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大模型工具的 “京东答案”

  • 2025-08-22
    北京
  • 本文字数:3821 字

    阅读完需:约 13 分钟

大模型工具的 “京东答案”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AI 工具已成为重要的辅助生产力工具和工作伙伴。它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帮助解决业务痛点,甚至能通过知识延展与智能协同,帮助团队突破传统认知边界。掌握大模型工具的应用能力,正成为现代职场人提升价值产出的关键竞争力。


大模型工具的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落地的业务实践?大模型工具建设的未来蓝图是什么?


围绕这些问题,京东内部开展了一场大模型工具的探索实践技术沙龙,本文独家公开技术专家的洞察观点。

一、大模型工具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内大模型工具发展现状

ChatGPT 横空出世后,大模型研究出现突破性进展。目前,大模型已广泛应用于文本生成、智能客服等领域。头部企业纷纷入局大模型工具,在设计理念上,大模型工具设计一般遵循五大原则:


  • 低代码交互(UI 原则): 降低使用门槛,让非技术人员也能快速上手。

  • 安全(本地化部署): 私有化部署防止数据信息泄露。

  • 易用性(多端兼容): 一码多端,场景覆盖全面,降低适配和使用成本。

  • 可扩展性: 适应开源趋势,持续迭代进化。

  • 高性价比: 商业可持续。

(二)京东大模型工具的能力现状和应用现状

京东在大模型领域积极布局,旗下言犀大模型品牌已全新升级为 JoyAI。JoyAI 拥有从 3B 到 750B 的全尺寸模型,涵盖语言、语音、图像等多种模态。在大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创新技术,提升了推理效率,降低了训练成本。目前,JoyAI 已深入零售、物流、健康、工业等诸多领域,服务京东超百万商家,并在数百个细分业务场景中发挥作用。围绕言犀大模型,构建了企业级 AI Agent 平台 JoyAgent,智能编码助手 JoyCoder 以及多智能体协作框架 OxyGent 等。


(三)京东大模型工具介绍

JoyAgent

JoyAgent 作为行业首个 100%开源的企业级智能体,实现了产品级开源,包括前端、后端、框架、引擎和核心子智能体。开源产品历经京东内部大规模场景锤炼,与平台完全解耦,用户可以本地独立部署。基于高完成度的多智能体协同能力,打通 AI 落地最后一公里,帮助企业快速将智能体在生产场景用起来。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jd-opensource/joyagent-jdgenie


点击了解:https://mp.weixin.qq.com/s/jwXtB29qtKWfoQYTquNrTA

OxyGent

OxyGent 多智能体协作框架将工具、模型和智能体抽象为可插拔的原子算子 Oxy,支持开发者像搭积木一样灵活组合多智能体系统,具备极致可扩展性和全链路决策追溯能力。致力于帮助开发者高效组装多智能体协作系统,实现智能体间的无缝协作、弹性扩展与全链路可追溯。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jd-opensource/OxyGent


点击了解:https://mp.weixin.qq.com/s/W9RCh5zOX4QSFP54RXZ4AQ

JoyCode

JoyCode 官方体验链接:https://joycode.jd.com


京东智能编码助手 JoyCode 已从早期的 AI 辅助编程(代码补全/评审)发展到如今的多 Agent 交互自主编程阶段。本次分享介绍了两个运用 JoyCoder 实现代码协作提效的成功案例:


1)前端 H5 页面开发-利用 Figma MCP+JoyCode;


2)自定义 Agent 生成易拉宝 SDK 接入代码;


针对代码 Agent 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的挑战:AI 编码智能体容易偏离目标以及研发场景差异巨大,JoyCoder 3.0 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先规划再执行“的策略,通过智能体团队协作来解决目标偏离问题。以及通过自定义智能体让用户根据业务场景创建适合自己的智能体。现在,JoyCoder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编程助手,更将会是一种新的编程范式。

二、大模型工具使用经验与业务实践

(一)大模型应用落地三大关键

大模型应用落地的三大关键是选对工具平台​​、​​明确量化目标​​和​​分阶段迭代验证​​。


京东智能体的实践表明,成功应用需从 MVP 验证开始(如用低代码快速搭建工作流),再通过数据闭环持续优化(如设定准确率、流畅性等指标);好的工具可以减少我们在​​模型稳定性​​、​​权限安全​​和​​多系统对接​​等方面大量工作。JoyAgent 产品经理表示:AI 应用需接受"效果渐进提升"的现实,通过灰度放量和场景聚焦实现价值闭环,并预言未来 Agent 将向​多模态交互​​和​实体化形态​(如数字员工)演进。

(二)办公场景​

AI 赋能办公在京东内部已形成系统化的方法论和发展路径。当前聚焦工具智能化(如未读摘要和自动会议纪要),并推出​​超级工作助理 Max​,整合待办、信息流,实现"一句话创建任务"。未来重点发展"数字员工"(具备思考、执行和协同能力),最终构建一站式办公协作开放生态,支持业务部门定制专属 AI 助手。

(三)代码评审

京东日均近万次代码评审,为打破传统人工 Review 存在效率瓶颈,京东技术团队已基于言犀大模型,DeepSeek 以及 AutoBots 实现 AI 评审。自动化行级检测​​,覆盖规范检查、安全漏洞等场景,集成 17 个代码规范库并嵌入 Coding 平台,支持开发者与 AI 实时交互。AI 评审系统已帮助物流团队降低 Java 代码缺陷率 32%。该系统已开放全集团多语言接入,并与京东办公平台深度打通,实现评审进度自动通知。

(四)本地生活

聚焦于垂直场景的创新应用,本地生活业务也为大模型的创新应用提供了三个典型方向:


  • 跨语言代码翻译​​:解决算法(Python)与工程(Java/Go)的技术栈鸿沟,实现"写一种语言,自动生成多版本部署"。

  • 通识知识标注​​:通过大模型解决地域性常识矛盾(如"安徽板面实为石家庄特色"),替代人工规则维护。

  • 多 Agent 仿真系统​​:模拟外卖场景中骑手、商家、用户的动态博弈,优化调度策略并降低试错成本。

(五)物流场景

京东物流已经在多个领域成功应用了 AI 技术实现业务提效:


  • 数字仓 AR 眼镜​​:通过多模态识别技术(视觉+AR 提示),让仓内拣货员无需手动扫码,效率提升​​15%​​。

  • 智能外呼系统​​:大模型自动生成客服用语(如预约配送时间),提升服务体验。

  • 地址解析引擎​​:基于言犀大模型实现楼栋级定位(如“XX 小区 3 号楼 2 单元”),并提升目标地点定位的精度,将配送超配率压降至​​万分之 1.5​​以下。大幅度降低了物流/外卖的客诉率。

  • 电梯识别模型​​:判断楼栋是否有电梯以及使用情况,节约骑手时间成本。

三、大模型工具建设未来展望

(一)大模型政策展望

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必须深度契合政策环境,当前国内外监管框架正在快速成型。近期,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重点规范了数据质量、内容安全和版权保护三大领域,要求企业在训练数据清洗、敏感信息过滤等方面建立严格机制。同时,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提出的系统性风险管理理念,特别是对生成内容版权归属的规范,正在重塑全球 AI 治理格局。


未来行业将经历从野蛮生长到标准化发展的转型,这一过程中,政企协同和全球共治将成为关键。只有主动拥抱监管、参与标准制定,企业才能在大模型这一"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把握先机,避免因政策风险限制创新突破。

(二)大模型 Agent 的终局形态

Agent 的未来将朝着​​多 Agent 协同、具身化及群体智能进化​​的方向发展,具体包括:


  1. 多 Agent 协同与复杂任务处理​​:Agent 将从单一任务转向​多 Agent 协作​,通过分工与通信完成更复杂的全局性工作(如项目开发、跨领域决策)。

  2. 具身化演进:当前无实体的 Agent 将逐步发展为​数字人(2D/3D)​,最终融入物理世界(如机器人、智能家居),实现面对面交互。从后台默默服务转向可见的​协同办公助手​或​​生活伴侣​​(如带实体形象的智能管家)。

  3. 群体智能与进化能力​:​Agent 群体将模拟人类社会的进化机制,通过与环境交互持续更新知识库与决策逻辑,实现​在线自我迭代​。并且支持 Agent 群体的​动态增减​(如新成员加入、旧成员淘汰),形成更灵活的智能生态系统。


未来的 Agent 将成为​高度自主、具身化、可进化的智能伙伴​​。

(三)具身智能“端到端”的实现路径

通过感知、数据闭环、轻量化, 具身智能可以从传统规则驱动转向端到端大模型驱动:


  1. 多模态感知融合(看得清) :​传统规则方法依赖人工设计的前融合规则(如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数据对齐),但原始数据(如摄像头畸变、噪点)需大量预处理,泛化性差。大模型直接接收多模态原始数据(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自动学习最优感知策略,提升环境理解的鲁棒性。

  2. 数据自闭环(学得好) :​传统方式依赖真实司机行为数据收集,成本高且长尾场景覆盖不足。通过仿真+真实数据结合​​,如通过如快递员拍照定位无感采集数据,结合远程驾驶干预记录构建闭环。甚至利用 World Model 和 Diffusion 技术,从少量标注数据泛化出更丰富的训练样本。

  3. 轻量化部署(跑得快)​​通过 INT4 量化等技术,将 7B 参数的大模型运行在车载芯片上。或者将感知、决策等算子固化到专用硬件(如 NPU/TPU),提升实时性,降低功耗。


端到端大模型通过​​“原始输入→模型→最终输出”​​的全局优化,替代传统分模块规则系统,实现感知-决策-控制的协同进化,最终实现让具身智能,比如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像人类一样“直觉化”地处理复杂场景。

(四)营销广告在 AI 时代的新机遇

在 AI 对话场景中进行广告推广将成为必然趋势,基于三个关键洞察:


  1. 各大科技平台正在积极构建 AI 智能体生态,这将催生大量新型流量入口。

  2. 在零售、金融、医疗等垂类场景中,AI 对话天然适合进行商品推荐、服务测评等精准营销。

  3. 技术层面需要突破意图识别、生成式召回排序等核心挑战,通过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实现"广告即服务"的体验升级。


这种新型推广模式将重塑传统广告逻辑,为京东等企业带来更优质的流量转化机会。


未来,京东技术将与各位技术同仁一起,主动拥抱 AI 浪潮,让我们共同见证并参与这场由技术引领的效能革命,让智能真正“为我所用”。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2
用户头像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4-01-12 加入

京东零售那些事,有品、有调又有料的研发资讯,带你深入了解程序猿的生活和工作。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大模型工具的 “京东答案”_京东零售技术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