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服开与编排,老兵新传

作者:鲸品堂
  • 2022-12-13
    江苏
  • 本文字数:5143 字

    阅读完需:约 17 分钟

服开与编排,老兵新传

前段时间,有同学问:编排与服开是什么关系?现在运营商都建设编排系统,那是不是服务开通以后就退出 OSS 舞台了?为什么会出现编排?这些问题对于行业老兵来说感慨万千,而对于新兵来说就要通过追溯其发展历程方能得解了。


国内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也已经有 20 多年了,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讯服务类产品快速迭代推出,业务支撑系统架构和规范也进行了多次的演进变化:从面向内部管理到面向客户服务管理,从地市部署到全省集中逐步全国集中,从模块紧密结合到 BSS、OSS 分域解耦,进一步弃 IOE 架构到云化微服务架构。每个阶段的业务运营支撑体系架构,都是在特定的运营环境下,服务于这个时期的业务和管理支撑而规划、建设和实施的,都有其在当时的先进性和局限性,作为 OSS 系统成员之一的服开编排系统亦是如此。


OSS 系统发展历程简图


前传(2004 年之前)


OSS 早期的业务支撑系统是融合在 BOSS 系统中的,当时由于产品及业务相对简单,故而受理开通全流程融合的系统在业务支撑上更为高效,代表作有 97 工程和 IBSS,后来 JAVA 技术风靡促成技术架构提升,由传统的 C/S(C/S/S)架构演进至 B/S 架构,典型事件为某省 CSSS 系统的成功上线,首次证明了 J2EE 架构在大型业务支撑系统中的应用可行性。在这个阶段中,业务支撑系统由本地网建设逐步趋向省集中,产品业务不断丰富,OSS 系统的功能分域雏形初现。


97 系统(1997 年~2001 年)


作为国内行业公认最早的大型 BSS/OSS 系统,97 系统在运营商支撑架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97 系统,即“九七工程”(市话营业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在 1995 年提出开发、97 年完成建设的面向市内电话业务的业务支撑系统。系统按本地网划分建设,主要以内部生产管理为重点,通过对电信市话业务管理规范化、流程电子化,来解决市话受理难、装机难、修机难、计费难、查询难和周期长等迫切问题。


97 系统的共划分 9 大子系统模块:营业受理、配线配号、客户订单管理、机线资源管理、综合管理及查询、计费处理、112 故障处理、114 查号和号簿管理,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业务支撑系统以及部分网管支撑系统,既包括了 B 域的营业受理、订单管理、计费系统,又包括了 O 域的资源、施工、保障等系统。可以说 97 系统是电信运营商业务系统架构划分的先行者,即便从今天来看,97 系统的设计理念与系统组成架构具备时代的先进性:


  • 正式开启了我国通信运营企业信息化的大门,从以往零散、半自动化的信息手段向自动化的手段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 搭建起被运营商沿用至今的运营系统划分的大框架,后来的各运营商的支撑系统功能、架构设计,基本都在 97 系统功能划分做参考。


在这个阶段,服开系统仅仅作为其中的一个工单管理和流程调度能力,贯穿在业务配线配号和装机过程中,并没有独立成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模块。


IBSS 系统(2002 年~2004 年)


尽管 97 系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具备时代先进理念,也解决了从电信业务手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的问题,但管理模式依然是以运营商内部管理为主。随着国内通信业务和关注点的变化,电信业务考虑的重点已从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向关注客户服务转化,同时,外部业务也发生重大变化,以固话业务、数据业务、移动业务及网元出租业务等在内的跨本地网综合业务开始出现。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适应新的电信运营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客户的满意度,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实现客户信息集中统一管理的 IBSS 系统应运而生。


IBSS,即综合业务支撑系统(Integrated Business Support System),建设于 2002 年,是一套对电信运营企业进行全业务受理支撑的专业性大型软件系统,提出初期还是按本地网建设,后期往省集中演进,几年后被中国电信 CTG-MBOSS 规范替换。从当时的时代内外部环境来看,IBSS 系统的提出和建设有以下关键特性和意义:


  • 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客户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面向业务发展、客户发展而建立统一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 以营销为主线,面向前端业务发展支持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设计,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及时准确地提供营销信息;

  • 以跨域共享为手段,通过整合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实现跨系统信息的及时共享互通。


在这个阶段,BSS 和 OSS 虽然没有明确解耦,但服务开通的功能雏形开始出现,工单管理、调度管理功能已经作为 IBSS 的子系统模块存在,负责 IBSS 体系里业务工单管理和流程流转调度的工作。


第一代服开系统 (2004 年~2013 年)


无论是以内部管理为中心的 97 系统,还是以客户为中心的 IBSS 系统,都是以地市为单位建设的系统,也就是说每个省每个地市都会建设一个支撑系统。但随着用户数的快速增长、业务的蓬勃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复杂多变,这种模式带来了新的支撑难题:因系统按地市分散设计和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导致业务数据和应用难以迅速、准确、有效地获取和响应,各本地网系统参差不齐功能水平给业务发展带来阻碍。


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集中化建设的理念成为主流,在这个理念下,中国电信 2005 年提出了 CTG-MBOSS 规范架构,中国移动 2003 年提出了 BOSS 规范架构。


从系统架构和功能的提升来看,第一代服开系统又经历了两个阶段:


服开诞生(2003 年~2007 年)


第一代服务开通系统,也叫 IOM 集成定单管理,是在 BSS/OSS 解耦、省集中化、电信 CTG-MBOSS 2.0 规范的背景下建设的,系统以自研流程平台为核心,采用当时业界比较流行的 J2EE 架构设计,面向网络后端负责定单自动化流转的开通管控,主要支撑固网业务,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平台、定单管理、产品管理、流程调度、工单管理、系统管理、施工调度、开通过程管理、统计报表等 9 大功能模块。



浩鲸科技第一代服开系统架构


第一代服务开通系统 IOM 的产品特性包括:


  • 强大的业务流程引擎,面向业务人员提供图形化绘制工具使用;

  • 完善的客户服务 SLA 管理,可根据开通时限要求对环节处理进行预、告警通知;

  • 灵活的开通模板配置,收发单逻辑调整不再依赖硬编码,修改模板内容即可;

  • 全面的业务开通管控,支持退单、撤单、待办、挂起、解挂、重新执行和全流程监控等能力;

  • 兼备开通施工的功能集合,支持外线施工接单、施工拍照和材料上报等现在属于调度系统的功能。


光改阶段(2007 年~2012 年)


随着网络接入技术的升级和铜缆价格的不断上涨,运营商固话业务网络接入技术进行升级,以"宽带+光纤"的网络逐渐代替以"窄带+铜缆"的网络,意图通过提升信息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缩短局端设备到用户家的距离,达到成本更低、带宽更高的效果。


跟随着这个大背景,运营商发起了“光进铜退”以及“光宽端到端”,以光改技术的实现和网络换代的实施,使固话业务变得更加复杂(如 Fttx+xDSL、Fttx+LAN 等),接入模式变得更加多样(FTTH、FTTB、FTTC 等),业务开始向全业务融合的趋势发展(如一个家庭安装固话、IPTV 和 FTTH 上网等固网融合业务)。


这种变化使得业务开通流程的设计和管控更加复杂,不仅要依赖产品、还要依赖网络接入方式,不仅要解决多产品开通过程的协同依赖控制、还要解决异常情况下的协同退单撤单控制。


为解决光改下复杂流程设计、流程协同调度控制等新的困难,浩鲸服开系统对系统功能和流程平台进行了升级,提升了按产品+接入方式混合判断的方式,并通过多流程间的环节协同依赖关系,实现对流程的协同控制管控。


光进铜退


第二代服开系统  (2013 年~2017 年)


第一代服开系统是在 B/O 解耦、省集中化建设的背景下,重点解决了服开系统从无到有的问题,满足了固网家宽业务的复杂开通调度需求。但随着系统支撑业务的扩张,特别是 2013 年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兴起,掀起了移动业务的新一轮开通浪潮,移网的开通时效、特别是停复机业务的及时性,成为运营商竞争的核心指标之一。同时,政企大客户跨省业务的支撑诉求,单个省份已经不足以调度跨省流程的资源开通,因此在省集中建设的架构上,逐步演进成集团一级、省二级的两级开通架构。


两级架构(2012 年~2015 年)


政企大客户业务市场蓬勃发展,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带来的运营商转售业务的兴起,促使运营商对系统架构重新规划定位,2012 年基于对跨省长途资源系统的功能解耦,形成集团-省两级互联的服开系统架构;2014 年面向 4G 转售业务,推动了 4G-LTE 两级转售业务开通架构建立。


云化开通(2015 年~2017 年)


伴随着国家信息安全去 IOE 大潮,以及 4G 移网业务的性能要求,服开系统通过使用 X86 虚拟机替代小型机,采用轻量级架构,引入分布式缓存,实现异步 IO 持久化、热数据缓存读写、数据库分库和读写分离等技术,全面去 IOE、云化微服务化的第二代云化服务开通系统,业务处理能力大大提升。


浩鲸科技第二代云化开通系统架构


第三代服开系统 (2018 年~至今)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和云计算的大力发展,运营商开始借鉴国际 AT&T ECOMP 提出来的设计-运行分离框架设计系统,为实现 5G 云网新业态下云改数转的更好支撑,各运营商启动对新一代的运营支撑架构的全面升级,编排中心开始粉墨登场。


云网融合(2018 年~2019 年)


云计算的大力发展,改变了运营商靠卖网络连接营收的局面,运营商提出“以网带云、以云促网”的云网融合发展理念,业务已不再是单一的专线业务,而是云+网+应用的融合组合业务。应对复杂业务的组合开通和 SDN/NFV 新网络下的灵活性、敏捷性,运营商引入国际 ONAP 的架构理念,以设计态完成业务快速就绪、运行态完成业务自动执行的两态分离部署架构设计支撑系统,编排器在运营商中第一次被提出并应用在运营商的云网融合业务中。


编排器 Orchestrator,作为云网/5G 新业务、SDN/NFV 新网络支撑体系 MANO(NFV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下重要的核心组件,主要的理念是以业务模型驱动,将解耦的网络原子能力按业务场景灵活编排设计,并基于设计的业务模板自动化分解执行资源实例,从而实现业务自动部署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实现复杂业务模型的解决能力。


浩鲸科技云网编排器系统架构


新一代(2020 年至今)


为落实云网融合和 5G 网络及业务运营需求,打破网络与 IT 的传统职能壁垒,突破网络分段管理模式和 IT 系统“烟囱式”架构,按照云、网、系统深度融合方式建立领先的生产运营和管理体系,解决业务上线加载周期长、产品开通交付时间长的问题,运营商启动了新一代 OSS 支撑架构的升级改造,其中包括新一代云网运营支撑系统和新一代网管支撑系统等。


浩鲸科技新一代编排中心应运而生,采用微服务云化架构,以产品、服务和资源三层解耦的能力模型,倾力打造设计、编排能力,提升产品加载速度,提高业务开通效率。


浩鲸科技第三代编排中心系统架构


设计中心是网络一体化运营能力的“大脑”,提供可视化建模和设计工具,是网络能力面向产品市场、运行网络的就绪。编排中心是网络一体化运营能力的“执行者”,承担着全网全业务的网络就绪/网络开通/网络排障/网络维护编排和协同调度的责任。


浩鲸科技编排中心产品在业务功能、技术架构、数据模型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和“五极”特性:



极简设计

5G 云网的组网更加复杂,导致设计过程时间长、各网络专业协调和沟通成本大、要求 O 域人员的专业技能更高、同时职责范围更广泛,无形中增加了日常工作量。为了更好应对这些难题,产品提供了线上化、模板化、向导式的极简设计能力,有效提升整个 5G 云网的设计效率,并降低用户设计工作量。


极智编排

新一代云网运营体系下,采用 PSR 服务分层解耦模式,每层能力都有独立的运行逻辑和流程,同时省内能够自动接收和适配集团下发的设计编排包,实现编排运行的全程自动化。这对编排灵活性、高效性、及时性、准确性、稳定性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需依赖更智能的编排机制。因此产品提供智能合单、自动构建、智能修复的极智编排能力,大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故障处理的人员投入。


极速加载

新一代云网运营体系下“产品快速上线周期从年缩短到周”是业务目标之一。传统模式下产品的上线周期较长,无法满足新产品快速组合、及时发布开售等要求。因此产品提供业务配置自动化、业务测试自动化、业务发布自动化的极速加载能力,实现业务加载关键步骤的自动化,轻松应对产品按周上线的目标。


极清监视

引入了三层对象模型后,编排运行的颗粒度更细、层次关系更复杂、业务数据更加全面,对运营过程保障能力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产品提供宏观端到端、微观更精细、内部调用更清晰的极清监视能力,给客户提供更多的运营监控视角,助力客户快速识别异常,及时跟踪业务运行状态。


极柔运维

新一代云网运营体系下技术架构要求微服务化、容器化部署,这些技术架构的变化给运维模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产品提供故障隔离、自适应调节、自动切换的极柔运维能力,有效降低故障带来的业务影响,保障业务稳定安全的运行。


结束语


可以看到,随着运营商行业运营支撑系统的演进在不断迭代,每一代的系统都是适应当时业务发展要求、优化业务支撑而构建的。作为业务支撑的主要核心能力,OSS 虽然有可能又要化身为新的系统,但是其支撑的业务核心本质不变。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4
用户头像

鲸品堂

关注

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转型专家 2021-03-16 加入

鲸品堂专栏,一方面将浩鲸精品产品背后的领先技术,进行总结沉淀,内外传播,用产品和技术助力通信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发表浩鲸专家观点,品读行业、品读市场、品读趋势,脑力激荡,用远见和创新推动通信行业变革。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服开与编排,老兵新传_电信运营商_鲸品堂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