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厂商的 DeepSeek 大捷

“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这两天有无数慕名而来体验 DeepSeek 的用户,都被这句提示框,浇了一头凉水。
访问量激增引发的服务熔断,是 DeepSeek 甜蜜的负担,也暴露出新兴 AI 服务在商业化落地时的成长阵痛。

幸好,春节复工之后,出现了转机。几乎国内的主流云厂商,都第一时间完成了 DeepSeek 模型的全面接入。
面对 DeepSeek,国内云服务市场出现了三路纵队齐头并进的壮观场面:互联网云巨头(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京东云),AI 云翘楚(华为云),运营商云(天翼云、联通云、移动云),纷纷以闪电战般的执行力,构建起 DeepSeek 模型服务,响应大众使用 DeepSeek 的迫切需求。
至此,“有没有 DeepSeek 服务可用”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那么,我们不妨把目光放远一些,思索一下 DeepSeek 作为云市场的新风口,会带来什么更复杂、更深远的震荡。
DeepSeek-R1 为代表的推理模型,正在成为大语言模型(LLM)一条新的技术演进路径,未来将逐步渗透到个人应用和行业场景中。而推理模型不仅对算力资源需求高,在实时响应、资源调度、成本控制等方面,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也指向了云厂商的又一次能力升级与格局重塑。
所以说,节后紧急接入 DeepSeek,是云厂商战略卡位的一次诺曼底登陆。接下来,我们将见证云厂商在“DeepSeek 云应用”的战场中,聚集更猛烈的火力。
风起于青萍之末,本文来聊聊云市场正在酝酿的 DeepSeek 大捷。

首先有必要回答一个问题,DeepSeek 跟云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把模型搬上云,DeepSeek 访问就能变得丝滑顺畅?
这就要提到 AI 模型应用一个与生俱来的天敌:资源约束。
春节期间,DeepSeek-R1 模型凭借出色的推理能力和性价比,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 AI 大模型,没有之一。而原生应用 DeepSeek app,也登陆了全球各大应用市场的下载榜首。激增的访问量暴露出 AI 创企的资源天花板,很快出现了服务不稳定、服务器繁忙的情况。这时候,云平台的资源虚拟池化与弹性拓展特性,可支撑日均千万级 API 调用,为 AI 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与源源不断的推理算力。
所以,云厂商必然可以抓住 DeepSeek 这一轮机遇,满足各界对使用国产 AI 的热情,接住这泼天的流量。

DeepSeek 之于云厂商的商业价值,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直接收入。尽管很多云平台都推出了 DeepSeek 免费用的政策,但一般会限时、限量的。随着免费期结束,用户调用云平台的 DeepSeek API,会带动 tokens 消耗和订阅付费,成为云平台直接获得的商业收益。
2.生态收入。 开发者和企业要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基于 DeepSeek 的 AI 应用,云是唯一的方式。而一般来说,模型代码与云服务是深度耦合的,所以基于 DeepSeek API 开发的 AI 程序,能带来持续的用云量。
3.智能增值服务。大模型到来之后,云厂商不再局限于卖资源,还可以通过 MaaS(模型即服务)商业模式,打包模型优化工具链、行业知识库等,帮助企业将大模型集成到业务中,实现服务增值。当模型推理成为企业智能化的“必选项”,在云上部署 DeepSeek 的需求,必然会拉动 MaaS 市场的增长。
去年的《黑神话悟空》《幻兽帕鲁》等云游戏,也曾带来了云市场的集体狂欢。但 DeepSeek 不仅意味着 C 端消费者流量,还能在大众热情褪去之后,作为智能生产力引擎,给云厂商带来源源不断的产业侧流量与真金白银的付费需求。
所以,DeepSeek 并不是一次简单的集体追热点,而是一次长期有效的商业大捷。云厂商抢滩这一风口,迫不及待接入 DeepSeek,也就不奇怪了。

接入 DeepSeek 之后,云厂商是不是可以鸣金收兵,坐等收钱了?还不行。
随着使用的深入,用户已经不只满足于云平台“有没有 DeepSeek 用”,而是增加了新的评判维度。其中最关键的三点是:AI 基础设施建设成熟度、模型性能先进性、智能化服务综合能力。
首先,AI 基础设施,决定了算力资源是否充沛、推理速度是否高效、推理服务是否稳定可靠。
某金融客户实测显示,不同云平台的推理速度差异可达 47%,token 成本波动幅度超过 300%。不难发现,第一波上线 DeepSeek 的云厂商都在基础设施层面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比如过年期间,2 月 1 日华为云就在支持硅基流动首发并上线基于华为云昇腾云服务的 DeepSeekR1/V3 推理服务,吃到了第一波云上 DeepSeek 流量红利,也凸显了昇腾云服务在容错、负载均衡、资源调度等企业级场景的成熟度。

三大运营商,也都有丰富的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运营经验。复工之后,中国电信通过息壤智算平台、GPU 云主机和 GPU 裸金属等多种算力资源,为天翼云 DeepSeek 提供稳定算力。联通云则构建了“昇腾”全栈自主可控智算底座,与 DeepSeek-R1 模型深度对接。移动云则为 DeepSeek-R1 模型定制了算力方案,为互联网企业和高校科研提供高性价比的算力。

互联网云厂商中,百度智能云也在前不久点亮了首个基于国产昆仑芯的万卡集群。
模型能力,表现好的云端 DeepSeek 服务,一样离不开云平台在 AI 大模型的积累。
由于节后留给厂商的部署时间很短,大部分只能先上线较小尺寸的模型。最近很多用户发现,部分云平台接入的 DeepSeek-R1 实为性能阉割版。能否在云平台用到真正的 DeepSeek,考验厂商此前在模型适配、工具链、人才建设等方面的底蕴。

以背靠中国移动九天研究院的移动云为例,此次全面上线 DeepSeek,就率先实现了全版本覆盖、全尺寸适配、全功能畅用,展示了中国移动在 AI 领域的厚积薄发。
此外,综合服务能力,DeepSeek 虽好,但想要为产业所用,转化为智能生产力,高度依赖于云平台从模型部署到产业落地的全周期支持。进一步微调,来减少模型幻觉;注入行业知识,来增强专业能力;优化工具链,降低综合使用成本;减少数据隐私风险,支持本地化部署 DeepSeek……这些繁杂的要求,都无法靠短平快的 API 调用来解决。

以联通云为例,就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运行服务保障,接入联通云桌面、编程助手等多款产品,让 DeepSeek-R1 模型在多个业务场景中快速发挥作用。
接入 DeepSeek 的登陆战完成之后,云计算产业还要推动 DeepSeek 向产业纵深延伸,云厂商绝不能就此鸣金收兵,而要进一步集中火力,进行攻坚。

不难看到,想要取得 DeepSeek 大捷,工程化、商业化细节,才是终极考验,也是云厂商建立竞争壁垒的关键。
目前来看,有三重防线是必须守住的:
算力防线。有汽车客户表示,接入 DeepSeek 后,单日推理算力消耗骤增 17 倍。此前的智算中心多以模型训练为主,推理算力占比不高。而随着 AI 应用和推理服务的爆发,对国产算力、推理算力的需求,将利好昇腾集群的华为云、昆仑芯集群的百度智能云等厂商。

数据防线。DeepSeek-R1 的效果之所以惊艳世界,除了模型架构、强化学习本身之外,与高质量的中文语料有关。支持企业做好最基础的数据清洗、数据标注、RAG 等工程化工作,云平台需要将自身打造成一个 AI 工厂,提供全链路、自动化的 AI 开发工具。

生态防线。在这场云端 DeepSeek 战场上,真正的赢家只能是把模型能力转化为产业生产力的服务商,而开发者就是模型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尤其是 ISV 服务商、软件开发者、SaaS 企业等,通过融合 DeepSeek 来升级产品和服务,这样的生态协同,才是 DeepSeek 大捷的暗线。
总的来说,大模型,催生了云市场商业模式的更迭与生机;DeepSeek,吹响了 2025 云市场竞争的开场哨。
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云厂商的火力,不妨来得更猛烈一些。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脑极体】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b9ec5f331d48fc792c3ad47d5】。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