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美 - 为什么要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
什么是接口
从本质上来看,“接口”就是一组“协议”或者“约定”,是功能提供者提供给使用者的一个“功能列表”。将接口和实现相分离,封装不稳定的实现,暴露稳定的接口。上游系统面向接口而非实现编程,不依赖不稳定的实现细节,这样当实现发生变化的时候,上游系统的代码基本上不需要做改动,以此来降低耦合性,提高扩展性。
实际上,“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这条原则的另一个表述方式,是“基于抽象而非实现编程”。后者的表述方式其实更能体现这条原则的设计初衷。越抽象、越顶层、越脱离具体某一实现的设计,越能提高代码的灵活性,越能应对未来的需求变化
应用场景
这条原则的设计初衷是,将接口和实现相分离,封装不稳定的实现,暴露稳定的接口。上游系统的代码基本上不需要做改动,以此来降低代码间的耦合性,提高代码的扩展性。注意不要接口满天飞。
如果在我们的业务场景中,某个功能只有一种实现方式,未来也不可能被其他实现方式替换,那我们就没有必要为其设计接口,也没有必要基于接口编程,直接使用实现类就可以了。
越是不稳定的系统,我们越是要在代码的扩展性、维护性上下功夫。相反,如果某个系统特别稳定,在开发完之后,基本上不需要做维护,那我们就没有必要为其扩展性,投入不必要的开发时间
如何应用“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
函数名不能暴露实现细节
封装具体实现细节
为实现类定义抽象的接口
注意
很多人在定义接口的时候,希望通过实现类来反推接口的定义。先把实现类写好,然后看实现类中有哪些方法,照抄到接口定义中。如果按照这种思考方式,就有可能导致接口定义不够抽象,依赖具体的实现。这样的接口设计就没有意义了。不过,如果你觉得这种思考方式更加顺畅,那也没问题,只是将实现类的方法搬移到接口定义中的时候,要有选择性的搬移,不要将跟具体实现相关的方法搬移到接口中,
一定要有抽象意识、封装意识、接口意识。在定义接口的时候,不要暴露任何实现细节。接口的定义只表明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而且,在设计接口的时候,我们要多思考一下,这样的接口设计是否足够通用,是否能够做到在替换具体的接口实现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接口定义的改动。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GalaxyCreater】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886eca288496553d41232aedd】。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