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二级等保测评:构建基础安全框架的核心路径

一、二级等保的定位与适用范围
黑龙江省二级等保测评依据《网络安全法》及《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针对可能对公民、法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产生损害但未危及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其适用场景包括中小型企业内部管理系统、非核心业务平台及一般政务服务系统。此类系统需满足 135 项测评指标,覆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十大领域,强调基础防护能力的可验证性。
二、测评内容的技术与管理双维度
技术层面,二级等保要求实现通信加密、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日志留存(至少 6 个月)等核心功能。例如,网络边界需部署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IDS),防止非法访问;数据存储需采用加密技术,避免明文泄露。管理层面,需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测评机构通过访谈、文档审查及工具测试,验证制度与技术的落地情况。
三、合规流程与周期管理
二级等保测评流程包括系统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及监督检查。企业需在系统投入运行后 30 日内完成备案,测评周期原则上为 2 年,但若系统发生重大变更,需在 1 个月内重新测评。测评结论分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其中“不符合”系统需在 3 个月内完成整改,否则可能面临业务暂停风险。黑龙江省公安厅网安总队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强化测评过程监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