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件委托的理解
(1)事件委托的概念
事件委托本质上是利用了浏览器事件冒泡的机制。因为事件在冒泡过程中会上传到父节点,父节点可以通过事件对象获取到目标节点,因此可以把子节点的监听函数定义在父节点上,由父节点的监听函数统一处理多个子元素的事件,这种方式称为事件委托(事件代理)。
使用事件委托可以不必要为每一个子元素都绑定一个监听事件,这样减少了内存上的消耗。并且使用事件代理还可以实现事件的动态绑定,比如说新增了一个子节点,并不需要单独地为它添加一个监听事件,它绑定的事件会交给父元素中的监听函数来处理。
(2)事件委托的特点
如果有一个列表,列表之中有大量的列表项,需要在点击列表项的时候响应一个事件:
<ul id="list">
<li>item 1</li>
<li>item 2</li>
<li>item 3</li>
......
<li>item n</li>
</ul>
复制代码
如果给每个列表项一一都绑定一个函数,那对于内存消耗是非常大的,效率上需要消耗很多性能。因此,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个点击事件绑定到他的父层,也就是 ul 上,然后在执行事件时再去匹配判断目标元素,所以事件委托可以减少大量的内存消耗,节约效率。
给上述的例子中每个列表项都绑定事件,在很多时候,需要通过 AJAX 或者用户操作动态的增加或者去除列表项元素,那么在每一次改变的时候都需要重新给新增的元素绑定事件,给即将删去的元素解绑事件;如果用了事件委托就没有这种麻烦了,因为事件是绑定在父层的,和目标元素的增减是没有关系的,执行到目标元素是在真正响应执行事件函数的过程中去匹配的,所以使用事件在动态绑定事件的情况下是可以减少很多重复工作的。
// 来实现把 #list 下的 li 元素的事件代理委托到它的父层元素也就是 #list 上:
// 给父层元素绑定事件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 {
// 兼容性处理
var event = e || window.event;
var target = event.target || event.srcElement;
// 判断是否匹配目标元素
if (target.nodeName.toLocaleLowerCase === 'li') {
console.log('the content is: ', target.innerHTML);
}
});
复制代码
在上述代码中, target 元素则是在 #list 元素之下具体被点击的元素,然后通过判断 target 的一些属性(比如:nodeName,id 等等)可以更精确地匹配到某一类 #list li 元素之上;
(3)局限性
当然,事件委托也是有局限的。比如 focus、blur 之类的事件没有事件冒泡机制,所以无法实现事件委托;mousemove、mouseout 这样的事件,虽然有事件冒泡,但是只能不断通过位置去计算定位,对性能消耗高,因此也是不适合于事件委托的。
当然事件委托不是只有优点,它也是有缺点的,事件委托会影响页面性能,主要影响因素有:
在必须使用事件委托的地方,可以进行如下的处理:
只在必须的地方,使用事件委托,比如:ajax
的局部刷新区域
尽量的减少绑定的层级,不在body
元素上,进行绑定
减少绑定的次数,如果可以,那么把多个事件的绑定,合并到一次事件委托中去,由这个事件委托的回调,来进行分发。
变量提升
函数在运行的时候,会首先创建执行上下文,然后将执行上下文入栈,然后当此执行上下文处于栈顶时,开始运行执行上下文。
在创建执行上下文的过程中会做三件事:创建变量对象,创建作用域链,确定 this 指向,其中创建变量对象的过程中,首先会为 arguments 创建一个属性,值为 arguments,然后会扫码 function 函数声明,创建一个同名属性,值为函数的引用,接着会扫码 var 变量声明,创建一个同名属性,值为 undefined,这就是变量提升。
在地址栏里输入一个地址回车会发生哪些事情
1、解析URL:首先会对 URL 进行解析,分析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协议和请求的资源的路径。如果输入的 URL 中的协议或者主机名不合法,将会把地址栏中输入的内容传递给搜索引擎。如果没有问题,浏览器会检查 URL 中是否出现了非法字符,如果存在非法字符,则对非法字符进行转义后再进行下一过程。
2、缓存判断:浏览器会判断所请求的资源是否在缓存里,如果请求的资源在缓存里并且没有失效,那么就直接使用,否则向服务器发起新的请求。
3、DNS解析: 下一步首先需要获取的是输入的 URL 中的域名的 IP 地址,首先会判断本地是否有该域名的 IP 地址的缓存,如果有则使用,如果没有则向本地 DNS 服务器发起请求。本地 DNS 服务器也会先检查是否存在缓存,如果没有就会先向根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获得负责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后,再向顶级域名服务器请求,然后获得负责的权威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后,再向权威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最终获得域名的 IP 地址后,本地 DNS 服务器再将这个 IP 地址返回给请求的用户。用户向本地 DNS 服务器发起请求属于递归请求,本地 DNS 服务器向各级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属于迭代请求。
4、获取MAC地址: 当浏览器得到 IP 地址后,数据传输还需要知道目的主机 MAC 地址,因为应用层下发数据给传输层,TCP 协议会指定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然后下发给网络层。网络层会将本机地址作为源地址,获取的 IP 地址作为目的地址。然后将下发给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发送需要加入通信双方的 MAC 地址,本机的 MAC 地址作为源 MAC 地址,目的 MAC 地址需要分情况处理。通过将 IP 地址与本机的子网掩码相与,可以判断是否与请求主机在同一个子网里,如果在同一个子网里,可以使用 APR 协议获取到目的主机的 MAC 地址,如果不在一个子网里,那么请求应该转发给网关,由它代为转发,此时同样可以通过 ARP 协议来获取网关的 MAC 地址,此时目的主机的 MAC 地址应该为网关的地址。
5、TCP三次握手: 下面是 TCP 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过程,首先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SYN 连接请求报文段和一个随机序号,服务端接收到请求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 SYN ACK报文段,确认连接请求,并且也向客户端发送一个随机序号。客户端接收服务器的确认应答后,进入连接建立的状态,同时向服务器也发送一个ACK 确认报文段,服务器端接收到确认后,也进入连接建立状态,此时双方的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6、HTTPS握手: 如果使用的是 HTTPS 协议,在通信前还存在 TLS 的一个四次握手的过程。首先由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使用的协议的版本号、一个随机数和可以使用的加密方法。服务器端收到后,确认加密的方法,也向客户端发送一个随机数和自己的数字证书。客户端收到后,首先检查数字证书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则再生成一个随机数,并使用证书中的公钥对随机数加密,然后发送给服务器端,并且还会提供一个前面所有内容的 hash 值供服务器端检验。服务器端接收后,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解密,同时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前面所有内容的 hash 值供客户端检验。这个时候双方都有了三个随机数,按照之前所约定的加密方法,使用这三个随机数生成一把秘钥,以后双方通信前,就使用这个秘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再传输。
7、返回数据: 当页面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端后,服务器端会返回一个 html 文件作为响应,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开始对 html 文件进行解析,开始页面的渲染过程。
8、页面渲染: 浏览器首先会根据 html 文件构建 DOM 树,根据解析到的 css 文件构建 CSSOM 树,如果遇到 script 标签,则判端是否含有 defer 或者 async 属性,要不然 script 的加载和执行会造成页面的渲染的阻塞。当 DOM 树和 CSSOM 树建立好后,根据它们来构建渲染树。渲染树构建好后,会根据渲染树来进行布局。布局完成后,最后使用浏览器的 UI 接口对页面进行绘制。这个时候整个页面就显示出来了。
9、TCP四次挥手: 最后一步是 TCP 断开连接的四次挥手过程。若客户端认为数据发送完成,则它需要向服务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服务端收到连接释放请求后,会告诉应用层要释放 TCP 链接。然后会发送 ACK 包,并进入 CLOSE_WAIT 状态,此时表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连接已经释放,不再接收客户端发的数据了。但是因为 TCP 连接是双向的,所以服务端仍旧可以发送数据给客户端。服务端如果此时还有没发完的数据会继续发送,完毕后会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然后服务端便进入 LAST-ACK 状态。客户端收到释放请求后,向服务端发送确认应答,此时客户端进入 TIME-WAIT 状态。该状态会持续 2MSL(最大段生存期,指报文段在网络中生存的时间,超时会被抛弃) 时间,若该时间段内没有服务端的重发请求的话,就进入 CLOSED 状态。当服务端收到确认应答后,也便进入 CLOSED 状态。
复制代码
PWA 使用过吗?serviceWorker 的使用原理是啥?
渐进式网络应用(PWA)
是谷歌在 2015 年底提出的概念。基本上算是 web 应用程序,但在外观和感觉上与原生app
类似。支持PWA
的网站可以提供脱机工作、推送通知和设备硬件访问等功能。
Service Worker
是浏览器在后台独立于网页运行的脚本,它打开了通向不需要网页或用户交互的功能的大门。 现在,它们已包括如推送通知和后台同步等功能。 将来,Service Worker
将会支持如定期同步或地理围栏等其他功能。 本教程讨论的核心功能是拦截和处理网络请求,包括通过程序来管理缓存中的响应。
谈谈你对状态管理的理解
首先介绍 Flux,Flux 是一种使用单向数据流的形式来组合 React 组件的应用架构。
Flux 包含了 4 个部分,分别是 Dispatcher
、 Store
、View
、Action
。Store
存储了视图层所有的数据,当 Store
变化后会引起 View 层的更新。如果在视图层触发一个 Action
,就会使当前的页面数据值发生变化。Action 会被 Dispatcher 进行统一的收发处理,传递给 Store 层,Store 层已经注册过相关 Action 的处理逻辑,处理对应的内部状态变化后,触发 View 层更新。
Flux 的优点是单向数据流,解决了 MVC 中数据流向不清的问题
,使开发者可以快速了解应用行为。从项目结构上简化了视图层设计,明确了分工,数据与业务逻辑也统一存放管理,使在大型架构的项目中更容易管理、维护代码。
其次是 Redux
,Redux 本身是一个 JavaScript 状态容器,提供可预测化状态的管理。社区通常认为 Redux 是 Flux 的一个简化设计版本,它提供的状态管理,简化了一些高级特性的实现成本,比如撤销、重做、实时编辑、时间旅行、服务端同构等。
Redux 的核心设计包含了三大原则:单一数据源、纯函数 Reducer、State 是只读的
。
Redux 中整个数据流的方案与 Flux 大同小异
Redux 中的另一大核心点是处理“副作用”,AJAX 请求等异步工作,或不是纯函数产生的第三方的交互都被认为是 “副作用”。这就造成在纯函数设计的 Redux 中,处理副作用变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社区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类是在 Dispatch
的时候会有一个 middleware 中间件层
,拦截分发的 Action 并添加额外的复杂行为
,还可以添加副作用。第一类方案的流行框架有 Redux-thunk、Redux-Promise、Redux-Observable、Redux-Saga
等。
第二类是允许 Reducer
层中直接处理副作用,采取该方案的有 React Loop
,React Loop
在实现中采用了 Elm 中分形的思想,使代码具备更强的组合能力。
除此以外,社区还提供了更为工程化的方案,比如 rematch 或 dva
,提供了更详细的模块架构能力,提供了拓展插件以支持更多功能。
Redux 的优点很多:
结果可预测;
代码结构严格易维护;
模块分离清晰且小函数结构容易编写单元测试;
Action
触发的方式,可以在调试器中使用时间回溯,定位问题更简单快捷;
单一数据源使服务端同构变得更为容易;社区方案多,生态也更为繁荣。
最后是 Mobx
,Mobx 通过监听数据的属性变化,可以直接在数据上更改触发 UI 的渲染。在使用上更接近 Vue,比起 Flux 与 Redux
的手动挡的体验,更像开自动挡的汽车。Mobx 的响应式实现原理与 Vue 相同
,以 Mobx 5
为分界点,5 以前采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方案,5 及以后使用 Proxy
的方案。它的优点是样板代码少、简单粗暴、用户学习快、响应式自动更新数据
让开发者的心智负担更低。
Mobx 在开发项目时简单快速,但应用 Mobx 的场景 ,其实完全可以用 Vue 取代。如果纯用 Vue,体积还会更小巧
深浅拷贝
浅拷贝:只考虑对象类型。
function shallowCopy(obj) {
if (typeof obj !== 'object') return
let newObj = obj instanceof Array ? [] : {}
for (let key in obj) {
if (obj.hasOwnProperty(key)) {
newObj[key] = obj[key]
}
}
return newObj
}
复制代码
简单版深拷贝:只考虑普通对象属性,不考虑内置对象和函数。
function deepClone(obj) {
if (typeof obj !== 'object') return;
var newObj = obj instanceof Array ? [] : {};
for (var key in obj) {
if (obj.hasOwnProperty(key)) {
newObj[key] = typeof obj[key] === 'object' ? deepClone(obj[key]) : obj[key];
}
}
return newObj;
}
复制代码
复杂版深克隆:基于简单版的基础上,还考虑了内置对象比如 Date、RegExp 等对象和函数以及解决了循环引用的问题。
const isObject = (target) =>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ypeof target === "function") && target !== null;
function deepClone(target, map = new WeakMap()) {
if (map.get(target)) {
return target;
}
// 获取当前值的构造函数:获取它的类型
let constructor = target.constructor;
// 检测当前对象target是否与正则、日期格式对象匹配
if (/^(RegExp|Date)$/i.test(constructor.name)) {
// 创建一个新的特殊对象(正则类/日期类)的实例
return new constructor(target);
}
if (isObject(target)) {
map.set(target, true); // 为循环引用的对象做标记
const cloneTarget = Array.isArray(target) ? [] : {};
for (let prop in target) {
if (target.hasOwnProperty(prop)) {
cloneTarget[prop] = deepClone(target[prop], map);
}
}
return cloneTarget;
} else {
return target;
}
}
复制代码
参考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哪些操作会造成内存泄漏?
第一种情况是由于使用未声明的变量,而意外的创建了一个全局变量,而使这个变量一直留在内存中无法被回收。
第二种情况是设置了 setInterval 定时器,而忘记取消它,如果循环函数有对外部变量的引用的话,那么这个变量会被一直留在内存中,而无法被回收。
第三种情况是获取一个 DOM 元素的引用,而后面这个元素被删除,由于我们一直保留了对这个元素的引用,所以它也无法被回收。
第四种情况是不合理的使用闭包,从而导致某些变量一直被留在内存当中。
代码输出问题
function A(){
}
function B(a){
this.a = a;
}
function C(a){
if(a){
this.a = a;
}
}
A.prototype.a = 1;
B.prototype.a = 1;
C.prototype.a = 1;
console.log(new A().a);
console.log(new B().a);
console.log(new C(2).a);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1 undefined 2
解析:
console.log(new A().a),new A()为构造函数创建的对象,本身没有 a 属性,所以向它的原型去找,发现原型的 a 属性的属性值为 1,故该输出值为 1;
console.log(new B().a),ew B()为构造函数创建的对象,该构造函数有参数 a,但该对象没有传参,故该输出值为 undefined;
console.log(new C(2).a),new C()为构造函数创建的对象,该构造函数有参数 a,且传的实参为 2,执行函数内部,发现 if 为真,执行 this.a = 2,故属性 a 的值为 2。
代码输出结果
Promise.resolve(1)
.then(2)
.then(Promise.resolve(3))
.then(console.log)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如下:
1
Promise {<fulfilled>: undefined}
复制代码
Promise.resolve 方法的参数如果是一个原始值,或者是一个不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则 Promise.resolve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resolved,Promise.resolve 方法的参数,会同时传给回调函数。
then 方法接受的参数是函数,而如果传递的并非是一个函数,它实际上会将其解释为 then(null),这就会导致前一个 Promise 的结果会传递下面。
原型
JavaScript中的对象都有一个特殊的 prototype 内置属性,其实就是对其他对象的引用
几乎所有的对象在创建时 prototype 属性都会被赋予一个非空的值,我们可以把这个属性当作一个备用的仓库
当试图引用对象的属性时会出发get操作,第一步时检查对象本身是否有这个属性,如果有就使用它,没有就去原型中查找。一层层向上直到Object.prototype顶层
基于原型扩展描述一下原型链,什么是原型链,原型的继承,ES5和ES6继承与不同点。
复制代码
Nginx 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Nginx 是一款轻量级的 Web 服务器,也可以用于反向代理、负载平衡和 HTTP 缓存等。Nginx 使用异步事件驱动的方法来处理请求,是一款面向性能设计的 HTTP 服务器。
传统的 Web 服务器如 Apache 是 process-based 模型的,而 Nginx 是基于 event-driven 模型的。正是这个主要的区别带给了 Nginx 在性能上的优势。
Nginx 架构的最顶层是一个 master process,这个 master process 用于产生其他的 worker process,这一点和 Apache 非常像,但是 Nginx 的 worker process 可以同时处理大量的 HTTP 请求,而每个 Apache process 只能处理一个。
继承
原型继承
核心思想:子类的原型成为父类的实例
实现:
function SuperType() {
this.colors = ['red', 'green'];
}
function SubType() {}
// 原型继承关键: 子类的原型成为父类的实例
SubType.prototype = new SuperType();
// 测试
let instance1 = new SubType();
instance1.colors.push('blue');
let instance2 = new SubType();
console.log(instance2.colors); // ['red', 'green', 'blue']
复制代码
原型继承存在的问题:
原型中包含的引用类型属性将被所有实例对象共享
子类在实例化时不能给父类构造函数传参
构造函数继承
核心思想:在子类构造函数中调用父类构造函数
实现:
function SuperType(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colors = ['red', 'green'];
this.getName = function() {
return this.name;
}
}
function SubType(name) {
// 继承 SuperType 并传参
SuperType.call(this, name);
}
// 测试
let instance1 = new SubType('instance1');
instance1.colors.push('blue');
console.log(instance1.colors); // ['red','green','blue']
let instance2 = new SubType('instance2');
console.log(instance2.colors); // ['red', 'green']
复制代码
构造函数继承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了原型继承的引用值共享问题。优点是可以在子类构造函数中向父类构造函数传参。它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方法必须在构造函数中定义,因此方法不能重用。2)子类也不能访问父类原型上定义的方法。
组合继承
核心思想:综合了原型链和构造函数,即,使用原型链继承原型上的方法,而通过构造函数继承实例属性。
实现:
function SuperType(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colors = ['red', 'green'];
}
Super.prototype.sayName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name);
}
function SubType(name, age) {
// 继承属性
SuperType.call(this, name);
// 实例属性
this.age = age;
}
// 继承方法
SubType.prototype = new SuperType();
// 测试
let instance1 = new SubType('instance1', 1);
instance1.sayName(); // "instance1"
instance1.colors.push("blue");
console.log(instance1.colors); // ['red','green','blue']
let instance2 = new SubType('instance2', 2);
instance2.sayName(); // "instance2"
console.log(instance2.colors); // ['red','green']
复制代码
组合继承存在的问题是:父类构造函数始终会被调用两次:一次是在创建子类原型时new SuperType()
调用,另一次是在子类构造函数中SuperType.call()
调用。
寄生式组合继承(最佳)
核心思想:通过构造函数继承属性,但使用混合式原型继承方法,即,不通过调用父类构造函数给子类原型赋值,而是取得父类原型的一个副本。
实现:
function SuperType(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colors = ['red', 'green'];
}
Super.prototype.sayName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name);
}
function SubType(name, age) {
// 继承属性
SuperType.call(this, name);
this.age = age;
}
// 继承方法
SubType.prototype = Object.create(SuperType.prototype);
// 重写原型导致默认 constructor 丢失,手动将 constructor 指回 SubType
SubType.prototype.constructor = SubType;
复制代码
class 实现继承(ES6)
核心思想:通过 extends
来实现类的继承(相当于 ES5
的原型继承)。通过 super
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相当于 ES5
的构造函数继承)。
实现:
class SuperType {
constructor(name) {
this.name = name;
}
sayName() {
console.log(this.name);
}
}
class SubType extends SuperType {
constructor(name, age) {
super(name); // 继承属性
this.age = age;
}
}
// 测试
let instance = new SubType('instance', 0);
instance.sayName(); // "instance"
复制代码
虽然类继承使用的是新语法,但背后依旧使用的是原型链。
什么是作用域?
ES5 中只存在两种作用域: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在 JavaScript 中,我们将作用域定义为一套规则,这套规则用来管理引擎如何在当前作用域以及嵌套子作用域中根据标识符名称进行变量(变量名或者函数名)查找
手写题:Promise 原理
class MyPromise {
constructor(fn) {
this.callbacks = [];
this.state = "PENDING";
this.value = null;
fn(this._resolve.bind(this), this._reject.bind(this));
}
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return new MyPromise((resolve, reject) =>
this._handle({
onFulfilled: onFulfilled || null,
onRejected: onRejected || null,
resolve,
reject,
})
);
}
catch(onRejected) {
return this.then(null, onRejected);
}
_handle(callback)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callbacks.push(callback);
return;
}
let cb =
this.state === "FULFILLED" ? callback.onFulfilled : callback.onRejected;
if (!cb) {
cb = this.state === "FULFILLED" ? callback.resolve : callback.reject;
cb(this.value);
return;
}
let ret;
try {
ret = cb(this.value);
cb = this.state === "FULFILLED" ? callback.resolve : callback.reject;
} catch (error) {
ret = error;
cb = callback.reject;
} finally {
cb(ret);
}
}
_resolve(value) {
if (value && (typeof value === "object" || typeof value === "function")) {
let then = value.then;
if (typeof then === "function") {
then.call(value, this._resolve.bind(this), this._reject.bind(this));
return;
}
}
this.state === "FULFILLED";
this.value = value;
this.callbacks.forEach((fn) => this._handle(fn));
}
_reject(error) {
this.state === "REJECTED";
this.value = error;
this.callbacks.forEach((fn) => this._handle(fn));
}
}
const p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ject(new Error("fail")), 3000);
});
const p2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solve(p1), 1000);
});
p2.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catch((error) => console.log(error));
复制代码
Promise.race
描述:只要promises
中有一个率先改变状态,就返回这个率先改变的Promise
实例的返回值。
实现:
Promise.race = function(promises){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if(Array.isArray(promises)) {
if(promises.length === 0) return resolve(promises);
promises.forEach((item) => {
Promise.resolve(item).then(
value => resolve(value),
reason => reject(reason)
);
})
}
else return reject(new TypeError("Argument is not iterable"));
});
}
复制代码
instanceof
题目描述:手写 instanceof 操作符实现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myInstanceof(left, right) {
while (true) {
if (left === null) {
return false;
}
if (left.__proto__ === right.prototype) {
return true;
}
left = left.__proto__;
}
}
复制代码
对 Flex 布局的理解及其使用场景
Flex 是 FlexibleBox 的缩写,意为"弹性布局",用来为盒状模型提供最大的灵活性。任何一个容器都可以指定为 Flex 布局。行内元素也可以使用 Flex 布局。注意,设为 Flex 布局以后,子元素的 float、clear 和 vertical-align 属性将失效。采用 Flex 布局的元素,称为 Flex 容器(flex container),简称"容器"。它的所有子元素自动成为容器成员,称为 Flex 项目(flex item),简称"项目"。容器默认存在两根轴:水平的主轴(main axis)和垂直的交叉轴(cross axis),项目默认沿水平主轴排列。
以下 6 个属性设置在容器上:
flex-direction 属性决定主轴的方向(即项目的排列方向)。
flex-wrap 属性定义,如果一条轴线排不下,如何换行。
flex-flow 属性是 flex-direction 属性和 flex-wrap 属性的简写形式,默认值为 row nowrap。
justify-content 属性定义了项目在主轴上的对齐方式。
align-items 属性定义项目在交叉轴上如何对齐。
align-content 属性定义了多根轴线的对齐方式。如果项目只有一根轴线,该属性不起作用。
以下 6 个属性设置在项目上:
order 属性定义项目的排列顺序。数值越小,排列越靠前,默认为 0。
flex-grow 属性定义项目的放大比例,默认为 0,即如果存在剩余空间,也不放大。
flex-shrink 属性定义了项目的缩小比例,默认为 1,即如果空间不足,该项目将缩小。
flex-basis 属性定义了在分配多余空间之前,项目占据的主轴空间。浏览器根据这个属性,计算主轴是否有多余空间。它的默认值为 auto,即项目的本来大小。
flex 属性是 flex-grow,flex-shrink 和 flex-basis 的简写,默认值为 0 1 auto。
align-self 属性允许单个项目有与其他项目不一样的对齐方式,可覆盖 align-items 属性。默认值为 auto,表示继承父元素的 align-items 属性,如果没有父元素,则等同于 stretch。
简单来说: flex 布局是 CSS3 新增的一种布局方式,可以通过将一个元素的 display 属性值设置为 flex 从而使它成为一个 flex 容器,它的所有子元素都会成为它的项目。一个容器默认有两条轴:一个是水平的主轴,一个是与主轴垂直的交叉轴。可以使用 flex-direction 来指定主轴的方向。可以使用 justify-content 来指定元素在主轴上的排列方式,使用 align-items 来指定元素在交叉轴上的排列方式。还可以使用 flex-wrap 来规定当一行排列不下时的换行方式。对于容器中的项目,可以使用 order 属性来指定项目的排列顺序,还可以使用 flex-grow 来指定当排列空间有剩余的时候,项目的放大比例,还可以使用 flex-shrink 来指定当排列空间不足时,项目的缩小比例。
LRU 算法
实现代码如下:
// 一个Map对象在迭代时会根据对象中元素的插入顺序来进行
// 新添加的元素会被插入到map的末尾,整个栈倒序查看
class LRUCache {
constructor(capacity) {
this.secretKey = new Map();
this.capacity = capacity;
}
get(key) {
if (this.secretKey.has(key)) {
let tempValue = this.secretKey.get(key);
this.secretKey.delete(key);
this.secretKey.set(key, tempValue);
return tempValue;
} else return -1;
}
put(key, value) {
// key存在,仅修改值
if (this.secretKey.has(key)) {
this.secretKey.delete(key);
this.secretKey.set(key, value);
}
// key不存在,cache未满
else if (this.secretKey.size < this.capacity) {
this.secretKey.set(key, value);
}
// 添加新key,删除旧key
else {
this.secretKey.set(key, value);
// 删除map的第一个元素,即为最长未使用的
this.secretKey.delete(this.secretKey.keys().next().value);
}
}
}
// let cache = new LRUCache(2);
// cache.put(1, 1);
// cache.put(2, 2);
// console.log("cache.get(1)", cache.get(1))// 返回 1
// cache.put(3, 3);// 该操作会使得密钥 2 作废
// console.log("cache.get(2)", cache.get(2))// 返回 -1 (未找到)
// cache.put(4, 4);// 该操作会使得密钥 1 作废
// console.log("cache.get(1)", cache.get(1))// 返回 -1 (未找到)
// console.log("cache.get(3)", cache.get(3))// 返回 3
// console.log("cache.get(4)", cache.get(4))// 返回 4
复制代码
其他值到布尔类型的值的转换规则?
以下这些是假值:• undefined• null• false• +0、-0 和 NaN• ""
假值的布尔强制类型转换结果为 false。从逻辑上说,假值列表以外的都应该是真值。
Promise.all 和 Promise.race 的区别的使用场景
(1)Promise.all Promise.all
可以将多个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同时,成功和失败的返回值是不同的,成功的时候返回的是一个结果数组,而失败的时候则返回最先被 reject 失败状态的值。
Promise.all 中传入的是数组,返回的也是是数组,并且会将进行映射,传入的 promise 对象返回的值是按照顺序在数组中排列的,但是注意的是他们执行的顺序并不是按照顺序的,除非可迭代对象为空。
需要注意,Promise.all 获得的成功结果的数组里面的数据顺序和 Promise.all 接收到的数组顺序是一致的,这样当遇到发送多个请求并根据请求顺序获取和使用数据的场景,就可以使用 Promise.all 来解决。
(2)Promise.race
顾名思义,Promse.race 就是赛跑的意思,意思就是说,Promise.race([p1, p2, p3])里面哪个结果获得的快,就返回那个结果,不管结果本身是成功状态还是失败状态。当要做一件事,超过多长时间就不做了,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Promise.race([promise1,timeOutPromise(5000)]).then(res=>{})
复制代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