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 Proxy 工作原理?为什么能解决跨域
1. 是什么
webpack proxy
,即webpack
提供的代理服务
基本行为就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后转发给其他服务器
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开发者在开发模式下解决跨域问题(浏览器安全策略限制)
想要实现代理首先需要一个中间服务器,webpack
中提供服务器的工具为webpack-dev-server
2. webpack-dev-server
webpack-dev-server
是 webpack
官方推出的一款开发工具,将自动编译和自动刷新浏览器等一系列对开发友好的功能全部集成在了一起
目的是为了提高开发者日常的开发效率,「只适用在开发阶段」
关于配置方面,在webpack
配置对象属性中通过devServer
属性提供,如下:
// ./webpack.config.j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 ...
devServer: {
contentBase: path.join(__dirname, 'dist'),
compress: true,
port: 9000,
proxy: {
'/api': {
target: 'https://api.github.com'
}
}
// ...
}
}
复制代码
devServetr
里面proxy
则是关于代理的配置,该属性为对象的形式,对象中每一个属性就是一个代理的规则匹配
属性的名称是需要被代理的请求路径前缀,一般为了辨别都会设置前缀为/api
,值为对应的代理匹配规则,对应如下:
target
:表示的是代理到的目标地址
pathRewrite
:默认情况下,我们的 /api-hy
也会被写入到 URL 中,如果希望删除,可以使用pathRewrite
secure
:默认情况下不接收转发到https
的服务器上,如果希望支持,可以设置为false
changeOrigin
:它表示是否更新代理后请求的 headers
中host
地址
2. 工作原理
proxy
工作原理实质上是利用http-proxy-middleware
这个http
代理中间件,实现请求转发给其他服务器
举个例子:
在开发阶段,本地地址为http://localhost:3000
,该浏览器发送一个前缀带有/api
标识的请求到服务端获取数据,但响应这个请求的服务器只是将请求转发到另一台服务器中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proxy = require('http-proxy-middleware');
const app = express();
app.use('/api', proxy({target: 'http://www.example.org', changeOrigin: true}));
app.listen(3000);
// http://localhost:3000/api/foo/bar -> http://www.example.org/api/foo/bar
复制代码
3. 跨域
在开发阶段, webpack-dev-server
会启动一个本地开发服务器,所以我们的应用在开发阶段是独立运行在 localhost
的一个端口上,而后端服务又是运行在另外一个地址上
所以在开发阶段中,由于浏览器同源策略的原因,当本地访问后端就会出现跨域请求的问题
通过设置webpack proxy
实现代理请求后,相当于浏览器与服务端中添加一个代理者
当本地发送请求的时候,代理服务器响应该请求,并将请求转发到目标服务器,目标服务器响应数据后再将数据返回给代理服务器,最终再由代理服务器将数据响应给本地
在代理服务器传递数据给本地浏览器的过程中,两者同源,并不存在跨域行为,这时候浏览器就能正常接收数据
注意:「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请求数据并不会存在跨域行为,跨域行为是浏览器安全策略限制」
代码输出结果
var obj = {
say: function() {
var f1 = () => {
console.log("1111", this);
}
f1();
},
pro: {
getPro:() => {
console.log(this);
}
}
}
var o = obj.say;
o();
obj.say();
obj.pro.getPro();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
1111 window对象
1111 obj对象
window对象
复制代码
解析:
o(),o 是在全局执行的,而 f1 是箭头函数,它是没有绑定 this 的,它的 this 指向其父级的 this,其父级 say 方法的 this 指向的是全局作用域,所以会打印出 window;
obj.say(),谁调用 say,say 的 this 就指向谁,所以此时 this 指向的是 obj 对象;
obj.pro.getPro(),我们知道,箭头函数时不绑定 this 的,getPro 处于 pro 中,而对象不构成单独的作用域,所以箭头的函数的 this 就指向了全局作用域 window。
闭包的应用场景
网络劫持有哪几种,如何防范?
⽹络劫持分为两种:
(1)DNS 劫持: (输⼊京东被强制跳转到淘宝这就属于 dns 劫持)
DNS 强制解析: 通过修改运营商的本地 DNS 记录,来引导⽤户流量到缓存服务器
302 跳转的⽅式: 通过监控⽹络出⼝的流量,分析判断哪些内容是可以进⾏劫持处理的,再对劫持的内存发起 302 跳转的回复,引导⽤户获取内容
(2)HTTP 劫持: (访问⾕歌但是⼀直有贪玩蓝⽉的⼴告),由于 http 明⽂传输,运营商会修改你的 http 响应内容(即加⼴告)
DNS 劫持由于涉嫌违法,已经被监管起来,现在很少会有 DNS 劫持,⽽http 劫持依然⾮常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全站 HTTPS,将 HTTP 加密,这使得运营商⽆法获取明⽂,就⽆法劫持你的响应内容。
实现一个 add 方法
题目描述:实现一个 add 方法 使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如下预期:add(1)(2)(3)()=6add(1,2,3)(4)()=10
其实就是考函数柯里化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add(...args) {
let allArgs = [...args];
function fn(...newArgs) {
allArgs = [...allArgs, ...newArgs];
return fn;
}
fn.toString = function () {
if (!allArgs.length) {
return;
}
return allArgs.reduce((sum, cur) => sum + cur);
};
return fn;
}
复制代码
浅拷贝
// 这里只考虑对象类型
function shallowClone(obj) {
if(!isObject(obj)) return obj;
let newObj = Array.isArray(obj) ? [] : {};
// for...in 只会遍历对象自身的和继承的可枚举的属性(不含 Symbol 属性)
for(let key in obj) {
// obj.hasOwnProperty() 方法只考虑对象自身的属性
if(obj.hasOwnProperty(key)) {
newObj[key] = obj[key];
}
}
return newObj;
}
复制代码
参考: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AJAX
const getJSON = function(url)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t xhr = XMLHttp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xhr.open('GET', url, false);
xhr.setRequestHeader('Accept', 'application/json');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xhr.readyState !== 4) return;
if (xhr.status === 200 || xhr.status === 304) {
resolve(xhr.responseText);
} else {
reject(new Error(xhr.responseText));
}
}
xhr.send();
})
}
复制代码
实现数组原型方法
forEach
Array.prototype.forEach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if (this == null) {
throw new TypeError('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
}
if (typeof callback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callback + ' is not a function')
}
const O = Object(this) // this 就是当前的数组
const len = O.length >>> 0 // 后面有解释
let k = 0
while (k < len) {
if (k in O) {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
k++;
}
}
复制代码
O.length >>> 0 是什么操作?就是无符号右移 0 位,那有什么意义嘛?就是为了保证转换后的值为正整数。其实底层做了 2 层转换,第一是非 number 转成 number 类型,第二是将 number 转成 Uint32 类型
map
基于 forEach 的实现能够很容易写出 map 的实现:
- Array.prototype.forEach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 Array.prototype.map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if (this == null) {
throw new TypeError('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
}
if (typeof callback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callback + ' is not a function')
}
const O = Object(this)
const len = O.length >>> 0
- let k = 0
+ let k = 0, res = []
while (k < len) {
if (k in O) {
-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 res[k] =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
k++;
}
+ return res
}
复制代码
filter
同样,基于 forEach 的实现能够很容易写出 filter 的实现:
- Array.prototype.forEach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 Array.prototype.filter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if (this == null) {
throw new TypeError('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
}
if (typeof callback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callback + ' is not a function')
}
const O = Object(this)
const len = O.length >>> 0
- let k = 0
+ let k = 0, res = []
while (k < len) {
if (k in O) {
-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 if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
+ res.push(O[k])
+ }
}
k++;
}
+ return res
}
复制代码
some
同样,基于 forEach 的实现能够很容易写出 some 的实现:
- Array.prototype.forEach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 Array.prototype.some2 = function(callback, thisArg) {
if (this == null) {
throw new TypeError('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
}
if (typeof callback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callback + ' is not a function')
}
const O = Object(this)
const len = O.length >>> 0
let k = 0
while (k < len) {
if (k in O) {
-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 if (callback.call(thisArg, O[k], k, O)) {
+ return true
+ }
}
k++;
}
+ return false
}
复制代码
reduce
Array.prototype.reduce2 = function(callback, initialValue) {
if (this == null) {
throw new TypeError('this is null or not defined')
}
if (typeof callback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callback + ' is not a function')
}
const O = Object(this)
const len = O.length >>> 0
let k = 0, acc
if (arguments.length > 1) {
acc = initialValue
} else {
// 没传入初始值的时候,取数组中第一个非 empty 的值为初始值
while (k < len && !(k in O)) {
k++
}
if (k > len) {
throw new TypeError( 'Reduce of empty array with no initial value' );
}
acc = O[k++]
}
while (k < len) {
if (k in O) {
acc = callback(acc, O[k], k, O)
}
k++
}
return acc
}
复制代码
浏览器渲染优化
(1)针对 JavaScript: JavaScript 既会阻塞 HTML 的解析,也会阻塞 CSS 的解析。因此我们可以对 JavaScript 的加载方式进行改变,来进行优化:
(1)尽量将 JavaScript 文件放在 body 的最后
(2) body 中间尽量不要写<script>
标签
(3)<script>
标签的引入资源方式有三种,有一种就是我们常用的直接引入,还有两种就是使用 async 属性和 defer 属性来异步引入,两者都是去异步加载外部的 JS 文件,不会阻塞 DOM 的解析(尽量使用异步加载)。三者的区别如下:
script 立即停止页面渲染去加载资源文件,当资源加载完毕后立即执行 js 代码,js 代码执行完毕后继续渲染页面;
async 是在下载完成之后,立即异步加载,加载好后立即执行,多个带 async 属性的标签,不能保证加载的顺序;
defer 是在下载完成之后,立即异步加载。加载好后,如果 DOM 树还没构建好,则先等 DOM 树解析好再执行;如果 DOM 树已经准备好,则立即执行。多个带 defer 属性的标签,按照顺序执行。
(2)针对 CSS:使用 CSS 有三种方式:使用 link、@import、内联样式,其中 link 和 @import 都是导入外部样式。它们之间的区别:
外部样式如果长时间没有加载完毕,浏览器为了用户体验,会使用浏览器会默认样式,确保首次渲染的速度。所以 CSS 一般写在 headr 中,让浏览器尽快发送请求去获取 css 样式。
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导入外部样式使用 link,而不用 @import。如果 css 少,尽可能采用内嵌样式,直接写在 style 标签中。
(3)针对 DOM 树、CSSOM 树: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减少渲染的时间:
(4)减少回流与重绘:
操作 DOM 时,尽量在低层级的 DOM 节点进行操作
不要使用table
布局, 一个小的改动可能会使整个table
进行重新布局
使用 CSS 的表达式
不要频繁操作元素的样式,对于静态页面,可以修改类名,而不是样式。
使用 absolute 或者 fixed,使元素脱离文档流,这样他们发生变化就不会影响其他元素
避免频繁操作 DOM,可以创建一个文档片段documentFragment
,在它上面应用所有 DOM 操作,最后再把它添加到文档中
将元素先设置display: none
,操作结束后再把它显示出来。因为在 display 属性为 none 的元素上进行的 DOM 操作不会引发回流和重绘。
将 DOM 的多个读操作(或者写操作)放在一起,而不是读写操作穿插着写。这得益于浏览器的渲染队列机制。
浏览器针对页面的回流与重绘,进行了自身的优化——渲染队列
浏览器会将所有的回流、重绘的操作放在一个队列中,当队列中的操作到了一定的数量或者到了一定的时间间隔,浏览器就会对队列进行批处理。这样就会让多次的回流、重绘变成一次回流重绘。
将多个读操作(或者写操作)放在一起,就会等所有的读操作进入队列之后执行,这样,原本应该是触发多次回流,变成了只触发一次回流。
new 一个构造函数,如果函数返回 return {}
、 return null
, return 1
, return true
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函数返回一个对象,那么 new 这个函数调用返回这个函数的返回对象,否则返回 new 创建的新对象
组件之间的传值有几种方式
1、父传子
2、子传父
3、eventbus
4、ref/$refs
5、$parent/$children
6、$attrs/$listeners
7、依赖注入(provide/inject)
复制代码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 = function(value) {
// 1.如果 value 参数是一个 Promise 对象,则原封不动返回该对象
if(value instanceof Promise) return value;
// 2.如果 value 参数是一个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则将这个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并立即执行它的then方法
if(typeof value === "object" && 'then' in value)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value.then(resolve, reject);
});
}
// 3.否则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fulfilled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value));
}
复制代码
常见的浏览器内核比较
Trident: 这种浏览器内核是 IE 浏览器用的内核,因为在早期 IE 占有大量的市场份额,所以这种内核比较流行,以前有很多网页也是根据这个内核的标准来编写的,但是实际上这个内核对真正的网页标准支持不是很好。但是由于 IE 的高市场占有率,微软也很长时间没有更新 Trident 内核,就导致了 Trident 内核和 W3C 标准脱节。还有就是 Trident 内核的大量 Bug 等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加上一些专家学者公开自己认为 IE 浏览器不安全的观点,使很多用户开始转向其他浏览器。
Gecko: 这是 Firefox 和 Flock 所采用的内核,这个内核的优点就是功能强大、丰富,可以支持很多复杂网页效果和浏览器扩展接口,但是代价是也显而易见就是要消耗很多的资源,比如内存。
Presto: Opera 曾经采用的就是 Presto 内核,Presto 内核被称为公认的浏览网页速度最快的内核,这得益于它在开发时的天生优势,在处理 JS 脚本等脚本语言时,会比其他的内核快 3 倍左右,缺点就是为了达到很快的速度而丢掉了一部分网页兼容性。
Webkit: Webkit 是 Safari 采用的内核,它的优点就是网页浏览速度较快,虽然不及 Presto 但是也胜于 Gecko 和 Trident,缺点是对于网页代码的容错性不高,也就是说对网页代码的兼容性较低,会使一些编写不标准的网页无法正确显示。WebKit 前身是 KDE 小组的 KHTML 引擎,可以说 WebKit 是 KHTML 的一个开源的分支。
Blink: 谷歌在 Chromium Blog 上发表博客,称将与苹果的开源浏览器核心 Webkit 分道扬镳,在 Chromium 项目中研发 Blink 渲染引擎(即浏览器核心),内置于 Chrome 浏览器之中。其实 Blink 引擎就是 Webkit 的一个分支,就像 webkit 是 KHTML 的分支一样。Blink 引擎现在是谷歌公司与 Opera Software 共同研发,上面提到过的,Opera 弃用了自己的 Presto 内核,加入 Google 阵营,跟随谷歌一起研发 Blink。
Loader 和 Plugin 有什么区别
Loader:直译为"加载器"。Webpack 将一切文件视为模块,但是 webpack 原生是只能解析 js 文件,如果想将其他文件也打包的话,就会用到loader
。 所以 Loader 的作用是让 webpack 拥有了加载和解析非 JavaScript 文件的能力。 Plugin:直译为"插件"。Plugin 可以扩展 webpack 的功能,让 webpack 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在 Webpack 运行的生命周期中会广播出许多事件,Plugin 可以监听这些事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 Webpack 提供的 API 改变输出结果。
事件总线(发布订阅模式)
class EventEmitter {
constructor() {
this.cache = {}
}
on(name, fn) {
if (this.cache[name]) {
this.cache[name].push(fn)
} else {
this.cache[name] = [fn]
}
}
off(name, fn) {
let tasks = this.cache[name]
if (tasks) {
const index = tasks.findIndex(f => f === fn || f.callback === fn)
if (index >= 0) {
tasks.splice(index, 1)
}
}
}
emit(name, once = false, ...args) {
if (this.cache[name]) {
// 创建副本,如果回调函数内继续注册相同事件,会造成死循环
let tasks = this.cache[name].slice()
for (let fn of tasks) {
fn(...args)
}
if (once) {
delete this.cache[name]
}
}
}
}
// 测试
let eventBus = new EventEmitter()
let fn1 = function(name, age) {
console.log(`${name} ${age}`)
}
let fn2 = function(name, age) {
console.log(`hello, ${name} ${age}`)
}
eventBus.on('aaa', fn1)
eventBus.on('aaa', fn2)
eventBus.emit('aaa', false, '布兰', 12)
// '布兰 12'
// 'hello, 布兰 12'
复制代码
原函数形参定长(此时 fn.length
是个不变的常数)
// 写法1-不保存参数,递归局部函数
function curry(fn) {
let judge = (...args) => {
// 递归结束条件
if(args.length === fn.length) return fn(...args);
return (...arg) => judge(...args, ...arg);
}
return judge;
}
// 写法2-保存参数,递归整体函数
function curry(fn) {
// 保存参数,除去第一个函数参数
let presentArgs = [].slice.call(arguments, 1);
// 返回一个新函数
return function(){
// 新函数调用时会继续传参
let allArgs = [...presentArgs, ...arguments];
// 递归结束条件
if(allArgs.length === fn.length) {
// 如果参数够了,就执行原函数
return fn(,,,allArgs);
}
// 否则继续柯里化
else return curry(fn, ...allArgs);
}
}
// 测试
function add(a, b, c, d) {
return a + b + c + d;
}
console.log(add(1, 2, 3, 4));
let addCurry = curry(add);
// 以下结果都返回 10
console.log(addCurry(1)(2)(3)(4));
console.log(addCurry(1)(2, 3, 4));
console.log(addCurry(1, 2)(3)(4));
console.log(addCurry(1, 2)(3, 4));
console.log(addCurry(1, 2, 3)(4));
console.log(addCurry(1, 2, 3, 4));
复制代码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fn1(){
console.log('fn1')
}
var fn2
fn1()
fn2()
fn2 = function() {
console.log('fn2')
}
fn2()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
fn1
Uncaught TypeError: fn2 is not a function
fn2
复制代码
这里也是在考察变量提升,关键在于第一个 fn2(),这时 fn2 仍是一个 undefined 的变量,所以会报错 fn2 不是一个函数。
实现有并行限制的 Promise 调度器
题目描述:JS 实现一个带并发限制的异步调度器 Scheduler,保证同时运行的任务最多有两个
addTask(1000,"1");
addTask(500,"2");
addTask(300,"3");
addTask(400,"4");
的输出顺序是:2 3 1 4
整个的完整执行流程:
一开始1、2两个任务开始执行
500ms时,2任务执行完毕,输出2,任务3开始执行
800ms时,3任务执行完毕,输出3,任务4开始执行
1000ms时,1任务执行完毕,输出1,此时只剩下4任务在执行
1200ms时,4任务执行完毕,输出4
复制代码
实现代码如下:
class Scheduler {
constructor(limit) {
this.queue = [];
this.maxCount = limit;
this.runCounts = 0;
}
add(time, order) {
const promiseCreator = ()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order);
resolve();
}, time);
});
};
this.queue.push(promiseCreator);
}
taskStart() {
for (let i = 0; i < this.maxCount; i++) {
this.request();
}
}
request() {
if (!this.queue || !this.queue.length || this.runCounts >= this.maxCount) {
return;
}
this.runCounts++;
this.queue
.shift()()
.then(() => {
this.runCounts--;
this.request();
});
}
}
const scheduler = new Scheduler(2);
const addTask = (time, order) => {
scheduler.add(time, order);
};
addTask(1000, "1");
addTask(500, "2");
addTask(300, "3");
addTask(400, "4");
scheduler.taskStart();
复制代码
什么是 XSS 攻击?
(1)概念
XSS 攻击指的是跨站脚本攻击,是一种代码注入攻击。攻击者通过在网站注入恶意脚本,使之在用户的浏览器上运行,从而盗取用户的信息如 cookie 等。
XSS 的本质是因为网站没有对恶意代码进行过滤,与正常的代码混合在一起了,浏览器没有办法分辨哪些脚本是可信的,从而导致了恶意代码的执行。
攻击者可以通过这种攻击方式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2)攻击类型
XSS 可以分为存储型、反射型和 DOM 型:
存储型指的是恶意脚本会存储在目标服务器上,当浏览器请求数据时,脚本从服务器传回并执行。
反射型指的是攻击者诱导用户访问一个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后,服务器端接收数据后处理,然后把带有恶意代码的数据发送到浏览器端,浏览器端解析这段带有 XSS 代码的数据后当做脚本执行,最终完成 XSS 攻击。
DOM 型指的通过修改页面的 DOM 节点形成的 XSS。
1)存储型 XSS 的攻击步骤:
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提交到⽬标⽹站的数据库中。
⽤户打开⽬标⽹站时,⽹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数据库取出,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
⽤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
恶意代码窃取⽤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站,或者冒充⽤户的⾏为,调⽤⽬标⽹站接⼝执⾏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这种攻击常⻅于带有⽤户保存数据的⽹站功能,如论坛发帖、商品评论、⽤户私信等。
2)反射型 XSS 的攻击步骤: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其中包含恶意代码。
⽤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时,⽹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 URL 中取出,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
⽤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
恶意代码窃取⽤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站,或者冒充⽤户的⾏为,调⽤⽬标⽹站接⼝执⾏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反射型 XSS 跟存储型 XSS 的区别是:存储型 XSS 的恶意代码存在数据库⾥,反射型 XSS 的恶意代码存在 URL ⾥。
反射型 XSS 漏洞常⻅于通过 URL 传递参数的功能,如⽹站搜索、跳转等。 由于需要⽤户主动打开恶意的 URL 才能⽣效,攻击者往往会结合多种⼿段诱导⽤户点击。
3)DOM 型 XSS 的攻击步骤: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其中包含恶意代码。
⽤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前端 JavaScript 取出 URL 中的恶意代码并执⾏。
恶意代码窃取⽤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站,或者冒充⽤户的⾏为,调⽤⽬标⽹站接⼝执⾏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DOM 型 XSS 跟前两种 XSS 的区别:DOM 型 XSS 攻击中,取出和执⾏恶意代码由浏览器端完成,属于前端 JavaScript ⾃身的安全漏洞,⽽其他两种 XSS 都属于服务端的安全漏洞。
写代码:实现函数能够深度克隆基本类型
浅克隆:
function shallowClone(obj) {
let cloneObj = {};
for (let i in obj) {
cloneObj[i] = obj[i];
}
return cloneObj;
}
复制代码
深克隆:
function deepCopy(obj) {
if (typeof obj === 'object') {
var result = obj.constructor === Array ? [] : {};
for (var i in obj) {
result[i] = typeof obj[i] === 'object' ? deepCopy(obj[i]) : obj[i];
}
} else {
var result = obj;
}
return result;
}
复制代码
数组扁平化
ES5 递归写法 —— isArray()、concat()
function flat11(arr) {
var res = [];
for (var i = 0; i < arr.length; i++) {
if (Array.isArray(arr[i])) {
res = res.concat(flat11(arr[i]));
} else {
res.push(arr[i]);
}
}
return res;
}
复制代码
如果想实现第二个参数(指定“拉平”的层数),可以这样实现,后面的几种可以自己类似实现:
function flat(arr, level = 1) {
var res = [];
for(var i = 0; i < arr.length; i++) {
if(Array.isArray(arr[i]) || level >= 1) {
res = res.concat(flat(arr[i]), level - 1);
}
else {
res.push(arr[i]);
}
}
return res;
}
复制代码
ES6 递归写法 — reduce()、concat()、isArray()
function flat(arr) {
return arr.reduce(
(pre, cur) => pre.concat(Array.isArray(cur) ? flat(cur) : cur), []
);
}
复制代码
ES6 迭代写法 — 扩展运算符(...)、some()、concat()、isArray()
ES6 的扩展运算符(...) 只能扁平化一层
function flat(arr) {
return [].concat(...arr);
}
复制代码
全部扁平化:遍历原数组,若arr
中含有数组则使用一次扩展运算符,直至没有为止。
function flat(arr) {
while(arr.some(item => Array.isArray(item))) {
arr = [].concat(...arr);
}
return arr;
}
复制代码
toString/join & split
调用数组的 toString()/join()
方法(它会自动扁平化处理),将数组变为字符串然后再用 split
分割还原为数组。由于 split
分割后形成的数组的每一项值为字符串,所以需要用一个map
方法遍历数组将其每一项转换为数值型。
function flat(arr){
return arr.toString().split(',').map(item => Number(item));
// return arr.join().split(',').map(item => Number(item));
}
复制代码
使用正则
JSON.stringify(arr).replace(/[|]/g, '')
会先将数组arr
序列化为字符串,然后使用 replace()
方法将字符串中所有的[
或 ]
替换成空字符,从而达到扁平化处理,此时的结果为 arr
不包含 []
的字符串。最后通过JSON.parse()
解析字符串。
function flat(arr) {
return JSON.parse("[" + JSON.stringify(arr).replace(/\[|\]/g,'') + "]");
}
复制代码
类数组转化为数组
类数组是具有 length
属性,但不具有数组原型上的方法。常见的类数组有 arguments
、DOM 操作方法返回的结果(如document.querySelectorAll('div')
)等。
扩展运算符(...)
注意:扩展运算符只能作用于 iterable
对象,即拥有 Symbol(Symbol.iterator)
属性值。
Array.from()
let arr = Array.from(arrayLike);
复制代码
Array.prototype.slice.call()
let arr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rayLike);
复制代码
Array.apply()
let arr = Array.apply(null, arrayLike);
复制代码
concat + apply
let arr = Array.prototype.concat.apply([], arrayLike);
复制代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