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次登上 HackerNews 首页,我们怎么做开源运营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和同事们一共发了 5 篇文章到 HackerNews 首页。每次文章上 HackerNews 首页的时候,总能给我们的开源项目带来一大波流量和关注,最终转化成了 Github Star 和用户,今天通过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们的 HackerNews 运营经验。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不妨关注一下我们的开源项目:
KubeBlocks:在 K8s 中运行任意数据库 https://github.com/apecloud/kubeblocks
文章登上 HN 首页到底有多大作用?
先来说说实打实的效果吧:
HN 的月访客量在数百万级别,主要是程序员、架构师、技术管理者等精准技术人群。
一篇热门文章通常能在首页待上 6~12 小时左右,如果点赞、评论势头强劲,能持续到 24 小时甚至更久。
就拿我们最近一次登首页来说,短短 12 小时内,我们的 GitHub 仓库新增了上百个 Star,官网流量也是平时的好几倍。
类似的例子还有 CockroachDB。它们曾在官网发布一篇 Blog,文中提到 CockroachDB 项目的关注度冷启动就是因为他们上了 2 次 HackerNews 首页,这给他们带来了上千个 star。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每次媒体报道,他们的 Github Repo Star 都会出现一次暴涨。
对一个开源项目来说,HN 首页就像是技术圈的“华尔街日报”,自带超级“放大镜”的效果,帮你直达开发者、行业专家、甚至投资人。

Hacker News 推荐算法揭秘
那个看似简单的公式
HackerNews 早期曾经公开过他们的排名算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
P:帖子获得的点赞(upvote)数
T:发帖后过去的小时数
G:重力因子,官方文档说是 1.8
所有文章都会依据这个公式评分,然后基于评分决定展示顺序。
后来排名算法又经过了一些升级,变成了一个更复杂的函数:
当然,这个函数版本也依然能够让人理解。但根据一些逆向工程研究和我们自己的观察,HN 的实际排序要比这更复杂,它只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
域名打分:
GitHub、arXiv、大学 .edu 后缀等往往被认为是“白名单”,初始权重更高;
像 Medium、个人独立博客就处在灰色地带,需要更多点赞才能上去;
某些“SEO 垃圾站”域名则可能直接被屏蔽。
因此,如果你要贴链接,最好选“信誉”更高的域名,或直接在 GitHub 提供原文。
评论数是否会“反噬”:
一篇文章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吵闹型评论,极可能被算法判定为“争议帖”,排名迅速下滑。
但如果评论区产出了真正有价值的技术讨论或资料分享(比如源码片段、高质量论文链接),反而能拉长帖子在首页的停留时间。
投票权重:
不少人以为“高 karma 用户的点赞会让帖子更快上首页”,但根据 HN 官方 FAQ 的说法,更高的 karma 并不会让你的发帖排名更高。所以至少从官方口径来看,HN 对帖子排序并没有直接把“用户 karma 高低”作为加权因素。
不过,社区里也有种说法:活跃的大牛账号往往自带“圈子关注度”,他们的发文更容易被别人看到和讨论,可能因此带来更多后续 upvote。但这并不代表算法在技术上给高 karma 账户赋予了额外权重,而更像是一种“社群效应”在起作用。
HackerNews 冲榜心得:从冷启动到后续发力
冷启动的关键:前 30 分钟
HN 的排序算法非常注重早期点赞速度。有逆向分析的帖子指出,“前 30 分钟的点赞速率”对最终能否登首页的影响权重可达 35%。前 30 分钟哪怕只有个位数点赞,也能把帖子迅速顶起来。比如这篇,3 个 upvote 就上了首页。

发帖时间选择
我们通常选在美西早上 6-7 点(PST)左右提交文章。因为美东此时已是上班时间 9-10 点,夜猫子的西海岸程序员则可能还没彻底离线。这样能最大化覆盖北美开发者的黄金活跃时段。
“Show HN”板块的人肉加权
HN 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频道叫 Show HN,用来展示你做的项目或新工具。我曾经发过一篇《Show HN: I've built a MySQL Proxy that supports Online DDL》,最开始没引起任何流量,后来意外收到 HN 管理员发来的邮件,说他们把我的帖子放进了一个“二次推荐池”,会随机再推到首页一把。果然,隔天帖子真的被推到首页,获得了大量关注。

所以如果你自认有好作品想展示,“Show HN” 渠道更值得一试。有时哪怕首轮没人看,依然可能靠官方“第二次机会”给你翻盘。
评论区的节奏:别让好内容毁在“吵架”上
帖子上首页之后,评论区往往会热闹起来。这时候有几点非常关键:
保持技术含量:如果有人抛出更深入的问题,就认真回答,附上数据、论文或 repo 地址。这样会让更多人觉得“这篇帖子有看头”,自然愿意点赞,也帮助帖子维持高排名。
控制水贴、争议贴:HN 的算法会检测“争吵”或“重复无营养回复”,一旦过多就会判断帖子有争议而下调排序。我们一般会在正文或评论置顶处放 FAQ,减少同类问题反复刷屏。
如何延长曝光周期?——“自然发酵”策略
理论上,HN 有一个“重力因子”(gravity=1.8)让老帖会随时间加速下沉。可实际上,很多逆向工程研究认为,这个重力因子大约是 1.6,比官方标称值小一点点,意味着优秀帖子会掉得没那么快。我们常见的情况是:
前 6 小时: 热度最猛,大概能收获 50% 的总流量。
之后 12~24 小时: 如果评论质量持续在线,一些技术大牛进来回复,你还能再维持 30% 的曝光度。
评论区再触发“返场”: 当有新的优质评论出现,HN 会给帖子“二次浮现”的机会,把它短暂推到第二或第三页,带来额外流量。
多平台联动,放大“群落效应”
不断产出优质内容,并且内容之间互相关联。比如 CockroachDB 会在官方博客、GitHub Wiki、社区技术分享等各处同步信息,彼此互链,一旦其中一篇爆了,就能带动整个项目生态一起受益。
当你在 HN 上火了,别忘记把文章同步更新到你的公司博客、个人博客、X、GitHub Wiki 等“自留地”,并在彼此间互相链接。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让对你有兴趣的人能迅速获取更多延伸内容,提高转化;
形成一个持续引流的内容网络,哪怕 HN 那边热度降了,其他平台依旧能接力“发酵”。
千万别踩雷:HN 社区的高压线
HN 社区氛围很纯粹,如果你试图用“标题党”或“求票”套路它,就很容易被识破。以下几条最好谨记:
不要公开拉票:HN 对此零容忍。侦测到大量新号集中的刷票,会立刻屏蔽。把你的 HN 链接发给别人投票是无效的。需要读者从 HackerNews 页面自己进入才是有效的。
拒绝标题党:用“史上最强”, “终极解决方案”此类词汇,会被用户和系统一起抵制。
别大面积删除评论:要是你在帖子里疯狂删评论,极有可能被标记“审查嫌疑”,得不偿失。
避免频繁发重复域名:如果你不断使用同一个域名发帖,可能被系统视为 spam。
总结
HN 本质是一个由极客和技术人组成的社区,只要你真正在做“硬货”,并且能写出能引发技术讨论的文章,它就可能把你推到更多用户面前。我们这一年靠 5 篇发文,让 KubeBlocks 这样的开源项目快速冷启动,还收获了不少一线开发者的反馈和建议。
当然,想冲上首页也离不开运气成分——有时要看你发布文章的时间点、当时同台竞争的帖子质量等等。但你能做的,就是确保内容扎实、选好时区、留意前 30 分钟的“点赞节奏”,以及在评论区用心维护讨论氛围。只要路数对了,被“二次推荐”或者长期在首页露面的机会也会更多。
最后,再次安利我们的开源项目 KubeBlocks(https://github.com/apecloud/kubeblocks),如果有兴趣,欢迎你来试用、提 Issue 或给我们点个 Star,也期待能在 HN 上看到你大放异彩的作品!
祝大家都能在 HN 玩得顺风顺水,收获更多开源世界的惊喜!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小猿姐】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77b253ff88d43c5ae0349665f】。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