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同学职场成长的核心认知
几个月前给某国企技术团队做了以“全链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的内训,内容结合了我做软件测试工作以来所有的思考总结和工程实践。昨晚面向知识星球内部同学,将这门课程免费进行了第二次分享。
第一课,我重点分享了对质量保障的理解和定位,以及线上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第二课则重点介绍了线上质量保障体系落地要面临的挑战,以及线上质量保障优先级最高的三个技术工程实践案例。
听完分享,星球的同学反馈说听懵了,也有同学说听完之后觉得自己之前的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当时没发现,现在觉得还有很多知识需要补足。
职场生涯中,不同阶段确实关注点会不一样。像测试工程师这种技术岗位,在职场生涯初期,重点在技术提升和实现细节上,确实是首要的。但长久来说,如果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走的更远更稳定,除了技术和方法,也需要对质量保障体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了解质量保障这件事在整个软件工程中的定位,了解技术如何在产品中产生正面作用,创造业务价值,比技术本身更重要。太过关注技术和细节,反而容易忽略全局,容易陷入迷茫,或者职场发展天花板会变低。
这篇文章,我想从我的角度,聊聊测试同学职场发展的几点核心认知。
技术不等于能力
软件测试工程师是一个技术岗位,要胜任这个岗位,技术是第一要素,很多同学也会把技术提升放在第一位置。但技术优秀就一定能做好质量保障工作吗?不一定!
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反而不是技术问题。比如对需求的理解不一样带来的信息差,比如对任务优先级的定义不同带来的资源错配,比如不同岗位对同一个需求的实现难度评估差异带来的工时预估和排期冲突。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了解业务,对需求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对任务优先级达成共识,对技术方案和人效有较为客观的预算投入。
职场中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往往是他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技术本身,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技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成长需要不设限的探索
这两年求职市场很冷,很多同学面临着裁员失业和找不到合适岗位的情况,偶尔有个看中的岗位出现,也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岗位要求相差甚远,原因是什么呢?
一方面,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 IT 产业红利期,已经过去。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快速发展期和暂时的低谷,这是一种阶段性的波峰波谷。在行业发展初期,门槛较低,对技术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没那么高,有基本的技术能力就大概率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但行业是不断发展和成熟的,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和演进,如果想着吃老本,或者自身技术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跟不上行业发展,那迟早会面临这种局面,这也是互联网行业“35 岁失业危机”的原因。
另一方面,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会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当技术发展到成熟期以后,除非有革命性的变化带来新的岗位,否则你可以认为这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变成一个存量博弈。这个时候想要在这个行业持续耕耘发展,要么你需要想办法成为这个行业某个领域的前 1%,成为定义事实上的标准那一小撮人;要么你就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职责和能力边界,去“卷”其他岗位。
为什么这几年所谓的敏捷、devops、测试左移右移越来越火热,从自私一点的角度出发,其实就是从单一职责逐渐向综合性岗位转变。单一职责能保证大家分工明确,都有肉吃,再不济有点汤喝。但存量博弈的时候,你多做一点,别人就少做一点。你的产出表面上会更高,被裁员的概率就越低。
我不否认敏捷、devops、测试左移右移对企业和团队甚至个人带来的正面价值,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优化质量,提升生产效率。但从测试工程师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熟悉业务,了解产品运营,提升对研发和运维岗位的了解和技术能力,也能让你在职场的路更宽,可选择的余地更大。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老张】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8f8dffc0fb398b896b8c36420】。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