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国产化以后,应用是否需要 0-1 开发?
2024 年,美国大选尘埃落地,Trump 再度上台,地缘政治方面虽然说不再往促战的方向发展,但经济上的打压和制裁恐怕会愈演愈烈。
芯片、AI 等前沿科技都在漂亮国,一旦地缘政治发展形势紧张,很可能影响到国防民生等方方面面。
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是大势所趋,信息系统国产化改造意义重大:一方面为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构筑坚实的安全堡垒,有效降低各类应用系统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大力推动国内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国产化操作系统的全面发展
“2024 年新增装机量突破 500 万套,5 年累计装机量超过 1000 万套。”
在刚刚闭幕的操作系统大会 2024&openEuler Summit 2024 上,openEuler 社区交出了开源五年来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的亮眼成绩单。这也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开源生态、推动基础软件根技术持续创新、加速拓展各行业核心应用场景所树立的重要里程碑。会上揭晓的 25 个年度领先商业实践项目,树立了国产操作系统赋能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崭新标杆。
就在 10 月 22 日,华为鸿蒙的 HarmonyOS 宣布正式商用版本以后,华为应用市场(AppGallery)也完成了全新改版升级,原生鸿蒙应用市场焕新登场,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杂志化布局、沉浸式探索的应用呈现方式,以及更透明、更彻底的隐私安全保护。
但同时,从事软件行业的同行都知道,在各行各业的软件适配鸿蒙原生语言的时候,需要重复造车轮,从 0-1 开发一个全新的,除 Andriod、IOS 之外的第三端应用。
这无异于对于企业或者开发者来说是极大的负担:稍微研究了下,鸿蒙开发语言使用的是 ArkTS 语言,与 Andriod 和 IOS 开发语言均不一样,就算艰难的造了车轮出来,维护三端也是非常费力的事情。
如果一些行业,例如快消品,有着相对复杂的用户营销、运营体系,需要在公域进行引流,还需要有公-私域的互动等,那么企业中的应用就不止原生(Andriod、IOS、鸿蒙)三端了,可能还会有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抖音小程序,甚至 H5 应用。
多端应用的开发-运维难题
前端当下需要处理的场景实在是太多,android、ios、pc、智能手表、车载、智能电视等,当某几个场景非常相似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用最少的开发成本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不是每个端都需要一套单独的人力来进行维护。
在跨端方案百花齐放的今天,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有 react native、flutter、electron、weex、小程序容器等,本人从事的是社交行业,流量需求非常大,为了满足用户各种“新鲜玩法”,所以应用变化也快,作为平台研发团队的一员,平日处理大量的平台用户产品功能需求已经疲于奔命了,如果再加上端侧的兼容适配,工作量真的是指数级的上涨。
小程序发展到现在,随着一些第三方小程序容器技术的推出(如:FinClip,mPaaS 等),已经不是大厂的“标配”了。当集成了小程序容器 SDK 之后,不论是 iPhone, Android, Flutter,React Native, 电脑、电视、车载或物联网设备, 都能够让不同的应用或终端设备快速具备运行小程序的能力,而且同一个小程序场景可以分发到不同终端中运行,不需要针对不同终端编写不同代码。
社交平台的用户撑散点状,需要尽可能的、最大面积的吸引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因此各种智能终端都是应用投放的对象,如:
跨 PC 端:例如跨 Windows Linux Macos
跨多 Native 平台:例如跨 Android 和 iOS
跨投放 APP:随着超级 APP 越来越多,很多业务需要在多个 APP 中投放同一个业务场景。
跨 Web、小程序、QuickApp 等:其实本来类似跨 APP,但是奈何小程序本身是各家控制的封闭生态,故而有了开发一次适配到多种封闭生态的诉求。
混合应用开发思路
小程序技术或者 HTML5 技术天然的跨端,以及受益于微信小程序生态近几年来的蓬勃发展,小程序应用场景复用且通过“小程序转换工具”(小程序容器技术,如FinClip;或跨端框架,如 Flutter、Weex 等),将已有微信小程序一键转换成 App,并进行用户活跃和留存,加上社交平台应用作为引流,企业可谓低成本(只需有小程序)的将业务覆盖用户整个生命周期,具了解,凡是小程序容器技术,都有将自己 SDK 适配鸿蒙操作系统的计划(或者说已经适配了)。
将小程序转换为 App,如果小程序容器技术支持鸿蒙 NEXT 版本,那么,使用已有小程序+转换 App 的功能,便能快速开发出一套适配兼容鸿蒙 NEXT 操作系统的 App。
用户“快消”时代,许多应用还是走互联网 1.0 时代时候--应用重复开发的话,不仅研发效率得不到提升,连业务机会可能都会被耽误。加上 AI 等技术的突破,各行各业的核心生产力似乎都在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不进步就会退步。研发应该将核心的精力运用到业务核心,或者高度抽象化、可提升效率,或业务可复用的代码维度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