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哪吒:一家新势力车企的失血日志
就在 2023 年温暖的春风中,新能源车企却迎来了一场刺骨的倒春寒。
曾经的造车新势力销冠哪吒汽车,被曝研发团队集体解散、工资缩水至最低标准、债务高达百亿。
楼外,数十名举着“还我血汗钱”横幅的供应商,将哪吒汽车总部围得水泄不通。楼内,曾经摆满概念车模型的展厅早已清空,200 名员工在走离职流程。而哪吒汽车的官网早在年初就无法访问,投资人纷纷撤资,CEO 张勇、CTO 戴大力前后离职。

从 2022 年以 15.2 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到如今工厂停摆、供应商集体追债,这家盛极一时的资本宠儿在短短三年内快速失血至休克状态,如今仅能靠债转股、大规模裁员维持生存。
曾在蔚来、小鹏、理想等一众造车新势力中厮杀出的哪吒,将何去何从,仍是迷雾。
资本输血,流血换量
2014 年,曾在奇瑞新能源担任高管的方运舟创立合众新能源,带着传统车企的经验杀入造车新势力战场。
这家以闹海为精神图腾的企业,在地方政府、产业资本和互联网巨头的簇拥下登场。广西南宁、浙江桐乡等地方国资为其注入初始资金,宁德时代、360 集团、中信证券等巨头随后以真金白银推高估值。
截至 2022 年,哪吒累计融资超过 200 亿元,血条拉满的它决定流血换量,打价格战。
同年,哪吒推出哪吒 u、哪吒 v 两款低价车型,靠不到 10 万的价格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以 15 万辆年销量打败蔚来、小鹏等极具潜力的企业,登顶新势力榜首。

但流血换量的逻辑也为哪吒未来的失血休克埋下了隐忧。
一方面,哪吒严重依赖 B 端,忽略了 C 端才是回血主力。超六成的销量流向二、三线城市的网约车公司,个人市场没有打开,固化的“廉价网约车”劝退部分家庭;
另一方面,2022 年,哪吒 V 和哪吒 U 两款低价车型占哪吒汽车总销量的 98%,而以价换量的代价是,三年累计亏损 183 亿元,每卖一辆车亏 4.5 万元,销量越大,失血越多。纵使它是新能源销冠,也难掩财务账单上连年亏损、现金流始终为负的事实。
而更为致命的是,在同行大力研发的时候,哪吒 all in 市场和渠道扩张,技术造血能力已然落后。而此时,哪吒账面现金仅剩 67.57 亿,留给他搞研发的时间和资本都不够多了。
如何在 2023 年破局,成为哪吒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造血失败,血库告急
哪吒的高层看着连年亏损的账单,开始盯向最具有回血能力的群体——中产阶层,想要做兼具年轻感和科技感的轿跑。
而正是这一举动,让哪吒真正开始血库告急。坦诚地讲,这并非一步完全的错棋,如果哪吒能够在研发高端车型的时候花一定的精力兼顾已经打下来的 10 万级市场,或者死磕技术打造出一款杀手级高端车型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但遗憾的是,两者皆败。
高端市场,没有成就爆款的哪吒 S 和哪吒 GT,连生存都岌岌可危。

定价 20w 的哪吒 S 智能化落后小鹏 P7 两代,年销量不足 1.5 万辆。算力上,哪吒 S 只有 80TOPS 算力,与小鹏 P7i 采用的 254TOPS 的 Orin-X 相差 3 倍;算法层,哪吒 S 的高速领航落后于竞品的城市 NOA,且就在同行普遍装上 800v 超充时,哪吒的 400v 架构毫无优势,用户体验差、投诉多。
双门轿跑哪吒 GT 瞄准的跑车市场太小,品牌撑不起溢价。定位“年轻人的第一台跑车”,却未配备核心功能,年销不到 1 万辆。

在赖以生存的 10 万级市场,哪吒被比亚迪蚕食。主力车型哪吒 V、哪吒 U 的研发资源被抽血,续航、智驾等功能缺乏升级。哪吒 V 销量从 2022 年的 9.8 万辆腰斩至 2023 年的 3.7 万辆。而比亚迪海鸥靠全产业链优势将成本压低,以 5 万-8 万元的更低定价、更新的三电技术与哪吒 V 粗糙的内饰、羸弱的续航形成对比,攻略了市场。
这一阶段的哪吒全年销量同比暴跌 16%,成为当时唯一负增长的新势力车企。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品技术成熟度不足,市场不愿买单。
那么,哪吒为何技术线失守?
一是前期流血换量账面现金不足以支撑哪吒高端研发,2023 年,哪吒研发人员仅 2132 人,远低于同期的蔚来(11222 人)和理想(6726 人);二是战略短视、自乱阵脚,没有在成为销冠后巩固品牌形象,盲目冲高;三是北汽等传统车企出身的管理层缺乏互联网基因,对技术动向不够敏锐,没有在第一时间跟上智驾研发。
而且,隐藏在这几款车型背后还有一个致命问题:哪吒产品线混乱,从低端哪吒 V 到高端 GT 缺乏连贯性,未能形成技术迭代。这意味着,高端车上无人买单的技术也并无法转移到低端车型上,哪吒在 2023 年输出的血液没换来一点的造血的能力,是一次伤及主动脉的大失血,让账面现金锐减到 28.36 亿。
彻底休克,无力回天
就在哪吒最需要起死回生的 2024 年,公司的账面现金仅 4.03 亿,三年亏损 183 亿。连年失败的市场策略让国内大本营彻底失守,前 10 个月销量仅 8.59 万。看不到盈利能力的投资方失去信心,哪吒唯一仰赖的回血来源停止供血。
也就在这一年,公司管理层频频变动,大规模裁员,智能研究核心团队解散;高层和资方在没有成熟产品的前提下盲目营销,败坏市场好感;姗姗来迟的增程车哪吒 L 因外债过多、供应商停止生产,难以交付;港股 IPO 上市以失效暂停,寻求外部血液的路搁浅。
陷入困兽之斗的哪吒,无论如何挣扎都难以回天。
此时,公司资金链彻底断裂,血液几近枯竭。资方撤资、股权冻结、销量跌至谷底、IPO 失败,剩下 4.03 亿的现金流,不要说高达六十亿的外债,连发工资都困难。多名离职人员爆料,哪吒的工资大砍血,早已压缩至当地最低水平 2280 元,即使这样,还是没按时发上。

而团队搁浅了两年的研发,早已落后同行几代。智能化断层、三电技术停滞所带来的技术性失血剥夺了哪吒自己造血的能力。招股书显示,哪吒三年累计研发投入 47.62 亿元,远低于蔚来 2023 年一年投入的 134.3 亿元。2024 年哪吒甚至将整个智驾团队外包,彻底走向了技术空心化。
其次,整个产业链也崩溃了。生产端,哪吒拖欠供应商款项占比超 2/3,桐乡、南宁、宜春三大工厂全面停摆,积压的库存因配件短缺无法完成组装,产能归零,订单无法交付;消费端,车主没有按时收到车,部分门店售后服务暂停,黑猫投诉激增,信任链全线崩塌。

而同样依赖投资的蔚来、零跑在前期就建立了清晰的战略规划,通过建立核心研发技术建立长期生态,且瞄准特定市场、没有盲目扩张产品线,持续造血的能力让资方乐意继续投资、市场愿意持续买单。
车企零跑,在早期几乎与哪吒有着相似的生存路线,融资 111 亿,也是靠 5w 级车型起家,但自成立之初就死磕研发,通过全域自研降本实现盈利,是一个坚定的实用主义技术派;而亏损千亿的蔚来初期就打高端牌,依靠换电模式构建差异化壁垒,两千多个换电站覆盖了两百多城市,凭借智驾的故事持续吸引投资,
反观哪吒,供应商停止供货、经销商暂停提车、员工大规模离职、资本集体撤离……在国内市场几近休克,已经无力回天。
海外转生,难开新天
在国内市场全面败北的哪吒寄希望于通过出海逆天换命。
好消息是,海外市场销量持续攀升。2023 年海外销量突破 2 万台,同比增幅 567%;2024 年累计销量接近 3 万台,同比增幅约 50%。并且,2025 年 3 月 20 日,哪吒车企获得泰国政府 100 亿泰铢授信,折合人民币 21.5 亿元。五天后,哪吒汽车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 134 家核心供应商达成共识,签署总计超 20 亿元的债转股协议,缓解了债务压力。

坏消息是,尽管海外市场释放出一些利好信号,但单靠出海依然难开新天。
首先,哪吒此次想走 2022 年国内以血换量的老路子,复刻曾经的辉煌,但今非昔比,海外市场同样竞争激烈。
在东南亚,哪吒汽车被比亚迪、上汽、长城等巨头围剿。哪吒 V 曾在 2023 年短暂登顶泰国小型纯电动车细分市场。但 2024 年上半年,比亚迪靠 1.28 万辆销量全面反超,成为第一。欧洲市场门槛高,哪吒的 L2 级智能化水平和品牌溢价能力不足,难以与蔚来、小鹏等车企竞争。
其次,以血换量的血早已不够。哪吒海外投资建厂是重资产形式,前期需要很多钱,但账面现金已不足支撑这样烧钱换规模的逻辑,且国内工厂停摆可能导致海外订单延迟交付。就账面数据看,海外营收的回血能力也不够。2023 年,海外营收仅占全年营收 12%,微薄的血量难以填补高达 60 亿的债务黑洞。

最后,仓皇出海的战略暴露出其一以贯之的投机色彩。哪吒的东南亚市场都没坐稳,又贸然进军泰国、巴西、墨西哥。想一口吃个大的,但资源有限,不仅没有形成区域优势,还拖累了现金流。如此来看,哪吒的海外转生之路,依然困难重重。
结语:
2025 年的哪吒,已站悬崖边缘。
这家失血休克的车企究竟会不会就此消失,仍是未知数。但回望其七年兴衰,我们不难看出,哪吒的休克之路,有三个始终绕不过的致命缺点:
1.严重依赖投资,造血能力基本为零,摇摆的战略又挫败了投资人的信心,难以继续融资;
2.过于投机,战略短视,一年换一个路,2022 年打低端价格战,2023 年盲目冲高,2024 年仓皇出海。四处找血的哪吒,始终没有走到一条有战略定力的造血路径。资方看不到可持续的融资故事,市场看不到稳定的品牌形象。

3.研发不足,技术空心化导致其没有核心竞争力,传统车企背景高管用燃油车思维做电动车,从智驾到三电,每一代技术都落后同行好几年,必然走向休克。
资本可输血一时,但唯有自我造血者才能闹海重生。哪吒破局的关键,或许在于,能不能拉到新的融资做好研发。毕竟,没有技术护城河的商业化,何时何地,都走不长久。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脑洞汽车】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913c8a91b0a0d6dcdcc188aeb】。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