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B 类纯资金业务的资金安全保障
摘要
本文通过对 B 类纯资金业务和 C 类收单支付业务的业务特性的对比,提出了 B 类纯资金业务对于资金安全保障上的特殊诉求。本文的内容比较艰涩,需要阅读者有收单支付业务和纯资金业务(兑换、金融等)的业务背景、B 类业务的背景,同时需要有资损防控的技术背景。
业务特性上的新挑战
收单支付和纯资金业务
收单支付业务的起源是信用卡收单业务。目前,广义的收单支付业务是对商户的资金结算服务和针对 C 端用户的信用卡/钱包/APM 支付业务的统称。支撑电商、O2O、游戏等商业模式。
纯资金服务是指不存在交易背景的纯资金的流转。包括钱包充值、资金兑换、提现转账等。
两者在业务形态上,会有比较大的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
是否有交易背景:收单支付业务,不管是电商、游戏还是 O2O,在支付的前置都有商品订单的创建。所以在资金安全保障上,可以通过对商品订单和支付订单的核对,先进行一重保障。对于纯资金服务,无论是提现、兑换、还是充值,只有一次资金流的交互,没有额外的其他类型订单可以进行核对。
资金保障的时间窗口不同:收单支付类业务,目前比较流行的结算周期都是 T+2 到 T+4 不等。在交易发生和实际资金操作之间,至少有 2 天的窗口进行异常处置。而对于纯资金类服务,大部分业务都是所见即所得的,提现、汇兑,都是在交易下单后极短时间内完成资金的交割,比如我们进行一次兑换之后,一般 10s 内就会看到源币种的扣减以及目标币种的入账。
B 类业务和 C 类业务
通俗的解释,B 类业务是面向企业客户的,C 类业务是面向个人业务的。
由于面对的客群不同,直接造成了 B 类业务和 C 类业务不同的特点:
交易金额上的差异:我们在 C 类支付业务上统计发现,客单价的中位数集中在 10 美元左右。而对于 B 类业务,无论是兑换还是转账,我们统计发现交易单价的中位数基本位于 1 万美元以上。
交易分布上的差异:无论在交易分布还是金额分布上,对于 C 类业务,基本天维度和小时维度都基本可以遵循一个大致类似的分布规律。而对于 B 类业务,年分布、天分布基本多呈现为脉冲式分布,特别在金额分布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规律可遵循。
用户专业性上的差异:对于 B 类业务,部分用户具备高度的专业性。所以套利的风险相对 C 类业务会有成指数级数的放大。
B 类纯资金业务的资金保障手段
保障收单升级的思考
针对上述的四个业务特性,对于 B 类纯资金业务,在资金安全保障上,需要有特殊的手段进行应对:
针对弱交易背景:纯资金业务无法采用收单支付业务普遍采用的核对模式,而是需要采用数据统计的方式进行交易合理性分析。
针对纯资金业务的实时性:需要将收单支付业务中的事后核对和拦截能力,升级为内嵌在交易链路中的事中核对和拦截能力。
同样的,针对纯资金业务保障时间窗口不足问题:需要在产品设计中建设事后追偿或者交易频率、实效控制的能力。
针对交易金额的差异:需要将 C 类业务中的首笔发现的指标,升级为逐笔拦截的指标。同时针对单个用户的资金防控体系,也值得建设。
针对交易分布上的差异:需要将统计的维度下钻到用户的维度,根据单用户的交易规律和异动进行拦截。
针对用户专业性:对于套利等系统漏洞,需要有蓝军进行注入式攻击主动发现问题。同时对于资金和交易异动,需要能通过模式识别发现。
特殊保障能力建设
实时核对拦截。
by 用户的单笔金额和日金额统计和控制。
事后撤销能力。
交易熔断和粘滞能力。
by 用户的资金异动检测。
基于数据分析的异常交易监测。
模拟套利行为攻击。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agnostic】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b17facef67f1d7fc11941b08e】。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