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如何过好 4000 周:关于重新校准人生时间的建议

作者:宇宙之一粟
  • 2023-04-10
    中国香港
  • 本文字数:6156 字

    阅读完需:约 20 分钟

如何过好4000周:关于重新校准人生时间的建议

【转载】原文地址:https://tisi.org/21788

【作者】 身平尚    TRI 轻作者


人类的平均寿命非常短暂。活到 80 岁等于拥有约 4000 周的时间。毫无疑问,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很多人认为,做一件事要么提高效率、做出更多成果,要么就用这些时间去做另一件事。事实上,我们对生产力的着迷正带来不良后果。各种“生活小技巧”和时间管理技术没能实现理想中的高效,反而让我们倍感压力和空虚。在本期重燃时间,你会对时间和时间管理有更多的认识,这也会鼓励你放弃传统的做法,享受有限性的快乐。


01 你永远不可能掌控你的时间

纵观人类历史,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想要变得富裕,这样就不用工作得那么辛苦。但近年来,忙碌已经成为备受褒奖的生活选择,被誉为“奋斗”。 研究发现,你越有钱,就越可能焦虑没有足够时间把所有事都做好。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驱使我们利用时间、能力和资源来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这个过程中,很多有钱人为了获得成功,放弃追寻生活的意义。同时,零工经济下有些不够幸运的人不得不打好几份工,几乎没有什么经济保障。 

当然,太忙并不是所有人的问题,但是有些人恨不得把醒着的每分钟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现在是时候更深入地审视这种渴望了。 


本书作者自称是一位生产力狂热者,花了数年时间试图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技能。他买了昂贵的记事本,尝试各种技巧,比如把一天时间分割成很多个 15 分钟的时间段,还把生活中的事情按照不同的优先级排列。这些方法让他以为马上就能掌控自己的生产力了。但是最终征服时间的那一天并没有到来,他反而变得更加焦虑。


 有一天,他顿悟了:想要优化时间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虽然自以为富有成效,但残酷的真相是,他最高效完成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当然,他可以尽职地清理收件箱。但是回复邮件会导致收到更多的邮件。与此同时,真正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做,比如计划写的文章需要提前做好调研。 


作者从自身经历学到了宝贵的教训:越想要征服时间,越觉得挫败、有压力和空虚。他把这称为“限制的悖论”(paradox of limitation)。现实中,你永远不可能做完想做的每一件事。认识到这一点,你会开始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以作者为例,他放弃了掌控时间的执念,向未知屈服,这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甚至投入到一段长久的关系中,并建立了家庭。


02 本质上我们是用现代的方法看待时间

如果你是生活在中世纪早期的英国农民,你可能会操心肆虐的疾病,交钱给教堂或者为庄园主辛苦地劳作(你住的房子盖在庄园主拥有的土地上)。但你不必和时间做斗争。


作为一个农民,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挤牛奶、收割庄稼之类的任务,也是按需完成。说起时间,你可能会说,一个任务花了”Miserere 祷告”那么久,也就是背诵圣经第 50 章所需要的时间。因为农活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所以也没必要着急去完成任务。


在中世纪的英国,人们没有实现工作和生活完美平衡的概念。我们对时间管理的痴迷其实是现代发展的产物。


以前的人不担心时间太少,部分原因是他们不认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相反,他们把在地球上的时间,看作迈向永恒的短暂序曲。所以不必担心在这一生没有实现多少成就。以前的人也倾向于相信世界历史是停滞不前的。在有些文化中,人们相信历史是在几个可以预见的阶段循环往复。


世俗现代主义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在现代,人们开始明白,历史不断向前推进,直至到达理想的未来。当意义的核心不再是宗教,对来世的质疑也不断加深,人们开始让自己忙碌起来,充分利用在地球上的有限时间。


世俗的想法并不是用现代方式去思考时间的唯一原因。时钟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与时间相关的问题中,也发挥了作用。如今我们普遍认为机械钟是由中世纪的僧侣发明的,因为他们需要掌握时间,在日出前进行晨间诵经。但是,在现代工业劳动的发展过程中,时钟的重要性才进一步凸显。


曾经,劳动者是按照模糊的概念来获得报酬,比如“一天的工作”。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工厂主开始按照小时数给员工酬劳,这样能增加利润。因此,时间慢慢地从一个概念演变为资源,成为一种可被使用的东西,而不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03 直面生命的有限,我们就能过上充实的生活

如果忽略德国哲学家 Martin Heidegger 的研究,那么对时间的任何探寻都将是不完整的。在巨著《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中,Hiedegger 称人类有限的存在是和时间相关联的。换句话说,我们本身就是在地球上度过的有限时间。我们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的存在。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在回避或者否认这个事实。Heidegger 把这个称为“沉沦”(falling)。为了回避有限性这个概念,有些人寻求分心的东西或者迷失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自我安慰,认为自己只需随波逐流。这些人过着规范的生活,步入婚姻或者继续做着枯燥无味的工作。


如果想要过真实的生活,应该怎么做呢?Heidegger 认为,你必须直面你的有限性。


意识到你在地球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其实这种觉醒并不一定让人恐惧。每年夏天,瑞典当代哲学家 Martin Hägglund 都会和大家庭的成员一起到瑞典波罗的海沿岸度假。在这些假期中 Hägglund 感受到快乐,主要是因为快乐是有限的。因为不相信永恒,所以他知道自己不能永远享受这些假期。他和一起去度假的家人的关系,是受死亡所限制的。甚至度假地点的海岸线,也是由于该地区冰川消退而暂时存在。


拥抱有限并不代表对死亡感到压力。换个角度看,你还拥有时间,这简直不可思议,这是加拿大作家 David Cain 意识到的道理。他在多伦多 Danforth 大街参加过一个活动,才过去两周,那边就发生了一起大规模枪击事件。Cain 由此明白,并没有什么宇宙法则确保他的生存。


当然,在醒着的时间,作者也不会一直思考死亡的问题。Heidegger 认为,拥抱有限意味着要意识到,每次选择把时间花在某件事上,其实就意味着牺牲了另一件事。但是不要因为无法完成所有的事而感觉挫败,因为你坚定地选择了最重要的事,比如放弃其他的事去养活你的家庭,去看一场日落,或者写一本小说。


“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


04 给有限的目标设定优先顺序,成为一个更好的拖延者

像 Heidegger 这种哲学家,写过关于有限性的文章,就通常不会给出关于时间管理的建议,因为担心太像励志类作品。不过根据 Heidegger 的观点,关键在于,要想好不在哪些事情上浪费时间。由此我们能得出一些结论,简单来说,我们需要提高拖延的能力。


很多人有拖延的倾向,并为此自责不已。但是拖延是人类固有的倾向,无法避免。要成为更好的拖延者,就要把我们的关注从努力做好所有事,转向优先考虑最重要的事。


成为更好的拖延者,首要原则是用你的时间来回馈自己。比如说你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可能是一个创新的项目,或者发展一段你一直没时间维护的关系。你要积极地在行程中腾出时间,而不是等到有时间的时候才去做。你可以在早上起床后的一个小时来做你的项目,或者在日程表中规划好时间。


第二个原则是限制进行中的项目数量。想想要做的事情,你很有可能同时开启好几个新项目。但是同时进行几个项目的话,每当一个项目遇到瓶颈或者变得无趣时,你很有可能逃避它,开始做另一个项目。一次只专注于一个项目,你可以把它分解成多个小任务。每天,你只需要朝着目标完成几个小任务即可。


最后一个原则是只考虑最重要的事。无论乐不乐意,我们都不可能有时间完成想做的一切。不管是你比较享受的一段友情还是一个有点兴趣的工作机会,要学会对一些可能想做的事情说不。如果做一件事并不能帮你实现人生中最想达成的五个目标,那么拒绝它对你更好。


05 能让你分心的事物多得难以想象

即使你活到了 80 岁,也不代表你真正拥有 4000 周的时间。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突发事件,我们也容易分心。


自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就开始关注人类分心的倾向。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我们的现实是由注意力决定的。


当然,要对注意力实现完全掌控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神经学家认为,无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让我们能避开驶近的公交车。同时,要达成目标,我们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专注。


如今,我们面临的最明显的干扰来自于数字技术。现在很多人已经知道,通过抓住和跟踪我们的注意力,并把我们的数据卖给广告商,科技公司可以从中获利。为了盈利,公司进行“劝导式设计”(persuasive design),让我们沉迷于屏幕。但是技术带来的危险不只是浪费我们的时间。社交媒体也扭曲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技术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比如什么是重要的,我们面对的威胁以及政治对手。这对于线下行为有切实的影响。本书作者是一位狂热的 Twitter 用户,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哪怕他下线后,技术的负面影响也在延续。他的孩子出生后,他苦苦思索着如何在一条图文中描述儿子可爱的表现,而不是珍惜与他共同度过的时光。


但我们容易分心,不能只怪技术。也许有人会觉得意外,但是做真正重要的事会引起不适。如果你正在一个偏远的小木屋内写一本书,你很可能会觉得这个过程很痛苦或者无聊,没有办法完全专注在写书上。为了逃避,你也许会打个盹或者发发呆。


为什么做那些明明喜爱做的事情会带来不适?这是因为当你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时,它会迫使你面对自己的局限。你也许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天赋去完成一个创造性的项目。所以为了逃避现实,你很容易受到干扰。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克服这种不适,而不是每次一有干扰就分心。


06 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未来

你有没有发现,完成任务的时间总是比计划得要长?认知科学家 Douglas Hofstadter 发现了这个现象,并将它命名为:侯世达定律(Hofstadter’s law)。根据这个定律,即使你多留了时间给项目超时的部分,最终完成的时间会比这个时间还要长。


Hofstadter 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了这个定律。但如果你曾策划过一个项目,你就知道他说的没错。不过,虽然我们清楚生活经常脱离掌控,但是很多人依旧试图给人生中的每一分钟都做好规划。


作者成长在一个会提前三小时到达机场的家庭。但是他最终意识到,无论计划得多么周详,也不能保证一切会像你计划得那样发生。试图掌控未来只会把你的压力转移到担忧下个月、下个活动或者下个项目。


活在未来,除了过度计划,还有其它的表现。作者提到一种思维模式叫“等我最终…”,很多人都受其影响。我们告诉自己,等我最终遇到了完美的另一半,解决了心理疾病,或者管理好的繁重的工作,人生就会真正开启。而当下的时刻,永远用来追逐理想化的未来。


当然,如果有人靠着工资艰难度日,那么他们想要一份更好的工作很正常,想要更好的未来这无可厚非。但我们其他人如果能试着活在当下,而不是为了未来而活,可能对我们更好。


如果你曾经试着活在当下,你就会知道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一书中,作者 Robert Pirsig 回顾了在俄勒冈州观赏著名火山口湖的瞬间。站在这个塌陷的史前火山前,他却感觉无法尽情享受当下的时刻。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人气极高的旅游景点,这让眼前的美景略微失色。正因如此,活在当下的体验也打了折扣。


与其责备自己不能好好享受现在,不如接受我们永远活在当下这个事实。“活在当下”这件事,你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失败,因为无论你喜不喜欢,当下这个时刻是此时你所有的一切。


07 培养些兴趣,或者花时间陪伴家人朋友,这样你能从闲暇时光获益

在 1962 年出版的《愉悦的衰退》(The Decline of Pleasure)一书中, 评论家 Walter Kerr 指出,我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生产性活动来填满空闲时间。参加派对是为了扩展人际关系,周末待在家里是为了翻新房子。但是我们越来越找不到时间用来放松。


闲暇时光的衰退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工厂主鼓励工人下班后利用好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时的效率。讽刺的是,这个现象得到了劳动改革派和工会领袖的支持,他们认为工人可以在闲暇时间参加教育或文化活动完善自己。


好好利用闲暇时间的这个概念,如今依旧深刻影响着我们。为了充分享受闲暇的愉悦,是时候重新定义休闲的方式了。


如今,拥有一个爱好可能会让人尴尬。把一件事称为兴趣爱好就好像在暗示你是业余的。更加流行的做法是拥有一个可以带来利益的副业或活动。但是,有一个爱好能丰富你的生活,它的存在纯粹因为它让你感到愉悦。允许自己在一件事上表现平庸和业余,这能让你感到释放。


二十多年来,英国摇滚巨星 Rod Stewart 一直非常享受搭建 1940 年代美国城市景观的铁路模型。很明显,他这样做不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而且他在制作模型方面并没有多少天赋,他甚至雇了人帮他组装电线。


爱好能够丰富你的人生体验。但是当你思考怎么度过闲暇时光时,也许会考虑和其他人一起度过。瑞典一项研究发现,当更多人在假期中,抗抑郁药物的销售量下跌得更快。也就是说,在瑞典,人们最满足的时刻,就是和他人共度闲暇时光。


对于数字时代的游牧者来说,这些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人避开拥挤的办公室,选择通过笔记本电脑运营网络公司。当数字时代游牧者可以在泰国或危地马拉等闲适的地方尽情放松时,更多人意识到独自旅行可能会很孤独。


08 与其担心你的人生目的,不如试试“宇宙渺小”疗法

一天,出差途中飞过美国中西部的时候,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副总裁心生顿悟——她憎恨自己的生活。尽管她曾经对工作充满激情,现在已经不再觉得有意义了,她只希望辛苦工作最终可能会带来幸福。


疑惑自己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这个想法可能会让你不安。但要建立充实的人生,这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步。它会引领我们正视关于时间管理最基本的问题:如何让我们拥有的时间有意义?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各国政府实施封锁政策。伴随着创伤和死亡,在美国出现了一个共识:疫情是一个临界点,让人们暂时停下脚步,想想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即使是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资金不足的医疗体系和种族不平等,也让人们终于意识到什么是最重要的。


想把这个基本问题弄明白,可能是一个极其宏大的任务。很多新世纪(New Age)爱好者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被赋予了高尚的“人生目的”。因此,如果你没有准备离开办公室的工作,你可能觉得自己不可能拥有充满意义的生活。事实上,在整个宇宙眼里,无论你怎么使用时间都不重要。


我们与生俱来就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宇宙。这促使我们繁衍生息,传递基因。但是在宇宙时间的宏大计划中,我们个体的生命是极其渺小的。


乍一看这也许是个可怕的想法。但如果你仔细想想,也许能感到解脱。接受你的渺小,把你从自己设定的不可能做到的标准中解放出来,你并不需要保证在地球上度过非凡的一生。根据宇宙渺小疗法,任何职业都和给孩子准备一顿营养丰富的饭菜一样伟大。你不像莫扎特或爱因斯坦那样有天赋也没关系。在宇宙眼中,写一本书或者努力实现你认为重要的任何目标,都是值得你认真度过 4000 周的方式。


09 最终总结

用现代方式去思考时间,只是徒劳地试图掌控它。还好你可以从这种社会心态中解放自己。拖延、分心都是人类的局限,要顺势利用好它们,不要与之为敌。另外努力活在当下,这样你就能坦然接受死亡,让生活充满意义。


10 可行性建议

采用简单的或者单一功能的技术


我们经常会因为数字技术的干扰而分心,因为这些干扰让我们暂时摆脱被局限束缚的感觉。要对抗这种趋势,你可以把手机设置得尽可能无聊,比如把手机上所有的社交软件都删除,在访问设置中打开灰阶模式。你也可以试着使用一些只有单一功能的技术。比如,在电子书上阅读,不要用手机阅读,这样你分心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

用户头像

宇宙古今无有穷期,一生不过须臾,当思奋争 2020-05-07 加入

🏆InfoQ写作平台-签约作者 🏆 混迹于江湖,江湖却没有我的影子 热爱技术,专注于后端全栈,轻易不换岗 拒绝内卷,工作于外企开发,弹性不加班 热衷分享,执着于阅读写作,佛系不水文 同名公众号:《宇宙之一粟》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如何过好4000周:关于重新校准人生时间的建议_时间管理_宇宙之一粟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