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过去了,留下十个科技记忆

即将过去的 2024,对科技产业来说是异常丰富的一年,我们能看到眼花缭乱的新技术,听到种种自相矛盾的声音。
有人说科技大环境不好,有人闷声发大财;有人说 AI 真难做,赚不到钱融不到资;有人说 AI 前景光明,此时不加码更待何时?有人说预训练前途无限,有人说大模型凛冬将至,有人说多模态就是未来,有人说多模态大可不必。
把视线拉升到更宏观的位置,会发现这一年有不少能改善人类命运的科技成果,同时人类文明也在孜孜不倦的自相残杀;科技全球化似乎有回暖的趋向,但地缘博弈与科技封闭策略依旧占据主流。

如果想要给如此复杂的 2024 梳理出科技发展的主线,我想应该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 AI,一个是自强。前者是全世界都在做的技术,驱动着近乎每个科技板块的发展。后者则是大环境下中国科技的时代使命。在无路可退之后,自主可控正在从一个备选方案走向舞台中央。
在这两条主线叙事的引导下,我们整理了 2024 年值得被记住的十大科技印记。
它们既是刚刚沉淀的记忆,也是面向未来的线索和伏笔。

2024 开年第一件科技大事,是 2 月 15 日 OpenAI 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在当时的演示中,Sora 可以根据文本提示创建一分钟时长的逼真视频,深度模拟物理世界。
由于其效果精湛,视觉冲击力拉满,一时间全球舆论沸腾。很多人都表示 AI 能做到如此地步,以后影视行业就不存在了,甚至物理世界也不存在了。这种惊讶甚至延伸到了科技产业之外,各行业都在感叹 Sora 带来的颠覆力,认为 AI 将由此出发,平等创飞每个人。

但后续的故事却并没有那般烈火烹油。Sora 在全年都保持在只向艺术家开放内测的阶段,到年底 OpenAI 发布会才进行开放,并且还去掉了原本“世界模拟器”的宏大标签。而在使用过程中,文生视频技术力的不足也暴露了出来,比如模型难以理解物理规律、细节瑕疵过多等。
另一方面,Sora 也没有像 ChatGPT 那样引起全球 AI 领域的跟随和效仿。视频生成模型的算力开销过大,并且看不到显著的商业利益点,导致很多科技大厂和 AI 公司搁置了视频生成模型,或者更倾向比较简单的图生视频模型。
总之,想要真的在 AI 界横冲直撞,Sora 所代表的多模态方向还要更加努力才行。

如果说,2023 年是手机大模型元年,所有手机厂商都在往手机里塞大模型,但消费者却不太能感知到大模型究竟有什么用。

那么 2024 年则可以被称为 AI 手机元年。在这个时间段,手机厂商已经开始探索系统化、应用向的 AI 能力。不仅是进行大模型军备竞赛,而是将 AI 作为手机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发力点。
从苹果放出风声要做 Apple Intelligence 开始,AI 正式成为 2024 所有手机新品的第一关键词。无论是三星、苹果这样的海外大厂,还是华为、荣耀、OPPO、vivo、小米这样的中国厂商,乃至而纵观 AI 手机的整体发展,在这一年最核心的变化是从 AI 修图、AI 摘要这些单体能力,进化到系统级的 AI 应用。

其中最具想象力的,是荣耀率先开启了手机读屏的自动驾驶功能。系统级的 AI agent 可以跨过与第三方应用的兼容问题,直接通过理解屏幕信息来进行自动操作,从而实现 AI 取消付费续订,AI 点外卖等操作。荣耀发布会上,用 AI 一句话点几千杯咖啡的操作,绝对算得上 2024 年一道独特的科技风景。

另一方面,AI 不仅在突破手机内部的交互界限,也在打通手机与其他终端的间隔。年底华为 Mate 70 系列带来的 AI 隔空传送,可以让 AI 感应用户姿态,识别手势动作,从而实现图片或截图在不同终端的隔空传输。
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回顾过去几年的手机发布会,应该会承认今年的手机创新是幅度最大,也是最有趣的。
AI 手机,十分值得。

这世界就是这么怪,有心栽花花不开。
年初轰动全球的 Sora 没有引来产业效仿,但 OpenAI 在 9 月的一记发布,却带来了真正的产业聚集效应,这就是具有慢思考能力的推理大模型 o1。
o1 大模型的基本运行逻辑,是通过增加模型的思维链长度,来支持模型对问题进行更多思考,从而应对以数学题为代表的更复杂问题。这种“慢思考”模型结合传统的生成式 AI,可以实现模型针对不同问题分别处理,消除大模型“幻觉”。

这个技术思路一出,很快引来了全球科技企业的跟进,也有很多科技厂商表示,类似问题和解法我们早就有了,只是没有 o1 那么火而已。紧接着,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里,所有大模型基本开始具备慢思考能力,AI 技术的整体表现为之一新。
就像 OpenAI 创始人奥特曼说的那样,“它证明了 AI 发展不仅没有放缓,还对未来几年胜券在握”。慢思考模型更深层次的产业意义是,它证明了预训练模型的道路还有更多可被挖掘的可能。AI 技术的瓶颈远没有许多悲观论者揣测得那么近。

一个兴旺的产业如果没有发生价格战,那就是不完整的。
这件事在今年的云计算与 AI 市场上又一次被印证了。如果说云计算在技术侧的主线是 AI,那么在市场侧的主线则是降价的 AI。

2024 年 5 月,字节跳动推出了豆包大模型,并且在企业市场打出了每千 Tokens 0.0008 元的超低价格亮相。这意味着处理 1500 个汉字仅需 0.8 厘,相比行业平均水平降低 99.3%,大模型的价格体系也从分变成了厘。
紧接着,云计算厂商纷纷响应。阿里云宣布 9 款大模型降价,百度智能云则宣布文心两款主力模型免费。2024 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在此宣布三款通义千问主力模型降价,最高降价幅度达到 90%。

时间来到年底,在 12 月 18 日举办的火山引擎 Force 大会上,豆包视觉理解模型的推出也伴随着全面降价,千 tokens 输入价格仅为 3 厘,比行业价格低 85%。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将伴随更加激烈的价格战与市场争夺。

自动驾驶赛道自 2021 年大火之后,已经陷入了许久的沉寂。2024 年,这项事业终于迎来了新的变化,那就是 Robotaxi 突然出圈。出圈原因可能不太好说,但必须客观看到的是,全球主要 Robotaxi 厂商在今年都迎来了较大利好。舆论中心的萝卜快跑,在今年宣布订单量突破 800 万,并且迎来了价格更低、性能更好的新一代车型。国内其他 Robotaxi 公司,也纷纷在今年实现了出海与上市等目标。同时,多个省市都在今年推出了自动驾驶产业相关政策,Robotaxi 模式迎来了重大政策利好。

而在美国,Waymo 实现了大幅度增长,特斯拉重兵集结加入战局。全球自动驾驶的春天似乎又一次有了风信。

希望接下来会有更多汽车智能化的好消息出来,但对于以驾驶为职业的人来说,不要出现脱口秀节目里说的那样“萝卜们,你们快点跑啊”。

五年以来,科技圈始终都有人在问这样的问题:鸿蒙的大旗,究竟能打多久?
毕竟在移动互联网的世代,除了 IOS 和安卓之外所有操作系统都失败了。而在一系列极端环境下,做成一款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其难度无异于发生奇迹。
2024 年,这个奇迹还在继续。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发布,标志着鸿蒙正式告别安卓内核,走向完全独立的新阶段。

截至当时,已经有超过 15000 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鸿蒙联接的设备超过 10 亿,注册开发者 675 万。纯血鸿蒙之路能否走通,应该已经有了阶段性的答案。
接下来,我和很多朋友都成为原生鸿蒙的用户,体会到了鸿蒙原生智能、原生安全等技术体系带来的不同,也感受到了原生鸿蒙尚且稚嫩的发展阶段。“接下来还需要做到更多”,应该是此时所有鸿蒙用户与鸿蒙开发者的共识。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据我们分析,十万个应用是鸿蒙生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成熟标志,这就是鸿蒙生态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关键目标。”
奇迹能否发生,决定权在各位的手中。
让我们“待到山花烂漫时”。

原则上来说,《黑神话:悟空》应该算一个文化现象,而非科技事件。诚然,黑猴本身具有极强的科技指向性,展示了游戏引擎、渲染、游戏 AI 等领域的科技能力,并且带火了游戏本、云电脑、游戏外设、显示器等科技产品。

但对于 2024 年的中国科技产业来说,《黑神话:悟空》的意义似乎远大于此。8 月份,我们在被白衣秀士、虎先锋虐到找不着北之余,还看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近乎所有领域、所有类别的科技厂商,都在尽全力蹭黑神话的 IP。这种盛况是其他爆火影视、网络热梗都无法契机的。

究其原因,还是精神内核的共鸣。这个时间段的中国科技,近乎于正在把所有人类共同的科技成果都重新做一遍。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 AI 框架到数据库、EDA,所有习以为常的路,今天都要重头再走。“重新踏上取经路”的,不只是游戏玩家。
但这也正是天命所在,不是吗?
从 2020 年 8 月 20 日《黑神话:悟空》发布首支预告片,无数玩家都在想中国第一部 3A 游戏能做到什么地步。在被拉高到极限的期待里,四年过去最终成果依旧远超过想象。
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之路也是如此,即使开足所有聚光灯,我们也要做齐天大圣。

在 AI 算法风起云涌的背后,是 IT 行业正在收割 AI 时代第一波红利。所谓金矿先富卖铲人。大模型崛起之后,全球陷入 AI 算力饥渴,各个行业都需要进行围绕 AI 的基础设施迭代,各个城市都在兴建智算中心。这带动了以智算服务器为核心的 AI 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暴增。与此同时,AI 网络交换机、AI 存储等 ICT 市场也迎来了全面升级。
而与智算需求同行,IT 市场的国产化替代浪潮也在同步发生。这让自主+智能,成为 2024 年 IT 产业的绝对王炸。

华为、曙光、联想、浪潮、新华三等 IT 大厂,都重兵集结在自主智算方向上。与此同时,华为云、天翼云为代表的云计算厂商,也在自主智算方向提供了云侧的解法。
可预见的未来里,自主化+智能化依旧会是科技市场的主旋律。谁能站上这个高地,谁就将赢得下一个时代。
这个战略窗口的全面打开,也意味着 IT 市场新一轮的风云变幻蓄势待发。

还是要说 AI。2024 年 AI 领域的另一个变化,是 AI 开发者的内涵正在发生全面迭代。
过去我们讨论的 AI 开发者,全称应该是“AI 算法开发者”。他们需要清洗数据、训练模型、进行模型调参,最后实现部署。而今天的 AI 开发者,全称可能是“被 AI 帮忙实现想法的开发者”,他们不用懂模型、懂框架,甚至不用会编程,只要有脑子就行。

这个改变的核心,就是智能体开发的实现。去年,OpenAI 带来了 GPTs 的新开发模型,帮助开发者在无代码前提下仅用自然语言就完成应用开发。这种模式后来被总结为 AI agent,也就是智能体模式,被认为是 AI 大模型应用的最佳途径。

2024 年,智能体开发终于变成了现实。比如百度发布了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能够依托文心大模型来降低开发者门槛,提升分发效率。截至 2024 年 11 月,文心智能体平台已经有 15 万家企业和 80 万开发者入驻。
我们一直有个笃定的想法:每个软件时代的成功 ,都以开发者成功为前提;每项技术的普及,都以最大规模的普惠为方向。
无需代码,极尽简单的智能体开发,让 AI 时代有走向这个目标的可能。

2024 年,“放弃幻想”的含金量还在提高。
12 月 2 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半导体芯片企业的第三轮制裁名单。名单涉及的企业多达 140 家,其中有 20 多家半导体公司、2 家投资公司和 100 多家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除此之外,美国还对新加坡、马来西亚、以色列等国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实施了出口限制,加大了对中国半导体的供应链封锁密度。同时从限制规格上看,新禁令还扩大到了高带宽内存芯片(HBM)以及多种半导体制造设备、软件工具上。

在此之前,已经有数百家中国半导体与科技企业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与芯片铁幕刚刚降下时相比,如今中国科技界甚至已经感到了某种麻木和可笑。放眼实体清单,可能会发现已经没有什么有头有脸的中国半导体企业榜上无名。有人戏称说,没上清单的企业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发展情况了。
事到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凝结出这样的共识:从芯片到整个科技领域,自立自强都是中国的唯一选择。
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对于科技行业来说,这一年风起云涌,这一年乌云蓝天。
普通人面对被 AI 替代的彷徨和隐忧;AI 从业者、创业者和开发者的艰难跋涉与满怀希望;面临地缘政治,中国企业发出科技自立的嘶吼。
这些情绪都作为结果留在了 2024,并成为明天的一个原因。
这一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AI 真能改变世界吗?智能化会是一场泡沫吗?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能成功吗?可能每个人都有笃定的,此刻却无法被验证的回答。
但当 2024 过去,或许不久后我们会想念它的不确定性,想念这段大家都在苦寻答案的日子。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脑极体】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cd006a4faaf0ba0a8365c95f0】。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