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求超时简介
在接口自动化测试过程中,我们也常会遇到请求超时的场景,例如,A 发送请求,然后等待 B 的响应,同时开始计时,如果 A 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接收到 B 的响应,则 A 结束等待和计时,并宣告这次通信成功;如果 A 请求花费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没有接收到 B 的响应,则 A 结束等待和计时,并宣告这次通信失败,这个过程叫做请求超时。
如图 7-3 所示,测试用例 2 没有设置超时处理,遇到服务端阻塞,测试用例 2 一直处于等待的状态,后面的测试用例都不执行。
如图 7-4 所示,如果测试用例 2 设置了 3s 的超时时间,遇到服务端阻塞时,测试用例 2 在 3s 之后则抛出异常,测试用例 3 正常执行。
2.实战演示
编写 3 个测试用例(test_one、test_two、和 test_three),在测试用例 test_two 中设置超时时间为 3s,测试用例 test_two 向服务器发起请求,若超过 3s 还没有得到响应的话则抛出异常,后面的测试用例正常执行,演示代码如下(Python 版和 Java 版)。
(1)Python 演示代码
在 Python 编程实现中,我们可以通过调用请求方法时传入 timeout 参数控制超时时间。
import requests
class TestReq:
def test_one(self):
r = requests.post("https://httpbin.ceshiren.com/post")
assert r.status_code == 200
def test_two(self):
#通过timeout参数设置超时时间,设置超时时间为0.1s,模拟超时场景
r = requests.post("https://GitHub网站/post",timeout=0.1)
assert r.status_code == 200
def test_three(self):
r = requests.post("https://httpbin.ceshiren.com/post")
assert r.status_code == 200
复制代码
(2)Java 演示代码
在 Java 编程实现中,我们需要通过在程序中添加 RestAssured 的配置信息来处理超时的请求。通过 SetParam()设置超时时间,SetParam()中第一个参数为连接的类型,第二个参数为超时的最大时长(3000s).
import io.restassured.RestAssured;
import io.restassured.confing.HttpClientConfig;
import io.restassured.confing.RestAssuredConfig;
import org.junit.jupiter.api.Test;
import static io.restassured.RestAssured.given;
public class ReqTimeoutTest
{
@Test
void timeout1(){
given().
when().get("https://httpbin.ceshiren.com/
get").then().statusCode(200).log().all();
}
@Test
void timeout2(){
RestAssured.config RestAssuredConfig.config().httpClient(HttpClientConfig.httpClien
SetParam("http.connection.timeout",3000).
SetParam("http.socket.timeout",3000).
SetParam("http.connection-manager.timeout",3000));
given().when().get("https://GitHub网站/").then().log().all();
}
@Test
void timeout3(){
given().when().get("https://httpbin.ceshiren.com/
get").then().statusCode(200).log().all();
}
}
复制代码
3.总结
当二个测试用例超过超时时间还没有请求成功时,第二个测试用例会抛出异常,第二个测试用例抛出异常后,第三个测试用例正常执行。由此可见,遇到服务器阻塞的情况下,设置超时减少了程序的等待时间,并且不会影响后面测试用例的执行。
更多软件测试行业资讯可关注主页了解详情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