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技术实践:如何快速开发适配鸿蒙的 App
在 2023 年底就有业内人士透露,华为明年将推出不兼容安卓的鸿蒙版本,未来 IOS、鸿蒙、安卓将成为三个各自独立的系统。
果不其然,执行力超强的华为,与 2024 年 1 月 18 日的开发者(HDC)大会上,就官宣了“纯血鸿蒙”操作系统即将于 2024 年 3 季度正式投产。与此同时,支付宝、京东、小红书、微博、高德地图、中国移动等在内的超百个头部应用都启动了鸿蒙原生应用开发,鸿蒙开发者日新增注册量已过万,同时众多 985、211 高校接连开设 HarmonyOS 相关课程。
今年,在中国,被各大媒体和开发者称为“鸿蒙元年”。
鸿蒙生态发展已势不可挡。
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坎”
“时间紧、任务重、资源少、基数大”等四座大山摆在了企业的面前。
据 2023 年 Q4 中国手机市场数据来看,华为手机激活量为 1146.57,以市场份额 15.3%排名第三位。这意味着,在销售的新机当中,搭载鸿蒙系统的占比至少有 15%。
如果华为的“纯血鸿蒙”操作系统正式推出,那么没有就绪的企业,很有可能会失去中国 15%(甚至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市场份额,这个业务量,估计换企业的任意一个部门都是无法承担的后果。
但如果按照鸿蒙原生开发的“套路”去一步步开发鸿蒙版 App,就好比中国人学外语一般,开发者还得从 0 开始学习新的技术语言(ArkTS 语言),可能时间窗口就错过了...
有没有一些「Magic Word」能够让上述“四座大山”快速抹平?笔者在本篇文章中建议使用混合 App 开发的思路去开发鸿蒙版 App。
「Native+H5」和「Native+小程序」两种混合式 APP 开发模式相比之下,「Native+小程序」的开发模式更优
应用优势:
从 2017 年微信首次推出小程序开始,经过四年发展,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小程序应用平台,小程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新技术标准”。截至 2021 年上半年,全网小程序数量突破 700 万个,其中,微信小程序是行业主流,数量超过 430 万个,占比高达约 61.43%。
借着微信的红利,使用“小程序转换工具”(小程序容器技术,如FinClip;或跨端框架,如 Flutter、Weex 等),将已有微信小程序一键转换成 App,并进行用户活跃和留存,加上社交平台应用作为引流,企业可谓低成本(只需有小程序)的将业务覆盖用户整个生命周期。
技术优势:
具备跨平台的能力,一套代码可以在 iOS 与 Android 两个平台中运行;
远超过 H5 的体验(支持本地缓存,Webview,有丰富的组件与支持库);
能获取更多系统权限,完成更加丰富的产品设计;
可以避免 DOM 泄露(不使用常用的 window 对象与 document 对象);
包尺寸有效减少,节省流量和存储
服务不再受发版所限制,支持热更新小程序容器技术加入到混合 App 开发主流队列
将小程序转成 App 的开发实例
近期在研究FinClip的免费“小程序转换 App”工具,发现还挺好用,大致步骤如下:
上传小程序代码包:如果已经有微信小程序应用,那么下载一下他们家的FinClip Studio(IDE 开发工具)进行简单的转换。
使用微信登录插件:已经预先调试好的微信登录插件,非常方便,能够在转好的 App 中,通过一个中间转换的小程序调起微信登录接口,快速跑通业务。
生成 App 前必要的配置:如 App 图标、启动闪屏、权限配置等
生成 App:配置一下对应 IOS 或 Andriod 的证书,然后「一键」生成 App
实操下来,这个工具还是挺方便的。当然,其他跨端转换框架应该也是操作便捷,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试试。
将小程序转换为 App,如果小程序容器技术支持鸿蒙 NEXT 版本,那么,使用已有小程序+转换 App 的功能,便能快速开发出一套适配兼容鸿蒙 NEXT 操作系统的 App。
可能有一些中大型企业的开发同学会问,那还是没有解决已有的 App 鸿蒙化。但换位思考,其实是优先级的问题,如果现在留下来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是不是需要将 App 鸿蒙化的改造排个优先级?先把关键的、需要适配的核心功能,自研团队集中精力适配了,其他业务场景,重要的通过小程序化改造,或者让第三方开发商提供小程序的版本,以极低的门槛植入到 App 中,先保证关键业务能在鸿蒙 NEXT 中运行,后面再慢慢改造边缘场景,是不是至少是个保底的方案?
借助已有的小程序基础,通过跨平台框架快速推出原生 App,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通过最小化投入,开发者可以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测试其受欢迎程度和商业可行性。这种敏捷的开发方法有助于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为进一步的优化和扩展奠定基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