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拥有具身智能,是扫地机器人能否打破“内卷”的关键
如果你关注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行业峰会,以及英伟达、微软、谷歌、特斯拉和国內科技大厂的最新发布会,除了“大模型”,应该会听到另一个高频词——具身智能。
所谓具身智能 Embodied AI ,指的是有身体并支持物理交互的智能体。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 1950 年,图灵在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提出,机器像人一样能和环境交互感知,自主规划、决策、行动,并具备执行能力,是 AI 的终极形态。
听起来很超前,其实具身智能产品早已为大众所熟悉。索尼的机器狗 AIBO,软银的服务机器人 pepper,还有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等等,在家庭中更广泛被使用的一种具身智能——扫地机器人。
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有望让具身智能的理解、分析、决策、执行等全链能力,得到大幅进化。技术的更新迭代,从未止步,会给扫地机器人市场带来什么变化呢?
最近,由海康威视控股的智能家居品牌萤石,就发布了面向 C 端消费者市场的 AI 扫拖宝 RS20 Pro,以及面向 B 端市场的云视觉商用清洁机器人 BS1。这也是具身智能,在清洁机器人领域的一次突破。
我们就从萤石入局扫地机器人赛道说起,看看手握“技术底牌”的厂商入局,会在这个领域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扫地机器人的“内卷化”趋势
扫地机器人,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今天的家用清洁机器人,已经不再是初期“拓荒”阶段,消费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已经打开,产品形态和功能基本完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传统家电厂商、专精特新企业、2B 代工厂转攻 2C……各种玩家都在推出新机,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
这让人想到了“内卷”。“内卷”一词原本指的是,农业发展到一种确定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向更高级转化,只能进行没有创新的简单重复现象。
而当下的扫地机器人领域,正呈现出一种“内卷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用户角度,消费者新鲜感下降,对产品的期待值降低。传统机器人使用的技术能力突破有限,有的用户每天被扫地机器人“滚刷被缠绕,请清理滚刷”的提醒反复打扰,不胜其烦;扫地机走过之后,地面还是有灰尘和垃圾,用户还得二次手动清洁。这些问题,让消费者决策趋于理性。
2. 产品角度,产品同质化严重,差异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基础功能、外观都大同小异,很多细分场景、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比如城市中的养宠家庭越来越多,有的扫地机器人分不清宠物和其他障碍物的区别,无法准确避障,乱闯乱撞,吓得胆小宠物四处逃窜;不能准确识别出宠物玩具、鞋子等障碍物,一股脑儿推着走,让家居环境变得混乱。
3. 厂商角度,同类型产品的商业模式单一,竞争趋于白热化。同质化的结果就是,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但技术积累不是一朝一夕,难以快速在技术能力、产品创新力上拉开差距,只能在有限的要素上竞争,进入拼营销、拼价格的阶段,成本营收的压力陡增。
一旦进入“内卷”阶段,行业创新停滞不前,会进一步消磨消费者的热情,加速市场的饱和。
显然,萤石在此时入局,不可能是为了跟大家一起“内卷”,而是希望带来一些“外卷”的可能性。多年积累的创新视觉技术,就是萤石的底牌。
智能升级,“外卷”开始
扫地机器人市场还有没有增长空间呢?潜力是巨大的。
以养宠家庭为例,2022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2 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 2706 亿元,是一个稳定增长的消费领域。其中,宠物毛发清洁,是困扰很多养宠家庭的问题,对扫地机器人的需求变得迫切。
但是,能否用技术创新凝结成产品力,撬动新增长,是摆在扫地机器人厂商面前的新挑战。
传统的清洁机器人,面对宠物毛发,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宠物毛发清洁,可谓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老”在频率,宠物毛发平时也会脱落,掉毛季更是每天都需要打扫,清洁问题长期存在。高频率的打扫,如果还需要人手动换水、换尘盒、换拖布等,依然会给“铲屎官”们造成负担。
“大”在庞杂,宠物的活动区域较大,毛发清洁的面积大、障碍物多、路线复杂,对扫地机器人的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等全链路能力,都提出了挑战,涉及的技术体系广泛。
“难”在深度,不同于“离身智能”的纯算法优化,扫地机器人需要算法、硬件、驱动器等各个要素相互协同。举个例子,如果机器人对垃圾的识别很精准,系统给出的指令也很准确,但滚刷在执行任务时被大量毛发缠绕,就是抬不高、吸不全,也就无法实现彻底清洁。所以,扫地机器人的创新,要跟场景深度融合,才能解决真痛点、真问题。
依托自身不断累积和成熟的机器人技术,萤石 AI 扫拖宝 RS20 Pro 尝试给出答案。
具身智能体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小脑,二是大脑,三是身体。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看看萤石 RS20 Pro 是如何让“具身智能”落地的。
1.充分感知的“小脑”。
具身智能的实现依赖于感知,需要通过传感器、机器视觉、激光雷达等多种方式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积累高质量数据数据,深度理解并转化为机器指令,来控制机器人的“身体”。萤石 RS20 Pro 的传感器、视觉感知技术,相当于给扫地机器人一个感知能力丰富的“小脑”。
萤石 RS20 Pro 搭载的摄像头,结合自研的线激光、红外等避障传感器,能准确地判断、理解环境。比如 LDS 激光雷达可以在几分钟内,快速精准建图,从而更好地规划避障路径,做到优于市面上绝大多数扫地机的避障效果;带有地毯识别传感器,识别到地毯后,会标记地毯的位置,确保不会带湿拖布上地毯,避免将拖布打湿。
同样的,面向商用市场的萤石 BS1,首次实现了在机器人导航技术中的去掉了激光雷达,用六颗摄像头组成了多摄像头视觉系统,让清洁机器人拥有了建立信息更加丰富地图的能力,在商场等环境复杂、易变化的场景中,有更强的适应性。
总的来说,充分感知,是萤石清洁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更高水平的前提条件。
2.智慧决策的“大脑”。
多年积累的 AI 技术,萤石将扫地机器人的理解力、决策力、避障能力,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让扫地机器人可以在 AI 算法的“大脑”指挥下,做出更智慧的决策。
比如在导航时,萤石 RS20 Pro 通过视觉识别和避障技术,识别至少 65+种物品,从而精准规划路线;清洁时,能自动识别并标注房间,例如厨房、卧式、走廊等,识别出不同的地面脏污,并自动匹配不同的清洁模式,遇到脏污会自动加大吸力,同时避免垃圾打飞。
针对养宠家庭,用户外出时也希望随时能够远程照看宠物在家的情况,萤石 RS20 Pro 的 AI 宠物识别和追踪技术,就可以实现宠物追踪功能,自动生成宠物表情包和 Vlog,缓解“铲屎官”们的“分离焦虑”。
一颗更智能的“大脑”,让萤石 RS20 Pro 实现了更贴心的清洁能力,并且还能随机应变,主动学习,实时进化,这次不认识的障碍物下次就认识了,越用越省心。
萤石商用清洁机器人 BS1 也不例外,更加灵动的开放式物体识别以及更加智慧的语义导航,让机器人可以“动脑”之后再去“执行”,实现了高智能程度的智慧清扫。
3.高效灵活的“身体”。
身体是人类活动的执行器,来执行大脑给出的行动指令,那么滚刷、边刷就是扫地机器人的“躯干”,来自动移动,完成 AI 系统下达的指令。
萤石 RS20 Pro 大大提高了身体的灵活性,具有极高的自动化水平,可以自主识别并完成很多繁琐操作,从而减少了人力参与的麻烦。
比如萤石行业首创的拖布自动装卸技术,遇到地毯时,自动识别并标记地毯位置,带拖布拖地时不上地毯,确保地毯不被打湿或者弄脏,拖地完成后自动卸载拖布,并补扫地毯,全程无需手动触碰和拆卸拖布。碰到地毯边缘时,会自动升起边刷,停止旋转,大幅减少地毯卷边的可能性。遇上电源线,也会自动升起并停转边刷,避免缠绕,不需要用户一直盯着扫地机器人,准备着为它手动“排忧解难”。
针对宠物毛发多、清洁难度大、容易缠绕滚刷的痛点,传统扫地机器人只能靠用户自己清理,将缠绕在滚刷上的毛发摘下来,不仅繁琐,而且容易一手脏污,体验感非常不好。萤石 RS20 Pro 的 3 合 1 主动切毛滚刷,采用自研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在清扫完成,返回基站之后,开始切割缠绕在滚刷上的头发。既确保了每次清扫都能切割毛发,而且避免了边扫边切割毛发带来的大噪音、损伤地毯、切割到宠物、电源线等安全隐患。
萤石 RS20 Pro 更灵活的“身体”,也让扫地机器人的基础功能得到了改进升级。比如自动单拖或者先扫后拖模式下,尘盒可能会进水,导致自动集尘不彻底,而萤石 RS20 Pro 的滚刷可以自动抬升,避免地面的水被扫到尘盒内,避免湿垃圾在尘盒粘腻,因此集尘效果更好了。再比如,很多用户会抱怨扫地机器人拖地没有人拖得干净,一个主要原因是拖布压力不够,萤石 RS20 Pro 的双盘加压拖地,拖布盘提供 10N 下压力,以 220 转/分钟的速度高速旋转擦地,并且结合电控水箱,可以达到人擦地的效果。
对于商用清洁机器人来说,一个主要的痛点在于“体型和续航难以兼得”,功率大、续航久,就会导致机身笨重,一些狭小区域清洁不到位、不彻底;但机身小型化,有限的空间就会限制了动力电池的容量,缩短续航时间,需要频繁充电。此次萤石发布的 BS1 机器人,就同时实现了小型化和长续航。一方面,机身更小巧,适配更多使用场景;另一方面,搭载大容量电,可以在大功率情况下达到 2 个小时的续航,并提供接触式的快充设计,满足商业用户对全方位覆盖的高效率清洁需求。
更精准的感知能力、更智能的决策能力、更强大的行动能力,这才符合大家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想象,也是萤石正在实现的目标,也是扫地机器人市场“外卷”的开始。
扫地机器人何去何从?
时代和用户的需求滚滚向前,消费者对 AI 智能硬件不再陌生,预期不断被拉升。卷生卷死的扫地机器人品牌,创新日趋同质化,越来越面对竭泽而渔的危险。这时候,唯有创新能力,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萤石入局,也给扫地机器人市场的带来了新的变化——还要卷,但是向外卷。
首先,卷技术。萤石证明,扫地机器人作为具身载具,智能化还大有可为。谷歌、微软、特斯拉等科技公司近日都相继公布了自家的具身智能产品,不久印发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发展机器人“1+4”产品体系。可以说,具身智能的产业化和产品化,正在加速,进一步拉高扫地机器人的竞争壁垒。
其次,卷产品。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到门店再到用户家中,是需要进行大量工程化、产品化开发的,此前索尼的 aibo、狗型机器人、人形对话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产品,都曾走入大众市场,但并未能打开局面。归根到底,具身智能还是要为用户带来实打实的使用价值,清洁机器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形态,能否挖掘出真需求,并将价值点做扎实,会是厂商的竞争焦点。
然后,就是卷速度。科技产品讲究小步快跑,及时反馈,快速迭代。其中,充分的用户反馈和数据,对产品后续的优化迭代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萤石此时入局,抢占家庭场景,让“数据飞轮”率先开始转动,探索和占坑的战略意义也很大。
科技领域大浪淘沙,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栖息地,“内卷”是一种诅咒,也是持续创新、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幸好,坚持技术“外卷”的萤石,为整个行业做了一道证明题:扫地机器人有能力、有资本不断进化,繁荣之路才刚刚开始。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脑极体】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78efd445196a88b0dd84ec48a】。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