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经验如何准备前端面试
typeof NaN 的结果是什么?
NaN 指“不是一个数字”(not a number),NaN 是一个“警戒值”(sentinel value,有特殊用途的常规值),用于指出数字类型中的错误情况,即“执行数学运算没有成功,这是失败后返回的结果”。
NaN 是一个特殊值,它和自身不相等,是唯一一个非自反(自反,reflexive,即 x === x 不成立)的值。而 NaN !== NaN 为 true。
事件总线(发布订阅模式)
代码输出结果
输出结果为:
代码执行过程如下:
首先遇到定时器,将其加入到宏任务队列;
遇到 Promise,首先执行里面的同步代码,打印出 2,遇到 resolve,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执行后面同步代码,打印出 3;
继续执行 script 中的代码,打印出 7 和 8,至此第一轮代码执行完成;
执行微任务队列中的代码,首先打印出 4,如遇到 Promise,执行其中的同步代码,打印出 5,遇到定时器,将其加入到宏任务队列中,此时宏任务队列中有两个定时器;
执行宏任务队列中的代码,这里我们需要注意是的第一个定时器的时间为 100ms,第二个定时器的时间为 10ms,所以先执行第二个定时器,打印出 6;
此时微任务队列为空,继续执行宏任务队列,打印出 1。
做完这道题目,我们就需要格外注意,每个定时器的时间,并不是所有定时器的时间都为 0 哦。
HTML5 的离线储存怎么使用,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离线存储指的是:在用户没有与因特网连接时,可以正常访问站点或应用,在用户与因特网连接时,更新用户机器上的缓存文件。
原理:HTML5 的离线存储是基于一个新建的 .appcache
文件的缓存机制(不是存储技术),通过这个文件上的解析清单离线存储资源,这些资源就会像 cookie 一样被存储了下来。之后当网络在处于离线状态下时,浏览器会通过被离线存储的数据进行页面展示
使用方法: (1)创建一个和 html 同名的 manifest 文件,然后在页面头部加入 manifest 属性:
(2)在 cache.manifest
文件中编写需要离线存储的资源:
CACHE: 表示需要离线存储的资源列表,由于包含 manifest 文件的页面将被自动离线存储,所以不需要把页面自身也列出来。
NETWORK: 表示在它下面列出来的资源只有在在线的情况下才能访问,他们不会被离线存储,所以在离线情况下无法使用这些资源。不过,如果在 CACHE 和 NETWORK 中有一个相同的资源,那么这个资源还是会被离线存储,也就是说 CACHE 的优先级更高。
FALLBACK: 表示如果访问第一个资源失败,那么就使用第二个资源来替换他,比如上面这个文件表示的就是如果访问根目录下任何一个资源失败了,那么就去访问 offline.html 。
(3)在离线状态时,操作 window.applicationCache
进行离线缓存的操作。
如何更新缓存:
(1)更新 manifest 文件
(2)通过 javascript 操作
(3)清除浏览器缓存
注意事项:
(1)浏览器对缓存数据的容量限制可能不太一样(某些浏览器设置的限制是每个站点 5MB)。
(2)如果 manifest 文件,或者内部列举的某一个文件不能正常下载,整个更新过程都将失败,浏览器继续全部使用老的缓存。
(3)引用 manifest 的 html 必须与 manifest 文件同源,在同一个域下。
(4)FALLBACK 中的资源必须和 manifest 文件同源。
(5)当一个资源被缓存后,该浏览器直接请求这个绝对路径也会访问缓存中的资源。
(6)站点中的其他页面即使没有设置 manifest 属性,请求的资源如果在缓存中也从缓存中访问。
(7)当 manifest 文件发生改变时,资源请求本身也会触发更新。
代码输出结果
在上面的两段代码中,第一段是可以正常输出,这个应该没啥问题,关键在于第二段代码,它会报错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temp is not defined。这时因为在 b 方法执行时,temp 的值为 undefined。
哪些情况会导致内存泄漏
参考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浏览器乱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产生乱码的原因:
网页源代码是
gbk
的编码,而内容中的中文字是utf-8
编码的,这样浏览器打开即会出现html
乱码,反之也会出现乱码;html
网页编码是gbk
,而程序从数据库中调出呈现是utf-8
编码的内容也会造成编码乱码;浏览器不能自动检测网页编码,造成网页乱码。
解决办法:
使用软件编辑 HTML 网页内容;
如果网页设置编码是
gbk
,而数据库储存数据编码格式是UTF-8
,此时需要程序查询数据库数据显示数据前进程序转码;如果浏览器浏览时候出现网页乱码,在浏览器中找到转换编码的菜单进行转换。
浏览器存储
我们经常需要对业务中的一些数据进行存储,通常可以分为 短暂性存储 和 持久性储存。
短暂性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将数据存在内存中,只在运行时可用
持久性存储,可以分为 浏览器端 与 服务器端
浏览器:
cookie
: 通常用于存储用户身份,登录状态等http
中自动携带, 体积上限为4K
, 可自行设置过期时间localStorage / sessionStorage
: 长久储存/窗口关闭删除, 体积限制为4~5M
indexDB
服务器:
分布式缓存
redis
数据库
cookie 和 localSrorage、session、indexDB 的区别
从上表可以看到,
cookie
已经不建议用于存储。如果没有大量数据存储需求的话,可以使用localStorage
和sessionStorage
。对于不怎么改变的数据尽量使用localStorage
存储,否则可以用sessionStorage
存储。
对于 cookie
,我们还需要注意安全性

Name
,即该Cookie
的名称。Cookie
一旦创建,名称便不可更改。Value
,即该Cookie
的值。如果值为Unicode
字符,需要为字符编码。如果值为二进制数据,则需要使用BASE64
编码。Max Age
,即该Cookie
失效的时间,单位秒,也常和Expires
一起使用,通过它可以计算出其有效时间。Max Age
如果为正数,则该Cookie
在Max Age
秒之后失效。如果为负数,则关闭浏览器时Cookie
即失效,浏览器也不会以任何形式保存该Cookie
。Path
,即该Cookie
的使用路径。如果设置为/path/
,则只有路径为/path/
的页面可以访问该Cookie
。如果设置为/
,则本域名下的所有页面都可以访问该Cookie
。Domain
,即可以访问该Cookie
的域名。例如如果设置为.zhihu.com
,则所有以zhihu.com
,结尾的域名都可以访问该Cookie
。Size
字段,即此Cookie
的大小。Http
字段,即Cookie
的httponly
属性。若此属性为true
,则只有在HTTP Headers
中会带有此 Cookie 的信息,而不能通过document.cookie
来访问此 Cookie。Secure
,即该Cookie
是否仅被使用安全协议传输。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有HTTPS、SSL
等,在网络上传输数据之前先将数据加密。默认为false
。
transition 和 animation 的区别
transition 是过度属性,强调过度,它的实现需要触发一个事件(比如鼠标移动上去,焦点,点击等)才执行动画。它类似于 flash 的补间动画,设置一个开始关键帧,一个结束关键帧。
animation 是动画属性,它的实现不需要触发事件,设定好时间之后可以自己执行,且可以循环一个动画。它也类似于 flash 的补间动画,但是它可以设置多个关键帧(用 @keyframe 定义)完成动画。
强类型语言和弱类型语言的区别
强类型语言:强类型语言也称为强类型定义语言,是一种总是强制类型定义的语言,要求变量的使用要严格符合定义,所有变量都必须先定义后使用。Java 和 C++等语言都是强制类型定义的,也就是说,一旦一个变量被指定了某个数据类型,如果不经过强制转换,那么它就永远是这个数据类型了。例如你有一个整数,如果不显式地进行转换,你不能将其视为一个字符串。
弱类型语言:弱类型语言也称为弱类型定义语言,与强类型定义相反。JavaScript 语言就属于弱类型语言。简单理解就是一种变量类型可以被忽略的语言。比如 JavaScript 是弱类型定义的,在 JavaScript 中就可以将字符串'12'和整数 3 进行连接得到字符串'123',在相加的时候会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两者对比:强类型语言在速度上可能略逊色于弱类型语言,但是强类型语言带来的严谨性可以有效地帮助避免许多错误。
HTTP 1.1 和 HTTP 2.0 的区别
二进制协议:HTTP/2 是一个二进制协议。在 HTTP/1.1 版中,报文的头信息必须是文本(ASCII 编码),数据体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二进制。HTTP/2 则是一个彻底的二进制协议,头信息和数据体都是二进制,并且统称为"帧",可以分为头信息帧和数据帧。 帧的概念是它实现多路复用的基础。
多路复用: HTTP/2 实现了多路复用,HTTP/2 仍然复用 TCP 连接,但是在一个连接里,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同时发送多个请求或回应,而且不用按照顺序一一发送,这样就避免了"队头堵塞"【1】的问题。
数据流: HTTP/2 使用了数据流的概念,因为 HTTP/2 的数据包是不按顺序发送的,同一个连接里面连续的数据包,可能属于不同的请求。因此,必须要对数据包做标记,指出它属于哪个请求。HTTP/2 将每个请求或回应的所有数据包,称为一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数据包发送时,都必须标记数据流 ID ,用来区分它属于哪个数据流。
头信息压缩: HTTP/2 实现了头信息压缩,由于 HTTP 1.1 协议不带状态,每次请求都必须附上所有信息。所以,请求的很多字段都是重复的,比如 Cookie 和 User Agent ,一模一样的内容,每次请求都必须附带,这会浪费很多带宽,也影响速度。HTTP/2 对这一点做了优化,引入了头信息压缩机制。一方面,头信息使用 gzip 或 compress 压缩后再发送;另一方面,客户端和服务器同时维护一张头信息表,所有字段都会存入这个表,生成一个索引号,以后就不发送同样字段了,只发送索引号,这样就能提高速度了。
服务器推送: HTTP/2 允许服务器未经请求,主动向客户端发送资源,这叫做服务器推送。使用服务器推送提前给客户端推送必要的资源,这样就可以相对减少一些延迟时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http2 下服务器主动推送的是静态资源,和 WebSocket 以及使用 SSE 等方式向客户端发送即时数据的推送是不同的。
【1】队头堵塞:
队头阻塞是由 HTTP 基本的“请求 - 应答”模型所导致的。HTTP 规定报文必须是“一发一收”,这就形成了一个先进先出的“串行”队列。队列里的请求是没有优先级的,只有入队的先后顺序,排在最前面的请求会被最优先处理。如果队首的请求因为处理的太慢耽误了时间,那么队列里后面的所有请求也不得不跟着一起等待,结果就是其他的请求承担了不应有的时间成本,造成了队头堵塞的现象。
async/await 如何捕获异常
HTTP 请求报文的是什么样的?
请求报⽂有 4 部分组成:
请求⾏
请求头部
空⾏
请求体
其中: (1)请求⾏包括:请求⽅法字段、URL 字段、HTTP 协议版本字段。它们⽤空格分隔。例如,GET /index.html HTTP/1.1。(2)请求头部:请求头部由关键字/值对组成,每⾏⼀对,关键字和值⽤英⽂冒号“:”分隔
User-Agent:产⽣请求的浏览器类型。
Accept:客户端可识别的内容类型列表。
Host:请求的主机名,允许多个域名同处⼀个 IP 地址,即虚拟主机。
(3)请求体: post put 等请求携带的数据
代码输出结果
输出结果:2
在 Javascript 中,this 指向函数执行时的当前对象。在执行 foo 的时候,执行环境就是 doFoo 函数,执行环境为全局。所以,foo 中的 this 是指向 window 的,所以会打印出 2。
二分查找--时间复杂度 log2(n)
题目描述:如何确定一个数在一个有序数组中的位置
实现代码如下:
代码输出结果
输出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如果 async 函数中抛出了错误,就会终止错误结果,不会继续向下执行。
如果想要让错误不足之处后面的代码执行,可以使用 catch 来捕获:
这样的输出结果就是:
代码输出结果
输出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在 catch 捕获到第一个错误之后,后面的代码还不执行,不过不会再被捕获了。
注意:all
和race
传入的数组中如果有会抛出异常的异步任务,那么只有最先抛出的错误会被捕获,并且是被 then 的第二个参数或者后面的 catch 捕获;但并不会影响数组中其它的异步任务的执行。
NaN 是什么,用 typeof 会输出什么?
Not a Number,表示非数字,typeof NaN === 'number'
深拷贝浅拷贝
setTimeout、Promise、Async/Await 的区别
(1)setTimeout
(2)Promise
Promise 本身是同步的立即执行函数, 当在 executor 中执行 resolve 或者 reject 的时候, 此时是异步操作, 会先执行 then/catch 等,当主栈完成后,才会去调用 resolve/reject 中存放的方法执行,打印 p 的时候,是打印的返回结果,一个 Promise 实例。
当 JS 主线程执行到 Promise 对象时:
promise1.then() 的回调就是一个 task
promise1 是 resolved 或 rejected: 那这个 task 就会放入当前事件循环回合的 microtask queue
promise1 是 pending: 这个 task 就会放入 事件循环的未来的某个(可能下一个)回合的 microtask queue 中
setTimeout 的回调也是个 task ,它会被放入 macrotask queue 即使是 0ms 的情况
(3)async/await
async 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当函数执行的时候,一旦遇到 await 就会先返回,等到触发的异步操作完成,再执行函数体内后面的语句。可以理解为,是让出了线程,跳出了 async 函数体。
例如:

func1 的运行结果其实就是一个 Promise 对象。因此也可以使用 then 来处理后续逻辑。
await 的含义为等待,也就是 async 函数需要等待 await 后的函数执行完成并且有了返回结果(Promise 对象)之后,才能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await 通过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来实现同步的效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