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熬夜整理前端高频面试题(已拿 offer)

作者:loveX001
  • 2022-10-27
    浙江
  • 本文字数:9676 字

    阅读完需:约 32 分钟

TCP 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1)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其实就是指建立一个 TCP 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 3 个包。进行三次握手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确认双方的接收能力和发送能力是否正常、指定自己的初始化序列号为后面的可靠性传送做准备。实质上其实就是连接服务器指定端口,建立 TCP 连接,并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交换 TCP 窗口大小信息。


刚开始客户端处于 Closed 的状态,服务端处于 Listen 状态。


  •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给服务端发一个 SYN 报文,并指明客户端的初始化序列号 ISN,此时客户端处于 SYN_SEND 状态。


首部的同步位 SYN=1,初始序号 seq=x,SYN=1 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之后,会以自己的 SYN 报文作为应答,并且也是指定了自己的初始化序列号 ISN。同时会把客户端的 ISN + 1 作为 ACK 的值,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客户端的 SYN,此时服务器处于 SYN_REVD 的状态。


在确认报文段中 SYN=1,ACK=1,确认号 ack=x+1,初始序号 seq=y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 SYN 报文之后,会发送一个 ACK 报文,当然,也是一样把服务器的 ISN + 1 作为 ACK 的值,表示已经收到了服务端的 SYN 报文,此时客户端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服务器收到 ACK 报文之后,也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此时,双方已建立起了连接。


确认报文段 ACK=1,确认号 ack=y+1,序号 seq=x+1(初始为 seq=x,第二个报文段所以要+1),ACK 报文段可以携带数据,不携带数据则不消耗序号。


那为什么要三次握手呢?两次不行吗?


  • 为了确认双方的接收能力和发送能力都正常

  • 如果是用两次握手,则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


如客户端发出连接请求,但因连接请求报文丢失而未收到确认,于是客户端再重传一次连接请求。后来收到了确认,建立了连接。数据传输完毕后,就释放了连接,客户端共发出了两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其中第一个丢失,第二个到达了服务端,但是第一个丢失的报文段只是在某些网络结点长时间滞留了,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服务端,此时服务端误认为客户端又发出一次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客户端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不采用三次握手,只要服务端发出确认,就建立新的连接了,此时客户端忽略服务端发来的确认,也不发送数据,则服务端一致等待客户端发送数据,浪费资源。


简单来说就是以下三步:


  • 第一次握手: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该报文段中包含自身的数据通讯初始序号。请求发送后,客户端便进入 SYN-SENT 状态。

  • 第二次握手: 服务端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果同意连接,则会发送一个应答,该应答中也会包含自身的数据通讯初始序号,发送完成后便进入 SYN-RECEIVED 状态。

  • 第三次握手: 当客户端收到连接同意的应答后,还要向服务端发送一个确认报文。客户端发完这个报文段后便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服务端收到这个应答后也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此时连接建立成功。


TCP 三次握手的建立连接的过程就是相互确认初始序号的过程,告诉对方,什么样序号的报文段能够被正确接收。 第三次握手的作用是客户端对服务器端的初始序号的确认。如果只使用两次握手,那么服务器就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序号是否 已被确认。同时这样也是为了防止失效的请求报文段被服务器接收,而出现错误的情况。

(2)四次挥手

刚开始双方都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假如是客户端先发起关闭请求。四次挥手的过程如下:


  • 第一次挥手: 客户端会发送一个 FIN 报文,报文中会指定一个序列号。此时客户端处于 FIN_WAIT1 状态。


即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FIN=1,序号 seq=u),并停止再发送数据,主动关闭 TCP 连接,进入 FIN_WAIT1(终止等待 1)状态,等待服务端的确认。


  • 第二次挥手:服务端收到 FIN 之后,会发送 ACK 报文,且把客户端的序列号值 +1 作为 ACK 报文的序列号值,表明已经收到客户端的报文了,此时服务端处于 CLOSE_WAIT 状态。


即服务端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即发出确认报文段(ACK=1,确认号 ack=u+1,序号 seq=v),服务端进入 CLOSE_WAIT(关闭等待)状态,此时的 TCP 处于半关闭状态,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连接释放。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确认后,进入 FIN_WAIT2(终止等待 2)状态,等待服务端发出的连接释放报文段。


  • 第三次挥手:如果服务端也想断开连接了,和客户端的第一次挥手一样,发给 FIN 报文,且指定一个序列号。此时服务端处于 LAST_ACK 的状态。


即服务端没有要向客户端发出的数据,服务端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FIN=1,ACK=1,序号 seq=w,确认号 ack=u+1),服务端进入 LAST_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 FIN 之后,一样发送一个 ACK 报文作为应答,且把服务端的序列号值 +1 作为自己 ACK 报文的序列号值,此时客户端处于 TIME_WAIT 状态。需要过一阵子以确保服务端收到自己的 ACK 报文之后才会进入 CLOSED 状态,服务端收到 ACK 报文之后,就处于关闭连接了,处于 CLOSED 状态。


即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对此发出确认报文段(ACK=1,seq=u+1,ack=w+1),客户端进入 TIME_WAIT(时间等待)状态。此时 TCP 未释放掉,需要经过时间等待计时器设置的时间 2MSL 后,客户端才进入 CLOSED 状态。


那为什么需要四次挥手呢?


因为当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SYN 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 SYN+ACK 报文。其中 ACK 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 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服务端收到 FIN 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 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 ACK 报文,告诉客户端,“你发的 FIN 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服务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 FIN 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次挥手。


简单来说就是以下四步:


  • 第一次挥手: 若客户端认为数据发送完成,则它需要向服务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

  • 第二次挥手:服务端收到连接释放请求后,会告诉应用层要释放 TCP 链接。然后会发送 ACK 包,并进入 CLOSE_WAIT 状态,此时表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连接已经释放,不再接收客户端发的数据了。但是因为 TCP 连接是双向的,所以服务端仍旧可以发送数据给客户端。

  • 第三次挥手:服务端如果此时还有没发完的数据会继续发送,完毕后会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然后服务端便进入 LAST-ACK 状态。

  • 第四次挥手: 客户端收到释放请求后,向服务端发送确认应答,此时客户端进入 TIME-WAIT 状态。该状态会持续 2MSL(最大段生存期,指报文段在网络中生存的时间,超时会被抛弃) 时间,若该时间段内没有服务端的重发请求的话,就进入 CLOSED 状态。当服务端收到确认应答后,也便进入 CLOSED 状态。


TCP 使用四次挥手的原因是因为 TCP 的连接是全双工的,所以需要双方分别释放到对方的连接,单独一方的连接释放,只代 表不能再向对方发送数据,连接处于的是半释放的状态。


最后一次挥手中,客户端会等待一段时间再关闭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发送给服务器的确认报文段丢失或者出错,从而导致服务器 端不能正常关闭。

手写题:数组扁平化

function flatten(arr) {  let result = [];
for (let i = 0; i < arr.length; i++) { if (Array.isArray(arr[i])) { result = result.concat(flatten(arr[i])); } else { result = result.concat(arr[i]); } }
return result;}
const a = [1, [2, [3, 4]]];console.log(flatten(a));

复制代码

什么是 XSS 攻击?

(1)概念

XSS 攻击指的是跨站脚本攻击,是一种代码注入攻击。攻击者通过在网站注入恶意脚本,使之在用户的浏览器上运行,从而盗取用户的信息如 cookie 等。


XSS 的本质是因为网站没有对恶意代码进行过滤,与正常的代码混合在一起了,浏览器没有办法分辨哪些脚本是可信的,从而导致了恶意代码的执行。


攻击者可以通过这种攻击方式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 获取页面的数据,如 DOM、cookie、localStorage;

  • DOS 攻击,发送合理请求,占用服务器资源,从而使用户无法访问服务器;

  • 破坏页面结构;

  • 流量劫持(将链接指向某网站);

(2)攻击类型

XSS 可以分为存储型、反射型和 DOM 型:


  • 存储型指的是恶意脚本会存储在目标服务器上,当浏览器请求数据时,脚本从服务器传回并执行。

  • 反射型指的是攻击者诱导用户访问一个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后,服务器端接收数据后处理,然后把带有恶意代码的数据发送到浏览器端,浏览器端解析这段带有 XSS 代码的数据后当做脚本执行,最终完成 XSS 攻击。 

  • DOM 型指的通过修改页面的 DOM 节点形成的 XSS。


1)存储型 XSS 的攻击步骤:


  1. 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提交到⽬标⽹站的数据库中。

  2. ⽤户打开⽬标⽹站时,⽹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数据库取出,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

  3. ⽤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

  4. 恶意代码窃取⽤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站,或者冒充⽤户的⾏为,调⽤⽬标⽹站接⼝执⾏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这种攻击常⻅于带有⽤户保存数据的⽹站功能,如论坛发帖、商品评论、⽤户私信等。


2)反射型 XSS 的攻击步骤:


  1.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其中包含恶意代码。

  2. ⽤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时,⽹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 URL 中取出,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

  3. ⽤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

  4. 恶意代码窃取⽤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站,或者冒充⽤户的⾏为,调⽤⽬标⽹站接⼝执⾏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反射型 XSS 跟存储型 XSS 的区别是:存储型 XSS 的恶意代码存在数据库⾥,反射型 XSS 的恶意代码存在 URL ⾥。


反射型 XSS 漏洞常⻅于通过 URL 传递参数的功能,如⽹站搜索、跳转等。 由于需要⽤户主动打开恶意的 URL 才能⽣效,攻击者往往会结合多种⼿段诱导⽤户点击。


3)DOM 型 XSS 的攻击步骤:


  1. 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其中包含恶意代码。

  2. ⽤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3. ⽤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前端 JavaScript 取出 URL 中的恶意代码并执⾏。

  4. 恶意代码窃取⽤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站,或者冒充⽤户的⾏为,调⽤⽬标⽹站接⼝执⾏攻击者指定的操作。


DOM 型 XSS 跟前两种 XSS 的区别:DOM 型 XSS 攻击中,取出和执⾏恶意代码由浏览器端完成,属于前端 JavaScript ⾃身的安全漏洞,⽽其他两种 XSS 都属于服务端的安全漏洞。

函数柯里化

柯里化(currying) 指的是将一个多参数的函数拆分成一系列函数,每个拆分后的函数都只接受一个参数。


对于已经柯里化后的函数来说,当接收的参数数量与原函数的形参数量相同时,执行原函数; 当接收的参数数量小于原函数的形参数量时,返回一个函数用于接收剩余的参数,直至接收的参数数量与形参数量一致,执行原函数。

代码输出结果

Promise.resolve(1)  .then(2)  .then(Promise.resolve(3))  .then(console.log)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如下:


1
复制代码


看到这个题目,好多的 then,实际上只需要记住一个原则:.then.catch 的参数期望是函数,传入非函数则会发生值透传


第一个 then 和第二个 then 中传入的都不是函数,一个是数字,一个是对象,因此发生了透传,将resolve(1) 的值直接传到最后一个 then 里,直接打印出 1。

函数柯里化

什么叫函数柯里化?其实就是将使用多个参数的函数转换成一系列使用一个参数的函数的技术。还不懂?来举个例子。


function add(a, b, c) {    return a + b + c}add(1, 2, 3)let addCurry = curry(add)addCurry(1)(2)(3)
复制代码


现在就是要实现 curry 这个函数,使函数从一次调用传入多个参数变成多次调用每次传一个参数。


function curry(fn) {    let judge = (...args) => {        if (args.length == fn.length) return fn(...args)        return (...arg) => judge(...args, ...arg)    }    return judge}
复制代码

你在工作终于到那些问题,解决方法是什么

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Cannot read property ‘prototype’ of undefined解决办法通过浏览器报错提示代码定位问题,解决问题
Vue项目中遇到视图不更新,方法不执行,埋点不触发等问题一般解决方案查看浏览器报错,查看代码运行到那个阶段未之行结束,阅读源码以及相关文档等然后举出来最近开发的项目中遇到的算是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复制代码

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 n^2

题目描述:实现一个冒泡排序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bubbleSort(arr) {  // 缓存数组长度  const len = arr.length;  // 外层循环用于控制从头到尾的比较+交换到底有多少轮  for (let i = 0; i < len; i++) {    // 内层循环用于完成每一轮遍历过程中的重复比较+交换    for (let j = 0; j < len - 1; j++) {      // 若相邻元素前面的数比后面的大      if (arr[j] > arr[j + 1]) {        // 交换两者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      }    }  }  // 返回数组  return arr;}// console.log(bubbleSort([3, 6, 2, 4, 1]));
复制代码

数组去重

第一种: 通过ES6新特性Set()例如: var arr = [1, 2, 3, 1, 2]; var newArr= [...new Set(arr)]
复制代码


第二种:封装函数利用 {} 和【】function uniqueEasy(arr) {    if(!arr instanceof Array) {        throw Error('当前传入的不是数组')    }    let list = []    let obj = {}    arr.forEach(item => {        if(!obj[item]) {            list.push(item)            obj[item] = true        }    })    return list}
复制代码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但本人项目中一般使用以上两种基本满足


参考: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陈述输入 URL 回车后的过程

1.读取缓存:         搜索自身的 DNS 缓存。(如果 DNS 缓存中找到IP 地址就跳过了接下来查找 IP 地址步骤,直接访问该 IP 地址。)2.DNS 解析:将域名解析成 IP 地址3.TCP 连接:TCP 三次握手,简易描述三次握手           客户端:服务端你在么?            服务端:客户端我在,你要连接我么?            客户端:是的服务端,我要链接。            连接打通,可以开始请求来4.发送 HTTP 请求5.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 HTTP 报文6.浏览器解析渲染页面7.断开连接:TCP 四次挥手
关于第六步浏览器解析渲染页面又可以聊聊如果返回的是html页面根据 HTML 解析出 DOM 树根据 CSS 解析生成 CSS 规则树结合 DOM 树和 CSS 规则树,生成渲染树根据渲染树计算每一个节点的信息根据计算好的信息绘制页面
复制代码

僵尸进程和孤儿进程是什么?

  • 孤儿进程:父进程退出了,而它的一个或多个进程还在运行,那这些子进程都会成为孤儿进程。孤儿进程将被 init 进程(进程号为 1)所收养,并由 init 进程对它们完成状态收集工作。

  • 僵尸进程:子进程比父进程先结束,而父进程又没有释放子进程占用的资源,那么子进程的进程描述符仍然保存在系统中,这种进程称之为僵死进程。

CDN 的作用

CDN 一般会用来托管 Web 资源(包括文本、图片和脚本等),可供下载的资源(媒体文件、软件、文档等),应用程序(门户网站等)。使用 CDN 来加速这些资源的访问。


(1)在性能方面,引入 CDN 的作用在于:


  • 用户收到的内容来自最近的数据中心,延迟更低,内容加载更快

  • 部分资源请求分配给了 CDN,减少了服务器的负载


(2)在安全方面,CDN 有助于防御 DDoS、MITM 等网络攻击:


  • 针对 DDoS:通过监控分析异常流量,限制其请求频率

  • 针对 MITM:从源服务器到 CDN 节点到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全链路 HTTPS 通信


除此之外,CDN 作为一种基础的云服务,同样具有资源托管、按需扩展(能够应对流量高峰)等方面的优势。

原函数形参定长(此时 fn.length 是个不变的常数)

// 写法1-不保存参数,递归局部函数function curry(fn) {    let judge = (...args) => {        // 递归结束条件        if(args.length === fn.length) return fn(...args);        return (...arg) => judge(...args, ...arg);    }    return judge;}
// 写法2-保存参数,递归整体函数function curry(fn) { // 保存参数,除去第一个函数参数 let presentArgs = [].slice.call(arguments, 1); // 返回一个新函数 return function(){ // 新函数调用时会继续传参 let allArgs = [...presentArgs, ...arguments]; // 递归结束条件 if(allArgs.length === fn.length) { // 如果参数够了,就执行原函数 return fn(,,,allArgs); } // 否则继续柯里化 else return curry(fn, ...allArgs); }}
// 测试function add(a, b, c, d) { return a + b + c + d;}console.log(add(1, 2, 3, 4));let addCurry = curry(add);// 以下结果都返回 10console.log(addCurry(1)(2)(3)(4)); console.log(addCurry(1)(2, 3, 4));console.log(addCurry(1, 2)(3)(4));console.log(addCurry(1, 2)(3, 4));console.log(addCurry(1, 2, 3)(4));console.log(addCurry(1, 2, 3, 4));
复制代码

代码输出结果

Promise.resolve(1)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return 2;  })  .catch(err => {    return 3;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复制代码


输出结果如下:


1   2
复制代码


Promise 是可以链式调用的,由于每次调用 .then 或者 .catch 都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从而实现了链式调用, 它并不像一般任务的链式调用一样 return this。


上面的输出结果之所以依次打印出 1 和 2,是因为resolve(1)之后走的是第一个 then 方法,并没有进 catch 里,所以第二个 then 中的 res 得到的实际上是第一个 then 的返回值。并且 return 2 会被包装成resolve(2),被最后的 then 打印输出 2。

compose

题目描述:实现一个 compose 函数


// 用法如下:function fn1(x) {  return x + 1;}function fn2(x) {  return x + 2;}function fn3(x) {  return x + 3;}function fn4(x) {  return x + 4;}const a = compose(fn1, fn2, fn3, fn4);console.log(a(1)); // 1+4+3+2+1=11
复制代码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compose(...fn) {  if (!fn.length) return (v) => v;  if (fn.length === 1) return fn[0];  return fn.reduce(    (pre, cur) =>      (...args) =>        pre(cur(...args))  );}
复制代码

手写题:实现柯里化

预先设置一些参数


柯里化是什么:是指这样一个函数,它接收函数 A,并且能返回一个新的函数,这个新的函数能够处理函数 A 的剩余参数


function createCurry(func, args) {  var argity = func.length;  var args = args || [];
return function () { var _args = [].slice.apply(arguments); args.push(..._args);
if (args.length < argity) { return createCurry.call(this, func, args); }
return func.apply(this, args); }}
复制代码

说一下常见的 HTTP 状态码?说一下状态码是 302 和 304 是什么意思?你在项目中出现过么?你是怎么解决的?

    <!-- 状态码:由3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 -->    <!-- 1xx:指示消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    <!--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处理 -->    <!-- 200 OK:客户端请求成功         204 No Content:无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但未返回内容。一般用在只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而服务器不用向客户端返回什么信息的情况。不会刷新页面。         206 Partial Content:服务器已经完成了部分GET请求(客户端进行了范围请求)。响应报文中包含Content-Range指定范围的实体内容 -->    <!-- 3xx 重定向 -->    <!-- 301 Moved Permanently:永久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已经永久的搬到了其他位置。         302 Found:临时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临时搬到了其他位置         303 See Other:临时重定向,应使用GET定向获取请求资源。303功能与302一样,区别只是303明确客户端应该使用GET访问         307 Temporary Redirect:临时重定向,和302有着相同含义。POST不会变成GET         304 Not Modified:表示客户端发送附带条件的请求(GET方法请求报文中的IF…)时,条件不满足。返回304时,不包含任何响应主体。虽然304被划分在3XX,但和重定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    <!-- 4xx:客户端错误 -->    <!-- 400 Bad Request: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服务器无法理解。         401 Unauthorized: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403 Forbidden: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404 Not Found:请求资源不存在。比如,输入了错误的url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不支持的媒体类型 -->    <!--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503 Server Unavailable: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
复制代码

事件触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事件触发有三个阶段:


  • window 往事件触发处传播,遇到注册的捕获事件会触发

  • 传播到事件触发处时触发注册的事件

  • 从事件触发处往 window 传播,遇到注册的冒泡事件会触发


事件触发一般来说会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但是也有特例,如果给一个 body 中的子节点同时注册冒泡和捕获事件,事件触发会按照注册的顺序执行。


// 以下会先打印冒泡然后是捕获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冒泡')  },  false)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捕获 ')  },  true)
复制代码


通常使用 addEventListener 注册事件,该函数的第三个参数可以是布尔值,也可以是对象。对于布尔值 useCapture 参数来说,该参数默认值为 falseuseCapture 决定了注册的事件是捕获事件还是冒泡事件。对于对象参数来说,可以使用以下几个属性:


  • capture:布尔值,和 useCapture 作用一样

  • once:布尔值,值为 true 表示该回调只会调用一次,调用后会移除监听

  • passive:布尔值,表示永远不会调用 preventDefault


一般来说,如果只希望事件只触发在目标上,这时候可以使用 stopPropagation 来阻止事件的进一步传播。通常认为 stopPropagation 是用来阻止事件冒泡的,其实该函数也可以阻止捕获事件。


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同样也能实现阻止事件,但是还能阻止该事件目标执行别的注册事件。


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event.stopImmediatePropagation()    console.log('冒泡')  },  false)// 点击 node 只会执行上面的函数,该函数不会执行node.addEventListener(  'click',  event => {    console.log('捕获 ')  },  true)
复制代码

如何⽤webpack 来优化前端性能?

⽤webpack 优化前端性能是指优化 webpack 的输出结果,让打包的最终结果在浏览器运⾏快速⾼效。


  • 压缩代码:删除多余的代码、注释、简化代码的写法等等⽅式。可以利⽤webpack 的 UglifyJsPlugin 和 ParallelUglifyPlugin 来压缩 JS⽂件, 利⽤ cssnano (css-loader?minimize)来压缩 css

  • 利⽤CDN 加速: 在构建过程中,将引⽤的静态资源路径修改为 CDN 上对应的路径。可以利⽤webpack 对于 output 参数和各 loader 的 publicPath 参数来修改资源路径

  • Tree Shaking: 将代码中永远不会⾛到的⽚段删除掉。可以通过在启动 webpack 时追加参数 --optimize-minimize 来实现

  • Code Splitting: 将代码按路由维度或者组件分块(chunk),这样做到按需加载,同时可以充分利⽤浏览器缓存

  • 提取公共第三⽅库: SplitChunksPlugin 插件来进⾏公共模块抽取,利⽤浏览器缓存可以⻓期缓存这些⽆需频繁变动的公共代码

深拷贝(考虑到复制 Symbol 类型)

题目描述:手写 new 操作符实现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isObject(val) {  return typeof val === "object" && val !== null;}
function deepClone(obj, hash = new WeakMap()) { if (!isObject(obj)) return obj; if (hash.has(obj)) { return hash.get(obj); } let target = Array.isArray(obj) ? [] : {}; hash.set(obj, target); Reflect.ownKeys(obj).forEach((item) => { if (isObject(obj[item])) { target[item] = deepClone(obj[item], hash); } else { target[item] = obj[item]; } });
return target;}
// var obj1 = {// a:1,// b:{a:2}// };// var obj2 = deepClone(obj1);// console.log(obj1);
复制代码


用户头像

loveX001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2-09-01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熬夜整理前端高频面试题(已拿offer)_JavaScript_loveX001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