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我把 PS 卸载了!只因这款国产免费 AI,动动嘴就能把废片变大片。

作者:田威AI
  • 2025-07-15
    浙江
  • 本文字数:2119 字

    阅读完需:约 7 分钟

我把PS卸载了!只因这款国产免费AI,动动嘴就能把废片变大片。

前几天,朋友发了张图片问我:“如果我想要的它有赛博光影,但图保持不变,应该用什么?”

我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豆包,结果朋友半信半疑。

过了十分钟,朋友使用完之后,态度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直呼:“豆包太强了”。

看到朋友从质疑到真香的转变,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豆包的 P 图能力。

毕竟,这可能是目前国产 AI 中最强的修图工具之一。而且可能放眼全球豆包的用嘴 P 图能力都是数一数二的。

更不要说,我们还可以免费使用。

说了这么多,不如直接看看豆包 P 图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我收集了几个最典型的使用场景,相信看完你就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了。

三种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一:废片救星

前段时间我出去旅游的时候,用手机记录美好的晚霞,但拍出来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远没有肉眼看到的那么震撼。

如果是以前,不得祭出 PS 等工具,少不了给图片好好捯饬一番调整,但现在只需要给豆包发几句提示词:“让这张照片的晚霞更加绚烂,增强氛围感”。不到 30 秒,一张氛围感爆棚的“世纪晚霞”就诞生了。原本平淡的手机照片,瞬间有了大片的质感。

下图左边是原图,右边是我用豆包处理后的照片,而且只用了“让这张照片的晚霞更加绚烂,增强氛围感”这一个提示词。

再比如拍人像写真时,人物表情很完美,但背景有些单调。我们可以让豆包在保持人物不变的情况下,修改背景,瞬间从“废片”变成了“人生照片”。

比如下图,在保持女主特种不变的情况下,将场景从卧室改到了书房。

场景二:特效加持

比如你晚上在街道上随手拍了一张夜景照片,虽然街景不错,但希望给照片添加一丝神秘色彩。

那么我们只要在豆包里输入“帮我在照片中添加一个自然飞过的 UFO,要自然,不违和”的指令后,奇迹发生了!

一个 UFO 就被添加进图片中了,UFO 的光影和色彩与照片整体环境相融合,让它的出现不显得突兀。除了 UFO 还有其他各种有趣的特效,比如像怪兽,奇观,动物等都可以加入。

场景三:风格转换

去年这个时候,当时我接到了一个在保持照片一致性的情况下,用 AI 转绘成手绘风格。

当时失败了,因为 AI 的一致性很难保证,只能通过重复的抽卡。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已经有很多 AI 可以做到保持一致性的情况下。

豆包是目前我们可以使用的最好用便宜的工具。

我发给豆包的指令是:“保持主体不变,风格转换为手绘”

结果它就给我转成手绘风格了。

下图两张均在与原图保持了较高一致性的情况下,转成了其他风格。


作为一个可以用嘴 P 图的工具,其实豆包的用法还有很多,比如我常用的还有就是拍照的时候把照片中的人物都 p 掉,只保留主角。

我就不多赘述了,接下来再分享一些豆包的使用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它。

豆包 P 图小技巧

我刚开始用豆包的时候,经常发出“帮我把这张照片弄好看点”这样的模糊请求,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经过无数次试错,我发现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

第一步:学会“翻译”你的想法

很多人觉得 AI 修图效果不好,其实问题出在沟通上。我们脑海中有画面,但不知道怎么用文字表达。

比如,当你看到一张普通的街拍,想让它更有“电影感”,不要直接说“加点电影感”,而是这样描述:

“让这张照片看起来像是在黄昏时分拍摄的,增加一些温暖的街灯光晕,营造出深夜都市氛围。”

关键在于把抽象的感觉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元素。

第二步:掌握“分层思维”

我发现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修图需求分成几个层次来表达:

  • 基础层:告诉 AI 你要处理什么(“这张照片中的 xx”、“这个风景”)


  • 环境层:描述你想要的场景(“雨后的傍晚”、“阳光明媚的午后”)


  • 情感层:说出你想传达的感觉(“温馨”、“神秘”、“活力”)


  • 细节层:提出具体要求(“保持人物不变”、“增强天空层次”)

第三步:从实战中总结经验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那张晚霞照片吗?我最初的指令是“让晚霞更好看”,效果平平。后来改成“让这张照片的晚霞更加绚烂,增强氛围感”,立刻有了质的飞跃。

再比如那张 UFO 的例子,如果只说“加个 UFO”,可能会很突兀。但当我说“帮我在照片中添加一个自然飞过的 UFO,要自然,不违和”时,AI 就能理解我要的是融入环境的效果,而不是生硬的拼贴。

避开常见的“沟通陷阱”

经过这段时间的使用,我总结了几个容易踩的坑:

  • 太过简单:“让这张照片好看点” → AI 不知道你的审美标准

  • 太过复杂:一口气说十几个要求 → AI 容易理解错误

  • 用词模糊:“有点那种感觉” → AI 无法理解“那种”是什么

  • 忽略逻辑:“在沙漠里加雪花” → 违背常理的要求效果往往不好

最好的方式是:清晰、具体、符合逻辑,一次专注解决一到两个主要问题。

用豆包修图这段时间,我真切感受到了国产 AI 的进步。在图像处理这个领域,豆包的表现完全不输 ChatGPT,甚至在某些细节处理上还要更胜一筹。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国产 AI 的整体发展:Kimi 在长文本理解上的突破让人印象深刻,DeepSeek 在推理能力上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而豆包则在多模态交互方面找到了自己的优势。

从追赶到并跑,再到在某些领域实现领跑,国产 AI 正在用实力重新定义全球 AI 格局。

最后,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收藏一下,或者转发给同样对 AI 感兴趣的朋友。你的每一次互动,都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推荐阅读:

1. 普通人用AI的八个实践场景(附教程/工具/提示词)

2. 【干货】手把手教你把Trae改造成你的专属AI写作助手

3. 普通人用AI切水果视频8天涨粉17万,这个赚钱机会你还不知道?

用户头像

田威AI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5-05-06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我把PS卸载了!只因这款国产免费AI,动动嘴就能把废片变大片。_田威AI_InfoQ写作社区