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5000:NVMe SSD 在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的范式转变
在数据爆炸式增长和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的时代,存储解决方案必须不断演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ScaleFlux CSD5000 应运而生,这是一款专为解决 AI、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瓶颈而设计的 NVMe SSD。通过性能提升、能效优化和容量创新,CSD5000 旨在加快数据处理速度 、降低成本,并支持下一代 AI 和企业级应用的发展。
FX5016 芯片及其写入优化技术
CSD5000 的核心是 ScaleFlux 最新的企业级和数据中心 NVMe SSD 控制芯片——FX5016
。
FX5016 内置写入优化技术和元数据管理功能,能够更高效地发挥 NAND 介质的潜能,为所有标准数据中心 SSD 形态提供突破性的性能、效率和容量。
CSD5000 与传统 NVMe SSD 对比
CSD5000 显著放大了 SSD 的性能价值,远超传统 NVMe SSD 的表现。
性能
传统 SSD 的性能通常相差不大,仅有几个百分点的差异,而 CSD5000 凭借其写入优化技术,脱颖而出。
要实现相同的持续顺序写入吞吐量(13.6GB/s),需要 2 块传统 SSD;而处理随机工作负载时,则几乎需要 4 块传统 SSD。
容量利用率:
写入减少技术提供了两种提高容量利用率的方法(从而降低存储每 GB 数据的成本):
无需担心性能降低或延迟问题,CSD5000 允许用户充分利用其全部额定容量。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为了避免 SSD 性能和可靠性问题,会将使用率控制在 80%以下。但有了写入减少技术,CSD5000 即使在满载时也能保持稳定的表现。
对于那些熟悉数据压缩和动态存储分配的用户,CSD5000 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数据映射技术,并内置了实时数据压缩功能,这使得每个 TB 的存储容量可以存储高达 4 倍的数据量。这种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所需的硬盘数量,同时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空间占用。CSD5000 通过 NVMe 的 Thin Provisioned Namespaces 命令来实现这种存储容量的扩展。
耐久性:
通过我们的写入减少技术和元数据管理功能,CSD5000 的耐用性是常规 1 DWPD 级别存储设备的 6 倍。
CSD5000 与 HDDs 对比
使用 HDDs 来满足存储需求如何?毕竟,HDDs 的每 TB 成本更低。可是,当考虑到电力、空间以及部署 HDDs 所需的其他组件时,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容量密度:
一款 CSD5000 的有效存储容量等同于 12 个高容量 HDD 的总和[1]
性能密度:
在 AI 处理中,要达到单个 CSD5000 的数据吞吐量,需要 52 个 HDD 来满足 GPU 的高数据需求!
功耗:
每个 HDD 消耗 9.4 瓦电力,而 CSD5000 即使在满负荷运行时的功耗也不超过 18 瓦。选择 CSD5000 而非 HDD,可以节省高达 471 瓦的电力,这对于 GPU 来说意味着更多的能源可用于 AI 计算任务。
与 CSD5000 相比,HDD 阵列的表现如何?
从单一设备比较转向整体阵列,我们会发现更惊人的对比。
由于一个 2U 空间可以放置的 SSD 数量是 HDD 的两倍,CSD5000 在相同空间内提供的存储密度是 HDD 的 22 倍[2]
在读取吞吐量方面,要达到单个 CSD5000 的水平,需要 4.3 倍的 HDD 阵列。这意味着,CSD5000 在每个机架单元的潜在吞吐量是 HDD 的 100 倍以上,每 TB 的吞吐量是 HDD 的 4 倍以上。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CSD5000 专为满足严苛应用的性能需求而设计:
大幅提升了容量密度,让用户能迅速访问庞大的数据集。
耐用性强,能够应对频繁的数据检查点和临时数据的处理。
极为节能,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每瓦特的工作效率。
CSD5000 凭借这些优势,能降低 AI 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减少总体拥有成本。
参考资料
[1]: 与 285MB/s 顺序读取和 272MB/s 顺序写入的 22TB 希捷 Exos 硬盘相比。
[2]: 与希捷 Exos2U12 存储阵列相比,容量:12 个 22TB 硬盘提供 264TB,而 24 个 CSD5000 硬盘则提供 5898TB,均在 2U 空间内。吞吐量:12 个 HDD 硬盘的总吞吐量为 3.4GB/s,而单个 CSD5000 的吞吐量高达 14.7GB/s。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ScaleFlux】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7c54a911831d23a45a95fdecc】。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