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深入理解 Go 高性能网络框架 nbio

作者:俞凡
  • 2024-12-05
    上海
  • 本文字数:8216 字

    阅读完需:约 27 分钟

本文深入探讨了高性能网络框架 nbio 在 Golang 中的应用,包括其架构、配置、事件处理机制、核心组件等,并与 Evio 做了比较。原文: Analyzing High-Performance Network Framework nbio in Go


前言

nbio 项目还包括建立在 nbio 基础上的 nbhttp,但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与 evio 一样,nbio 也采用经典的 Reactor 模式。事实上,Go 中的许多异步网络框架都是基于这种模式设计的。


我们先看看如何执行 nbio 代码。


服务器: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lesismal/nbio")
func main() { g := nbio.NewGopher(nbio.Config{ Network: "tcp", Addrs: []string{":8888"}, MaxWriteBufferSize: 6 * 1024 * 1024, })
g.OnData(func(c *nbio.Conn, data []byte) { c.Write(append([]byte{}, data...)) })
err := g.Start() if err != nil { fmt.Printf("nbio.Start failed: %v\n", err) return }
defer g.Stop() g.Wait()}
复制代码


我们用 nbio.NewGopher() 函数创建新的引擎实例,通过 nbio.Config 结构来配置引擎实例,包括:


  • Network(网络):使用的网络类型,本例中为 "TCP"。

  • Addrs(地址):服务器应该监听的地址和端口,这里是":8888"(监听本地计算机的 8888 端口)。

  • MaxWriteBufferSize(最大写缓冲区大小):写缓冲区的最大大小,此处设置为 6MB。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配置。然后,我们通过引擎实例 g.OnData() 注册数据接收回调函数,该回调函数会在收到数据时调用。回调函数需要两个参数:连接对象 c 和接收到的数据 data。在回调函数中,通过 c.Write() 方法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回客户端。


客户端:


package main
import ( "bytes" "context" "fmt" "math/rand" "time" "github.com/lesismal/nbio" "github.com/lesismal/nbio/logging")
func main() { var ( ret []byte buf = make([]byte, 1024*1024*4) addr = "localhost:8888" ctx, _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60*time.Second) )
logging.SetLevel(logging.LevelInfo) rand.Read(buf)
g := nbio.NewGopher(nbio.Config{}) done := make(chan int)
g.OnData(func(c *nbio.Conn, data []byte) { ret = append(ret, data...) if len(ret) == len(buf) { if bytes.Equal(buf, ret) { close(done) } } })
err := g.Start() if err != nil { fmt.Printf("Start failed: %v\n", err) }
defer g.Stop()
c, err := nbio.Dial("tcp", addr) if err != nil { fmt.Printf("Dial failed: %v\n", err) }
g.AddConn(c) c.Write(buf)
select { case <-ctx.Done(): logging.Error("timeout") case <-done: logging.Info("success") }}
复制代码


乍一看似乎有点繁琐,实际上服务器和客户端共享同一套结构。


客户端通过 nbio.Dial 与服务器连接,连接成功后封装到 nbio.Conn 中。这里 nbio.Conn 实现了标准库中的 net.Conn 接口,最后通过 g.AddConn(c) 添加此连接,并向服务器写入数据。服务器收到数据后,其处理逻辑是将数据原封不动发送回客户端,客户端收到数据后,会触发 OnData 回调,该回调会检查收到的数据长度是否与发送的数据长度一致,如果一致,则关闭连接。


下面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结构。


type Engine struct {   //...   sync.WaitGroup   //...   mux                        sync.Mutex   wgConn                     sync.WaitGroup   network                    string   addrs                      []string   //...   connsStd                   map[*Conn]struct{}   connsUnix                  []*Conn   listeners                  []*poller   pollers                    []*poller   onOpen                     func(c *Conn)   onClose                    func(c *Conn, err error)   onRead                     func(c *Conn)   onData                     func(c *Conn, data []byte)   onReadBufferAlloc          func(c *Conn) []byte   onReadBufferFree           func(c *Conn, buffer []byte)   //...}
复制代码


Engine 本质上是核心管理器,负责管理所有监听器、轮询器和工作轮询器。


这两种轮询器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责任不同。


监听轮询器只负责接受新连接。当一个新的客户端 conn 到达时,它会从 pollers 中选择一个工作轮询器,并将 conn 添加到相应的工作轮询器中。随后,工作轮询器负责处理该连接的读/写事件。


因此当我们启动程序时,如果只监听一个地址,程序中的轮询次数等于 1(监听器轮询器)+ pollerNum


通过上述字段,可以自定义配置和回调。例如,可以在新连接到达时设置 onOpen 回调函数,或在数据到达时设置 onData 回调函数等。


type Conn struct {   mux                   sync.Mutex   p                     *poller   fd                    int   //...   writeBuffer           []byte   //...   DataHandler           func(c *Conn, data []byte)}
复制代码


Conn 结构代表网络连接,每个 Conn 只属于一个轮询器。当数据一次写不完时,剩余数据会先存储在 writeBuffer 中,等待下一个可写事件继续写入。


type poller struct {   g             *Engine   epfd          int   evtfd         int   index         int   shutdown      bool   listener      net.Listener   isListener    bool   unixSockAddr  string   ReadBuffer    []byte   pollType      string}
复制代码


至于 poller 结构,这是一个抽象概念,用于管理底层多路复用 I/O 操作(如 Linux 的 epoll、Darwin 的 kqueue 等)。


注意 pollType,nbio 默认使用电平触发(LT)模式的 epoll,但用户也可以将其设置为边缘触发(ET)模式。


介绍完基本结构后,我们来看看代码流程。


当启动服务器代码时,调用 Start


func (g *Engine) Start() error {   //...   switch g.network {   // 第一部分: 初始化 listener   case "unix", "tcp", "tcp4", "tcp6":       for i := range g.addrs {           ln, err := newPoller(g, true, i)           if err != nil {               for j := 0; j < i; j++ {                   g.listeners[j].stop()               }               return err           }           g.addrs[i] = ln.listener.Addr().String()           g.listeners = append(g.listeners, ln)       }   //...   // 第二部分: 初始化一定数量的轮询器   for i := 0; i < g.pollerNum; i++ {       p, err := newPoller(g, false, i)       if err != nil {           for j := 0; j < len(g.listeners); j++ {               g.listeners[j].stop()           }           for j := 0; j < i; j++ {               g.pollers[j].stop()           }           return err       }       g.pollers[i] = p   }   //...   // 第三部分: 启动所有工作轮询器   for i := 0; i < g.pollerNum; i++ {       g.pollers[i].ReadBuffer = make([]byte, g.readBufferSize)       g.Add(1)       go g.pollers[i].start()   }   // 第四部分: 启动所有监听器   for _, l := range g.listeners {       g.Add(1)       go l.start()   }   //... (忽略 UDP)   //...}
复制代码


代码比较容易理解,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初始化监听器


根据 g.network 值(如 "unix"、"tcp"、"tcp4"、"tcp6"),为每个要监听的地址创建一个新的轮询器。该轮询器主要管理监听套接字上的事件。如果在创建过程中发生错误,则停止所有先前创建的监听器并返回错误信息。


第二部分:初始化一定数量的轮询器


创建指定数量(pollerNum)的轮询器,用于处理已连接套接字上的读/写事件。如果在创建过程中发生错误,将停止所有监听器和之前创建的工作轮询器,然后返回错误信息。


第三部分:启动所有工作轮询器投票站


为每个轮询器分配读缓冲区并启动。


第四部分:启动所有监听器


启动之前创建的所有监听器,并开始监听各自地址上的连接请求。


关于轮询器的启动:


func (p *poller) start() {   defer p.g.Done()   //...   if p.isListener {       p.acceptorLoop()   } else {       defer func() {           syscall.Close(p.epfd)           syscall.Close(p.evtfd)       }()       p.readWriteLoop()   }}
复制代码


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监听轮询器:


func (p *poller) acceptorLoop() {   // 如果不希望将当前 goroutine 调度到其他操作线程。   if p.g.lockListener {       runtime.LockOSThread()       defer runtime.UnlockOSThread()   }   p.shutdown = false   for !p.shutdown {       conn, err := p.listener.Accept()       if err == nil {           var c *Conn           c, err = NBConn(conn)           if err != nil {               conn.Close()               continue           }           // p.g.pollers[c.Hash()%len(p.g.pollers)].addConn(c)       } else {           var ne net.Error           if ok := errors.As(err, &ne); ok && ne.Timeout() {               logging.Error("NBIO[%v][%v_%v] Accept failed: temporary error, retrying...", p.g.Name, p.pollType, p.index)               time.Sleep(time.Second / 20)           } else {               if !p.shutdown {                   logging.Error("NBIO[%v][%v_%v] Accept failed: %v, exit...", p.g.Name, p.pollType, p.index, err)               }               break           }       }   }}
复制代码


监听轮询器等待新连接的到来,并在接受后将其封装到 nbio.Conn 中,并将 Conn 添加到相应的工作轮询器中。


func (p *poller) addConn(c *Conn) {   c.p = p   if c.typ != ConnTypeUDPServer {       p.g.onOpen(c)   }   fd := c.fd   p.g.connsUnix[fd] = c   err := p.addRead(fd)   if err != nil {       p.g.connsUnix[fd] = nil       c.closeWithError(err)       logging.Error("[%v] add read event failed: %v", c.fd, err)   }}
复制代码


这里一个有趣的设计是对 conn 的管理。该结构是个切片,直接使用 connfd 作为索引。这样做的好处是:


  • 在连接数较多的情况下,垃圾回收时的负担要比使用 map 小。

  • 可以防止序列号问题。


最后,通过调用 addRead 将相应的 conn fd 添加到 epoll 中。


func (p *poller) addRead(fd int) error {   switch p.g.epollMod {   case EPOLLET:       return syscall.EpollCtl(p.epfd, syscall.EPOLL_CTL_ADD, fd, &syscall.EpollEvent{Fd: int32(fd), Events: syscall.EPOLLERR | syscall.EPOLLHUP | syscall.EPOLLRDHUP | syscall.EPOLLPRI | syscall.EPOLLIN | syscall.EPOLLET})   default:       return syscall.EpollCtl(p.epfd, syscall.EPOLL_CTL_ADD, fd, &syscall.E
pollEvent{Fd: int32(fd), Events: syscall.EPOLLERR | syscall.EPOLLHUP | syscall.EPOLLRDHUP | syscall.EPOLLPRI | syscall.EPOLLIN}) }}
复制代码


这里不注册写事件是合理的,因为新连接上没有数据要发送。这种方法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系统调用,从而提高了程序性能。


如果启动的是工作轮询器,它的工作就是等待新增 conn 事件,并进行相应处理。


func (p *poller) readWriteLoop() {   //...   msec := -1   events := make([]syscall.EpollEvent, 1024)   //...   for !p.shutdown {       n, err := syscall.EpollWait(p.epfd, events, msec)       if err != nil && !errors.Is(err, syscall.EINTR) {           return       }       if n <= 0 {           msec = -1           continue       }       msec = 20       // 遍历事件       for _, ev := range events[:n] {           fd := int(ev.Fd)           switch fd {           case p.evtfd:           default:               c := p.getConn(fd)               if c != nil {                   if ev.Events&epollEventsError != 0 {                       c.closeWithError(io.EOF)                       continue                   }                   // 如果可写,则刷新数据                   if ev.Events&epollEventsWrite != 0 {                       c.flush()                   }                   // 读取事件                   if ev.Events&epollEventsRead != 0 {                       if p.g.onRead == nil {                           for i := 0; i < p.g.maxConnReadTimesPerEventLoop; i++ {                               buffer := p.g.borrow(c)                               rc, n, err := c.ReadAndGetConn(buffer)                               if n > 0 {                                   p.g.onData(rc, buffer[:n])                               }                               p.g.payback(c, buffer)                               //...                               if n < len(buffer) {                                   break                               }                           }                       } else {                           p.g.onRead(c)                       }                   }               } else {                   syscall.Close(fd)               }           }       }   }}
复制代码


这段代码也很简单,等待事件到来,遍历事件列表,并相应处理每个事件。


func EpollWait(epfd int, events []EpollEvent, msec int) (n int, err error)
复制代码


EpollWait 中,只有 msec 是用户可修改的。通常,我们设置 msec = -1 使函数阻塞,直到至少有一个事件发生;否则,函数将无限期阻塞。当事件较少时,这种方法非常有用,能最大限度减少 CPU 占用。


如果想尽快响应事件,可以设置 msec = 0,这样 EpollWait 就能立即返回,无需等待任何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可能会更频繁调用 EpollWait,可以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处理事件,从而提高 CPU 使用率。


如果程序可以容忍一定延迟,并且希望降低 CPU 占用率,可以将 msec 设置为正数。这样,EpollWait 就会在指定时间内等待事件发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事件发生,函数将返回,可以选择稍后再次调用 EpollWait。这种方法可以降低 CPU 占用率,但可能导致响应时间延长。


nbio 会根据事件计数调整 msec 值。如果计数大于 0,则 msec 设置为 20。


字节跳动的 netpoll 代码与此类似;如果事件计数大于 0 ,则将 msec 设置为 0;如果事件计数小于或等于 0,则将 msec 设置为-1,然后调用 Gosched() 以主动退出当前 goroutine。


var msec = -1for {   n, err = syscall.EpollWait(epfd, events, msec)   if n <= 0 {       msec = -1       runtime.Gosched()       continue   }   msec = 0   ...}
复制代码


不过,nbio 中的自愿切换代码已被注释掉。根据作者的解释,最初他参考了字节跳动的方法,并添加了自愿切换功能。


不过,在对 nbio 进行性能测试时发现,添加或不添加自愿切换功能对性能并无明显影响,因此最终决定将其删除。


事件处理部分


如果是可读事件,则可以通过内置或自定义内存分配器获取相应的缓冲区,然后调用 ReadAndGetConn 读取数据,无需每次都分配缓冲区。


如果是可写事件,则会调用 flush 发送缓冲区中未发送的数据。


func (c *Conn) flush() error {   //.....   old := c.writeBuffer   n, err := c.doWrite(old)   if err != nil && !errors.Is(err, syscall.EINTR) && !errors.Is(err, syscall.EAGAIN) {     //.....   }
if n < 0 { n = 0 } left := len(old) - n // 描述尚未完成,因此将其余部分存储在writeBuffer中以备下次写入。 if left > 0 { if n > 0 { c.writeBuffer = mempool.Malloc(left) copy(c.writeBuffer, old[n:]) mempool.Free(old) } // c.modWrite() } else { mempool.Free(old) c.writeBuffer = nil if c.wTimer != nil { c.wTimer.Stop() c.wTimer = nil } // 解释完成后,首先将conn重置为仅读取事件。 c.resetRead() //... }
c.mux.Unlock() return nil}
复制代码


逻辑也很简单,有多少就写多少,如果写不完,就把剩余数据放回 writeBuffer,然后在 epollWait 触发时再次写入。


如果写入完成,则不再有数据要写入,将此连接的事件重置为读取事件。


主逻辑基本上就是这样。


等等,最初提到有新连接进入时,只注册了连接的读事件,并没有注册写事件。写事件是什么时候注册的?


当然是在调用 conn.Write 时注册的。


g := nbio.NewGopher(nbio.Config{   Network:            "tcp",   Addrs:              []string{":8888"},   MaxWriteBufferSize: 6 * 1024 * 1024, })
g.OnData(func(c *nbio.Conn, data []byte) { c.Write(append([]byte{}, data...))})
复制代码


当 Conn 数据到达时,底层会在读取数据后回调 OnData 函数,此时可以调用 Write 向另一端发送数据。


g := nbio.NewGopher(nbio.Config{     Network:            "tcp",     Addrs:              []string{":8888"},     MaxWriteBufferSize: 6 * 1024 * 1024,   })
g.OnData(func(c *nbio.Conn, data []byte) { c.Write(append([]byte{}, data...))})
// 当数据到达conn时,底层将读取数据并回调OnData函数。此时,您可以调用Write来向另一端发送数据。func (c *Conn) Write(b []byte) (int, error) { //.... n, err := c.write(b) if err != nil && !errors.Is(err, syscall.EINTR) && !errors.Is(err, syscall.EAGAIN) { //..... return n, err }
if len(c.writeBuffer) == 0 { if c.wTimer != nil { c.wTimer.Stop() c.wTimer = nil } } else { //仍然有数据未写入,添加写事件。 c.modWrite() } //..... return n, err} func (c *Conn) write(b []byte) (int, error) { //... if len(c.writeBuffer) == 0 { n, err := c.doWrite(b) if err != nil && !errors.Is(err, syscall.EINTR) && !errors.Is(err, syscall.EAGAIN) { return n, err } //..... left := len(b) - n // 未完成,将剩余数据写入writeBuffer。 if left > 0 && c.typ == ConnTypeTCP { c.writeBuffer = mempool.Malloc(left) copy(c.writeBuffer, b[n:]) c.modWrite() } return len(b), nil } // 如果writeBuffer中仍有未写入的数据,则还将追加新数据。 c.writeBuffer = mempool.Append(c.writeBuffer, b...)
return len(b), nil}
复制代码


当数据未完全写入时,剩余数据将被放入 writeBuffer,触发执行 modWrite,并将 conn 的写入事件注册到 epoll。

总结

与 evio 相比,nbio 没有蜂群效应。


Evio 通过不断唤醒无效的 epoll 来实现逻辑正确性。Nbio 尽量减少系统调用,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在可用性方面,nbio 实现了标准库 net.Conn,许多设置都是可配置的,允许用户进行高度灵活的定制。


预分配缓冲区用于读写操作,以提高应用程序性能。


总之,nbio 是个不错的高性能无阻塞网络框架。




你好,我是俞凡,在 Motorola 做过研发,现在在 Mavenir 做技术工作,对通信、网络、后端架构、云原生、DevOps、CICD、区块链、AI 等技术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平时喜欢阅读、思考,相信持续学习、终身成长,欢迎一起交流学习。为了方便大家以后能第一时间看到文章,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DeepNoMind",并设个星标吧,如果能一键三连(转发、点赞、在看),则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动力,激励我持续写下去,和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6
用户头像

俞凡

关注

公众号:DeepNoMind 2017-10-18 加入

俞凡,Mavenir Systems研发总监,关注高可用架构、高性能服务、5G、人工智能、区块链、DevOps、Agile等。公众号:DeepNoMind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深入理解 Go 高性能网络框架 nbio_golang_俞凡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