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 笔记二之 gin.Engine 和路由设置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Hunter 后端
这一篇笔记主要介绍 gin.Engine,设置路由等操作,以下是本篇笔记目录:
gin.Default() 和 gin.New()
HTTP 方法
路由分组与中间件
1、gin.Default() 和 gin.New()
前面第一篇笔记介绍,创建一个 gin 的路由引擎使用的函数是 gin.Default(),返回的类型是 *gin.Engine,我们可以使用其创建路由和路由组。
除了这个函数外,还有一个 gin.New(),其返回的也是 *gin.Engine,但是不一样的是 gin.Default() 会对 gin.Engine 添加默认的 Logger() 和 Recovery() 中间件。
这两个函数大致内容如下:
我们使用第一篇笔记中使用 debug 模式运行系统后输出的信息可以再看一下:
我们使用的是 gin.Default() 运行的系统,所以在第一行告诉我们创建了一个带有 Logger and Recovery 中间件的 Engine。
同时第三行输出路由信息的地方,标明了这个路由指向的处理函数,后面的括号里是 3 handlers,这个意思是除了我们处理路由的 handler,还有两个默认的中间件 handler,也就是这里的 Logger() 和 Recovery() 中间件。
下面介绍一下 Logger() 和 Recovery() 这两个 handler 的作用。
1. Logger()
默认的 Logger() 会输出接口调用的信息,比如第一篇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test 接口,当我们调用这个接口的时候,控制台会输出下面这条信息:
可以看到日志中会包含请求时间、返回的 HTTP 状态码、请求耗时、调用方 ip、请求方式和接口名称等。
这条日志信息的输出就是 Logger() 这个中间件起的作用。
在其内部,会调用一个 LoggerWithConfig() 函数,获取到请求的 ip、记录调用时间、调用方式等信息,然后进行输出,下面是部分源码信息:
2. Recovery()
Recovery() 中间件则可以为我们捕获程序中未处理的 panic,记录错误信息并返回 500 状态码信息,比如我们在第一篇笔记中使用的 TestHandler 函数,我们在其中加一个除数为 0 的错误:
在接口调用的时候,如果我们使用的是 gin.Default(),那么客户端不会报错,而是会收到一个 HTTP 状态码为 500 的报错信息,而如果使用的是 gin.New(),客户端则会直接发生错误。
总的来说,Logger() 和 Recovery() 这两个的中间件是 gin 框架为我们默认添加的对于开发者来说较为友好的两个操作,在后面介绍中间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手动实现这两个功能。
2、HTTP 方法
gin.Engine 支持配置 HTTP 多个方法,比如 GET、POST、PUT、DELETE 等。
以第一篇笔记中的代码为例,其设置方法如下:
3、路由分组与中间件
除了设置单个路由,我们还可以对路由进行分组设置,比如需要控制版本,或者模块设置需要统一的前缀,又或者是需要统一设置中间件功能的时候。
其整体代码示例如下:
这里,我们设置了一个路由名称以 v1 为前缀的路由组,其下每个路由的访问都需要带有 /v1,这样就实现了统一设置路由前缀的功能。
而如果我们需要向其中添加中间件的时候,也可以不用挨个路由进行设置,而是在 v1 路由组的设置中就可以实现,比如:
这样,其下每个路由的 handler 函数在调用前就都会先调用 Middleware1 和 Middleware2 这两个中间件。
以上就是本篇笔记关于 gin.Engine 的全部内容,其实中间件的相关操作也应该属于 gin.Engine 的内容,但是那部分需要介绍的知识点和想要用于介绍的代码示例略多,所以就单独开一篇笔记在后面再介绍。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Hunter熊】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9bc035361049eac610db133b2】。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