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篇,Go+Vue 前后端分离设计实践
在之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手把手教你搭建Spring Boot+Vue前后端分离》,讲述了如何使用当下流行的 Java 后端框架 Spring Boot 和前端框架 Vue 来进行前后端分离设计,以及什么是前后端分离、跨越问题和设计流程等等,当时还是一名妥妥的 Javaer,可是时过境迁,现在的我已然是一名十分活跃的 Gopher,成为 Gopher 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头看 Java 的代码,有三个问题甚是不解:
怎么会有 try...catch...这种东西?
为什么每一行末尾一定要加分号...
我的指针呢!?
哈哈开个玩笑,下面我们回归正题。
本次这篇文章可以称为是上一篇文章的姊妹篇,使用更加简洁的 Go 语言和它的 Gin 框架来设计后端,进行一次 Go+Vue 前后端分离实践,希望能够对 Go 语言的初学者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
这个是更新后的架构图,当然网络上可能会有更加详细的,大家可以先进行大致的了解。
1 为什么要进行前后端分离设计
答:一切都是为了解耦合!
前后端分离设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式,它将前端和后端设计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分别由不同的团队进行开发和维护。这种设计模式可以带来一些好处,包括:
提高代码质量:前后端分离可以使开发人员专注于实现业务逻辑,从而提高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减少耦合性:前后端分离可以减少代码之间的耦合性,从而减少后期维护的难度。
更好的测试和部署:前后端分离可以使得测试和部署更加容易,因为前后端代码是独立的。
提高性能:前后端分离可以加速页面加载速度,因为前端性能瓶颈通常出现在后端。
当然,前后端分离设计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例如:
开发成本:前后端分离需要更多的开发人员和技术支持,因此可能会增加开发成本。
部署复杂性:前后端分离需要更多的配置和管理工作,因此可能会增加部署复杂性。
维护成本:前后端分离可能会增加维护成本,因为需要更多的人员来维护不同的代码版本和平台。
2 Go+Vue 前后端分离
Go+Vue 前后端分离也十分类似于 Spring Boot+Vue 前后端分离,因为他们本质上都是属于前后端分离设计,而且都有一个相同的约定,那就是 Rustful 的 API 风格和 JSON 数据格式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对于前端来说都是一样的接口,所以本次使用相同的前端代码,使用 Go 的 Gin 框架来重构后端代码,总体上也可分为以下大致几步:
Go 后端需要的依赖如下:
3 部分源码分享
3.1 加载配置
首先进行对 MySQL 连接驱动的初始化操作
config.go
3.2 数据模型
因为 Go 语言非常的简介,因此我们就将数据模型和对数据模型的数据库操作放在一个文件中
student.go
3.3 API 设计
基于 Gin 框架的 HTTP Rustful API 设计
student.go
router.go
3.4 启动文件
main.go
4 总结和注意点
大家如果看过上一篇文章《手把手教你搭建Spring Boot+Vue前后端分离》的话相信你会感觉到 Go 相比 Java 在编码层面确实简洁了不少,也正是因此我才一点点的喜欢上 Go 语言,但是 Java 强大的生态体系是很难撼动的,就比如在使用 Spring Boot 搭建后端服务的时候,针对配置文件的读取、ORM 框架的整合等等,Go 语言的相关框架的整合确实不是十分的方便,当然如果要实现非常简单的代码,没有框架就是最好的框架。
在 Go 后端项目的配置方面,config.go 文件中可以配置数据库相关信息,router.go 文件中可以配置 HTTP 启动端口号相关信息,当然也可以写到相关的配置文件中,由 Viper 等工具进行解析。
5 代码获取方式
关于代码获取方式目前已经上传到 GitHub,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扯编程的淡】回复关键字【前后端】获取: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海风极客】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c6e6a8dd2a1b2c9b8ed03e8fd】。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