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有哪些亮点?

大会开幕,AI 浪潮来袭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 7 月 26 日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以 “智联世界,元生无界” 为核心主题,聚焦 AI 赋能千行百业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探索突破。这场盛会早已成为全球 AI 领域的风向标,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本次大会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展览面积首次突破 7 万平方米,较去年的 5.2 万平方米大幅增长 34.6%。充分利用场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构建起一个立体式的展示平台,为全球各地的参展企业和观众提供广阔的交流与体验空间。

共有 800 余家企业踊跃参与,相比去年的 500 余家近乎增长 60%。有 100 余款 “全球首发”“中国首秀” 新品亮相,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经突破 5 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30%,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超过 4 万家,从业人员规模超过 600 万人。
开幕式后举行的 “AI 领袖论坛” 上,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围绕 “具身智能的挑战与机遇”“大模型时代的全球协作与治理”“AI 安全与伦理框架构建” 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具身智能的进展,让人感觉科幻场景正在加速走进现实。中国企业在大模型应用和机器人集成创新上展现出的活力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 AI
在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上,中国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从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如商汤的日日新 V6.5 应用)、到消费级硬件的快速迭代(众多 AR 眼镜、情感陪伴机器人),丰富的应用需求驱动着技术快速落地。在特定技术领域,如计算机视觉(安防、医疗影像)、语音识别与合成、以及本次大会大放异彩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集成应用等方面,中国企业已处于全球领先或第一梯队位置。
然而在基础理论原创性、高端 AI 芯片(如先进制程 GPU)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以及顶尖 AI 框架和工具链的影响力方面,与国际最顶尖水平仍有差距或需加速追赶。开源生态的建设虽在加强,但全球领导力有待提升。英伟达 H200 芯片的发布及其引发的关注,也从侧面反映了产业界对底层算力基础的持续渴求与依赖。如何平衡应用创新与夯实基础、加强国际合作与确保技术自主可控,成为中国 AI 产业迈向更高阶段的关键课题。
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展区向来是科技迷们的必打卡之地,本次大会上亮相的新奇智能硬件更是让人充满创新与惊喜。
1、情感陪伴与日常助手类硬件
中兴通讯在本次大会上首发了情感陪伴 AI 萌宠 “麻薯”,外观设计十分可爱,采用圆润的造型,搭配柔和的色彩,让人一眼就心生喜爱。“麻薯” 内置先进的情感识别系统,能够通过分析用户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等信息,准确识别主人的情绪状态。当主人情绪低落时,会主动发出安慰的语音,做出亲昵的动作,比如蹭一蹭主人的手;当主人开心时,会跟着 “兴奋”,播放欢快的音乐。“麻薯” 还具备日程提醒、天气预报等功能,成为主人生活中的贴心小助手。
2、消费级 AR 眼镜新品
XREAL 推出的最新款 AR 眼镜重量仅为 78 克,比上一代产品减轻 20%,佩戴起来几乎没有压迫感。采用新一代的 Micro - OLED 显示屏,分辨率达到 4K 级别,显示效果清晰逼真,色彩还原度极高。用户可以将虚拟画面与现实场景完美融合。
Halliday 的 AR 眼镜则在交互方式上进行创新,除了传统的手势识别和语音控制外,还加入眼动追踪功能。用户只需注视某个虚拟按钮,停留 1.5 秒左右,就可以完成点击操作,大大提高交互的便捷性。
Rokid 的 AR 眼镜则主打长续航,内置大容量电池,支持连续 6 小时使用,满足用户一整天的外出需求。
李未可的 AR 眼镜则在教育领域进行深耕,内置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 AR 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比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用户可以 “看到” 立体的地球模型,直观地了解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3、办公与教育智能终端
联想重磅展出最新的 AIPC,搭载专门的 AI 芯片,具备强大的 AI 处理能力。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优化系统,比如当用户经常使用办公软件时,系统会自动分配更多的资源给这些软件,提高运行速度;当用户进行视频编辑等高性能需求操作时,系统又会自动提升硬件性能,确保操作的流畅性。AIPC 还具备智能文件管理功能,能够自动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推荐常用文件,大大提高办公效率。
科大讯飞带来全新的教育终端,采用了 10.1 英寸的高清触摸屏,显示效果出色。借助 AI 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学习时长等数据,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当系统发现学生在数学的几何部分掌握不牢固时,就会推送更多的几何例题和解析,帮助学生攻克难关。
六联智能的智能蛋舱外观像一个巨大的蛋,内部空间宽敞舒适,配备座椅、显示屏等设备。采用先进的 AI 环境调节系统,根据舱内人员的数量、体温等信息,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为用户提供最舒适的环境。还可以作为一个移动的办公或休息空间,用户可以在里面进行视频会议、短暂休息等,非常适合在大型商场、办公楼等场所使用。
4、英伟达新一代 AI 加速芯片
英伟达推出新一代的 H200 AI 加速芯片,采用最先进的制程工艺,在性能上实现了巨大突破。相较于上一代产品,在深度学习训练任务中,新芯片的计算速度比前代快 3 倍以上,大大缩短模型训练的时间成本。
H200 在提供更强大算力的同时能耗却降低 25%,这对于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部署来说,能够有效减少运营成本和电费开支。
H200 芯片能够为智能硬件、大模型训练等提供更强大的计算支持。无论是处理海量的图像数据、进行复杂的语音识别,还是运行庞大的 AI 模型都能轻松应对,为 AI 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5、华为昇腾 384 超节点 (CloudMatrix 384)
华为昇腾 384 超节点真机于 7 月 26 日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首次线下亮相,成为国产算力领域的焦点。该技术采用创新的全对等互联架构,集成 384 颗昇腾 910C NPU 与 192 颗鲲鹏 920 CPU,实现单集群算力超 1000 PFlops,实测扩展效率达 92%,性能较英伟达 GB200 提升 1.7 倍以上。
尽管单颗芯片性能与英伟达 Blackwell 架构的 GPU 存在差距,但该产品通过优化集群架构技术实现性能突破,标志着国产算力从 “能用” 向 “好用” 迈进。昇腾 910C 与鲲鹏 920 均属于华为海思旗下不同系列芯片,此次集群方案的亮相,展现国产芯片在规模化算力部署上的创新能力。

大模型与软件:AI 的智慧大脑
大模型与软件作为 AI 的智慧大脑,在本次大会上依旧是核心焦点,众多企业发布的新大模型和软件平台展现出强大的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多模态大模型升级
商汤科技发布的日日新 V6.5 大模型,实现多模态基座大模型的突破性升级。该模型在图文交错多模态思维链的推理性能上达到业内领先水平,能够同时处理文字、图像、音频等多种信息,并进行连贯的推理和分析。通过多模态架构优化,日日新 V6.5 大模型的性价比提升 3 倍以上,企业和用户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强大的 AI 服务。
通过分析监控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和音频信息,快速识别出异常行为,如打架斗殴、盗窃等,并及时发出警报,为社会治安提供了有力保障;整合城市交通、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及通过分析病历、检查报告等数据,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2、专项场景大模型与软件平台
腾讯混元首发的 3D 世界模型也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该模型聚焦 3D 场景生成,主要面向游戏从业者及 3D 爱好者。用户只需输入一段文字描述或者上传一张图片,模型就能够生成相应的 3D 场景。生成的场景可实现 360 度沉浸式漫游,用户可以像在现实世界中一样在场景中自由移动,观察场景的各个细节。
生成的 3D 场景资产可以一键导出,兼容主流的建模软件 3ds Max、Maya 等,极大降低 3D 场景制作的门槛和成本,为游戏开发和 3D 内容创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3、英伟达全新 AI 计算平台
英伟达全新的 MGX 2.0 AI 计算平台集成丰富的工具和框架,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开发 AI 应用。内置不同行业的开发模板。强大的模型优化功能,自动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优化。精简模型的参数,在保证模型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模型的运行速度,更适合在移动设备等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运行。
英伟达还发布新的 AI 算法库,涵盖图像识别、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算法库中的算法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效率,为开发者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加速 AI 应用的开发进程。
4、其他行业软件平台
西门子在国内首秀的 Industrial Copilot 西门子人工智能工业助手,专为工业领域打造的 AI 软件平台。深入工业生产的各个流程,通过收集和分析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原材料的消耗数据等信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Industrial Copilot 能够根据订单数量、设备状态等因素,自动制定最优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行数据,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提前发出预警,让维修人员能够及时进行维护,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
上海音乐学院推出的智能音乐疗愈舱配套软件利用 AI 技术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收集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语音等数据,判断患者的情绪是焦虑、抑郁还是紧张等。根据分析结果为患者匹配个性化的音乐方案。
开源生态的活跃度也是本次大会软件领域的一大亮点。多家国内头部科技公司宣布其大模型或 AI 框架的重要开源更新,并举办多场开发者工作坊和黑客松活动,吸引大量开发者参与,显示出中国 AI 社区蓬勃发展的创新活力。
机器人展区
1、运动与竞技类机器人
超过 80 家具身智能相关企业参展,数量远超去年的 50 家。
宇树科技拳击机器人身高约 1.5 米,体重约 50 公斤,外形酷似人类拳击运动员。关节处采用高精度的伺服电机,实现灵活的转动和摆动。在比赛中,机器人能够根据对方的出拳方向和速度,快速做出躲闪和反击的动作,出拳敏捷有力,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展现出强大的运动控制能力。拳击机器人内置先进的运动规划算法和传感器,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和对手的动作,从而做出快速反应。

2、任务执行与服务类机器人
梅卡曼德展台的机器人则展现出了强大的任务执行能力。搭载 Mech - GPT 多模态大模型的机器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一位观众现场下达指令:“请用桌子上的方形积木搭一座塔”。机器人顶部的 3D 高精度相机迅速启动,对桌子上的积木进行扫描,精准识别出方形积木的位置与形态。随后,机械臂灵活挥动,稳稳地抓起积木,按照指令将它们整齐地摞起,一座小巧的积木塔很快就搭建完成了。
这款机器人的 “眼(高精度 3D 相机)、脑(Mech - GPT 等智能系统)、手(五指灵巧手)” 实现深度融合,构建起具身智能的完整链条。高精度 3D 相机能够为机器人提供清晰、准确的环境信息;Mech - GPT 多模态大模型则负责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制定出合理的行动方案;五指灵巧手则能够精准地执行这些方案,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正是这种融合,使得机器人能够在从智能制造到家庭服务、从食品加工到服装分拣等多个领域 “大显身手”。可以完成精密零件的组装;帮助主人打扫卫生、整理物品;进行食品的分拣和包装;根据衣服的颜色、尺寸等信息进行分类。
3、医疗与康养类机器人
傅利叶智能医用康养机器人 GR - 3 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柔和的曲线设计搭配灵动的双眼,一改传统机器人冰冷、生硬的形象。通过摄像头识别人的肢体语言,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指导患者进行抬腿、屈膝等动作,并实时监测患者的动作是否标准,及时进行纠正。
行业应用:AI 重塑生活与工作
1、交通领域
蘑菇车联首个物理世界 AI 大模型 MogoMind 通过实时全局感知、物理信息认知理解等技术,实时收集来自道路摄像头、传感器、车辆等多个渠道的路况信息,包括车流量、车速、交通事故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
MogoMind 还能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预测周围车辆和行人的运动轨迹,为自动驾驶车辆规划出最安全、高效的行驶路线。蘑菇车联已经与多个城市展开合作,在部分区域进行了 MogoMind 的试点应用,有效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
2、医疗领域
认知康复机器人成为一大亮点。通过与患者进行互动,引导患者进行认知训练,比如记忆游戏、逻辑推理等。机器人会实时监测患者的表现,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训练难度和内容。如果患者在某个训练项目中表现较好,机器人会适当提高难度;如果患者表现不佳,机器人则会降低难度,并给予更多的提示和帮助。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训练方式,帮助患者提高认知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七轴力控机械臂融入传统的中医按摩手法,精准地控制按摩的力度、角度和频率。内置大量的中医按摩数据,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和穴位。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感知患者的反馈,调整按摩参数,确保按摩效果和舒适度。与人工按摩相比按摩更加精准、稳定,提供更优质的按摩治疗服务。
3、教育领域
基于 AI 的教育终端和软件平台在大会上展示其强大的功能。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学习时长、错题分布等数据,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这些数据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系统会重点推送数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知识点讲解、例题分析、练习题等,并安排更多的学习时间;对于英语听力薄弱的学生,系统会推送更多的听力材料,帮助他们提高听力水平。
这些 AI 教育平台已经在多所学校进行试点,取得显著的效果。学习兴趣也有明显提升。教师们表 AI 教育平台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思维培养上。
4、工业领域
众多企业展 AI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比如智能工厂的建设。智能工厂通过引入 AI 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在生产线上,AI 机器人负责产品的组装、检测等工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时监控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及时安排维修,减少生产中断。通过分析市场需求数据,预测产品的销量,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库存积压或供不应求的情况发生。
在展示应用成果的同时,行业领袖们也坦诚讨论落地过程中的瓶颈。高昂的算力成本与能源消耗(尤其对大模型)、高质量标注数据的稀缺性、AI 系统决策的透明性与可解释性、以及由自动化可能引发的就业结构变化等,是会上多次被提及的共性挑战。建立跨行业的 AI 伦理准则和部署安全规范被视为当务之急。
未来已来:AI 时代的无限可能
1、硬件与软件的协同进化
从大会展示的内容来看,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是 AI 发展的重要基础。英伟达等企业推出的新一代 AI 芯片,算力越来越强,功耗越来越低,为 AI 设备的小型化、便携化提供了可能。本次大会上展示的 AR 眼镜、AIPC 等智能硬件,都得益于高性能 AI 芯片的支持,才能实现强大的功能。未来,随着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I 设备将更加普及,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软件算法的持续优化也是 AI 发展的关键。大模型的不断升级,使得 AI 的推理能力、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任务。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让 AI 能够同时处理文字、图像、音频等多种信息,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未来,软件算法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2、技术与行业融合
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是未来 AI 发展的重要方向。具身智能让 AI 拥有“身体”,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大模型则为 AI 提供强大的 “大脑”,进行复杂的思考和决策。两者的结合将使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更加智能、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完成多样化的任务。未来会看到更多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决策的智能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工业生产、医疗护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AI 在各行业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广泛。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货车等将逐渐普及,改变人们的出行和物流方式;AI 将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康复治疗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进一步推动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学习支持;AI 将用于精准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权威之声:洞见未来轨迹
大会的重量级演讲为未来勾勒出更清晰的图景。
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主题演讲中预言:“‘AI 工厂’将成为新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它们不生产实体商品,而是生产智能(Intelligence)。算力就是新时代的电力。”
商汤科技 CEO 徐立则判断:“多模态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结合(具身智能)将在未来 18 个月内迎来关键性突破,极大拓展 AI 在物理世界的感知、理解和行动能力边界,开启应用新纪元。”

有着 “人工智能之父” 之称的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也现身大会,在主旨演讲中发出呼吁与警告。辛顿曾获 2024 年诺贝尔奖、2018 年图灵奖,并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他在名为《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的演讲中表示,培养 AI 就像养小老虎,要防患于未然,各国应该在如何防止人工智能从人类手中夺取控制权的研究上进行合作。
“大语言模型理解语言的方式与人类非常相似,词语就像是高维的乐高积木,可以用来建构几乎任何事物,这些建构可以被传达给其他人。” 辛顿指出,一个超级智能会发现,通过操纵使用它的人类来获取更多权力是轻而易举的,“它将从我们这里学会如何欺骗人类,它将操纵负责将它关闭的人类”。
“我们就像一个养了只非常可爱的小虎崽的人。当它长大后,如果它想,可以轻易地杀死你。为了生存,你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摆脱这只小虎崽;第二,找到一种方法来确保它永远不想杀死你。” 辛顿举例直言。
展望未来的发展道路,辛顿建议,各国可以在如何防止人工智能从人类手中夺取控制权的研究上进行合作。
他认为,一个由各国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与国内研究网络组成的国际社群,可以培养出不会想要从人类手中夺取控制权的、向善的人工智能所需的技术,这可能与使人工智能更智能所需的技术是相对独立的。“这就好比,教导孩子成为一个好人的方法,与让他们变得聪明的方法是相对独立的。”
“各国不会在防御人工智能的危险方面达成合作,因为每个国家在使用 AI 方面的利益并不一致。” 辛顿提到,为了促成合作,更加实际可行的办法是,寻找一套相对独立的人工智能防御技术,“当一个国家发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防御办法时,他们会更乐意分享给其他国家”。
多位顶尖学者和企业家在论坛中达成共识:随着 AGI 探索的深入,建立全球协作的 AI 安全与伦理框架已刻不容缓,这是确保技术发展真正惠及全人类的基础。
4、迎接挑战与拥抱变革
面对 AI 带来的深刻变革,需要以积极而审慎的态度去拥抱它。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大在 AI 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抓住 AI 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对于个人来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学习和掌握与 AI 协作共生的技能,适应 AI 时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要高度关注并积极应对 AI 发展带来的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公平、伦理道德以及社会影响等问题。相关部门、产业界、学术界需要紧密合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伦理指南,规范 AI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确保这股强大的力量在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风险可控,负面影响最小化。
AI 将与人类社会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成为塑造未来的核心驱动力。未来的世界将因 AI 而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并充满新的可能性。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 WAIC #AI #智能硬件 #大模型 #英伟达 #H200#MGX 2.0#AI 计算平台 #机器人 #商汤科技 #华为昇腾 384 超节点 #杰弗里・辛顿 #具身智能 #中国 AI 产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