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等保测评中攻防演练的测评重点与注意事项

依据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攻防演练已成为黑龙江等保测评中检验单位安全能力的核心环节。测评工作以实战化验证为核心,围绕演练全流程展开,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反映单位安全防护水平。
测评重点聚焦三方面核心内容。其一为演练方案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测评需核查方案是否结合单位现有安全产品及防护体系,是否经过深入的资产调研与风险分析,明确演练目标、范围及边界。同时确认方案是否明确“不破坏攻击”的底线要求,以及“不限攻击路径、手段”的实战化设定,确保演练贴合真实攻击场景。
其二是演练实施过程的规范性,重点评估攻击行为的合规性与防守响应的有效性。测评将核查攻击过程是否全程可控,是否规避业务中断风险,同时验证防守方对网络边界、重要资产的防护效果,包括安全设备告警准确性、策略拦截有效性等。此外,人员应急处置流程的执行、跨岗位协作效率也纳入核心评估维度。
其三为演练成果的转化能力,测评需确认是否形成完整的演练复盘报告,是否精准定位防御体系薄弱环节,以及针对问题制定的整改措施是否具备可落地性。同时核查人员安全意识、应急技能的提升机制是否通过演练得到完善。
测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三方面事项。一是合规性边界把控,需确认演练已完成内部审批流程,涉及第三方系统或数据时已获得授权,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要求。二是实战化尺度平衡,既要避免因过度限制攻击手段导致演练流于形式,也要防止攻击超出预设边界引发业务风险。
三是全要素覆盖验证,需确保演练覆盖 IT 与 OT 系统、云平台及物联网设备等全场景,避免遗漏新型攻击面。同时注重“人、流程、技术”协同能力评估,避免仅关注设备性能而忽视人员与流程的核心作用。
通过上述测评维度,黑龙江等保测评实现对攻防演练的全面校验,推动单位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护”转型,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等保测评】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c62452f489601e3f2aff38b57】。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