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基础笔记七之指针,值类型和引用类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Hunter 后端
本篇笔记介绍 Golang 里的指针,值类型与引用类型相关的概念,以下是本篇笔记目录:
指针
值类型与引用类型
内存逃逸
减少内存逃逸的几种方案
1、指针
在计算机内存中,每个变量都存储在特定的内存地址上,而指针是一种特殊的变量,它存储的是一个变量的内存地址。
我们可以通过指针访问变量的内存地址,也可以通过指针访问或修改这个变量的内存地址存储的值。
1. 指针的声明与初始化
使用 &
符号来获取变量的内存地址,使用 *
获取指针指向的内存地址的值:
2. 指针操作
使用 *
获取变量指向的内存地址的值后,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在上面操作后,我们接着操作:
可以看到,通过指针修改后,a 的值已经变成了 20。
3. 指针作为函数传参
如果我们将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传入,并且在函数内部对其进行了修改,那么会直接修改指针所指向的变量的值,下面是一个示例:
2、值类型与引用类型
1. 值类型与引用类型包括的数据类型
值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布尔型、字符串、数组、结构体等,值类型的变量直接存储值,内存通常分配在栈上。
引用类型包括切片、映射、通道等,引用类型的变量存储的是一个引用(内存地址),内存通常分配在堆上。
2. 栈和堆
值类型的变量通常分配在栈上,引用类型的变量通常分配在堆上,注意,这里是通常,还会有特殊情况后面再介绍。
先来介绍一下栈和堆。
1) 栈
先介绍一下栈相关的信息:
栈内存由编译器自动管理,在函数调用时分配,函数返回后立即释放,效率极高
栈上变量的生命周期严格限定在函数执行期间。函数调用开始,变量被创建并分配内存;函数调用结束,变量占用的内存会被立即回收
2) 堆
堆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期间动态分配的内存,其分配和释放不是由函数调用的生命周期决定,而是由程序员或垃圾回收机制来管理。
堆上的变量生命周期不依赖于函数调用的结束,变量可以在函数调用结束后仍然存在,直到没有任何引用指向它,然后由垃圾回收机制进行回收。
3. 值类型与引用类型的内存分配
值类型变量通常具有明确的生命周期,通常与其所在的函数调用相关,函数调用结束后,这些变量占用的内存可以立即被回收,使用栈来存储值类型可以充分利用栈的高效内存管理机制。
而引用类型的变量需要动态分配内存,并且其生命周期可能超出函数调用的范围,比如切片可以动态调整大小,映射也可以增减键值对,这些操作需要在运行时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使用堆来存储引用类型可以更好地支持这些动态特性。
前面介绍值类型通常会被分配到栈上,但是也有可能被分配到堆上,这种情况就是内存逃逸。
内存逃逸的内容在下一个小节中再介绍。
4. 值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复制
值类型的复制会复制整个数据,是深拷贝的操作,副本的修改不会影响到原始数据,比如下面的操作:
而引用类型的复制则复制的是其引用,属于浅拷贝的操作,多个变量会共享底层数据,修改其中一个副本会影响原始数据,比如下面的操作:
5. 值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函数传参
值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函数传参和复制一样,值类型传递的是变量的副本,在函数内部修改不会影响原始变量,而引用类型传递的是原始数据的引用,函数内部修改会影响外部变量。
下面是值类型的函数传参的示例:
以下是引用类型传参的示例:
对于函数传参,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个是值类型函数传参的性能问题,一个是引用类型涉及扩容的问题。
1) 值类型函数传参的性能问题
对于值类型变量,比如一个结构体,拥有非常多的字段,当其作为函数传参,传递的会是变量的副本,也就是会将其值复制出来传递,那么当这个变量非常大的时候可能就会涉及性能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个方法就是传递其变量的指针,但是需要注意传递指针在函数内部对其修改后,会影响到原始变量的值。
2) 引用类型函数传参扩容问题
当引用类型作为函数传参,如果在函数内部修改涉及到扩容,那么其地址就会更改,那么函数内部的修改就不会反映到其原值上了,比如下面这个是切片在函数内部修改的示例:
3、内存逃逸
Golang 里编译器决定内存分配位置是在栈上还是在堆上,这个就是逃逸分析,这个过程发生在编译阶段。
1. 逃逸分析的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查看逃逸分析的结果:
2. 内存逃逸的场景
内存逃逸可能会存在于以下这些情况,比如函数返回一个值类型变量的指针,或者闭包引用局部变量等。
1) 函数返回局部变量的指针
如果一个函数返回值是变量的指针,那么该局部变量会逃逸到堆上:
使用逃逸分析的命令:
可以看到输出如下:
说明 x 这个变量会逃逸到堆上。
2) 闭包引用局部变量
如果闭包引用了函数的局部变量,这些局部变量会逃逸到堆上,因为闭包可能在函数调用结束后继续存在并访问这些变量:
对此使用逃逸分析的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3) 向接口类型变量赋值
当我们将值赋给接口类型的变量,因为接口类型需要再运行时才能确定具体的类型,所以这个值也会逃逸到堆上,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 fmt.Println():
其逃逸分析结果如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原因也可能造成内存逃逸,比如大对象超出了栈容量限制,被强制分配到堆、发送变量到 channel 等。
3. 逃逸分析的意义
内存逃逸就是原本分配在栈上的变量被分配到了堆上,而分配到堆上的变量在函数调用结束后仍然存在,直到没有任何引用指向它,然后由垃圾回收机制进行回收。
所以通过逃逸分析,我们可以减轻 GC(垃圾回收)的压力。
4、减少内存逃逸的几种方案
减少堆分配,避免函数不必要的指针返回,优先通过返回值传递小对象
避免闭包引用局部变量
减少使用向接口类型赋值,如 fmt.Println() 这种
避免大对象超出栈容量限制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Hunter熊】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c21a58af256cb81d268d6aafa】。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