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智能进化,汇成数字中国的璀璨银河
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提出,“城市从其起源时代开始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足以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更多的设施。”
他认为,城市是人类最精致的发明,也是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现。城市需要一次次完成进化,尤其是要吸收最先进的人类科技成果。
这个观点非常重要。无论是对城市中的居民,还是对城市所承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来说,与时俱进的城市都将带来巨大的价值。就像福州的三坊七巷,它起于宋代,最终在不断的进化与完善下,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既有精雕细琢、飞檐斗拱的城市艺术,也有便利先进的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代表了中国古典城市的极高水准,也才得以培育出林则徐、刘齐衔、严复、林徽因、冰心等众多乡梓名人,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近日,一次关于城市与科技融合,城市在智能时代持续进化的讨论,在三坊七巷拉开了序幕。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华为举办了“共筑城市智能体 点亮数字中国新征程”三坊七巷智慧城市高峰对话。
(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解决方案全球研发总裁陈金助)
期间,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解决方案全球研发总裁陈金助在题为《“共筑城市智能体,深耕城市数字化”暨城市数字化解决方案发布》主题演讲时表示,面对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机遇,华为基于城市智能体架构,建设数智融合的城市智能中枢,构建品质安全的自动驾驶网络,打造万物互联的城市感知体系,联合业界合作伙伴,发布多场景解决方案,推进数字技术与 “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支撑城市的数字化发展。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经历新进化:迈入以城市智能体为理念和参考技术架构的新阶段。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城市再进化
今年 2 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预示着数字中国的建设迈向了新阶段,数字技术与行业、城市、经济将进一步深度融合,这就需要业界达成共同的理念,基于开放的技术架构,形成合力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智能体作为创新的理念、开放的架构,正在逐步承担起这一责任。
城市的信息化、数字化在中国已经经历了 20 余年的发展。中国的每个地级市,如今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智慧城市项目。在这期间,智慧城市也经历了一次次进化。从最初的信息汇聚,到数字技术、感知技术的加入。一次次进化,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也让中国城市的科技水准,成为了一张全球知名的名片。
而在上一个发展阶段,城市大脑在智慧城市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价值。但在数字中国的发展浪潮中,城市大脑的技术与理念也开始出现了滞后性。智慧城市再进化,已经迫在眉睫。
这一轮城市的进化核心,在于必须强化城市虚实之间的双向映射关系。
这是因为,随着城市治理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以城市大脑为代表的能力体系,已经暴露出了服务体验差、治理效率低、安全隐患多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在两方面的负面表现较为突出。一是出现重大事故与突发情况时,数字化技术暴露出的滞后性,难以参与到处置能力当中来;另一方面在于民众的办事体验依旧有提升空间。
形象一点比喻,这个阶段的智慧城市,就像孩童没有长大,虽然能够吸收一些知识,但是还不能流利地交流,更难以用行动来反馈。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邬伦)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邬伦表示,城市是像人体一样的运行体、有机体、智能体,新一代的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通过数字孪生、5G、AI、IoT 等数字技术,构建时空智能网格体,实现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使城市具备泛在感知与实时监测的能力,虚实结合双向映射与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的能力,全生命周期模拟仿真的能力,以及综合态势研判与智慧管理决策的能力,从而使城市治理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全时空得以智能化提升,最终实现城市的全面数字化与智慧化。
无论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战略上来看,还是从城市中一人一事的具体情况来说,数字中国,都需要完成一场全方位的智能进化。
智能进化,点亮城市之光
《道德经》里写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这种古老的智慧在城市进化中也适用。我们知道,一家企业的 ICT 升级,需要关注存、算、网、感知、AI 多方面的协同升级。对于城市来说也是如此,所谓智能进化,一定是多项基础设施的全方位升级进化。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就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二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联接、计算、数据、AI,这些基础能力,就是城市智能进化的关键点。
想要实现城市从看到,到看、听、想、做的全方位发展,就需要构建既有中枢决策系统,也有感知体系,同时还能与最终用户进行交互的新架构、新体系。
先来说城市的大脑。传统的城市大脑,更多起到汇总部分数据的功能,但随着城市可收集数据种类、体量的增多,以及对数据挖掘需求的增强。传统的城市大脑架构,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存算资源。
因此,城市大脑需要向城市的智能中枢进化。智能中枢需要具有高度可靠、安全的存储能力,以应对数据规模的巨大发展,同时为城市提供充沛、多样的算力,满足智慧城市在计算与 AI 方面的发展需求,并且赋能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在大模型时代到来之际,城市的 AI 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比如说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就可以通过与行业融合、与应用场景融合的方式,全面迭代城市的智能化水准。坚实的算力底座+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大模型,是城市智能中枢的核心架构。
而在感知侧,传统的城市感知依赖于视频终端与传感器,但这种感知能力仅限于数据收集层面。感知设备的不统一、操作系统的差异化,导致大量数据无法融通,大量设备无法协同,造成了城市之眼,变成了一座座“数据烟囱”。
为此,引入 OpenHarmony 技术及生态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鸿蒙感知,可以统一城市的感知接入标准,实现多传感设备远端协同、物联感知数据全量汇聚、城市运行精确监测。这些能力是目前其他技术手段都难以实现的,在实现城市数字孪生与双向映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联接层,今天每一座城市都知道智慧城市项目需要网络先行,中国的网络基础建设在这一领域发挥了重大价值。但随着城市智能化的提升,整体架构与交互变得更加复杂。智慧城市的联接能力,面临着运营复杂、管理困难、安全隐患增多的一系列问题。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打造城市的 ADN 自动驾驶网络,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从而实现依靠 AI 来完成网络治理、运维,降低智慧城市中的联接成本。
在应用层,智慧城市需要百花齐放,百业齐鸣。为此,在坚实的底层能力基础上,实现统一的开放平台就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各家企业、开发者各展所长,同时降低应用开发成本,避免兼容问题,实现智慧城市应用的可持续繁荣。为此,华为构筑了统一的技术开放平台,使能伙伴应用持续创新,为行业应用开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最终让城市在创新中受益。
中枢、联接、感知、应用,这一束束的智能进化之光,将解决智慧城市的难题,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而当它们汇聚起来,城市也就找到了智能进化的整体性方向:下一站,城市智能体。
光芒汇聚,筑成城市智能体的星耀
我们曾经多次讨论过城市智能体的价值,其已经为众多城市带来价值实践。从目前情况来看,城市智能体已经在大量城市落地生根,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果。可以确定,城市智能体就是支撑城市长期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架构,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城市大脑的下一跳。
在城市智能体的背后,是华为基于“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论断和城市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其可以通过“感、传、知、用”的全覆盖,形象一点说,它可以让城市不仅具备大脑的能力,还可以长出数字化的“眼、脑、手、脉、血”。城市可以看到,也可以想到,同时能够通过算力和数据支撑起整个躯体,最终通过手、脚来实现有速度、有温度、有智慧的城市治理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城市从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成年人。
从技术逻辑上看,城市智能体可以分为四层架构:智能感知、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慧应用。依托“鸿蒙感知、算力智能、网络使能、泛在安全”等技术特性,它可以面向“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全业务领域,提供实时性问题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能力,由此构筑了全球领先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
这个体系能为城市带来哪些直观价值呢?我们可以看到,华为发布了面向城市数字化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其可以总结为“六个一”:城市治理的“一网统管”,城市感知的“一网统感”,城市运行“一屏统览”,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政务办公“一网协同”,企业赋能“一网通服”。这“六个一”,就非常生动展示了城市智能体的实践价值,极大改变了城市治理、处置能力的边界,甚至变革了居民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
新技术、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及新应用,最终在城市智能体的新架构中汇聚,迸发出智能化的星耀,从而也为数字中国发展,构建了一部全新的引擎。
绽放的城市智能体,布满数字中国的万里星河
在持续的探索与落地下,城市智能体已经成为数字中国长卷上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假如每一座城市的城市智能体,都展现出自己的星光,那么它们的集合,就在中国的山川大地上勾勒出了一条万里银河。
另一方面,城市智能体也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持续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的优先选择,成为了城市数字化发展中产、学、政多方面的共识与期待。
为了进一步服务好政务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的发展,持续推动城市智能体落地,华为成立了政务一网通军团,纵向缩短管理链条,横向快速整合资源,打通技术与需求间的最短路径,为用户带来最大化价值。
而从实践反馈上来看,大批城市已经从城市智能体中收益。比如说深圳就与华为等科技企业联手打造了鹏城自进化智能体,以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为重点工作,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指挥体系。其中,深圳市有鹏城云脑,为城市提供澎湃的智能算力;区一级构建了“鲲鹏+昇腾”政务大数据生态,实现龙岗区 873 个区级政务服务事项 100%网上申办,100%一次办理;而在街道级,坪山区马峦街道坪环社区实现了一半民生诉求事项一天办结。此外,深圳还以“韧性城市”为目标,深耕“一网统管”应用,全面增强城市生命体的应激反应能力。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陶磊)
而南京,作为 2013 被列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也一直是“一网统管”的探索者和践行者。鸿蒙感知相关能力,已经在南京形成了有效落地,推动了城市治理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陶磊介绍,一网统管是南京数字政府建设的牛鼻子工程、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一网统管”必须坚持数字化的改革理念,开展城市级的工作实践, 推动各方共生发展。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薛童)
在武汉,武汉市由云到脑、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在城市一朵云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城市智能治理的路径。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薛童介绍,武汉市围绕“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必答题,以“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服务一个人、全面智理一座城”为总目标,在着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效能的同时,全面推进一网统管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完善数据资源体系,依托“鸿蒙”等先进技术建设全市物联感知体系,携手华为等头部企业打造城市数字化治理创新实验室,加快场景孵化,打造宜居、韧性的智慧城市。
目前,在国内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了超过 220 个城市。城市智能体已在深圳、上海、福州、天津、成都、长春、南京、武汉、洛阳、张家港、佛山等 众多城市落地。2022 年助力长沙、东莞、武汉、深圳福田等 30 个城区荣获 34 项各类智慧城市大奖。
在数字中国的璀璨银河中,在中国大地的城市长卷里,已经能够清晰看到城市智能体带来的进化之光。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脑极体】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8908610d0e8dd8a4d5739cd61】。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