函数,只要生成新的 State 即可
Vuex 数据流的顺序是∶View 调用 store.commit 提交对应的请求到 Store 中对应的 mutation 函数->store 改变(vue 检测到数据变化自动渲染)
通俗点理解就是,vuex 弱化 dispatch,通过 commit 进行 store 状态的一次更变;取消了 action 概念,不必传入特定的 action 形式进行指定变更;弱化 reducer,基于 commit 参数直接对数据进行转变,使得框架更加简易;
(2)共同思想
单—的数据源
变化可以预测
本质上:redux 与 vuex 都是对 mvvm 思想的服务,将数据从视图中抽离的一种方案;形式上:vuex 借鉴了 redux,将 store 作为全局的数据中心,进行 mode 管理;
vue 中使用了哪些设计模式
工厂模式 传入参数即可创建实例:虚拟
DOM根据参数的不同返回基础标签的Vnode和组件Vnode单例模式 整个程序有且仅有一个实例:
vuex和vue-router的插件注册方法install判断如果系统存在实例就直接返回掉发布-订阅模式 (vue 事件机制)
观察者模式 (响应式数据原理)
装饰模式: (@装饰器的用法)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指对象有某个行为,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中,该行为有不同的实现方案-比如选项的合并策略
能说下 vue-router 中常用的 hash 和 history 路由模式实现原理吗?
(1)hash 模式的实现原理
早期的前端路由的实现就是基于 location.hash 来实现的。其实现原理很简单,location.hash 的值就是 URL 中 # 后面的内容。比如下面这个网站,它的 location.hash 的值为 '#search':
hash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是基于下面几个特性:
URL 中 hash 值只是客户端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当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时,hash 部分不会被发送;
hash 值的改变,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因此我们能通过浏览器的回退、前进按钮控制 hash 的切换;
可以通过 a 标签,并设置 href 属性,当用户点击这个标签后,URL 的 hash 值会发生改变;或者使用 JavaScript 来对 loaction.hash 进行赋值,改变 URL 的 hash 值;
我们可以使用 hashchange 事件来监听 hash 值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
(2)history 模式的实现原理
HTML5 提供了 History API 来实现 URL 的变化。其中做最主要的 API 有以下两个:history.pushState() 和 history.repalceState()。这两个 API 可以在不进行刷新的情况下,操作浏览器的历史纪录。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新增一个历史记录,后者是直接替换当前的历史记录,如下所示:
history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基于存在下面几个特性:
pushState 和 repalceState 两个 API 来操作实现 URL 的变化 ;
我们可以使用 popstate 事件来监听 url 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
history.pushState() 或 history.replaceState() 不会触发 popstate 事件,这时我们需要手动触发页面跳转(渲染)。
Vue3.0 有什么更新
(1)监测机制的改变
3.0 将带来基于代理 Proxy 的 observer 实现,提供全语言覆盖的反应性跟踪。
消除了 Vue 2 当中基于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实现所存在的很多限制:
(2)只能监测属性,不能监测对象
检测属性的添加和删除;
检测数组索引和长度的变更;
支持 Map、Set、WeakMap 和 WeakSet。
(3)模板
作用域插槽,2.x 的机制导致作用域插槽变了,父组件会重新渲染,而 3.0 把作用域插槽改成了函数的方式,这样只会影响子组件的重新渲染,提升了渲染的性能。
同时,对于 render 函数的方面,vue3.0 也会进行一系列更改来方便习惯直接使用 api 来生成 vdom 。
(4)对象式的组件声明方式
vue2.x 中的组件是通过声明的方式传入一系列 option,和 TypeScript 的结合需要通过一些装饰器的方式来做,虽然能实现功能,但是比较麻烦。
3.0 修改了组件的声明方式,改成了类式的写法,这样使得和 TypeScript 的结合变得很容易
(5)其它方面的更改
支持自定义渲染器,从而使得 weex 可以通过自定义渲染器的方式来扩展,而不是直接 fork 源码来改的方式。
支持 Fragment(多个根节点)和 Protal(在 dom 其他部分渲染组建内容)组件,针对一些特殊的场景做了处理。
基于 tree shaking 优化,提供了更多的内置功能。
如何监听 pushState 和 replaceState 的变化呢?
利用自定义事件new Event()创建这两个事件,并全局监听:
Vue 的性能优化有哪些
(1)编码阶段
尽量减少 data 中的数据,data 中的数据都会增加 getter 和 setter,会收集对应的 watcher
v-if 和 v-for 不能连用
如果需要使用 v-for 给每项元素绑定事件时使用事件代理
SPA 页面采用 keep-alive 缓存组件
在更多的情况下,使用 v-if 替代 v-show
key 保证唯一
使用路由懒加载、异步组件
防抖、节流
第三方模块按需导入
长列表滚动到可视区域动态加载
图片懒加载
(2)SEO 优化
预渲染
服务端渲染 SSR
(3)打包优化
压缩代码
Tree Shaking/Scope Hoisting
使用 cdn 加载第三方模块
多线程打包 happypack
splitChunks 抽离公共文件
sourceMap 优化
(4)用户体验
骨架屏
PWA
还可以使用缓存(客户端缓存、服务端缓存)优化、服务端开启 gzip 压缩等。
ref 和 reactive 异同
这是Vue3数据响应式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跟我们写代码关系也很大
ref接收内部值(inner value)返回响应式Ref对象,reactive返回响应式代理对象从定义上看
ref通常用于处理单值的响应式,reactive用于处理对象类型的数据响应式两者均是用于构造响应式数据,但是
ref主要解决原始值的响应式问题ref返回的响应式数据在 JS 中使用需要加上.value才能访问其值,在视图中使用会自动脱ref,不需要.value;ref可以接收对象或数组等非原始值,但内部依然是reactive实现响应式;reactive内部如果接收Ref 对象会自动脱ref;使用展开运算符(...)展开reactive返回的响应式对象会使其失去响应性,可以结合toRefs()将值转换为Ref对象之后再展开。reactive内部使用Proxy代理传入对象并拦截该对象各种操作,从而实现响应式。ref内部封装一个RefImpl类,并设置get value/set value,拦截用户对值的访问,从而实现响应式
vue 是如何实现响应式数据的呢?(响应式数据原理)
Vue2: Object.defineProperty 重新定义 data 中所有的属性, Object.defineProperty 可以使数据的获取与设置增加一个拦截的功能,拦截属性的获取,进行依赖收集。拦截属性的更新操作,进行通知。
具体的过程:首先 Vue 使用 initData 初始化用户传入的参数,然后使用 new Observer 对数据进行观测,如果数据是一个对象类型就会调用 this.walk(value) 对对象进行处理,内部使用 defineeReactive 循环对象属性定义响应式变化,核心就是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重新定义数据。
vue-router 路由钩子函数是什么 执行顺序是什么
路由钩子的执行流程, 钩子函数种类有:
全局守卫、路由守卫、组件守卫
导航被触发。
在失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Leave守卫。调用全局的
beforeEach守卫。在重用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Update守卫 (2.2+)。在路由配置里调用
beforeEnter。解析异步路由组件。
在被激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Enter。调用全局的
beforeResolve守卫 (2.5+)。导航被确认。
调用全局的
afterEach钩子。触发
DOM更新。调用
beforeRouteEnter守卫中传给next的回调函数,创建好的组件实例会作为回调函数的参数传入
MVVM 的优缺点?
优点:
分离视图(View)和模型(Model),降低代码耦合,提⾼视图或者逻辑的重⽤性: ⽐如视图(View)可以独⽴于 Model 变化和修改,⼀个 ViewModel 可以绑定不同的"View"上,当 View 变化的时候 Model 不可以不变,当 Model 变化的时候 View 也可以不变。你可以把⼀些视图逻辑放在⼀个 ViewModel⾥⾯,让很多 view 重⽤这段视图逻辑
提⾼可测试性: ViewModel 的存在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编写测试代码
⾃动更新 dom: 利⽤双向绑定,数据更新后视图⾃动更新,让开发者从繁琐的⼿动 dom 中解放
缺点:
Bug 很难被调试: 因为使⽤双向绑定的模式,当你看到界⾯异常了,有可能是你 View 的代码有 Bug,也可能是 Model 的代码有问题。数据绑定使得⼀个位置的 Bug 被快速传递到别的位置,要定位原始出问题的地⽅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另外,数据绑定的声明是指令式地写在 View 的模版当中的,这些内容是没办法去打断点 debug 的
⼀个⼤的模块中 model 也会很⼤,虽然使⽤⽅便了也很容易保证了数据的⼀致性,当时⻓期持有,不释放内存就造成了花费更多的内存
对于⼤型的图形应⽤程序,视图状态较多,ViewModel 的构建和维护的成本都会⽐较⾼。
Vue 中常见性能优化
编码优化 :
使用
v-show复用DOM:避免重复创建组件
合理使用路由懒加载、异步组件,有效拆分
App尺寸,访问时才异步加载
keep-alive缓存页面:避免重复创建组件实例,且能保留缓存组件状态
v-once和v-memo:不再变化的数据使用v-once
按条件跳过更新时使用v-momo:下面这个列表只会更新选中状态变化项
长列表性能优化:如果是大数据长列表,可采用虚拟滚动,只渲染少部分区域的内容
防止内部泄漏,组件销毁后把全局变量和事件销毁:
Vue组件销毁时,会自动解绑它的全部指令及事件监听器,但是仅限于组件本身的事件
图片懒加载
对于图片过多的页面,为了加速页面加载速度,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将页面内未出现在可视区域内的图片先不做加载,等到滚动到可视区域后再去加载
滚动到可视区域动态加载
https://tangbc.github.io/vue-virtual-scroll-list(opens new window)
第三方插件按需引入:(
babel-plugin-component)
像element-plus这样的第三方组件库可以按需引入避免体积太大
服务端渲染:SSR
如果SPA应用有首屏渲染慢的问题,可以考虑SSR
以及下面的其他方法
不要将所有的数据都放在
data中,data中的数据都会增加getter和setter,会收集对应的watcherv-for遍历为item添加keyv-for遍历避免同时使用v-if区分
computed和watch的使用拆分组件(提高复用性、增加代码的可维护性,减少不必要的渲染 )
防抖、节流
用户体验
app-skeleton骨架屏pwaserviceworker
SEO 优化
预渲染插件
prerender-spa-plugin服务端渲染
ssr
打包优化
Webpack对图片进行压缩使用
cdn的方式加载第三方模块多线程打包
happypacksplitChunks抽离公共文件优化
SourceMap构建结果输出分析,利用
webpack-bundle-analyzer可视化分析工具
基础的 Web 技术的优化
服务端
gzip压缩浏览器缓存
CDN的使用使用
Chrome Performance查找性能瓶颈
Composition API 与 Options API 有什么不同
分析
Vue3最重要更新之一就是Composition API,它具有一些列优点,其中不少是针对Options API暴露的一些问题量身打造。是Vue3推荐的写法,因此掌握好Composition API应用对掌握好Vue3至关重要
What is Composition API?(opens new window)
Composition API出现就是为了解决 Options API 导致相同功能代码分散的现象
体验
Composition API能更好的组织代码,下面用composition api可以提取为useCount(),用于组合、复用
compositon api 提供了以下几个函数:
setuprefreactivewatchEffectwatchcomputedtoRefs生命周期的
hooks
回答范例
Composition API是一组API,包括:Reactivity API、生命周期钩子、依赖注入,使用户可以通过导入函数方式编写vue组件。而Options API则通过声明组件选项的对象形式编写组件Composition API最主要作用是能够简洁、高效复用逻辑。解决了过去Options API中mixins的各种缺点;另外Composition API具有更加敏捷的代码组织能力,很多用户喜欢Options API,认为所有东西都有固定位置的选项放置代码,但是单个组件增长过大之后这反而成为限制,一个逻辑关注点分散在组件各处,形成代码碎片,维护时需要反复横跳,Composition API则可以将它们有效组织在一起。最后Composition API拥有更好的类型推断,对 ts 支持更友好,Options API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类型推断因素,虽然官方为此做了很多复杂的类型体操,确保用户可以在使用Options API时获得类型推断,然而还是没办法用在mixins和provide/inject上Vue3首推Composition API,但是这会让我们在代码组织上多花点心思,因此在选择上,如果我们项目属于中低复杂度的场景,Options API仍是一个好选择。对于那些大型,高扩展,强维护的项目上,Composition API会获得更大收益
可能的追问
Composition API能否和Options API一起使用?
可以在同一个组件中使用两个script标签,一个使用 vue3,一个使用 vue2 写法,一起使用没有问题
如果让你从零开始写一个 vuex,说说你的思路
思路分析
这个题目很有难度,首先思考vuex解决的问题:存储用户全局状态并提供管理状态 API。
vuex需求分析如何实现这些需求
回答范例
官方说
vuex是一个状态管理模式和库,并确保这些状态以可预期的方式变更。可见要实现一个vuex
要实现一个
Store存储全局状态要提供修改状态所需 API:
commit(type, payload), dispatch(type, payload)
实现
Store时,可以定义Store类,构造函数接收选项options,设置属性state对外暴露状态,提供commit和dispatch修改属性state。这里需要设置state为响应式对象,同时将Store定义为一个Vue插件commit(type, payload)方法中可以获取用户传入mutations并执行它,这样可以按用户提供的方法修改状态。dispatch(type, payload)类似,但需要注意它可能是异步的,需要返回一个Promise给用户以处理异步结果
实践
Store的实现:
vuex 简易版
验证方式
Vue 中封装的数组方法有哪些,其如何实现页面更新
在 Vue 中,对响应式处理利用的是 Object.defineProperty 对数据进行拦截,而这个方法并不能监听到数组内部变化,数组长度变化,数组的截取变化等,所以需要对这些操作进行 hack,让 Vue 能监听到其中的变化。 那 Vue 是如何实现让这些数组方法实现元素的实时更新的呢,下面是 Vue 中对这些方法的封装:
简单来说就是,重写了数组中的那些原生方法,首先获取到这个数组的__ob__,也就是它的 Observer 对象,如果有新的值,就调用 observeArray 继续对新的值观察变化(也就是通过target__proto__ == arrayMethods来改变了数组实例的型),然后手动调用 notify,通知渲染 watcher,执行 update。
过滤器的作用,如何实现一个过滤器
根据过滤器的名称,过滤器是用来过滤数据的,在 Vue 中使用filters来过滤数据,filters不会修改数据,而是过滤数据,改变用户看到的输出(计算属性 computed ,方法 methods 都是通过修改数据来处理数据格式的输出显示)。
使用场景:
需要格式化数据的情况,比如需要处理时间、价格等数据格式的输出 / 显示。
比如后端返回一个 年月日的日期字符串,前端需要展示为 多少天前 的数据格式,此时就可以用
fliters过滤器来处理数据。
过滤器是一个函数,它会把表达式中的值始终当作函数的第一个参数。过滤器用在插值表达式 {{ }} 和 v-bind 表达式 中,然后放在操作符“ | ”后面进行指示。
例如,在显示金额,给商品价格添加单位:
computed 的实现原理
computed 本质是一个惰性求值的观察者。
computed 内部实现了一个惰性的 watcher,也就是 computed watcher,computed watcher 不会立刻求值,同时持有一个 dep 实例。
其内部通过 this.dirty 属性标记计算属性是否需要重新求值。
当 computed 的依赖状态发生改变时,就会通知这个惰性的 watcher,
computed watcher 通过 this.dep.subs.length 判断有没有订阅者,
有的话,会重新计算,然后对比新旧值,如果变化了,会重新渲染。 (Vue 想确保不仅仅是计算属性依赖的值发生变化,而是当计算属性最终计算的值发生变化时才会触发渲染 watcher 重新渲染,本质上是一种优化。)
没有的话,仅仅把 this.dirty = true。 (当计算属性依赖于其他数据时,属性并不会立即重新计算,只有之后其他地方需要读取属性的时候,它才会真正计算,即具备 lazy(懒计算)特性。)
Vue 路由 hash 模式和 history 模式
1. hash模式
早期的前端路由的实现就是基于 location.hash 来实现的。其实现原理很简单,location.hash 的值就是 URL中 # 后面的内容。比如下面这个网站,它的 location.hash 的值为 '#search'
hash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是基于下面几个特性
URL中hash值只是客户端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当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时,hash部分不会被发送;hash值的改变,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因此我们能通过浏览器的回退、前进按钮控制hash的切换;可以通过
a标签,并设置href属性,当用户点击这个标签后,URL的hash值会发生改变;或者使用JavaScript来对loaction.hash进行赋值,改变URL的hash值;我们可以使用
hashchange事件来监听hash值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
每一次改变 hash(window.location.hash),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利用 hash 的以上特点,就可以来实现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的功能了
特点 :兼容性好但是不美观
2. history模式
history采用HTML5的新特性;且提供了两个新方法: pushState(), replaceState()可以对浏览器历史记录栈进行修改,以及popState事件的监听到状态变更
这两个方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当调用他们修改浏览器历史记录栈后,虽然当前 URL 改变了,但浏览器不会刷新页面,这就为单页应用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提供了基础。
history 路由模式的实现主要基于存在下面几个特性:
pushState和repalceState两个API来操作实现URL的变化 ;我们可以使用
popstate事件来监听url的变化,从而对页面进行跳转(渲染);history.pushState()或history.replaceState()不会触发popstate事件,这时我们需要手动触发页面跳转(渲染)。
特点 :虽然美观,但是刷新会出现 404 需要后端进行配置
Vue 与 Angular 以及 React 的区别?
Vue 与 AngularJS 的区别
Angular采用TypeScript开发, 而Vue可以使用javascript也可以使用TypeScriptAngularJS依赖对数据做脏检查,所以Watcher越多越慢;Vue.js使用基于依赖追踪的观察并且使用异步队列更新,所有的数据都是独立触发的。AngularJS社区完善,Vue的学习成本较小
Vue 与 React 的区别
相同点:
Virtual DOM。其中最大的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都使用了Virtual DOM。(当然Vue是在Vue2.x才引用的)也就是能让我们通过操作数据的方式来改变真实的DOM状态。因为其实Virtual DOM的本质就是一个JS对象,它保存了对真实DOM的所有描述,是真实DOM的一个映射,所以当我们在进行频繁更新元素的时候,改变这个JS对象的开销远比直接改变真实DOM要小得多。组件化的开发思想。第二点来说就是它们都提倡这种组件化的开发思想,也就是建议将应用分拆成一个个功能明确的模块,再将这些模块整合在一起以满足我们的业务需求。
Props。Vue和React中都有props的概念,允许父组件向子组件传递数据。构建工具、Chrome 插件、配套框架。还有就是它们的构建工具以及 Chrome 插件、配套框架都很完善。比如构建工具,
React中可以使用CRA,Vue中可以使用对应的脚手架vue-cli。对于配套框架Vue中有vuex、vue-router,React中有react-router、redux。
不同点
模版的编写。最大的不同就是模版的编写,
Vue鼓励你去写近似常规HTML的模板,React推荐你使用JSX去书写。状态管理与对象属性。在
React中,应用的状态是比较关键的概念,也就是state对象,它允许你使用setState去更新状态。但是在Vue中,state对象并不是必须的,数据是由data属性在Vue对象中进行管理。虚拟
DOM的处理方式不同。Vue中的虚拟DOM控制了颗粒度,组件层面走watcher通知,而组件内部走vdom做diff,这样,既不会有太多watcher,也不会让vdom的规模过大。而React走了类似于CPU调度的逻辑,把vdom这棵树,微观上变成了链表,然后利用浏览器的空闲时间来做diff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