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OS 的防护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其中,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作为一种常见且极具破坏性的网络攻击方式,对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网络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DDoS 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和极强的破坏性。它采用分布、协作的大规模攻击方式直接或间接的通过互联网上其他受控制的计算机攻击目标系统或者网络资源,导致目标系统过载,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尽管网络安全技术不断进步,但 DDoS 攻击仍难以有效预防。
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大流量攻击事件的主要攻击方式为 TCPSYN Flood、UDP Flood、NTP Amplification、DNS Amplification、 TCP ACK Flood 和 SSDP Amplification,这 6 种攻击的事件占比达到 96.1%,数据显示攻击时长不超过 30 分钟的攻击事件占比高达 96%,此类攻击比例进一步上升,表明攻击者越来越倾向利用大流量攻击,瞬间打瘫攻击目标。为什么 DDoS 攻击一直难以预防?再遇到 DDoS 攻击的时候有哪些应对策略?
一、DDoS 攻击难以预防的原因
DDoS 攻击因有以下几个特点,导致难以有效预防:
1、分布式
DDoS 攻击是通过联合或控制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若干台攻击机向受害主机发起的协同攻击。分布式的特点不仅增加了攻击强度,更加大了抵御攻击的难度。
2、易实施
在现实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 DDoS 攻击工具,它们大多方便快捷,易于利用。即使是手段不甚高明的攻击者,也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工具组织攻击。
3、多样性
DDoS 攻击可以采用多种攻击方式,如 SYN Flood、UDP Flood、ICMP Flood 等,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攻击特点。更为重要的是,攻击者会不断改变攻击策略和流量特征,进行流量伪造和变异,使得防护系统难以准确识别和过滤恶意流量。这种灵活多变的攻击手段使得防御者难以有效应对。
3、欺骗性
伪造源 IP 地址可以达到隐蔽攻击源的目的,而普通的攻击源定位技术难以对这种攻击实现追踪。准确定位攻击源,是识别伪造源 IP 的重点,当前的大部分 IP 定位技术大多都只能定位到攻击网络边界路由器或代理主机。
4、隐蔽性
对于一些特殊的攻击包,它们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都是合法的。例如在 HTTPFlood 攻击中,就可以利用真实的 IP 地址发动 DDoS 攻击。这种貌似合法的攻击包没有明显的特征,因而难以被预防系统识别,使得攻击更隐蔽,更难追踪,所以怎样识别恶意 IP,甚至是动态恶意 IP 至关重要。
5、破坏性
DDoS 攻击借助大量的傀儡主机向目标主机同时发起攻击,攻击流经过多方汇集后可能变得非常庞大。另外,加上它兼具分布性,隐蔽性及欺骗性等特点,使其能避过常规的防御系统,对业务造成严重影响。
二、DDoS 攻击的应对策略
新技术的不断催生,导致 DDoS 攻击结合新技术演变出多种类型,攻击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类的攻击,而是使用多种攻击相结合的方法。如 DDoS 结合 CC 的复合型攻击,这类混合攻击破坏性更大,同时更加难以防御。DDoS 攻击已成为一种频繁发生的网络常态攻击,面对当前严峻的安全形势,如何做好 ddos 防护呢?下面德迅云安全介绍几种有效防护 DDOS 攻击的安全解决方案:
1、使用专门的高防服务器
使用专门的高防机房的服务器。T 级别数据中心,提供 DDoS 近源清洗多种流量清洗部署方案,无损防御各种 DDoS 攻击,5s 发现恶意请求,10s 快速阻断攻击,事前拦截、事后溯源、全方位防黑;
2、使用 DDos 高防 IP
DDoS 防护(IPnet),是以省骨干网的 DDoS 防护网络为基础,结合自研的 DDoS 攻击检测和智能防护体系,向用户提供可管理的 DDoS 防护服务,自动快速的缓解网络攻击对业务造成的延迟增加,访问受限,业务中断等影响,从而减少业务损失,降低潜在 DDoS 攻击风险;
3、使用安全加速 SCDN
安全加速(Secure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CDN)是集分布式 DDoS 防护、CC 防护、WAF 防护、BOT 行为分析为一体的安全加速解决方案。已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DN)或全站加速网络(ECDN)的用户,购买服务后可为加速域名一键开启安全防护相关配置,全方位保障业务内容分发。
三、总结
DDoS 攻击作为一种常见且极具破坏性的网络攻击方式,其难以预防的原因主要在于流量巨大且隐蔽性强、攻击方式多样且破坏强等特点。
为了有效应对 DDoS 攻击,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安全防御策略,如果高防 IP、安全加速 SCDN 等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保护目标系统免受 DDoS 攻击的威胁,以便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