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种兴趣和 1000 个兴趣小组 | 学点战略
最近读完了《好战略坏战略》和《与运气竞争》两本书。这是公司的“规定动作”,在读完之外,还要求结合内容思考可以在业务和工作之中的应用。《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撞大运”?| 学点运气》也是这个背景。今晚在公司例会上,大家作了交流,算是暂时闭环到一个段落。
我分享下脱敏的关于《与运气竞争》的感受。
1.《好战略坏战略》与《与运气竞争》的相同之处
《好战略坏战略》和《与运气竞争》两本书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用的都是类似的表述。如果不是一周内连着读完这两本,可能我也不会感受到。比如
二者都谈到要做的事情本质上是很简单的,不要搞的那么复杂。
《好战略怀战略》:好战略看起来总是这么简单,不需要用一个又一个演示文稿去解释。好战略也不是矩阵、图表、三角模型等“战略管理”工具能够创造出来的。
《与运气竞争》:决策不是被制定出来的,而是自己呈现的
两者都提到本质上是要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好战略怀战略》:战略的核心基本相同:发现关键问题,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并集中力量采取行动处理这些关键问题。
《与运气竞争》:在购买产品时,我们实际上就是在“雇用”产品来完成一项任务。如果产品很好地完成了任务,那么等到我们再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就会再次雇用这款产品。
2 什么是坏战略?感觉每一个特征,我们都具备了。
“坏战略的第一特征是空话”。好像我们就有非常严重的空话病,尤其是每年都要学习一堆时髦的新词。而这些新词往往都比较“短命”,活的都不长久甚至可能半年之内就会夭折。
微信读书笔记
《好战略怀战略》的第四章聊的是为什么坏战略普遍存在。这里写的真的是太好了。
书中还集中批评了一堆新思想主意的错误言论,从拿破仑希尔到第五项修炼,再到十几年前大火的《秘密》。基本上就是批驳了对于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夸大。在这一章的结尾,作者总结到”我不知道冥想和其他心灵历练能否让人们的心灵变得完美,但有一点我确实知道,即人类的头脑里不会迸发出一些足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光线,而且仅仅一心想着要成功也不会自动成功。“
要客观,要理性,要尊重规律。亩产一万斤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微信读书笔记
还有一些句子,是让我产生了深深的警醒和共鸣的,包括
- 如果一个词的意思广泛到无所不包,这个词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说的就是战略这个词)
- 就像深入研究《圣经》一样,无论你想要什么样的观点,都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到。
- 一味地怀有远大抱负不能被称为战略。
- 一个战略的核心包括三个要素:调查分析、指导方针以及连贯性活动。
- 坏战略不是简单的好战略的缺失,它起源于一些特定的认知误区和领导失误。
- 坏战略与没有战略或战略失败了,不是一回事。
3 我们可以做什么。
书中说到“他们二人的深刻见解可以用商业战略的语言这样描述:确定你的优势与劣势,评估机遇和风险(对手的优势与弱势),并不断增强你的优势。”
这个真的是可以做的,立即执行的。比如,TGO 的优势是什么?现在回归来看,在成立之初做的最正确的两个决定,一是收费,二是会员共创参与建设(其中包含了面试——让会员来做面试官)。因为收费这个事情只能调整费用而不能调整收费本身,所以,我们可以用第二点,大大发挥会员的能动性。
之前不是一直在说,如何创造更多的渠道让会员参与进来嘛?兴趣小组就是最好的案例,这也是过去一年我们在系列大课之外,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在 GTLC 全球总站的晚宴上,上台分享的两个老会员——分别是 2015 年和 2017 年加入的朋友,都提到了兴趣小组非常重要,给了他们继续付费留下来的动力。
现在已经有了十几个兴趣小组,包括跑团、博弈论、足球、羽毛球、AIGC、钓鱼,那么更进一步,我们是不是可以搞一项“1000 个兴趣小组计划”?我们提供标准和品控、给组长支持、对招募宣传进行把控,是不是有可能能够实现 TEDx 当年那种指数型增长的效果:5 年内举行 8900 场 TEDx 活动——这是任何人在一开始都完全无法想象的。
TGO 北京的兴趣小组
甚至,“每位会员都有一个兴趣小组”。这样,TGO 就为每位会员提供了一个舞台,一个他可以“呼朋唤友”的舞台。就像本周刚刚由会员发起的 AIGC 小组一样。热心会员自主发起、大家自由进群,很快就一百人多了(当然了,这里面潜在的大问题是接下来如何持续运营——这是所有的微信群都有的问题,对于主题群更甚),然后发现苹果应用商店排名第一的 AIGC APP 居然出自 TGO 会员之手,在排行榜上仅次于抖音和快手,并且已经长期在很多国家的排行榜占据第一名。
这样的事情,每年发生个五十次、一百次……岂不是很有意思。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哪里可以应用。总结下来,第一是深深感慨坏战略的坑,好像是一个都没落下,全都踩了一遍。第二是觉得好战略真的不容易,真的有意义。第三就是迸发了前面的可以直接用的想法。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CTO与COO联手接了公司的外包项目 | 法庭上的CTO(6)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赵新龙】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a65165780021a10d89d755ff8】。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