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教育白皮书发布!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通识教育,助力教育变革?

教育数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高等教育格局。日前,高等教育 “十五五” 发展规划(2026-2030 年)发布,强调“十五五” 时期(2026-2030 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五年,也是高等教育从 “规模扩张” 转向 “质量跃升” 的决胜阶段。表明将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 年)》,破解人才错配、科研转化不畅、数字教育滞后等矛盾,助力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和鲸高度关注政策动向,正与数百所高校携手持续推进 AI 技术积累与各学科教育深度融合。为了更好地赋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和鲸结合过去数年 “AI+ ”领域的丰富经验与方法论,与智谱携手推出了《AI 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AI 人才培养白皮书》这一 AI 教育工具包。
智能时代,教育何为?
2025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明确要求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在这个人工智能赋能千行万业的时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变, “智能时代、教育何为” 已成为全球教育界需共同解答的时代课题。
在人工智能重构人类知识生产范式的时代背景下,通识教育正经历从“专业适配”向“认知重构”的范式跃迁。当前,AI 引发的认知革命正催生两大教育命题:其一,专业壁垒加速消融带来学科认知范式危机;其二,工具理性扩张导致的技术伦理缺位。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破局之策,也是破解 “教育何为” 的关键切口。但其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范式。本文将基于《AI 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AI 人才培养白皮书》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和鲸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建设领域的丰富实践经验,聚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内涵、框架与方法,尝试为 AI 通识教育的落地提供可参考的思路与行动框架。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内涵与框架
和鲸通过与多所高校合作建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共同推进 AI 教育改革,总结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三维联动的 AI 素养框架,高度概括智能时代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应具备的内涵。
知识结构维度:理解 AI 基础原理(如机器学习)、技术分支(如计算机视觉)及其社会影响(如就业变革)
实践转化维度:掌握运用 AI 工具解决专业问题的系统性方法,贯通“技术工具 - 学科知识 - 现实需求”的应用链条
价值判断维度:培养对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负责任的技术应用观
同时,白皮书中指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应基于“认知筑基 - 能力迁移 - 创新融合”的培养路径设计,课程架构可分为基础课程、素养课程与交叉融合课程三类,构建渐进式课程体系。
基础认知课程(全校必修):消除技术认知盲区,建立跨学科对话的共同认知基础
素养支撑课程群(分层选修):平衡技术工具与人文关怀,培养有伦理意识的 AI 应用者
交叉融合课程群(学科定制):推动 AI 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培育学科突破的新动能

人工智能素养课的实施路径
人工智能素养课的落地需根据院校类型、学科结构、资源禀赋进行差异化设计,其组织模式选择可依据以下三维决策框架:

图源《AI 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AI 人才培养白皮书》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实践:校企协同共塑 AI 人才培养新范式
为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帮助高校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水平人才,和鲸与多所高校展开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学科+AI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形成了一套成体系、可复制的成熟经验。
南大经验:系统化、体系化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南大自 2018 年起在 C9 高校中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并发布首份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完整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培养体系。2022 年,南京大学依托苏州校区探索智能人才培养,2024 年创新构建“1+X+Y”人工智能核心课程体系,成为全国首个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的高校。
2024 年,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与和鲸科技以及智谱 AI 共同签署“101 数智领航计划”,校企三方以“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为合作起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鲸将发挥在第二课堂的组织与开展模式方面的积淀,通过数据、项目案例、实训实践资源、活动、竞赛等多种形态融入至 X 与 Y 课程建设中,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养成。

南开模式:POT-OBE 课程理念·5E 教学范式
对 AI 语境下“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这三个根本问题,南开大学赵宏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教师是编剧和导演、学生是主演、AI 是伙伴”的教育教学模式 ,其基于 POT-OBE 的教育理念,应用 5E 教学新范式,重构已有课程和建设新课程,以及指导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实施。
自 2023 年起,南开大学校级教学团队带头人赵宏教授与和鲸紧密合作,共同面向大一新生打造了《Python 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分析基础》系列课程,课程基于 “问题逻辑认知模式成果导向教育(POT-OBE)” 及 “5E(Excitation、Exploration、Enhancement、Execution、Evaluation)” 教学范式,在和鲸的全力支持下,让学生聚焦解决问题思维和能力的训练。


2024 年,南开大学承担两门天津市级人工智能通识示范课程建设任务,其中赵宏教授团队负责的《人工智能与创新》课程,面向全校近 4000 名大一新生开设,切实解决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的 “落地” 问题,有效培养了学习者驾驭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

真实数据支持,多位专家指导,清华领衔发布 AI 教育白皮书
5 月 28 日,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通识教育(AIGE)研究中心、金砖创新基地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指导,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鲸社区牵头,异步社区与中国信通院联合发布《AI 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 + AI 人才培养白皮书》,从政策解读、现状分析到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技术底座、高校实践案例等,全景式呈现 AI 融合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前景、机遇与挑战。
白皮书中从企业和学生的真实需求、高校教育的真实痛点出发,指出应从知识结构、实践转化、价值判断三大维度构建 AI 素养框架,基于“认知筑基 - 能力迁移 - 创新融合”的培养路径,构建渐进式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根据院校类型、学科结构、资源禀赋等对课程体系的落地进行了差异化设计。

据悉,该白皮书在编撰过程中,特别组建了专家顾问委员会,特邀 20+ 位国内高校权威专家领衔指导,成员覆盖通识教育及文、理、医、工全学科领域,为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路径把关定向。同时,项目组广泛收集 2500+ 份多元问卷,调研对象涵盖学生、企业从业者、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等群体,并系统梳理国内外 100+ 高校自 2024 年以来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政策规划与创新实践,以扎实的数据与案例支撑,确保白皮书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

让每个学科拥抱 AI ,共同开启高等教育智能化转型的新篇章。期待《AI 融合高等教育:从通识到专业——学科+AI 人才培养白皮书》的发布能为高校 AI 通识教育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并勾勒出学科与 AI 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未来,随着白皮书指导价值的逐步释放与研讨成果的持续转化,我国高等教育将加速迈入“学科+AI”协同发展的新阶段,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强劲引擎。
您可点此链接填写问卷免费获取白皮书,了解调研完整结果及更多“学科+AI”人才培养相关资讯。
更多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案例及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相关信息,欢迎您获取白皮书或点此前往和鲸官网了解。
智谱与和鲸共建了从通识教育到“学科+AI”的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以分层次的课程与实验设计贴合各学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路径与培养目标,通过 AI 通识课、应用导向实验案例及 AI 教育智能体等多种模式协助高校加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您可点此进入人工服务通道 领取方案介绍、课程资料、邀约人工演示进一步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