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前端面试题(附答案)

作者:loveX001
  • 2022-12-08
    浙江
  • 本文字数:13853 字

    阅读完需:约 45 分钟

CSS 如何阻塞文档解析?

理论上,既然样式表不改变 DOM 树,也就没有必要停下文档的解析等待它们。然而,存在一个问题,JavaScript 脚本执行时可能在文档的解析过程中请求样式信息,如果样式还没有加载和解析,脚本将得到错误的值,显然这将会导致很多问题。所以如果浏览器尚未完成 CSSOM 的下载和构建,而我们却想在此时运行脚本,那么浏览器将延迟 JavaScript 脚本执行和文档的解析,直至其完成 CSSOM 的下载和构建。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浏览器会先下载和构建 CSSOM,然后再执行 JavaScript,最后再继续文档的解析。

浏览器的渲染过程

浏览器渲染主要有以下步骤:


  • 首先解析收到的文档,根据文档定义构建一棵 DOM 树,DOM 树是由 DOM 元素及属性节点组成的。

  • 然后对 CSS 进行解析,生成 CSSOM 规则树。

  • 根据 DOM 树和 CSSOM 规则树构建渲染树。渲染树的节点被称为渲染对象,渲染对象是一个包含有颜色和大小等属性的矩形,渲染对象和 DOM 元素相对应,但这种对应关系不是一对一的,不可见的 DOM 元素不会被插入渲染树。还有一些 DOM 元素对应几个可见对象,它们一般是一些具有复杂结构的元素,无法用一个矩形来描述。

  • 当渲染对象被创建并添加到树中,它们并没有位置和大小,所以当浏览器生成渲染树以后,就会根据渲染树来进行布局(也可以叫做回流)。这一阶段浏览器要做的事情是要弄清楚各个节点在页面中的确切位置和大小。通常这一行为也被称为“自动重排”。

  • 布局阶段结束后是绘制阶段,遍历渲染树并调用渲染对象的 paint 方法将它们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绘制使用 UI 基础组件。


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注意: 这个过程是逐步完成的,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渲染引擎将会尽可能早的将内容呈现到屏幕上,并不会等到所有的 html 都解析完成之后再去构建和布局 render 树。它是解析完一部分内容就显示一部分内容,同时,可能还在通过网络下载其余内容。

symbol 有什么用处

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独一无二的变量防止命名冲突。但是面试官问还有吗?我没想出其他的用处就直接答我不知道了,还可以利用 symbol 不会被常规的方法(除了 Object.getOwnPropertySymbols 外)遍历到,所以可以用来模拟私有变量。


主要用来提供遍历接口,布置了 symbol.iterator 的对象才可以使用 for···of 循环,可以统一处理数据结构。调用之后回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包含有一个 next 方法,使用 next 方法后有两个返回值 value 和 done 分别表示函数当前执行位置的值和是否遍历完毕。


Symbol.for() 可以在全局访问 symbol

Promise.all

描述:所有 promise 的状态都变成 fulfilled,就会返回一个状态为 fulfilled 的数组(所有promisevalue)。只要有一个失败,就返回第一个状态为 rejectedpromise 实例的 reason


实现


Promise.all = function(promises)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if(Array.isArray(promises)) {            if(promises.length === 0) return resolve(promises);            let result = [];            let count = 0;            promises.forEach((item, index) => {                Promise.resolve(item).then(                    value => {                        count++;                        result[index] = value;                        if(count === promises.length) resolve(result);                    },                     reason => reject(reason)                );            })        }        else return reject(new TypeError("Argument is not iterable"));    });}
复制代码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SuperType(){    this.property = true;}
SuperType.prototype.getSuperValue = function(){ return this.property;};
function SubType(){ this.subproperty = false;}
SubType.prototype = new SuperType();SubType.prototype.getSubValue = function (){ return this.subproperty;};
var instance = new SubType();console.log(instance.getSuperValue());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true


实际上,这段代码就是在实现原型链继承,SubType 继承了 SuperType,本质是重写了 SubType 的原型对象,代之以一个新类型的实例。SubType 的原型被重写了,所以 instance.constructor 指向的是 SuperType。具体如下:

介绍下 promise 的特性、优缺点,内部是如何实现的,动手实现 Promise

1)Promise 基本特性


  • 1、Promise 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rejected(已失败)

  • 2、Promise 对象接受一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 该回调函数接受两个参数,分别是成功时的回调 resolve 和失败时的回调 reject;另外 resolve 的参数除了正常值以外, 还可能是一个 Promise 对象的实例;reject 的参数通常是一个 Error 对象的实例。

  • 3、then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并接收两个参数 onResolved(fulfilled 状态的回调);onRejected(rejected 状态的回调,该参数可选)

  • 4、catch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 5、finally 方法不管 Promise 状态如何都会执行,该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

  • 6、Promise.all()方法将多个多个 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该方法接受一个由 Promise 对象组成的数组作为参数(Promise.all()方法的参数可以不是数组,但必须具有 Iterator 接口,且返回的每个成员都是 Promise 实例),注意参数中只要有一个实例触发 catch 方法,都会触发 Promise.all()方法返回的新的实例的 catch 方法,如果参数中的某个实例本身调用了 catch 方法,将不会触发 Promise.all()方法返回的新实例的 catch 方法

  • 7、Promise.race()方法的参数与 Promise.all 方法一样,参数中的实例只要有一个率先改变状态就会将该实例的状态传给 Promise.race()方法,并将返回值作为 Promise.race()方法产生的 Promise 实例的返回值

  • 8、Promise.resolve()将现有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如果该方法的参数为一个 Promise 对象,Promise.resolve()将不做任何处理;如果参数 thenable 对象(即具有 then 方法),Promise.resolve()将该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并立即执行 then 方法;如果参数是一个原始值,或者是一个不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则 Promise.resolve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fulfilled,其参数将会作为 then 方法中 onResolved 回调函数的参数,如果 Promise.resolve 方法不带参数,会直接返回一个 fulfilled 状态的 Promise 对象。需要注意的是,立即 resolve()的 Promise 对象,是在本轮“事件循环”(event loop)的结束时执行,而不是在下一轮“事件循环”的开始时。

  • 9、Promise.reject()同样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rejected,无论传入任何参数都将作为 reject()的参数


2)Promise 优点


  • ①统一异步 API

  • Promise 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将逐渐被用作浏览器的异步 API ,统一现在各种各样的 API ,以及不兼容的模式和手法。

  • ②Promise 与事件对比

  • 和事件相比较, Promise 更适合处理一次性的结果。在结果计算出来之前或之后注册回调函数都是可以的,都可以拿到正确的值。 Promise 的这个优点很自然。但是,不能使用 Promise 处理多次触发的事件。链式处理是 Promise 的又一优点,但是事件却不能这样链式处理。

  • ③Promise 与回调对比

  • 解决了回调地狱的问题,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

  • ④Promise 带来的额外好处是包含了更好的错误处理方式(包含了异常处理),并且写起来很轻松(因为可以重用一些同步的工具,比如 Array.prototype.map() )。


3)Promise 缺点


  • 1、无法取消 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 2、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 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

  • 3、当处于 Pending 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 4、Promise 真正执行回调的时候,定义 Promise 那部分实际上已经走完了,所以 Promise 的报错堆栈上下文不太友好。


4)简单代码实现 最简单的 Promise 实现有 7 个主要属性, state(状态), value(成功返回值), reason(错误信息), resolve 方法, reject 方法, then 方法


class Promise{  constructor(executor) {    this.state = 'pending';    this.value = undefined;    this.reason = undefined;    let resolve = value =>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state = 'fulfilled';        this.value = value;      }    };    let reject = reason =>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state = 'rejected';        this.reason = reason;      }    };    try {      // 立即执行函数      executor(resolve, reject);    } catch (err) {      reject(err);    }  }  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if (this.state === 'fulfilled') {      let x = onFulfilled(this.value);    };    if (this.state === 'rejected') {      let x = onRejected(this.reason);    };  }}
复制代码


5)面试够用版


function myPromise(constructor){ let self=this;  self.status="pending" //定义状态改变前的初始状态   self.value=undefined;//定义状态为resolved的时候的状态   self.reason=undefined;//定义状态为rejected的时候的状态   function resolve(value){    //两个==="pending",保证了了状态的改变是不不可逆的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value=value;      self.status="resolved";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两个==="pending",保证了了状态的改变是不不可逆的     if(self.status==="pending"){        self.reason=reason;        self.status="rejected";       }  }  //捕获构造异常   try{      constructor(resolve,reject);  }catch(e){    reject(e);    } }myPromise.prototype.then=function(onFullfilled,onRejected){   let self=this;  switch(self.status){    case "resolved": onFullfilled(self.value); break;    case "rejected": onRejected(self.reason); break;    default:   }}
// 测试var p=new my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1)}); p.then(function(x){console.log(x)})//输出1
复制代码


6)大厂专供版


const PENDING = "pending"; const FULFILLED = "fulfilled"; const REJECTED = "rejected";const resolvePromise = (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  if (x === promise) {    // If promise and x refer to the same object, reject promise with a TypeError as the reason.    reject(new TypeError('循环引用'))  }  // if x is an object or function,  if (x !== null && typeof x === 'object' || typeof x === 'function') {    // If both resolvePromise and rejectPromise are called, or multiple calls to the same argument are made, the first call takes precedence, and any further calls are ignored.    let called    try { // If retrieving the property x.then results in a thrown exception e, reject promise with e as the reason.      let then = x.then // Let then be x.then      // If then is a function, call it with x as this      if (typeof then === 'function') {        // If/when resolvePromise is called with a value y, run [[Resolve]](promise, y)        // If/when rejectPromise is called with a reason r, reject promise with r.        then.call(x, y =>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solvePromise(promise, y, resolve, reject)        }, r =>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ject(r)        })      } else {        // If then is not a function, fulfill promise with x.        resolve(x)      }    } catch (e)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ject(e)    }  } else {    // If x is not an object or function, fulfill promise with x    resolve(x)  }}function Promise(excutor) {  let that = this; // 缓存当前promise实例例对象  that.status = PENDING; // 初始状态  that.value = undefined; // fulfilled状态时 返回的信息  that.reason = undefined; // rejected状态时 拒绝的原因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 = []; // 存储fulfilled状态对应的onFulfilled函数  that.onRejectedCallbacks = []; // 存储rejected状态对应的onRejected函数  function resolve(value) { // value成功态时接收的终值    if(value instanceof Promise) {      return value.then(resolve, reject);    }    // 实践中要确保 onFulfilled 和 onRejected ⽅方法异步执⾏行行,且应该在 then ⽅方法被调⽤用的那⼀一轮事件循环之后的新执⾏行行栈中执⾏行行。    setTimeout(() => {      // 调⽤用resolve 回调对应onFulfilled函数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只能由pending状态 => fulfilled状态 (避免调⽤用多次resolve reject)        that.status = FULFILLED;        that.value = value;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forEach(cb => cb(that.value));      }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 // reason失败态时接收的拒因    setTimeout(() => {      // 调⽤用reject 回调对应onRejected函数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只能由pending状态 => rejected状态 (避免调⽤用多次resolve reject)        that.status = REJECTED;        that.reason = reason;        that.onRejectedCallbacks.forEach(cb => cb(that.reason));      }    });  }
// 捕获在excutor执⾏行行器器中抛出的异常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throw new Error('error in excutor') // }) try { excutor(resolve, reject); } catch (e) { reject(e);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const that = this; let newPromise; // 处理理参数默认值 保证参数后续能够继续执⾏行行 onFulfilled =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onFulfilled : value => value; onRejected =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 : reason => { throw reason; }; if (that.status === FULFILLED) { // 成功态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try{ let x = onFulfilled(that.value);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新的promise resolve 上⼀一个onFulfilled的返回值 } catch(e) { reject(e); // 捕获前⾯面onFulfilled中抛出的异常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 }) } if (that.status === REJECTED) { // 失败态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try { let x = onRejected(that.reason);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 } if (that.status === PENDING) { // 等待态// 当异步调⽤用resolve/rejected时 将onFulfilled/onRejected收集暂存到集合中 return new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that.onFulfilledCallbacks.push((value) => { try { let x = onFulfilled(value);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that.onRejectedCallbacks.push((reason) => { try { let x = onRejected(reason); resolvePromise(newPromise, x, 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 }};
复制代码


参考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HTTPS 的特点

HTTPS 的优点如下:


  • 使用 HTTPS 协议可以认证用户和服务器,确保数据发送到正确的客户端和服务器;

  • 使用 HTTPS 协议可以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通信更加安全,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修改,确保数据安全性;

  • HTTPS 是现行架构下最安全的解决方案,虽然不是绝对的安全,但是大幅增加了中间人攻击的成本;


HTTPS 的缺点如下:


  • HTTPS 需要做服务器和客户端双方的加密个解密处理,耗费更多服务器资源,过程复杂;

  • HTTPS 协议握手阶段比较费时,增加页面的加载时间;

  • SSL 证书是收费的,功能越强大的证书费用越高;

  • HTTPS 连接服务器端资源占用高很多,支持访客稍多的网站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

  • SSL 证书需要绑定 IP,不能再同一个 IP 上绑定多个域名。

隐藏元素的方法有哪些

  • display: none:渲染树不会包含该渲染对象,因此该元素不会在页面中占据位置,也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 visibility: hidden:元素在页面中仍占据空间,但是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 opacity: 0:将元素的透明度设置为 0,以此来实现元素的隐藏。元素在页面中仍然占据空间,并且能够响应元素绑定的监听事件。

  • position: absolute:通过使用绝对定位将元素移除可视区域内,以此来实现元素的隐藏。

  • z-index: 负值:来使其他元素遮盖住该元素,以此来实现隐藏。

  • clip/clip-path :使用元素裁剪的方法来实现元素的隐藏,这种方法下,元素仍在页面中占据位置,但是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 **transform: scale(0,0)**:将元素缩放为 0,来实现元素的隐藏。这种方法下,元素仍在页面中占据位置,但是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px、em、rem 的区别及使用场景

三者的区别:


  • px 是固定的像素,一旦设置了就无法因为适应页面大小而改变。

  • em 和 rem 相对于 px 更具有灵活性,他们是相对长度单位,其长度不是固定的,更适用于响应式布局。

  • em 是相对于其父元素来设置字体大小,这样就会存在一个问题,进行任何元素设置,都有可能需要知道他父元素的大小。而 rem 是相对于根元素,这样就意味着,只需要在根元素确定一个参考值。


使用场景:


  • 对于只需要适配少部分移动设备,且分辨率对页面影响不大的,使用 px 即可 。

  • 对于需要适配各种移动设备,使用 rem,例如需要适配 iPhone 和 iPad 等分辨率差别比较挺大的设备。

说下对 JS 的了解吧

是基于原型的动态语言,主要独特特性有 this、原型和原型链。


JS 严格意义上来说分为:语言标准部分(ECMAScript)+ 宿主环境部分


语言标准部分


2015 年发布 ES6,引入诸多新特性使得能够编写大型项目变成可能,标准自 2015 之后以年号代号,每年一更


宿主环境部分


  • 在浏览器宿主环境包括 DOM + BOM 等

  • 在 Node,宿主环境包括一些文件、数据库、网络、与操作系统的交互等

水平垂直居中的实现

  • 利用绝对定位,先将元素的左上角通过 top:50%和 left:50%定位到页面的中心,然后再通过 translate 来调整元素的中心点到页面的中心。该方法需要考虑浏览器兼容问题。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50%;    top: 50%;    transform: translate(-50%,-50%);}
复制代码


  • 利用绝对定位,设置四个方向的值都为 0,并将 margin 设置为 auto,由于宽高固定,因此对应方向实现平分,可以实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居中。该方法适用于盒子有宽高的情况: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bottom: 0; left: 0; right: 0; margin: auto;}
复制代码


  • 利用绝对定位,先将元素的左上角通过 top:50%和 left:50%定位到页面的中心,然后再通过 margin 负值来调整元素的中心点到页面的中心。该方法适用于盒子宽高已知的情况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50%; left: 50%; margin-top: -50px; /* 自身 height 的一半 */ margin-left: -50px; /* 自身 width 的一半 */}
复制代码


  • 使用 flex 布局,通过 align-items:center 和 justify-content:center 设置容器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为居中对齐,然后它的子元素也可以实现垂直和水平的居中。该方法要考虑兼容的问题,该方法在移动端用的较多:


.parent {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center;    align-items:center;}
复制代码

为什么需要清除浮动?清除浮动的方式

浮动的定义: 非 IE 浏览器下,容器不设高度且子元素浮动时,容器高度不能被内容撑开。 此时,内容会溢出到容器外面而影响布局。这种现象被称为浮动(溢出)。


浮动的工作原理:


  • 浮动元素脱离文档流,不占据空间(引起“高度塌陷”现象)

  • 浮动元素碰到包含它的边框或者其他浮动元素的边框停留


浮动元素可以左右移动,直到遇到另一个浮动元素或者遇到它外边缘的包含框。浮动框不属于文档流中的普通流,当元素浮动之后,不会影响块级元素的布局,只会影响内联元素布局。此时文档流中的普通流就会表现得该浮动框不存在一样的布局模式。当包含框的高度小于浮动框的时候,此时就会出现“高度塌陷”。


浮动元素引起的问题?


  • 父元素的高度无法被撑开,影响与父元素同级的元素

  • 与浮动元素同级的非浮动元素会跟随其后

  • 若浮动的元素不是第一个元素,则该元素之前的元素也要浮动,否则会影响页面的显示结构


清除浮动的方式如下:


  • 给父级 div 定义height属性

  • 最后一个浮动元素之后添加一个空的 div 标签,并添加clear:both样式

  • 包含浮动元素的父级标签添加overflow:hidden或者overflow:auto

  • 使用 :after 伪元素。由于 IE6-7 不支持 :after,使用 zoom:1 触发 hasLayout**


.clearfix:after{    content: "\200B";    display: table;     height: 0;    clear: both;  }  .clearfix{    *zoom: 1;  }
复制代码

什么是 CSRF 攻击?

(1)概念

CSRF 攻击指的是跨站请求伪造攻击,攻击者诱导用户进入一个第三方网站,然后该网站向被攻击网站发送跨站请求。如果用户在被攻击网站中保存了登录状态,那么攻击者就可以利用这个登录状态,绕过后台的用户验证,冒充用户向服务器执行一些操作。


CSRF 攻击的本质是利用 cookie 会在同源请求中携带发送给服务器的特点,以此来实现用户的冒充。

(2)攻击类型

常见的 CSRF 攻击有三种:


  • GET 类型的 CSRF 攻击,比如在网站中的一个 img 标签里构建一个请求,当用户打开这个网站的时候就会自动发起提交。

  • POST 类型的 CSRF 攻击,比如构建一个表单,然后隐藏它,当用户进入页面时,自动提交这个表单。

  • 链接类型的 CSRF 攻击,比如在 a 标签的 href 属性里构建一个请求,然后诱导用户去点击。

HTTP/1.0 HTTP1.1 HTTP2.0 版本之间的差异

  • HTTP 0.9 :1991 年,原型版本,功能简陋,只有一个命令 GET,只支持纯文本内容,该版本已过时。

  • HTTP 1.0

  • 任何格式的内容都可以发送,这使得互联网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能传输图像、视频、二进制等文件。

  • 除了 GET 命令,还引入了 POST 命令和 HEAD 命令。

  • http 请求和回应的格式改变,除了数据部分,每次通信都必须包括头信息(HTTP header),用来描述一些元数据。

  • 只使用 header 中的 If-Modified-Since 和 Expires 作为缓存失效的标准。

  • 不支持断点续传,也就是说,每次都会传送全部的页面和数据。

  • 通常每台计算机只能绑定一个 IP,所以请求消息中的 URL 并没有传递主机名(hostname)

  • HTTP 1.1 http1.1 是目前最为主流的 http 协议版本,从 1999 年发布至今,仍是主流的 http 协议版本。

  • 引入了持久连接( persistent connection),即 TCP 连接默认不关闭,可以被多个请求复用,不用声明 Connection: keep-alive。长连接的连接时长可以通过请求头中的 keep-alive 来设置

  • 引入了管道机制( pipelining),即在同一个 TCP 连接里,客户端可以同时发送多个 请求,进一步改进了 HTTP 协议的效率。

  • HTTP 1.1 中新增加了 E-tag,If-Unmodified-Since, If-Match, If-None-Match 等缓存控制标头来控制缓存失效。

  • 支持断点续传,通过使用请求头中的 Range 来实现。

  • 使用了虚拟网络,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Multi-homed Web Servers),并且它们共享一个 IP 地址。

  • 新增方法:PUT、 PATCH、 OPTIONS、 DELETE。

  • http1.x 版本问题

  • 在传输数据过程中,所有内容都是明文,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无法验证对方的身份,无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 HTTP/1.1 版本默认允许复用 TCP 连接,但是在同一个 TCP 连接里,所有数据通信是按次序进行的,服务器通常在处理完一个回应后,才会继续去处理下一个,这样子就会造成队头阻塞。

  • http/1.x 版本支持 Keep-alive,用此方案来弥补创建多次连接产生的延迟,但是同样会给服务器带来压力,并且的话,对于单文件被不断请求的服务,Keep-alive 会极大影响性能,因为它在文件被请求之后还保持了不必要的连接很长时间。

  • HTTP 2.0

  • 二进制分帧 这是一次彻底的二进制协议,头信息和数据体都是二进制,并且统称为"帧":头信息帧和数据帧。

  • 头部压缩 HTTP 1.1 版本会出现 User-Agent、Cookie、Accept、Server、Range 等字段可能会占用几百甚至几千字节,而 Body 却经常只有几十字节,所以导致头部偏重。HTTP 2.0 使用 HPACK 算法进行压缩。

  • 多路复用 复用 TCP 连接,在一个连接里,客户端和浏览器都可以同时发送多个请求或回应,且不用按顺序一一对应,这样子解决了队头阻塞的问题。

  • 服务器推送 允许服务器未经请求,主动向客户端发送资源,即服务器推送。

  • 请求优先级 可以设置数据帧的优先级,让服务端先处理重要资源,优化用户体验。

JavaScript 中如何进行隐式类型转换?

首先要介绍ToPrimitive方法,这是 JavaScript 中每个值隐含的自带的方法,用来将值 (无论是基本类型值还是对象)转换为基本类型值。如果值为基本类型,则直接返回值本身;如果值为对象,其看起来大概是这样:


/*** @obj 需要转换的对象* @type 期望的结果类型*/ToPrimitive(obj,type)
复制代码


type的值为number或者string


(1)当typenumber时规则如下:


  • 调用objvalueOf方法,如果为原始值,则返回,否则下一步;

  • 调用objtoString方法,后续同上;

  • 抛出TypeError 异常。


(2)当typestring时规则如下:


  • 调用objtoString方法,如果为原始值,则返回,否则下一步;

  • 调用objvalueOf方法,后续同上;

  • 抛出TypeError 异常。


可以看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调用toStringvalueOf的先后顺序。默认情况下:


  • 如果对象为 Date 对象,则type默认为string

  • 其他情况下,type默认为number


总结上面的规则,对于 Date 以外的对象,转换为基本类型的大概规则可以概括为一个函数:


var objToNumber = value => Number(value.valueOf().toString())objToNumber([]) === 0objToNumber({}) === NaN
复制代码


而 JavaScript 中的隐式类型转换主要发生在+、-、*、/以及==、>、<这些运算符之间。而这些运算符只能操作基本类型值,所以在进行这些运算前的第一步就是将两边的值用ToPrimitive转换成基本类型,再进行操作。


以下是基本类型的值在不同操作符的情况下隐式转换的规则 (对于对象,其会被ToPrimitive转换成基本类型,所以最终还是要应用基本类型转换规则):


  1. +操作符 +操作符的两边有至少一个string类型变量时,两边的变量都会被隐式转换为字符串;其他情况下两边的变量都会被转换为数字。


1 + '23' // '123' 1 + false // 1  1 + Symbol() // 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convert a Symbol value to a number '1' + false // '1false' false + true // 1
复制代码


  1. -*\操作符


NaN也是一个数字


1 * '23' // 23 1 * false // 0 1 / 'aa' // NaN
复制代码


  1. 对于==操作符


操作符两边的值都尽量转成number


3 == true // false, 3 转为number为3,true转为number为1'0' == false //true, '0'转为number为0,false转为number为0'0' == 0 // '0'转为number为0
复制代码


  1. 对于<>比较符


如果两边都是字符串,则比较字母表顺序:


'ca' < 'bd' // false'a' < 'b' // true
复制代码


其他情况下,转换为数字再比较:


'12' < 13 // truefalse > -1 // true
复制代码


以上说的是基本类型的隐式转换,而对象会被ToPrimitive转换为基本类型再进行转换:


var a = {}a > 2 // false
复制代码


其对比过程如下:


a.valueOf() // {}, 上面提到过,ToPrimitive默认type为number,所以先valueOf,结果还是个对象,下一步a.toString() // "[object Object]",现在是一个字符串了Number(a.toString()) // NaN,根据上面 < 和 > 操作符的规则,要转换成数字NaN > 2 //false,得出比较结果
复制代码


又比如:


var a = {name:'Jack'}var b = {age: 18}a + b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复制代码


运算过程如下:


a.valueOf() // {},上面提到过,ToPrimitive默认type为number,所以先valueOf,结果还是个对象,下一步a.toString() // "[object Object]"b.valueOf() // 同理b.toString() // "[object Object]"a + b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复制代码

HTTPS 通信(握手)过程

HTTPS 的通信过程如下:


  1.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请求中包含使用的协议版本号、生成的一个随机数、以及客户端支持的加密方法。

  2. 服务器端接收到请求后,确认双方使用的加密方法、并给出服务器的证书、以及一个服务器生成的随机数。

  3. 客户端确认服务器证书有效后,生成一个新的随机数,并使用数字证书中的公钥,加密这个随机数,然后发给服 务器。并且还会提供一个前面所有内容的 hash 的值,用来供服务器检验。

  4. 服务器使用自己的私钥,来解密客户端发送过来的随机数。并提供前面所有内容的 hash 值来供客户端检验。

  5.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根据约定的加密方法使用前面的三个随机数,生成对话秘钥,以后的对话过程都使用这个秘钥来加密信息。

DNS 完整的查询过程

DNS 服务器解析域名的过程:


  • 首先会在浏览器的缓存中查找对应的 IP 地址,如果查找到直接返回,若找不到继续下一步

  • 将请求发送给本地 DNS 服务器,在本地域名服务器缓存中查询,如果查找到,就直接将查找结果返回,若找不到继续下一步

  • 本地 DNS 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根域名服务器会返回一个所查询域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地址

  • 本地 DNS 服务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接受请求的服务器查询自己的缓存,如果有记录,就返回查询结果,如果没有就返回相关的下一级的权威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 本地 DNS 服务器向权威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域名服务器返回对应的结果

  • 本地 DNS 服务器将返回结果保存在缓存中,便于下次使用

  • 本地 DNS 服务器将返回结果返回给浏览器


比如要查询 IP 地址,首先会在浏览器的缓存中查找是否有该域名的缓存,如果不存在就将请求发送到本地的 DNS 服务器中,本地 DNS 服务器会判断是否存在该域名的缓存,如果不存在,则向根域名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根域名服务器返回负责 .com 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 IP 地址的列表。然后本地 DNS 服务器再向其中一个负责 .com 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负责 .com 的顶级域名服务器返回负责 .baidu 的权威域名服务器的 IP 地址列表。然后本地 DNS 服务器再向其中一个权威域名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最后权威域名服务器返回一个对应的主机名的 IP 地址列表。

HTTP 协议的性能怎么样

HTTP 协议是基于 TCP/IP,并且使用了请求-应答的通信模式,所以性能的关键就在这两点里。


  • 长连接


HTTP 协议有两种连接模式,一种是持续连接,一种非持续连接。(1)非持续连接指的是服务器必须为每一个请求的对象建立和维护一个全新的连接。(2)持续连接下,TCP 连接默认不关闭,可以被多个请求复用。采用持续连接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每次建立 TCP 连接三次握手时所花费的时间。


对于不同版本的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


  • 在 HTTP/1.0 每发起一个请求,都要新建一次 TCP 连接(三次握手),而且是串行请求,做了无畏的 TCP 连接建立和断开,增加了通信开销。该版本使用的非持续的连接,但是可以在请求时,加上 Connection: keep-a live 来要求服务器不要关闭 TCP 连接。

  • 在 HTTP/1.1 提出了长连接的通信方式,也叫持久连接。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减少了 TCP 连接的重复建立和断开所造成的额外开销,减轻了服务器端的负载。该版本及以后版本默认采用的是持续的连接。目前对于同一个域,大多数浏览器支持同时建立 6 个持久连接。

  • 管道网络传输


HTTP/1.1 采用了长连接的方式,这使得管道(pipeline)网络传输成为了可能。


管道(pipeline)网络传输是指:可以在同一个 TCP 连接里面,客户端可以发起多个请求,只要第一个请求发出去了,不必等其回来,就可以发第二个请求出去,可以减少整体的响应时间。但是服务器还是按照顺序回应请求。如果前面的回应特别慢,后面就会有许多请求排队等着。这称为队头堵塞。


  • 队头堵塞


HTTP 传输的报文必须是一发一收,但是,里面的任务被放在一个任务队列中串行执行,一旦队首的请求处理太慢,就会阻塞后面请求的处理。这就是 HTTP 队头阻塞问题。


队头阻塞的解决方案: (1)并发连接:对于一个域名允许分配多个长连接,那么相当于增加了任务队列,不至于一个队伍的任务阻塞其它所有任务。(2)域名分片:将域名分出很多二级域名,它们都指向同样的一台服务器,能够并发的长连接数变多,解决了队头阻塞的问题。

代码输出结果

async function async1()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1')  }, 0)}async function async2()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2')  }, 0)  console.log("async2");}async1();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3')}, 0)console.log("start")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如下:


async1 startasync2startasync1 endtimer2timer3timer1
复制代码


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


  1. 首先进入async1,打印出async1 start

  2. 之后遇到async2,进入async2,遇到定时器timer2,加入宏任务队列,之后打印async2

  3. 由于async2阻塞了后面代码的执行,所以执行后面的定时器timer3,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之后打印start

  4. 然后执行 async2 后面的代码,打印出async1 end,遇到定时器 timer1,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

  5. 最后,宏任务队列有三个任务,先后顺序为timer2timer3timer1,没有微任务,所以直接所有的宏任务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执行。

盒模型

content(元素内容) + padding(内边距) + border(边框) + margin(外边距)


延伸:box-sizing


  • content-box:默认值,总宽度 = margin + border + padding + width

  • border-box:盒子宽度包含 paddingborder总宽度 = margin + width

  • inherit:从父元素继承 box-sizing 属性


用户头像

loveX001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2-09-01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前端面试题(附答案)_JavaScript_loveX001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