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敏捷转型常见误区及避坑指南(文末附 PPT)
上期直播我们分享了 DevOps 如何推动敏捷转型的方法论与最佳实践(点击查看),本期我们将结合全球 IT 演变历史及研发体系发展趋势来看敏捷转型的必要性,同时,也将为您揭秘敏捷转型的常见误区,分享敏捷转型过程中常见的“坑”,以及避坑指南,帮助企业顺利推进转型进程。
Tips:全文约 30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4-6 分钟
1.敏捷转型的必要性
“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
——Netscape 创始人、硅谷著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
回顾全球 IT 演变的历史,20 世纪 60 年代,晶体管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企业与个人开始能够通过小型的计算机解决问题。但在 90 年代以前,计算机的主要作用仍然是辅助计算,并没有完全融入业务,直到 21 世纪初,软件行业的一步步发展,拉开了 IT 高速发展的序幕。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而软件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和不确定,软件开发也带来了更大的 VUCA,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能够敏锐地感知环境、灵活的调整方向、积极地拥抱变化。
开发方法的共识——敏捷
如何能够快速的交付软件业务?据统计,2018 年全球范围内通过 CMMI 认证单企业有 80%采用敏捷的开发过程,而最新的敏捷现状调查中,SCRUM 敏捷框架占比 64%。
2005 年,国内开始逐渐接触到敏捷思想,而一些先进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学习外企,试点敏捷方法。随着这些首批企业借助敏捷成功实现转型,促进业务发展,逐步吸引了以金融行业为主的国内企业开始接受敏捷思想,如今,敏捷转型的浪潮在国内已经如火如荼。
2.敏捷转型常见误区
自己摸索,可能不是最佳实践
首先是“人”的问题。很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愿意引进外部资源,缺少权威敏捷转型专家指导和咨询等,容易重复造轮子,同时在企业内部试错成本太高,影响团队士气。
缺少赋能,团队无法自组织
解决了“人”的问题以后,“组织”层面也要做相应调整。一部分企业在组织上缺少了团队内部赋能,对于团队本身如何从职能型团队发展到全功能团队缺少认识,导致团队无法自组织,无法在团队内部形成高效协作的机制。
积极建设工具,容易闭门造车
当“人”和“组织”的问题解决了以后,下一个难点就是工具,基于开源工具改造,只能满足小团队的需求,若是采取自研,也会遇到投入产出比较低的问题。这类工具如何去选择,也是企业转型较为常见的误区。
团队分工,却无法高效协同
团队协同上无法贯彻敏捷,有的企业为了方面管控,牺牲效率,为了部门墙数据隔离,牺牲了顺畅协作。敏捷文化中,强调各部门以开放合作心态共同协作,而往往在传统方式中,企业管控、部门墙等问题是根深蒂固的,需要团队内部能够接受敏捷的文化。
局部尝试,无法规模化推广
试点团队已经能够使用相应的工具,并具备了敏捷的能力,但没有无法抽象流程和模板,不具备可复制性,导致无法大规模在企业内部进行推广。企业文化的变革必然会遇到阻力,需要企业自上而下进行推动和宣导。
度量,却不是持续改进
敏捷中并不鼓励考核个人,度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团队的持续改进,其核心在于及时暴露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而不是对个人的考核或是让数字更好看。
3.敏捷转型避坑指南
在许多企业进行实践后,基于对以上常见误区的分析和处理经验,我们也总结了一份企业敏捷转型的“避坑”指南。
项目整体目标
通过拆解整体目标,一步一步推进敏捷项目的落地。在第一阶段可能是敏捷专家的引入、方法论的学习、工具平台的建设等,并通过一到两个试点团队的建设,去实现小范围的敏捷,从而进入推广阶段,不断推进后续目标的达成。
项目工作思路
整体思路首先需要企业组织级支持转型,提供必要资源,完善人员管理规范、组织流程规范等。有了内部的支持以后,再去开展后续团队的试点、推广以及持续优化等工作。
价值导向
组织需要明确未来的发展路线(What to do),团队需要思考如何达成(How to do),通过 OKR 方式进行拆解,确定组织目标,团队目标以及个人目标,并相互关联,以推动共同实现最终目标。
产品端到端实践
通过落实 OKR,实现产品从启动,到需求优先级划分,到快速迭代交付,直到上线运营,实现产品端到端交付,完成软件开发目标。
敏捷试点团队开展以 OKR 为纽带
在推进过程中,OKR 拆解的目的不仅是要实现软件开发的目标,也要实现个人的目标,其中也包括个人成长等,实现整个团队的进步。
跨团队敏捷实践推广
在迭代计划会中,不仅需要进行团队内部的回顾,还需要进行跨团队的经验总结,从而实现一个“点”的敏捷扩大到“面”的敏捷,实现团队的推广。
训练敏捷教练角色能力
集中培训关键的敏捷教练角色,通过这部分人的能力提升,再回到各团队中向下把方法论和经验分享出去,以此层层递进,当企业大部分人都能够熟悉敏捷后,才能促使整体的转型成功。
横纵贯通,全面自动化、可视化、数据化的工具
工具需要横纵拉通,横向拉通,实现端到端工具集成、信息资产流转共享,流程融入工程平台,能效显示与精益改进。纵向融合,实现需求,开发,测试,运维各端工艺的平台支持与规则设定,及资源间复杂的拓扑关系构建。
满足企业稳敏双态的管理要求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平台需要满足稳敏双态的支持,一些传统业务需要采取瀑布开发模型时,能够提供相应的瀑布开发能力,快速迭代的业务需要敏捷开发时,能够提供敏捷的能力,满足稳敏双态的需求,实现企业转型的平滑过渡。
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以外,在度量、指标设计等方面也有相应的方法论,如您感兴趣可以点击下载完整 PPT。
获取 PPT:点击这里
4.敏捷转型成功要素
1.人
转型精益:具有敏捷转型经验的人
敢于试错:积极拥抱变化、敢于试错的人
开放合作:愿意敞开胸怀,合作共赢
专业卓越:具有专业技术追求卓越的人
2.流程
专业性:建立适配组织发展的敏捷制度
执行力:具有强化执行的简洁流程
改善性:不断树立高目标、持续改善的组织意志
适配性:结合现状痛点的流程事半功倍
3.工具
协同:在线协同,流程自动化
透明:数据透明,形成自驱动组织
稳定:工具稳定可靠,用户体验性好
开放:工具开放、扩展成本低、不被工具绑架
●精选互动问答 ●
Q:如何评价企业是否适合敏捷开发?
A:关键在于业务是否需要敏捷开发。企业如果一直停留在思考自身是否适合敏捷开发,思考组织、流程是否适合等层面,那么很有可能就被一直陷入困境中,从而逐渐落后于其他企业。我们应该从业务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企业业务是否需要敏捷的响应,是否需要快速的迭代和优化,以此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