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能力用小程序实现并非最佳技术方案
自微信推出了小程序开放平台之后,网络中对于「小程序是不是伪需求」这个话题就时不时的有争论。
一些观点认为「小程序不是伪需求」,理由是:小程序天然的依托社交平台,因其便捷性和轻量化特性,在移动互联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特性包括:
使用便捷: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应用即可使用小程序,这大大降低了使用的门槛。
占用空间小:相比传统的 APP,小程序的体积更小,对手机存储空间的需求较低。
即时服务:对于一些低频次使用的服务,如购票、查询等,用户不需要专门下载一个完整的应用,通过小程序就可以快速完成任务。
社交分享:还是回到依托社交平台发展这个话题,很多小程序都嵌入在社交平台内,便于用户之间分享和推荐,甚至社交平台还将小程序搜索曝光在主要的流量位置上。
开发成本低:对于开发者而言,开发小程序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迭代更新。
一些观点认为「小程序是伪需求」,理由是:⼩程序是个概念上的东⻄,技术上没有超过 web 能⼲的事,例如:
扫码要用对应 APP
开发者要针对不同 APP 做适配
账号还跟某 APP 账号强绑定
好的地方就是,有些底层能力使用的是原生应用能力,前端使用体验比 H5 更好、更稳定;与此同时,各大社交平台都有自己的小程序开放平台(没有 H5 开放平台),为的可能也是自己平台更好的管理第三方应用。
社交平台发展自己的小程序开放平台,底层逻辑是平台本身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且成为各大智能终端的必备应用,换句话说,就是超级 App。
越来越多的行业超级 App 正在崛起
反观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进程,在创业大潮的助推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呈现“野蛮生长”的状态。人口增长及网民增长的双重红利加持下,市场份额被迅速的瓜分,各行各业出现的独角兽企业,同时,超级平台(如微信、支付宝)也应需而生。
这种“生长”的背后,是越演越烈的基础资源的争夺及浪费。
回顾过往的一年,全球国家形势演变复杂,我国需要在各行各业都集中资源,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土壤。于是乎,反垄断政策落地、用户存量争夺愈演愈烈……互联网人突然发现,以往基于流量的增长打法逐渐失灵。互联网陷入了内卷化的竞争。于是乎,各个垂直领域的头部企业,逐渐从“流量思维”转变成“留量思维”,构建行业的超级 app。
于是乎,对于社交平台能力的“抄作业”风开始。
一个平台的建设,我们可以分为高频、低频、三方应用三大类。
高频功能:例如支付、登录、账号管理、分享、数据统计等,这些功能是在平台上超高频的使用的,为了维持能力的稳定性,还是需要平台使用性能最好的前后端技术对其进行性能和功能的保障,对于前端技术来说,最合适的非原生能力莫属了,回到文章标题,使用小程序实现支付能力,这个的确是个伪需求(至少从技术层面上看)。
低频功能:低频功能不代表是不重要,相反,可能相当重要,毕竟存在就是需要。例如服务通知,开放插件等,这些能力也和高频功能类似,需要保障其性能和稳定性,都是需要使用最优的技术能力进行保障。
三方应用:为了快速繁荣平台的生态,各大社交平台纷纷研发自己的小程序管理平台,也是这么个道理,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管理平台三方应用带来的风险,及时通过人工或者机器审核的方式介入应用内容管理,另一方面,通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用市面上兼容小程序的技术(如FinClip、mPaaS 等产品),快速引入小程序到自建的超级 App 中。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来小结一下,小程序作为一种前端的开发语言,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需求划分,所以也就没有伪需求之说了。只不过,依托于平台建设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每家公司都需要对于结合实际业务发展、平台的旧有技术栈以及未来平台的发展规划去选择选择合适的技术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