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条形码到智能跟踪:物联网和 RFID 如何共同发展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资产跟踪这件事,从原来那种老掉牙的纯人工点数,到后来用条形码扫一扫,再到现在高大上的物联网、RFID 这些新鲜东西,那变化可真是天翻地覆,这里面的门道和好处,估计好多人还没怎么弄明白,今天咱就来好好聊一下。
一、条形码时代的老把式
想当年,大概是十几年前,那时候我还在南方一个电子厂里打工,车间里、仓库里,放眼望去,所有能看到摸得着的东西,小到一个米粒儿大的电阻电容,大到推着走的笨重机器零件,无一例外,都贴着那种黑黑白白、像斑马线一样的条形码标签。那时候,清点仓库里的物品,或者站在超市、商场的结账线上,收银员拿着个“枪”一样的扫描仪,“滴”一下,“滴”一下地扫,那效率,跟以前人工一个一个对着账本画勾、拿小本本记相比,简直就是坐火箭和骑自行车的区别,快太多了!不过,这东西也有它的毛病,你得把那个条形码正儿八经、端端正正地对准扫描仪,稍微歪一点、皱一点、哪怕沾上一小块油污,它就不认了,就得来回折腾好几次,真是能把人急出一身汗。
二、物联网是个啥新鲜东西
后来,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开始,就冒出个词儿叫“物联网”,听着挺玄乎,好像跟那种高科技电影里的东西一样。其实说白了,它就是指咱们生活中每天用的、看到的那些普普通通的物品,像是工厂车间里轰隆隆响的大机器、医院里那个滴滴叫的心电图仪器、甚至是家里墙上那个能调温度湿度的恒温器小东西,都能想办法给它们连上互联网,让它们也能像人一样“说话”、“听指挥”。这些连上互联网的物品,就能通过什么信号、数据啊之类的东西,发送和接收各种信息,一下子就从那种不会动、不会说的死东西,变成了能帮着咱们拿主意、做判断的“智能”工具,是不是挺神奇的?
三、RFID标签和物联网搞到一块儿去了
以前光有那RFID标签的时候,作用好像就那么一丁点儿,就是扫一下能认出这是个啥东西,别的本事也没有。但是等到物联网这个“大家伙”一来,RFID标签可算是找到组织了,终于能跟更广泛、更复杂的互联网系统连接起来了。你想,一方是能认出物体身份的RFID标签,一方是能到处组网、传数据的物联网传感器,这俩东西一结合,那些干巴巴、不会动的文字数字静态数据,一下子就变成了咱们能看懂、能用上的有用见解,这可真是太了不起了!就好比说,实验室里那些瓶瓶罐罐的设备,或者工厂里那一箱箱等着加工的原材料,RFID标签先把它们扒拉清楚,告诉咱们“我是谁”,然后物联网那些设备就把这些信息拾掇拾掇、加工加工,再通过那个什么“云”啊在网上共享出来,这么一配合,咱们就能随时随地知道这些东西在哪儿、怎么样了。
四、实时定位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还厉害
要说这 RFID 和物联网搞到一块儿,最让人觉得方便的一点,就是能“实时定位”。啥意思?就是当那些贴了RFID标签的资产,像仓库里的货架东挪西挪了,或者工厂里的配件被工人师傅搬到另一个车间了,只要它一动弹,那些藏在角落里、天花板上的RFID读写器,就能立马从标签那儿接收到信号,跟咱们用手机接收短信一样快。然后,那个物联网软件就像变戏法似的,在一个什么电脑屏幕的“仪表盘”上,把这些东西的位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显示出来,工厂老板、仓库管理员,往屏幕前面一站,所有东西在哪个犄角旮旯放着,一眼就能瞅得明明白白,省得以前那样,为了找个东西,满仓库、满车间地跑断腿,还不一定能找得到,真是又省力又省时间。
五、生产干活儿效率能提高一大截
就说在那些轰隆隆、闹哄哄的制造工厂里面,这物联网传感器可派上大用场了,它能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一分一秒不停地盯着那些大机器的生产性能,看看它转得快了还是慢了,声音有没有不对劲,温度有没有太高。同时,用了那个小小的RFID标签去标记那些设备、材料,工厂就能准确地知道哪个零件现在安安静静地躺在仓库里睡大觉,哪个零件正在哪个运输车上、跋山涉水地往这儿赶。工厂里的那些当官儿的,还能通过这个系统看到哪台机器是不是傻乎乎地空转了半天、啥活儿也没干,这样就能帮着领导很快发现生产线上哪个地方堵了、哪个环节慢了,就像咱们逛超市结账,哪个收银台前排队排得老长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以前听我们那个老板说过,有些跟我们差不多的制造工厂,用了这 RFID 和物联网之后,干活儿的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到三十那么多,乖乖,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就说明这些能实时看到的数据,真是太有力量了。
六、医院里头用着也挺方便
不光是那些臭烘烘、油腻腻的工厂,就连咱们去的那个干干净净、白大褂到处走的医院里头,这RFID标签和物联网也是个好帮手。你想,要是哪个病房或者手术室里的设备突然坏了,或者急用某个仪器找不着了,那可真是急死人。有了RFID标签,医生护士拿个那个小小的扫描仪,“滴”一下,很快就能定位到设备在哪儿,在那种十万火急、救人命的紧急情况下,这可就能节省不少宝贵时间,有时候一秒钟都能关系到人命能不能救得活。那些物联网传感器,就能安安静静地在旁边看着这些设备一天用几次、用多长时间,然后把这些数据偷偷摸摸地、悄无声息地发送到一个中心系统里,医院里的领导、设备科的师傅,就能知道哪些设备老是在用、容易坏,哪些设备放着没人用、浪费了,后面就能安排人及时修、或者调整怎么用这些设备了。
把这俩东西搞到一块儿,也不是说一点麻烦事都没有。有时候,有些东西,像是那种里面包着铁疙瘩的厚箱子,或者是什么潮湿得不行的环境,就会碍事,把那个 RFID 信号给挡在那儿过不去,跟咱们隔着墙打电话听不清楚一样。还有,那些偏远山沟沟里的地方,物联网设备想要连接互联网,那个信号、覆盖,就会不大好,有时候连都连不上,或者半天发不出去一个数据,让人干着急没办法。所以,要是想用这东西,也不能一下子眉毛胡子一把抓,得先挑那些对咱们最重要、没了它就干不了活儿的资产贴标签、装设备,等用着觉得确实好、确实有用了,然后再慢慢一个一个地扩展,一步一步来,这样才稳当。
以后,说不定这RFID标签还能变得更厉害,不光能知道东西在哪个位置,还能像长了眼睛一样,知道这个东西周围的温度是高是低、有没有被人摔了碰了。要是真能这样的话,那对于那些需要把资产控制得特别精确、一点都不能马虎的行业,像是医院里放疫苗的冰箱、运输海鲜冻肉的大卡车,可就太有价值了,能帮上大忙了。有些专门研究这些东西的专家还说,估计再过那么几年,大多数有钱有规模的大公司,都会靠这个物联网来搞什么实时监控,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看着自己的那些宝贝资产。同时,那些小本生意、小公司,也能用到这些技术里面那种简单一点、便宜一点的版本,毕竟以后这东西做得多了,成本可能就慢慢降下来了,小老板们也能买得起、用得上了。
从以前那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扫起来还老出问题的条形码,到现在这么聪明、这么能干的物联网传感器和RFID标签,这资产跟踪的本事,可真是进步了不止一点点,简直就是从自行车时代一下子跑到了高铁时代。它们俩这么互相帮忙、一起干活儿,就能给现在的那些企业提供他们天天盼着、想要的那种随时随地都能看着、能控制的能力,想干啥就干啥,爽得很。看完这些,我倒想问问大家,要是你们自己开了个公司、或者在公司里当官管理东西,会不会也想试试把物联网或者 RFID,或者干脆把这俩都弄到自己的生意里面去?觉得这东西到底好不好用?要是觉得我说的还有那么点儿意思,就帮忙转发给那些需要的朋友看一看,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