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电力直供微电网设计③:短路电流计算与设备选型实例

在直供微电网设计中,短路电流计算与设备选型是决定系统 “安全运行” 与 “成本可控” 的关键环节 。而直供微电网与传统大电网的核心差异在于:其包含光伏、储能(PCS)、柴油发电机等 “多元化分布式电源(DGs)”,这些电源的短路特性与大电网的恒压源特性截然不同,若沿用传统计算方法,必然导致结果偏差。了解微电网管理系统咨询服务:1.3.7-5.0.0.4-6.2.0.0。本文结合某 10kV 园区直供微电网实例,从理论建模、实例计算、设备选型到工程落地避坑,完整拆解实操路径。
一、直供微电网短路电流计算:先搞懂 “特殊性”,再建 “理论模型”
直供微电网的短路电流由 “分布式电源(DGs)+ 外部大电网(若并网)” 共同提供,核心是明确不同电源的短路贡献特性 —— 这是理论建模的前提,也是避免计算偏差的关键。
(一)直供微电网电源的短路特性差异(核心考点)
关键结论:直供微电网的 “最大短路电流” 通常出现在 “并网模式下,大电网 + 储能 + 柴油发电机同时提供短路电流” 的场景;“最小短路电流” 出现在 “离网模式下,仅光伏供电” 的场景 —— 设备选型需覆盖这两种极端工况。
(二)理论建模四步走(以 10kV 直供微电网为例)
步骤 1:确定计算场景与边界条件
以某 “10kV 并网型直供微电网” 为例,系统组成如下:
外部大电网:110kV/10kV 变电站,短路容量 S''k1=1000MVA(10kV 侧);
分布式电源:2MW 光伏逆变器(10kV 并网)、1MW/2MWh 储能 PCS(10kV 并网)、1.2MW 柴油发电机(10kV,离网备用);
负荷:1.8MW 园区负荷(10kV,含重要负荷 0.6MW);
计算场景:①最大短路电流(并网,储能 + 柴油发电机投运);②最小短路电流(离网,仅光伏投运)。
步骤 2:建立各电源的短路模型(标幺值法,基准容量 Sj=100MVA,基准电压 Uj=10.5kV)
标幺值法可简化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容量电源的短路电流叠加计算,是工程中最常用的方法。
1、外部大电网模型:
系统电抗标幺值 X''k1* = Sj / S''k1 = 100 / 1000 = 0.1
短路电流标幺值 I''k1* = 1 / X''k1* = 10
实际短路电流 I''k1 = I''k1* × Sj / (√3 Uj) = 10 × 100 / (√3×10.5) ≈ 55kA(10kV 侧)
2、光伏逆变器模型:
额定电流 In-PV = PPV / (√3 Un) = 2000 / (√3×10) ≈ 115.47A
短路电流倍数 KPV=1.5(查逆变器手册,通常 1.2~1.5)
短路电流 I''PV = KPV × In-PV ≈ 1.5×115.47≈173.2A
标幺值 I''PV* = I''PV × √3 Uj / Sj ≈ 173.2×√3×10.5 / 100≈31.4 / 100≈0.314(光伏短路贡献较小,因受限流控制)
3、储能 PCS 模型(并网模式):
额定电流 In-ESS = PESS / (√3 Un) = 1000 / (√3×10)≈57.74A
短路电流倍数 KESS=1.5(查 PCS 手册,并网时通常 1.5~2.0)
短路电流 I''ESS = KESS × In-ESS≈1.5×57.74≈86.6A
标幺值 I''ESS*≈86.6×√3×10.5 / 100≈15.7 / 100≈0.157
4、柴油发电机模型:
额定容量 SG=1.2MW / 0.8(功率因数)=1.5MVA
次暂态电抗 X''d=0.25(查同步发电机手册,通常 0.2~0.3)
电抗标幺值 X''d* = X''d × Sj / SG = 0.25×100 / 1.5≈16.67
短路电流标幺值 I''G* = 1 / X''d*≈0.06
实际短路电流 I''G = I''G* × Sj / (√3 Uj)≈0.06×100/(√3×10.5)≈0.33kA
步骤 3:计算网络阻抗(线路、变压器)
假设微电网内 10kV 线路长度 2km,电缆型号 YJV22-3×240,单位阻抗 r0=0.07Ω/km,x0=0.08Ω/km:
线路总阻抗 Zline = √[(r0L)2 + (x0L)2] = √[(0.07×2)2 + (0.08×2)2]≈√(0.0196+0.0256)=√0.0452≈0.212Ω
标幺值 Zline* = Zline × Sj / Uj2 = 0.212×100 / (10.52)≈0.212×100/110.25≈0.192
步骤 4:叠加短路电流(最大 / 最小工况)
1、最大短路电流(并网 + 储能 + 柴油发电机):
大电网、储能、柴油发电机的短路电流在故障点叠加(因光伏短路贡献小,可忽略),需考虑网络阻抗分压:
总电抗标幺值 Xtotal* = X''k1* // Zline* + X''d* // Zline*(简化计算,实际需用节点阻抗矩阵)
实际工程中,通过 ETAP 或 PSCAD 软件精确计算,本实例最终最大短路电流 I''k-max≈12.5kA(10kV 侧)。
2、最小短路电流(离网 + 仅光伏):
仅光伏提供短路电流,叠加线路阻抗:
I''k-min = I''PV / (1 + Zline / ZPV)≈173.2A / 1.1≈157A(ZPV 为光伏逆变器输出阻抗,通常很小)。
二、典型场景实例:短路电流计算全流程
不同类型直供微电网的电源组成、负荷特性差异大,短路电流计算需 “场景化适配”。以下通过园区、工业、偏远地区三类实例,完整呈现计算过程。
(一)实例 1:园区型直供微电网(10kV,含光伏 + 储能)
1. 系统参数
并网点:10kV 公共电网,短路容量 S''_k=150MVA;
分布式电源:2MW 光伏(逆变器短路比 K_sc=1.2,输出电压 10kV)、1MW/2MWh 储能 PCS(短路电流 2 倍额定电流,额定电压 10kV);
线路:光伏至并网点电缆长度 0.8km(10kV YJV22-3×240,X=0.08Ω/km),储能至并网点电缆长度 0.5km(同型号电缆);
计算节点:并网点微电网侧(核心选型节点)。
2. 分步计算
(1)公共电网侧短路电流贡献
系统阻抗 X_s = U_n^2 / S''_k = 10^2 / 150 ≈ 0.667Ω电网侧三相短路电流 I''_k1 = S''_k / (√3 × U_n) = 150 / (√3×10) ≈ 8.66kA
(2)光伏侧短路电流贡献
光伏额定电流 I_n_pv = S_n_pv / (√3 × U_n) = 2 / (√3×10) ≈ 0.115kA 光伏短路电流 I''_k2 = K_sc × I_n_pv = 1.2×0.115 ≈ 0.138kA 光伏线路电抗 X_line_pv = 0.08×0.8 = 0.064Ω(忽略电阻,短路计算中电抗占主导)考虑线路阻抗后的光伏短路电流 I''_k2' = I''_k2 × (X_s / (X_s + X_line_pv)) ≈ 0.138×(0.667/(0.667+0.064))≈0.127kA
(3)储能侧短路电流贡献
储能额定电流 I_n_ess = S_n_ess / (√3 × U_n) = 1 / (√3×10) ≈ 0.0577kA 储能短路电流 I''_k3 = 2×I_n_ess = 0.1154kA 储能线路电抗 X_line_ess = 0.08×0.5 = 0.04Ω考虑线路阻抗后的储能短路电流 I''_k3' = I''_k3 × (X_s / (X_s + X_line_ess)) ≈ 0.1154×(0.667/(0.667+0.04))≈0.109kA
(4)并网点微电网侧总短路电流
I''_k_total = I''_k1 + I''_k2' + I''_k3' ≈ 8.66 + 0.127 + 0.109 ≈ 8.896kA(取整为 8.9kA)
3. 设备选型依据
并网点断路器:额定短路开断电流需≥8.9kA,选 10kV、2000A、25kA(开断电流)断路器(预留扩容余量);
光伏出口保护点继电器:整定电流需≥0.127kA,选 0.2kA 量程继电器,保护定值设为 0.15kA(躲过额定电流,快速切断故障)。
(二)实例 2:工业型直供微电网(35kV,含风电 + 储能 + 柴油发电机)
1. 系统参数
并网点:35kV 公共电网,短路容量 S''_k=500MVA;
分布式电源:5MW 风电(箱变 1.25MW/35kV,短路电压 U_k%=6)、3MW/6MWh 储能 PCS(短路电流 2.5 倍额定电流)、2MW 柴油发电机(X''_d=0.2);
计算节点:隔离点(微电网内部故障隔离边界)。
2. 核心计算结果(简化流程)
电网侧短路电流:I''_k1=500/(√3×35)≈8.248kA;
风电侧短路电流(经箱变):X_T=6×35^2/(100×1.25)=58.8Ω,I''_k2=1.25/(√3×35×0.06)≈0.342kA(箱变 U_k%=6,X_T=U_k%×U_n²/(100×S_n));
储能侧短路电流:I''_k3=2.5×3/(√3×35)≈0.123kA;
柴油发电机侧短路电流:I''_k4=2/(√3×35×0.2)≈0.165kA;
隔离点总短路电流:I''_k_total≈8.248+0.342+0.123+0.165≈8.878kA(取整为 8.9kA)。
3. 设备选型依据
隔离点断路器:35kV、1250A、31.5kA(开断电流)断路器(工业负荷冲击大,选更高开断容量);
柴油发电机保护点:整定电流≥0.165kA,设为 0.2kA,同时配置 “堵转保护”(工业电机启动易过载)。
(三)实例 3:偏远地区离网型微电网(10kV,含光伏 + 储能 + 柴油发电机)
1. 系统参数(无公共电网,仅离网模式)
分布式电源:1MW 光伏(K_sc=1.3)、0.5MW/1MWh 储能 PCS(短路电流 2 倍)、0.8MW 柴油发电机(X''_d=0.25);
计算节点:保护点(储能 PCS 出口)。
2. 核心计算结果
光伏短路电流:I''_k_pv=1.3×1/(√3×10)≈0.075kA;
储能短路电流:I''_k_ess=2×0.5/(√3×10)≈0.0577kA;
柴油发电机短路电流:I''_k_dg=0.8/(√3×10×0.25)≈0.1847kA;
保护点总短路电流:I''_k_total≈0.075+0.0577+0.1847≈0.317kA。
3. 设备选型依据
储能 PCS 出口断路器:10kV、630A、12.5kA(开断电流)(离网系统电流小,但需选高可靠性设备);
保护点继电器:整定电流 0.35kA,配置 “失压保护”(离网时电压波动大,避免设备欠压损坏)。
三、基于短路电流计算的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的核心逻辑是 “按最大短路电流定耐受能力,按最小短路电流定保护整定”,避免 “选小了烧毁,选大了浪费”。以下基于上述 10kV 微电网实例,拆解断路器、电缆、隔离开关的选型过程。
(一)核心设备 1:10kV 高压断路器(微电网进线 / 出线开关)
断路器需同时满足 “额定电流”“额定短路开断电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t2t)” 三项核心指标。
额定电流 In:按微电网最大工作电流选取,本实例最大工作电流 Imax = (2MW+1MW+1.2MW) / (√3×10kV×0.85)≈4.2MW/(14.72kV)≈285A,选 In=630A(预留裕量,避免长期满负荷运行)。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 Isc:需≥最大短路电流 I''k-max(12.5kA),查国标 GB 10963.1,选 Isc=16kA(裕量系数 1.28,符合工程要求的 1.2~1.5 倍裕量)。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t2t):需≥短路电流平方 × 短路持续时间(保护动作时间 + 断路器分闸时间)。
假设保护动作时间 0.2s,断路器分闸时间 0.05s,总持续时间 t=0.25s;
计算值:I''k-max2×t = (12.5kA)2×0.25s = 156.25kA²×0.25s=39.06kA²·s;
选型值:选短时耐受电流 16kA/1s(It2t=16²×1=256kA²・s≥39.06,满足要求)。
选型结果:10kV 真空断路器,型号 VS1-12/630-16,额定电压 12kV,额定电流 63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 16kA,短时耐受电流 16kA/1s。
(二)核心设备 2:10kV 电缆(电源至负荷 / 故障点)
电缆选型需做 “载流量校验” 和 “热稳定校验”,热稳定校验直接依赖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载流量校验: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需≥最大工作电流(285A),选 YJV22-3×240 电缆(在 25℃土壤中载流量约 450A,满足要求)。
热稳定校验:电缆的热稳定电流 Ith 需满足 Ith2×t ≥ I''k-max2×tk(tk 为短路持续时间,0.25s)。
查 YJV22-3×240 电缆参数,热稳定电流 Ith(1s)= 80kA;
电缆热稳定能力:Ith2×1s = 80²×1=6400kA²·s;
实际需求:39.06kA²・s(远小于 6400),满足热稳定要求。
选型结果:1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型号 YJV22-8.7/15kV-3×240。
(三)核心设备 3:10kV 隔离开关(检修隔离用)
隔离开关不具备开断短路电流的能力,但需承受短路电流的冲击,核心校验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和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需≥12.5kA/0.25s,选 16kA/1s(与断路器匹配,简化备件管理)。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需≥2.55×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交流系统峰值系数),16kA×2.55≈40.8kA,选 40kA。
选型结果:10kV 隔离开关,型号 GN30-12/630,额定电流 630A,短时耐受电流 16kA/1s,峰值耐受电流 40kA。
四、工程落地避坑:从 “理论计算” 到 “实际运行” 的 3 个关键修正
理论计算基于 “理想工况”,但工程落地中存在诸多变量,若不修正,仍可能导致选型失效。
(一)避坑 1:分布式电源短路特性的 “手册值≠实际值”
1、问题:部分光伏逆变器、储能 PCS 的短路电流倍数(K 值)手册标注为 1.5,但实际运行中因控制策略(如低电压穿越时的限流),短路电流仅能达到 1.2 倍,导致最小短路电流计算偏大,保护装置整定后可能误动。
2、修正方法:
向设备厂商索要 “短路电流实测报告”(而非仅依赖手册);
最小短路电流计算时,取厂商提供的 “最小短路倍数”(如 1.2 倍),而非最大值;
竣工后通过 “短路电流模拟测试”(如注入模拟短路电流),验证实际短路电流与计算值的偏差(应≤10%)。
(二)避坑 2:电缆阻抗的 “环境温度修正”
1、问题:理论计算中电缆阻抗取 25℃基准值,但实际微电网若位于高温地区(如夏季电缆沟温度达 40℃),电缆电阻会增大(铜导体电阻温度系数 α=0.00393/℃),导致短路电流计算偏小,设备耐受能力不足。
2、修正公式:Rt = R25×[1 + α(t - 25)]
3、实例:t=40℃时,R40 = 0.07Ω/km×[1+0.00393×15]≈0.07×1.059≈0.074Ω/km,线路总阻抗增大 6.3%,短路电流减小约 3%(需在计算时计入)。
(三)避坑 3:保护装置与设备的 “动作时序配合”
1、问题:若断路器分闸时间(0.05s)与保护装置动作时间(0.2s)不匹配(如保护动作延迟 0.3s),导致短路持续时间延长至 0.35s,It2t 值增至 (12.5)2×0.35≈54.69kA²・s,若选型时按 0.25s 计算,可能超出设备耐受能力。
2、修正方法:
绘制 “保护动作时序图”,明确 “故障检测→保护判断→断路器分闸” 的总时间(ttotal);
设备选型时,t 取 ttotal×1.2(预留裕量);
上下级保护需配合(如进线开关动作时间 0.25s,出线开关 0.15s),避免越级跳闸导致短路持续时间延长。
短路电流计算与设备选型的 “闭环逻辑”
直供微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与设备选型,不是 “一次性的理论计算”,而是 “理论建模→实例验证→工程修正→运行反馈” 的闭环过程。核心在于:
不忽视直供微电网的 “电源特殊性”,避免套用大电网计算方法;
设备选型需 “数据驱动”,每一项参数(如短路开断电流、热稳定电流)都需对应计算结果,而非凭经验选型;
工程落地中需 “动态修正”,通过实测、环境适配、时序配合,弥合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西格电力】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a3db69cfff774d4edf58bf130】。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