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解析:ScaleFlux CSD5000 如何用 7%OP 实现 28% 级别的企业存储性能
在企业级存储领域,预留空间(OP)一直是性能、寿命与成本三者平衡的关键。一般来说,读密集型应用选择 7%预留空间的产品,而混合或写入密集型场景则需要 28%预留空间的产品。
然而,ScaleFlux CSD5000 系列产品仅配备 7%的预留空间,却能在多数企业应用场景中表现出与 28%预留空间产品相当甚至更优的性能。这一技术突破如何实现?让我们一探究竟。
预留空间(OP):SSD 不可或缺的"呼吸空间"
预留空间是 SSD 中对用户不可见但对系统运行至关重要的部分,主要用于垃圾回收、磨损均衡和错误修正等任务。以 4.096TB 物理容量的 SSD 为例:
配置为 3.84TB 产品时,预留 7%空间(读密集型)
配置为 3.2TB 产品时,预留 28%空间(混合型)
预留空间越大,写入性能和使用寿命越好,但可用容量减少,成本相应提高。
ScaleFlux 的核心技术:硬件级实时压缩
CSD5000 的核心创新在于内置硬件压缩引擎,能够实时、透明地压缩写入数据,无需修改应用程序,也不会增加延迟。这一技术带来两大突破:
1. 压缩创造"隐形"预留空间
当数据被压缩后,物理空间占用减少,这部分节省的空间自动转化为额外预留空间:
在 1.2:1 压缩率下,7%预留空间的 CSD5000 有效预留空间达到 28%
在 2:1 压缩率下,有效预留空间高达 113%
2. 容量翻倍,性能倍增
企业数据通常有较高的可压缩性(如金融数据可达 4:1,网络数据包约 2:1):
3.84TB 的 CSD5000 在 2:1 压缩率下可存储 7.68TB 数据
后台操作减少,随机写入性能可达 120 万 IOPS
物理写入次数减少,使用寿命提升至同类产品的 8 倍
灵活应对各种数据类型
对于难以压缩的数据,CSD5000 提供命名空间重配置功能,可根据需要调整预留空间比例到 28%甚至更高,确保在任何场景下都能获得最佳性能。
实际应用案例
一个需存储 3.84TB 数据、压缩率为 2:1 的数据库场景:
传统 28%预留空间产品(3.2TB 容量)需要两块 SSD
CSD5000 只需一块,且性能更出色
全方位的综合优势
ScaleFlux CSD5000 不仅解决了预留空间的技术难题,还带来多重收益:
降低总拥有成本:更少的设备数量,更低的采购支出
节能环保:降低 NAND 闪存使用量,减少功耗约 50%
简化部署:透明压缩技术,无需修改现有应用
技术创新,引领存储未来
ScaleFlux CSD5000 通过创新的硬件压缩技术,在 7% OP 的情况下,无论是处理可压缩数据还是不可压缩数据,都能展现出与 28% OP 混合用途 SSD 相媲美的性能。这一技术突破为企业提供了更经济、更高效的存储选择。
想了解更多技术细节或评估您的数据压缩潜力?点击 https://scaleflux.cn/wp-content/uploads/2025/04/%E4%B8%AD%E6%96%87%E7%89%88Why_the_ScaleFlux_CSD5000_with_7_OP_Often_Matches_a_Mixed_Use_Drive_wi.pdf.pdf,下载完整技术白皮书!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ScaleFlux】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b9b47503caa0210ed9185b950】。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