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数字农业三部曲:新技术、新农人、新商路
半个月前的世界粮食论坛科学与创新论坛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围绕“推动普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不让任何人掉队”的主题,进行了多场交流和讨论。
来自全世界的参会者分享了最新的创新进程和实践经验,旨在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
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的身影。曾在 2022 年荣获粮农组织颁发的年度创新奖的拼多多,出现在第三届科学与创新论坛现场,向全世界讲述了其农业数字化的“中国样本”。
01 让创新走进“田间地头”
可能在不少人的脑海里,和“创新”关联度最紧密的常常是芯片、人工智能、医学等前沿创新领域,鲜有人会想到农业。
在与来自北美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代表交流时,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分享了应用数字农业前沿技术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为外界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各类比赛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创新理念和技术正在改变全球农业粮食体系。”
过去几年时间里,拼多多深度支持、举办科技小院大赛、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球农创客大赛等高水平的农业赛事,通过以赛促研的方式加速科技创新走进“田间地头”,挖掘出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创新案例。
比如 2024 年全球农创客大赛上夺得铜奖“智慧番茄”项目,研究人员集成了光谱成像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番茄进行种植过程的全周期生长监测,不仅让番茄产量更高、番茄红素等营养物质含量更高,还极大地降低了高品质番茄的种植成本。
比如第二届全球农创客大赛上关注度很高的“秸秆与饲料转化的综合扶贫项目”,通过棉秆包裹和微贮方式,为当地的牛羊提供新型饲料,既提高了棉秆的饲料价值,扩大了牛羊养殖规模,也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再比如云南大理古生村的科技小院,结合“云粳 37 号”的生长特点和养分需求,设计定制了一套 “绿色智能肥”,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缓慢释放其所需养分,大幅减少了盲目施肥导致的水土污染,而且亩产增长了 20%-30%。
可以找到的例子还有很多。
仅就“全球农创客大赛”来看,前三届比赛吸引了来自 65 个国家、427 个团队共 1044 名青年农业科技创业者的积极参与。不久前结束的“2024 年全球农创客大赛”,收到了超过 200 份申请,有 155 支队伍进入初赛,展示了百种“AI+农业”落地的可能性。
个中原因并不难理解。
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最初一公里”的创新。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下,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增长的第一动力,可以说是推动农业数字化的不二法门。
至少就现阶段的结果来看,拼多多的“以赛促研”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人认可。譬如 2024 年全球农创客大赛的金奖得主秘鲁“Identi”团队,在科学与创新论坛上分享了他们的数字农业方案,在现场收获了热烈反响。队长罗宾逊就表示,“拼多多不仅让我们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还为我们提供了资金支持,支持我们改进、推广技术,惠及更多农户。”
02 在沃野逐梦的“新农人”
如果说“以赛促研”是拼多多撬动农业创新的“支点”,“杠杆”则是一批批投身农业数字化的科技型“新农人”们。
正如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在 2024 世界粮食论坛活动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观点:“数字技术之于农业发展,犹如精准灌溉之于现代园丁,每一行代码都能结出丰硕果实,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早在 2020 年 9 月的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拼多多就在现场宣布了新一轮 10 万新农人培育计划,通过线上课程、线下培训、实操实练等多种方式,培育出了一批懂技术、会上行的年轻新农人。
“2024 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上给评委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王世超,就是在沃野逐梦的新农人之一。
从最初“试水”农产品创业的大学生,到农业科技团队的负责人,90 后的王世超已经和海水稻打了 8 年交道。
过去 8 年时间里,王世超与母校广东海洋大学的科研团队紧密合作,不断改良配套种植技术,让海水稻产品的亩产从 200 多斤提升到了 900 多斤,在盐碱地上种出了新品种“海红香稻”。
目前“海红香稻”科技示范基地已经达到 5000 多亩,技术辐射面达到 20 万亩以上,在拼多多上的销量已经有近 10 万袋,先后研发了海红香米饼、海红酒酿等系列产品,并和马来西亚农业部初步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按照王海薇在媒体采访中的说法,拼多多已直接带动超过 10 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覆盖中国各大主要农产区。
他们用新思维、新技术将“农业”玩出了新花样。
原先需要人工挑选的质检过程,有了智能化的分选机,可以高效地筛选出高质量水果,保证产品的风味和品质;原本严重依赖劳动力的“喷农药”工作,被无人机和无人车替代,一天就能完成百亩农场的植保作业。
他们用新理念给“卖货”开辟了新渠道。
不同于过去的统一收购,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在拥抱线上渠道,经营起了品牌店铺、社区团购、直播、短视频等多元化生态,用全新的营销思维和手段触达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让农产品焕发出了新生机。
这些既懂电商又懂农业的新农人们,在沃野逐梦的同时,让农业生产从“靠经验”转向“靠数据”,让农产品销售从被动转向了主动,让农业数字化从美好的概念,一步步变成了可以触摸的现实。
诚如王海薇所言:未来拼多多将继续加强“科技型新农人”的教育培训,帮助更多的新农人学会使用新农具、掌握新农技。
03 为农产带开辟“新商路”
国内外的电商平台里,拼多多是唯一将农业作为核心战略的企业。恰恰是“起于农业”的背景,让拼多多对农业数字化有着更深的思考。
新技术和农业的碰撞,目的是解决生产力的困境,让农业从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一批批回乡创业的新农人,既是生产力进化的推动者,也是“思想解放”的力行者;打通农业价值链的最后一环,在于为农产带开辟“新商路”,改变旧有的供给模式,并持续优化农产品上行的营商环境。
拼多多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特别是农产品上行的模式探索,拼多多为行业留下了诸多堪称典范的创新。
被讨论最多的就是拼多多首创的“农地云拼”模式,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形成一个线上的全国市场,解决了农产品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布局散的痛点。
同样思路的还有多多买菜,通过匹配本地需求与周边供给,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即时消费需求,并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
拼多多在农产品上行方面的努力,远不止于此。
借用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在现场采访中透露的另一组信息:“在推动农业价值链各环节转型发展的路上,我们投入了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不久前,我们又推出’百亿减免’计划,为优质商家减负,加速更多优质好物融入包括偏远地区在内的全国大市场。”
其中“百亿减免”计划的内容,涵盖了多项服务费减免权益、免除商家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下调商家店铺保证金及提现门槛等惠农权益,可以说是在全方位替商家“减负”。
一位来自安徽亳州的花草茶商家,从中看到了新的市场机会:“在花草茶的订单中,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偏远地区的订单占比近 10%,如果通过快递公司直发新疆,快递费用每公斤高达 18 元,现在只需把商品发到西安的中转仓,快递单价每公斤只需要两块钱。不仅将节约一大笔开销,也更有动力开拓偏远地区的新客群”。
也就是说,拼多多的数字农业模式探索正不断驶向深水区:从提升流通效率深入到优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其中的标志性动作,除了“百亿减免”计划,还包括涵盖国内 1000 多个农产区的“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即在未来一年投入 100 亿资源包,对新质商家进行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扶持。
04 写在最后
当经济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尚未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农业来说,已然到了向创新要生产力的时候。
某种程度上也是读懂拼多多农业战略的一个窗口:用创新唤醒农业的创造力,吸引新农人在农业领域扎根,孵化出一批批新质商家,再通过新质商家的带动效应,推动农产区、产业带实现产业升级,最终让中国的农业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联想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议题设置,这些在中国田间地头摸索出的经验,何尝不是值得全世界参考的样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