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语言 DDD 实战初级篇
导读
领域驱动设计(DDD)最简洁的描述可能是:如何在明确的限界上下文中创建通用语言的模型。通过 DDD 思想设计开发的软件,在领域专家、开发者和软件本身之间不存在“翻译”,三者通过在限界上下文下的通用语言直接表示。而这个系列则是我们团队对 DDD 模式的探索和落地,旨在能帮助大家逐步揭开 DDD 的神秘面纱。
全文 5259 字,预计阅读时间 14 分钟。
一、限界上下文
1.1 前言
DDD 分为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战略设计就是划分子域和限界上下文的过程。领域划分为子域的通用划分形式是把领域划分为 核心子域、支撑子域、通用子域。我们在落地过程中常常会很容易划分出核心子域,一般设计 mvp 的时候 mvp 就是核心子域。但是领域划分出核心子域、支撑子域和通用子域之后就算划分完成了吗?
1.2 子域和限界上下文
实际上子域也是领域,一个公司不同部门关注的是一个大领域的不同子领域,在你关注的领域内也需要做这种子域的划分。
比如百度这个大公司,有很多部门,这些部门都属于互联网领域,但是每个部门又有自己关注的领域,比如游戏部门关注的是游戏领域、搜索部门关注的是搜索领域。
不同部门的领域还可以再继续划分出自己关注的领域的核心域和支撑子域,所以整体上,领域的划分就像一棵树。我们回到自己关注的领域,基于这个领域做划分。我们会把这个关注的领域划分为核心域、支撑域和通用域,一般每个域都由一个小团队负责(康威定律)。
如果一个团队的工作是支撑域,那么这个支撑域就是他们的核心域,他们可以对此再做细致的划分,何时划分到头呢?用一个具体的限界上下文解决这个叶子领域的所有问题,并且领域通用语言在这个上下文中没有二义性,那么就算划分到头了。
划分到树叶的领域都是待解决的问题,也叫问题域,而限界上下文呢就是用来解决这个域内所有问题的模型。
针对限界上下文与领域的对应关系 Vernon 给出了建议,最好是 1:1 的关系,当然也有其他说法如 1:N,N:N,本人认同 Vernon 的说法,如果子域对应多个限界上下文,那么只能说该子域还可以再划分为子子域,由子子域去对应每个限界上下文。划分好子域和限界上下文后,限界上下文的主题就是解决这个子领域的问题,手段就是 DDD 战术建模,工具就是领域通用语言,限制就是领域通用语言不能有二义性。
1.3 划分领域(限界上下文)的依据
通用语言:在做领域划分之前一定要统一领域通用语言,如果一个名词在用语言描述的时候在不同语境有不同含义,那么就应该在不同语境中创建不同上下文。比如 book,在写作阶段就是草稿,在出版阶段就是一个出版物,在购买阶段是一个书籍类商品,在发货阶段是一个物流订单。那么就应该按照书的角色进行归类,区分出上下文。正所谓,在商言商,在领域就应该说领域的通用语言。
领域职责:不同领域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每个领域都有自己最终要完成的事情,即通过领域知识,完成领域活动,最后完成领域职责。
领域角色:不同领域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前端领域里可能需要 ue 角色、fe 角色。后端领域里可能需要 java 研发、dba 等角色。同时上边举的 book 的例子,book 在不同领域的角色也是不一样的。再通俗一点,你在学校是学生角色,上班是员工角色。
领域知识:不同领域包括的知识是不一样的,比如后端和前端,后端可能需要了解服务器相关的知识、前端需要了解的是界面相关的知识。
领域活动:不同领域的职责也是不同的,在领域内进行的活动也不一样,比如前端需要构建前端页面活动。后端处理数据库交互活动。领域活动会利用到领域知识,如果进行领域活动的时候却不具备这个领域的知识,那么说明领域划分是不合理的。
领域关注点:不同领域关注点不同,拿 person 举例,person 有身份证信息、年龄、身高、体重、工作、专业等信息,但是在不同领域对 person 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银行办信用卡不需要身高体重信息、参加奥运会却关注身高体重,相亲时不会关注身份证信息,但却关注你的工作、年龄等。
1.4 落地经验
在落地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建模问题:
我们的服务有两个角色使用:
运营人员:运营人员要配置模型的各种规则,但是频次相对较低。
用户:用户会使用运营人员配置的规则,使用频次较高。
在项目初期由于设计问题,最终放弃了拆分这两个上下文,而是使用相同的上下文进行了建模。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没有想好领域划分,现在回头想想,我们处理的是一个核心域,但是这个核心域又可以分为两个子域:一个是配置平台子域,一个是用户使用子域。
两个子域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并且变化频次也不同,后续用户使用上下文会做横向扩展,我们目前的单体架构虽然能做扩展,但是不符合单一职责原则,因为用户使用平台集成了配置功能,而配置功能是不应该随着用户功能进行扩展的。在拆分过程中,会有很多代码是重叠的,我们的服务中就有很多 Aggregate 聚合,在两个上下文中有很多字段是一样的,但重复并不一定是错误,因为重复的代码关注点和变化频率是不一样的。这里我们介绍了利用角色进行关注点区分,进而划分子域和限界上下文的方法,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其他条件对领域进行划分,划分只要保证概念相对独立,关注点相对独立,划分后没有丢失问题就可以。
1.5 小结
领域就是有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有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该角色应该具备的领域知识,各角色之间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完成彼此协作,完成一些领域活动,产生一些领域事件,最终完成领域职责。
划分领域的依据就是领域职责(目标)、领域关注点、完成职责需要的角色、角色需要的知识、角色需要执行的活动。
事件风暴的过程也是识别领域活动、领域职责、领域角色、领域事件、领域知识的过程。
二、实体
2.1 前言
实体是领域驱动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Len Silerston 说:“实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企业希望建立和存储的信息都是关于实体的信息”。在 DDD 中,实体的构建是重中之重。
2.2 什么是实体
实体,是谓词描述的主体。它包含了其他范畴,如引起属性变化和状态迁移的动作。一个典型的实体应该具有 3 个要素:
身份标识:
通用类型:ID 值没有业务含义,唯一即可。
领域类型:通常与各个界限上下文的实体对象有关。
属性:说明主体的静态特征,并持有数据与状态。可以划分为原子属性和组合属性。划分的依据是:该属性是否存在约束规则、组合因子或属于自己的领域行为。
原子属性:
name
组合属性:
price(num, unit);
组合属性是一种很好的特质,当一个实体有了一些组合属性后, 一些细小的概念 对应的职责(基本校验、计算)将由各自的属性进行负责,而实体更关注自身概念。
领域行为:
变更状态的领域行为:实体对象是允许调用者改变状态的,这样就产生了变更状态的领域行为(方法名上不建议用 set/get, 而是更具有业务含义的方法名,这样更具有领域逻辑(加强))
自给自足的领域行为:对象只操作了自己的属性,而不依赖于外部属性。(如校验一份外卖的总金额、总数量 与外卖中各个单品的关系)
互为协作的领域行为:需要调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一般通过方法参数传入),这样就形成了领域对象之间互为协作的领域行为。增删改查。
2.3 构建实体的依据
在 DDD 设计中,我们将开发者的视线从数据库移到了实体上,以往我们在设计一个系统时,会关注要建立多少张表,而我们在 DDD 中,则需要关注如何建立实体,这两者的异同点在于:
相同:在 mvc 的开发模式中,开发者通过阅读 dao 层的表结构,就能了解到整个系统大致的架构与作用。同样的,在 DDD 中开发者通过阅读实体的属性,就能了解到整个系统大致的架构与作用。
不同:在 DDD 中,一个实体的属性可能只由一张表组成,也可能由多张表组成,也可能是由 mysql 和 redis 共同组成,在实体所在的领域中,我们并不关心它的底层(数据层)是如何实现的,我们只关心这个实体。
举个例子
对于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而言,我们设计了一个学生的实体。
以上实体的结构可以简单概括为:
身份标识:ID
属性:Name、Sex、Class、IsLate、值对象(Sign)
领域行为:Sign()
在我们的数据库设计中,Student 的基础信息,可能只包括了 ID、Name、Sex、Class 这四个字段,那 IsLate 字段呢?我们将学生 IsLate 属性写进缓存里,方便某些监察管理系统的高频查询,同时我们通过 Sign()方法进行学生签到状态的变更,我们在 Sign 方法中进行校验后,修改这个学生实体的 IsLate 属性。
补充:
值对象也是实体对象的属性之一,它没有身份标识,也不可改变。比如上面的签到,学生在今天签到之后,创建的签到记录,就是学生的值对象,这条记录创建了,就不可改变了(排除黑入教务系统篡改个人数据的情况)。值对象更多的信息,会在后面提到。
三、值对象
3.1 前言
值对象是实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使用值对象,也是 DDD 领域驱动设计的一个难题。本文将介绍值对象的概念与使用方法。
3.2 概念
值对象是实体对象的属性,通常代表分量、性质、关系、场所、时间或位置/姿态。当实体属性需要表现出其属性的意义,并为这个意义提供相关功能,可以设置为值对象。比如一家公司所在的省/市/区/街道可以合成值对象表示这家公司的地址属性。
3.3 特点
值对象不可变。建模优先考虑值对象,因为值对象没有身份表示的负担,本身不可变。值对象本身最多是不可变性。
值对象拥有的往往是“自给自足的领域行为”。这些领域行为能够让值对象的表现能力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智能。
3.4 领域行为
那什么是值对象的领域行为呢?
自我验证:值对象自我组合,能减少实体类的验证。
自我组合: 值对象会涉及对数据值的运算,为了增强值对象的运算能力,可以在内部进行数据组合。如 金额的单位换算。
自我运算: 按照业务规则对属性值运算的行为。如经纬度计算。
3.5 F&Q
1、相比于普通属性,值对象有哪些优势呢?
可以展现领域概念;学生实体的年龄,string 与 Name、int 与 Age 相比,显然后者更加直观得体现了业务含义。可以封装显而易见的领域概念;比如对于一个经销商 4s 店店位置经度和纬度都是这个 4s 店实体实体店属性,但是合成一个坐标值对象更能展示实体店领域概念。更好的封装利于自我领域行为的验证能力。保证每次生成得值对象都是正确的。
2. 那么一个领域的概念我们用实体还是值对象呢?可以依据几点来判断?
业务对它相等的判断是根据值还是身份标识。前者是值对象,后者是实体。当我们从图书馆判断一本书是否相同,即使名字相同也并非同一本书,在系统中,只有 id 相同才是同一本书;但我们判断一个位置,当经纬度相同的时候就是同一个位置。这个时候图书就是定义为实体,坐标定义为值对象。
确定对象的属性值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变化了,究竟是产生一个完全不同的对象,还是维持相同的身份标识。在员工的出勤记录业务场景中,依据相等性进行判断时,可以任务出勤记录值相等的就是同一条记录,但如果员工提出补卡,对记录状态修改对时候,其同一性就只能通过唯一的身份标识进行判断,这意味这应该被定义为实体。
生命周期是手动的。值对象没有身份标识,意味着无需管理其生命周期。但是实体无需关注。
多个判断条件是层层递进的,要确定一个领域概念究竟是实体还是值对象,需要谨慎判断,综合考量。
—— END——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百度Geek说】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bb80e32ed698aea118b32efd5】。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