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互联网行业的“高薪”陷阱
前不久和一位关注我公众号的同学聊学习成长和跳槽的话题。
他说现在的岗位工资太低,想通过跳槽来升职加薪,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问了他下面几个问题:
你的目标是什么,能明确描述吗?
要达成你的目标,你需要付出什么?
你是否具备目标对等的市场所要求的能力?
结果不出所料,是长时间的沉默。
很多人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从事设计产品研发相关的工作,初衷并不是对这项工作有多大的爱好,而是误打误撞或者单纯的认为薪资比较高。现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过去了,大家都不好过时,就不能抱怨公司不行或者领导 pua。
人是可以做选择的,工作的本质是将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打包长期卖给公司,获得稳定的收入。同时,选择也是需要平衡和舍弃的。你选择了家庭,势必要在工作上有所割舍,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关于工作生活的平衡和个人职场的成长晋升,我想分享下面三点认知。
1、行业高薪,只是幸存者偏差
有同学说,我工作快十年了,薪资还是 2W,是不是我工资太低了?对此我只能说,这是幸存者偏差现象。
互联网所谓的高薪指的是平均薪资水平高于传统行业,任何行业做到头部收入都不会差。但有一点大家忽略的是:越是平均薪资高的行业,头部和底部的薪资差距就越大,甚至大到难以想象。 二八效应在互联网行业体现的更加明显。
以互联网技术岗位从业者为例,其实平均薪资在 15K 左右浮动,统计范围涵盖大多数公司、不同工作年限和岗位。
可能你在一线城市,周围的朋友或者同事收入相对较高,接收到的信息也是年薪动辄 50-100W。但其实大多数互联网从业者,都是在二三线城市,各种中小型企业和外包公司工作。
薪资高低,本质是市场对劳动力的定价。你值多少钱,市场会告诉你答案,而不是知乎或者小红书。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相比于二三十年前信息来源匮乏导致的认知局限,信息爆炸带来的拥塞效应,对个体的伤害其实更大。
我们被巨大的信息流所掩埋,个体又很难具备信息筛选和过滤能力,进而会被舆论主流观点所引导。叠加各个超级平台背后的推荐算法,个体被关入了信息茧房,以所见代替了自己的认知。
相比于被各种信息拥塞,不妨后退一步,建立自己的内核,再谨慎的使用信息获取工具。
2、与其临渊羡鱼,比如退而结网
进大厂,拿高薪,从事互联网行业相关工作的同学基本都有过这种想法。但是大厂有什么要求,面试考察什么问题,生存环境如何,面临怎样的压力,很少有人详细了解过。
我们羡慕大厂的高薪,但却对高薪背后的要求和面临的压力知之甚少。
有同学认为能进大厂需要运气,但运气不总会出现,出现在你身上的概率就更低。即使运气来了,你能否识别出这是机会并且恰好抓住它,这就靠你日常的积累了。
想得到一些东西,势必要先付出一些东西。下次有什么渴望得到的东西时,记得先具备与之匹配的能力,以及耐心。
真正能经得起市场考验的聪明人,从来都是下苦功夫学习,用笨办法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而不是谋求捷径。
3、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以研发岗位来说,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扎实的技术能力。
技术的提升需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大量的练习实践,解决问题,复盘总结,然后才能形成能力,拥有经验。
所谓经验,就是犯错以后知道如何做可以成功概率更大。所谓能力,就是解决大量问题后形成的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
以面试来说,面试官在问什么,他想考察什么,怎么回答会更好,你会如何提问。这些问题背后的本质都一样,就是通过沟通来交换信息,试探对方的综合能力到底如何。
如果你没有太多的技术实践经验,你甚至都听不懂对方在问什么,又如何能通过面试呢。
很早以前我建议大家,最起码每隔半年更新一次简历,去市场上面试一下,看看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能力有什么要求,目前的主流技术方向和实践案例有哪些。
根据市场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节奏,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作准备。
如果你以前很少做这件事,那我建议你现在开始就开始。以前偷的懒,总要补回来,只要你还在这行一天。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老张】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b75170273d2f596806144c897】。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