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我的读书笔记 - 樊登读书法

用户头像
lmymirror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5 月 19 日
我的读书笔记-樊登读书法

樊登是谁



樊登起码有三个标签:

  1. 大学期间全国名校辩论邀请赛冠军

  2.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3. 樊登读书会发起人



樊登被大众熟知是第三个标签: 樊登读书会发起人.



跟名人关系:

  1. 跟崔永元是同事, 私交不错, 在主持上受过崔永元的直接指导

  2. 猎豹集团 CEO 傅盛 也订阅樊登读书会, 听它说书.

我对樊登的投入度



我不是樊登读书会的会员, 甚至于我没听过他的说书.



我在几年前听过 罗振宇 的 <罗辑思维> , 樊登读书会应该是类似于 <罗辑思维> 的说书节目.



在听了 <罗辑思维> 一段时间后, 我已经不满足于听别人告诉我某本书讲了什么, 践行 到知识的源头去 的原则, 在综合各方信息后, 如果一本书是好书, 我会自己花时间去读.



相比于别人告诉我某本书是什么, 我更好奇的是 罗振宇 或者 樊登 读书的方法论, 也就是 如何组织出一篇告诉别人某本书是什么的文章, 即 如何将 说书 标准化,流水线化.



为了了解樊登读书方法论, 我花几个小时看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这本书, 并且做了一些读书笔记.



豆瓣相关页面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书籍章节概述



第 1 章 介绍了阅读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 "讲书" 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

第 2 章 讲述了自己成长经历, 总结讲书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心态.

第 3 章 介绍了选书的标准: 主编慕云五老师 TIPS 原则, 提出自己的遵循的两个原则科学性和建设性.

第 4 章 介绍如何读懂一本书, 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量变产生质变, 在各个学科领域推荐了一堆的书单.

第 5 章 介绍如何解构一本书, 提出阅读的两种模式 带有目的阅读和自由阅读 , 开宗明义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熟悉书的写作背景, 提供了那些解决方案, 结尾总结升华, 并提出了读书画线的 8 条评判标准.

第 6 章 介绍如何组织一个讲稿, 不要夹带私货, 要做一定的再创作. 建立坡道, 总结背景信息, 选取重要章节, 结尾前后呼应.

第 7 章 介绍开口讲书之前的准备, 复盘熟悉内容, 保持平稳的心态, 通过电影学习演讲的节奏和方法.

第 8 章 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

摘要



我对这本书最后两章, 开口讲书心态调整 樊登思维导图公开 的部分没有摘要.因为对我来说不重要.

另外我对其中感兴趣的部分重新赋予标题, 并对重要内容进行摘要.

跟崔永元的交集部分



崔永元:说人话



这个例子我印象很深, 我的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我喜欢的大V拉黑我 说的也是这个事情, 不要当杠精, 动不动和人辩论, 要说人话.



我到中央电视台以后,受到的最大的训练是颠覆过去说话的方式。我在辩论队说话的方式在当时被所有人嘲笑,每个人见到我都说“对方辩友”。因为在会上只要一发言,我就挑别人毛病,我就说你说的不对。辩论的习惯带来的就是整天用排比句,整天给别人施加压力,觉得谁都不对,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



后来崔永元老师就教我,他说:“你要学会说人话。”我说:“啥叫学会说人话?”“好好说话,客气、和蔼一点。别动不动跟人争论,没有那么多好争论的,有那争论的时间就把事干好,这样多好。”



崔永元:幽默感



有一次,我们做辩论主题的样片。有一位嘉宾急了,就冲着我喊:“你们这样做不公平!”两边辩论队也急了,也说主持人不公平。然后我就说:“我们挺公平的,你看我们让你发言一次,他发言一次,有什么不公平?” 这就变成了主持人参与的一次“吵架事件”。

下来以后,崔永元老师跟我复盘,说:“你看,别人指责你不公平。如果是我的话,我就扭头看那个女主持人,我说:‘说你呢。’就结束了。大家只要这么一笑,这事儿就化解了。但是你特认真,你还在跟他不断地辩论,你把这个节目带歪了,没有沿节目主题往下走,而且还丧失了风度。”



崔永元:开玩笑的尺度



然后崔永元就说:“你不用老开玩笑,咱俩的风格可以不一样。你好好说话就行了,有灵感了开个玩笑,没灵感就不开玩笑,没事儿。”我见过特别多好的讲师,但大多讲课毫无表情,非常严肃。



跟梁文道的交集部分

比如梁文道,你能说梁文道讲书像单田芳一样吗?不能。他就是淡淡的,但是你依然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呢?他能在内容深度上“碾压”你。他在准备内容的过程当中,延伸出了很多的知识点,他理解文本的深刻程度比听众高得多。

樊登如何搜集笑话



我在电脑里建立了一个文档,叫作“幽默素材”,然后把所有我听到的好玩的段子记下来。最后大概搜集了几百个笑话。 这其中,有些素材来自综艺节目,有些来自美剧《老友记》,有些来自崔永元的节目,甚至还有相声节目。

那时候很红的主持人做的节目我都看,看完以后,我会将自己觉得有趣的笑话记下来。 我当时还尝试着给笑话归类。看看笑话有没有规律,找找一共有多少种“抖包袱”的方法,然后给它们分门别类。这种喜欢搜集笑话的习惯慢慢地培养出了我的幽默感。高级的笑话读多了,好玩的东西读多了,我经常会不知不觉地跟别人开玩笑。



选书的原则



选书最重要的两个原则是科学性和建设性.



关于科学性:



首先要了解,没有绝对的科学性。到现在为止,我们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可证伪的。

我们在看待一个事物、看到一个理论的时候,通常有两种衡量的角度,一种叫工具性的角度,一种叫现实性的角度。

什么叫工具性的角度?就是我知道这件事未必是这样的,但是它可以很好地解释现有的情况,能为我所用。

科学和伪科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伪科学其实是封闭的,科学是开放的。



关于建设性:



一本好书也是这样。它一定是在试图帮你从痛苦的、复杂的、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当中,探索出一条好的路径,让你能够看到希望,看到解决的方向。

基于这样的原因,像《经营者养成笔记》《活好》《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样的书,虽然不是科学的,也不一定符合理论体系,但它是经验、智慧,是建设性的东西。



塔勒布的观点是,经营者共同的、最重要的核心并不是外在的一些表现。领导人强势与否,团队士气如何,有没有开放的论坛,都不重要。塔勒布的结论是,主要看这些公司的反脆弱性是否足够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种书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有智慧的人所归纳出来的东西,是值得学习的,这就够了。作者不需要论证,只负责把智慧呈现出来。



日野原重明的《活好》。我讲这本书的时候,就跟听众说得很清楚,这书没有科学性,但是值得读。因为作为百岁老人的作者不是科学家,他不需要建立一个学派,不需要建立一套理论体系,他只是把自己的生活心得拿出来跟读者分享。读者读下来有感悟,有收获,就可以了。



●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意义。

● 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动力。

●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意义、行动和改变,如果三者有其一,我们就说这本书是具有建设性的。



选书的具体方式



买书秘诀:

第一是看出版机构。

第二是看作者背景。比如《刻意练习》,就是典型的教授写的书。作者做了多年的研究,写出一篇关于刻意练习的论文,其中有很多的实验和数据。

第三是看推荐人。

第四是看好书中的推荐书单。

第五是看书后的参考书目

第六是看内容,主要看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

第七是看翻译和图书印制质量。



书中的一些书评



《南方周末》有一个板块,每周列一个书单,由一位名人推荐十本书



《清单革命》中总结了两个结论,一个叫“无知之错”,一个叫“无能之错”。作者在开篇就提出来说,社会上有很多错误是“无能之错”——因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错误;还有很多是“无知之错”——因为认知不足而犯下的错误,由于你完全不知道,所以这类错误是你必须要犯下的错。



《思辨与立场》这本书开篇就给读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一个人没有批判性思维会怎样?这就是思维的三重境界:

● 底层的人从来不反思,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

● 中间那层人虽然反思,但老觉得是别人不对。

● 顶级的那层人会反思自己,让自己的思维不断进步。



《人生海海》讲的是人生的悲悯和顽强



读一本小说,能够很快地抓住小说的主旨,知道它的主题是什么,它的人物主线是什么,这个能力真的是慢慢练出来的。随着我们不断地积累知识,读过的书的种类不断增加,感受过的书的行文方式越来越丰富,见得多了,就很容易抓住重点



书籍推荐清单



经济学知识



最近读到的最好的书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它彻底把经济学的原理讲明白了



心理学知识



有一本书我觉得很有意思,叫作《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



国学常识



今天看来,中国文化的确有它的优越性。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分裂,我们是统一在一起的。而且中国人的中庸态度,使得我们没有出现像西方社会那么多的极端事件,这都是中国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但实际上,你没发现那本书的背后就是《论语》。就是《论语》所讲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里边最核心的就是《论语》 《道德经》 《庄子》《孟子》,把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的四本书搞明白就够。如果你还有兴趣的话,可以读《荀子》 《孙子兵法》 《韩非子》《墨子》,作为前四本书的延续和扩展。



管理学知识



管理学是处理当代人际关系的一门学科,所以它背后隐含的其实是领导力。



逻辑学知识



没有书籍推荐



哲学知识



哲学可使人开阔眼界,提升认知层次。



关于哲学的书,我推荐《学会提问》《思辨与立场》《哲学起步》。我不建议大家读《小逻辑》这样的书,因为太难了,不具备一定哲学学科基础的人很难读懂。



人生经验



前段时间,有一部热播电视剧叫《都挺好》。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就觉得这部剧的编剧深谙心理学和社会学,他用的几乎都是我讲过的书里边的那些知识。

女主角苏明玉和她妈妈之间的非常典型的关系,在《母爱的羁绊》里就有充分的说明。她妈妈小时候是被这样对待的,所以长大以后就把自己受到的待遇,完全投射到女儿身上。

还有一本书叫《这不是你的错》,里面提到了原生家庭的“和解”。我们看到《都挺好》的结局就是和解,它一定是回归到对父母的感谢上来。这种处理方式很高级,只有与自己和解,与家庭和解,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所以,如果你发现你读过的书跟现实生活能够产生这么准确的对应,那你就会觉得读书很有价值。



人生经验在读书的时候是很有效的一个帮助。比如看《科学史》《世界观》这样的书,我就能够看到整个人类是怎么样一步步地从蒙昧走到今天,每一个环节都是严丝合缝的,是在不断地向前推动。

如何解构一本书

1.开宗明义: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论语》要解决的是一个人怎么安身立命的问题。

《反脆弱》这类书就比较难找到脉络,有的人可能一看到书名就蒙了。实际上,这本书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不确定性就是“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了这个前提以后,你就要知道,既然你人生当中的黑天鹅事件一定会发生,你就得随时想到如何把它变成好事,这就是在不确定性当中受益的能力,这个能力就叫作反脆弱,这是人生智慧。



2.熟悉书的写作背景

3.最有价值的部分:书中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



《思辨与立场》一书,讲完了主题的重要性以后,就开始讲怎么才能够获得思辨性、批判性思维,进而指出我们需要有思维的公平性、思维的勇敢性等,最后给读者罗列出很多的解决方案。



4.画龙点睛,一句话总结价值升华



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要学会从书里提炼出问题,也就是书的使命,同时将它的价值进行升华。



比如《论语》可以概括成很多门类的主题,有人用来论证家庭关系,有人用来论证职场关系,有人用来治理国家,还有人用来论证心理学问题。半部《论语》治天下,就在于它的主题是宽泛的,是普适性的。这就是我们说的价值升华。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写了几个公式,你发现它在所有的地方都用得上,整个自然界最底层的规律被他总结出来了。这就是说,你先找到问题,然后去看它的现状,再去看作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看全书论证的过程。这样,结构就清晰了。



《西游记》的主题是普度众生。《西游记》第一幕大闹天宫是为展示孙悟空的能力,告诉大家这个人是齐天大圣。然后真正出现问题的是唐僧。唐僧发现有大乘佛法,认为自己只会小乘佛法是不行的,他现在需要去把大乘佛法取回来,这是他要解决的问题。他要去完成自己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经取回来,普度众生,这是他的核心目标。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乍看这本书,真的没有主题,因为它每一句话都是独立的,前后都不挨着。但实际上它的主题很明确,一开始就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游戏——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

先定义什么是有限游戏。所有玩游戏的人都渴望游戏结束,游戏结束,获得奖励,获得头衔,实现永生。

无限游戏呢?游戏不结束,玩家的任务是让游戏不停地玩下去,这就是定义的区别。

玩有限游戏的人玩的是游戏,玩无限游戏的人玩的是边界

苏东坡玩的就是无限游戏。跟苏东坡不对付的章惇,玩的就是有限游戏。因为章惇的目的是整“死”你,他要当宰相,最后他就当了宰相。但是苏东坡是不管自己在哪儿,都要活得快乐,活得精致,所以它变成了一个无限游戏。

5.图书画线的学问

什么才是一本书真正有价值、值得记录的内容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总结了 8 条评判标准。



  1. 当你感觉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



比如《反脆弱》这本书。我在讲反脆弱的时候,举了几个例子:把玻璃杯扔在地上会摔碎;把铁球扔在地上不会摔碎,但是它也没什么好处;把乒乓球扔在地上会弹起来。

这三种分别代表什么?玻璃杯摔碎,是在不确定的事发生的时候受损;铁球不变,是在不确定的事发生的时候不变,这个叫坚固。 但它们都不是反脆弱。

什么是反脆弱呢?就是在不确定的事发生的时候反而更好,这才叫反脆弱。 这就是界定概念。当你在一本书里面读到这样的内容,把一个主题界定清楚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它的手法和这个概念本身。



  1. 当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要记住它



我特别欣赏阿图·葛文德,他写的书就和没受过学术训练的人写的书有天壤之别。他写的书几乎是标准化的,前两章一定让你觉得他说的事太重要了。



  1. 当你感觉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



有一本书叫《这书能让你戒烟》 他引用的书里的一句话把我打动了,于是我决定讲这本书。他说,戒烟最重要的是不要调动毅力,如果你调动毅力,那你肯定戒不了烟。



  1. 当你看出递进关系的时候,这部分很重要,值得记录



《世界观》一开始论述了亚里士多德是怎么构造整个人类的世界观的,论述完这件事后就开始叙述人类如何走向科学。从托勒密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第谷,从开普勒到伽利略,然后伽利略启发牛顿,之后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再到量子力学,全书的内容层层递进。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深入。



  1. 当你看出转折关系的时候,要留意转折后的内容



  1. 不同侧面彰显书籍内在价值



  1. 当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心灵冲击



比如我读《活好》一书时,书的内容是作者跟一位百岁老人的对话,没有实验也没有数据,但是书中让我心灵产生冲击的地方很多。



  1. 书中的奇闻逸事,增添讲书的趣味性



如何组织一个讲稿



讲书两大原则 :



  1. 讲任何书都尽量不要夹带“私货”,也就是不能延伸特别多自己的东西,因为这样你就背叛了这本书,耽误了听众和读者。

  2. 讲书是再创作,而不是单纯摘要. 讲书是再创作的过程,是用自己的语言使它通俗化以便于大家理解的过程,所以你可以加入很多创作的东西在里面。



组织讲稿的方式:



1.建立坡道, 找到一个最打动人, 最吸引人注意的切入点.



以《掌控谈话》为例,我的坡道写的是“有些谈话,你不得不掌控”。比如书里的谈判专家,经常要处理人质事件,他几乎每次都能把赎金从 30 万美元谈到 5 000 美元,成功率超过 90%。延伸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谈判行为的场景,虽然严峻程度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学习《掌控谈话》里的方法。

比如《掌控谈话》这本书为什么打动我呢?我们过去学的所有谈判类的书,都是强调让对方点头,希望对方说“好”。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做了多年 FBI 谈判专家,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你一定要想办法让对方说“不”。这时候,对方会有掌控感,会觉得这次谈话他并没有让步,反而说了好多次“不”。这时候你就要趁机往前推进,推进的结果是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增长黑客》一书。我第一句话就讲它的意义:这本书解决的是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增长。 有些坡道直接从书里来。



比如《清单革命》,一上来就是几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直接用这个当坡道就可以了。



有些坡道是以生活场景代入的。比如《即兴演讲》开篇时,我就问大家,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说话语无伦次且没有重点的人?如果你不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那么你要不要读一下《即兴演讲》?



有些坡道是出其不意的。比如《这书能让你戒烟》。我先不讲内容,而是说为什么今天要讲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戒烟竟然不需要用毅力。



有的坡道比较难找,就需要制造一些亮点。比如《活好》是一本作者与百岁老人的谈话录,非常具有挑战性。它没有工具,也不是哲学书,更不是什么理论书。怎么建立坡道去引起别人的重视呢? 我当时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机会和一位百岁老人交谈?如果你在人生当中有机会和一位百岁老人交谈,他跟你畅谈他的人生经历,你愿不愿意听?



2.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



建立完坡道之后,就需要总结关于这个问题的背景信息,比如学术讨论的现状,科学进展的阶段。



《增长黑客》举例。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是,先告诉读者要打破“传统的筒仓”。虽然一上来说“打破”,但实际上是在介绍大多数企业的现状。现状就是,有大量的公司是层层汇报工作,等到你汇报到总裁那儿,机会已经错失了。

接下来作者说,我们需要做的是从组织架构上打破筒仓。所以在正文开始以后的背景一般是研究现状、具体的方法。比如,好产品是增长的根本,要做快节奏的试验,确定增长的杠杆。然后接下来就具体落实到不同方面:获客、激活、留存、变现。到结尾是升华,提出全书核心概念:与鲨鱼为伍——不断更新。



《掌控谈话》也是。开篇坡道是“有些谈话,你不得不掌控”。

之后就要介绍关于谈话的基本特征和模型。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在所有的谈话当中,人都是非理性的,所以谈话的关键是知道怎么转化问题。比如你问我要钱,我不是不给你钱,你得告诉我为什么我要给你钱。

然后给对方营造掌控感,令对方懈怠,然后用你的心对付他的脑子,这是这本书的基本背景。 把坡道讲完了以后,接着论述背景,再接下来进入正文。所有的书到了正文部分,应该都不困难了。对待正文,很重要的原则是,对每一个部分都要给予充分的论证。充分的论证是指什么?就是我们说的实验数据、案例、故事。



所有的正文部分都是重点。重点部分讲完以后,就到了结尾部分。在结尾处,我喜欢前后呼应。我最喜欢的案例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在开篇的时候我提到了啄木鸟的舌头,留了一个悬念,直到结尾的部分才揭开谜底,说啄木鸟的舌头是旋转着插进鼻孔的。



3.要不要写讲稿或书摘?



所以我们不要被稿子限制住,尽量把思维导图的架构绘制出来。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每个分支上写的字并不多,但是每一个字都能够提醒你一大段的内容。

比如写一个“1993 年银行劫案”。在准备的过程中,你就要把案件整体回顾一遍。每一个提示都是有效的,思维导图上的字才会尽可能地少。



也有比较复杂的思维导图,比如我绘制的《苏东坡传》的思维导图,字就特别多。因为这本书都是故事,逻辑性不强,如果不熟悉,就得记足够多的内容。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讲书的时候需要引用大量的原文。这时候你不用都写在思维导图上,只要备注出来引用段落在原书第几页,然后在书中标记出来,讲到的时候翻书去念,观众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发布于: 2020 年 05 月 19 日阅读数: 1720
用户头像

lmymirror

关注

I am what i am. 2019.10.12 加入

我是一个程序员. 微信公众号 : shaohuogun2019

评论 (3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本来还觉着微信听书不方便准备记录下来的,这么快就有人做同样的事了哈哈,赞一个
2020 年 11 月 05 日 15:38
回复
用户头像
赞👍
2020 年 06 月 04 日 12:38
回复
用户头像
很详尽~
2020 年 05 月 19 日 16:54
回复
没有更多了
我的读书笔记-樊登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